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黔江区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

时间: 2020-08-2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02

  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 记者今(27)日从我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黔江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已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全区6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降至0.05%。

  向贫困群众提供“订单式”培训

  据介绍,黔江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确部署、分步推进,于2017年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度达96.87%,成为重庆市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摘帽区县之一,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样本区县,推荐为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

  “用两句话来概括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第一句话,‘三个三’推进‘智志双扶’,扶出内生源动力;第二句话,‘四个变’推进‘两化实践’,变出脱贫新成效。”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称,“三个三”,即讲“三个故事”立志、建“三支队伍”增智、用“三个联结”扶技。其中,用“三个联结”扶技,全区坚持技能扶贫强素质、就业扶贫增收入、利益捆绑保稳定,采取“校企合作”“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群众应训尽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万岗”精准促进就业,30个乡镇街道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城市靓区”建设创造3000个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贫困人口就业。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机制和扶贫资金使用利益联结机制,落实3000万元股权化改革资金,带动贫困户发展。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实现增长逾六成

  余长明介绍,“四个变”则是指的,让“青山”变“金山”、让“山区”变“景区”、让“穷窝”变“金窝”、让“助力”变“合力”。

  为让“青山”变“金山”,黔江区制定《黔江区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抓住“山地特色产业”这个增收致富的支撑点,以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为突破口,建设“烟+菜”“林+菜”“稻+鳅”“桑+菌”等立体农业基地15万亩。落实38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引导7295户贫困户发展骨干农业产业,2019年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5元,较2014年增长64.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3元,比2014年增长72.56%,比全区增速快7.86百分点。连续12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荣获“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称号。

  让“山区”变“景区”。全区依托森林覆盖率6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50天左右等资源禀赋,放大“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区”等生态品牌效应,建立“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机制,以打造旅游景区方阵为抓手,建成4A级景区8个,连续3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0%以上增长,带动10万余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濯水景区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旅游扶贫示范区推介。

  让“穷窝”变“金窝”。针对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用好用活用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投资1.5亿元建成全市规模最大、唯一在城郊工业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搬迁入住全区29个乡镇街道建卡贫困户413户1531人,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房屋收储、宅基地复垦等资金,实现政府、企业、搬迁户三不负债。配套建设300亩食用菌产业园,群众获取“菌种场投资股金+大棚设施租金+反承包经营薪金+务工酬金”“四金收益”,实现帮扶有对子、居住有房子、就业有位子、生产有棚子、种菜有园子的“五子登科”,让他们“搬出一片新天地、迁出幸福好生活”。

  让“助力”变“合力”。充分凝聚中信集团、山东日照、重庆永川、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的帮扶合力,探索“中央单位+地方”协作示范,以市场化方式投资120亿元的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启动建设;创新“山海协作”机制,打响“赴日照看海•来黔江看山”旅游品牌;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为深度贫困镇量身打造了“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的“三金”扶贫品牌,28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销售黔江农特产品3000余万元,带动金溪1854户5354人增收致富,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黔江区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

  本网讯 (记者 舒楚寒) 记者今(27)日从我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黔江区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已累计实现11580户44683人脱贫,全区6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降至0.05%。

  向贫困群众提供“订单式”培训

  据介绍,黔江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精确部署、分步推进,于2017年历史性摘掉国家贫困区县“帽子”,群众认可度达96.87%,成为重庆市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首批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摘帽区县之一,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首批“贫困县摘帽案例研究”样本区县,推荐为全国扶贫经验交流示范基地。

  “用两句话来概括黔江区脱贫攻坚工作亮点,第一句话,‘三个三’推进‘智志双扶’,扶出内生源动力;第二句话,‘四个变’推进‘两化实践’,变出脱贫新成效。”黔江区委书记余长明称,“三个三”,即讲“三个故事”立志、建“三支队伍”增智、用“三个联结”扶技。其中,用“三个联结”扶技,全区坚持技能扶贫强素质、就业扶贫增收入、利益捆绑保稳定,采取“校企合作”“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订单式”培训,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群众应训尽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百企进村送万岗”精准促进就业,30个乡镇街道实现扶贫车间全覆盖,“城市靓区”建设创造3000个公益性岗位全部用于贫困人口就业。建立龙头企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机制和扶贫资金使用利益联结机制,落实3000万元股权化改革资金,带动贫困户发展。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年实现增长逾六成

  余长明介绍,“四个变”则是指的,让“青山”变“金山”、让“山区”变“景区”、让“穷窝”变“金窝”、让“助力”变“合力”。

  为让“青山”变“金山”,黔江区制定《黔江区贫困户到户产业扶持政策实施方案》,抓住“山地特色产业”这个增收致富的支撑点,以实施“亩产万元立体农业行动”为突破口,建设“烟+菜”“林+菜”“稻+鳅”“桑+菌”等立体农业基地15万亩。落实388名产业发展指导员,引导7295户贫困户发展骨干农业产业,2019年全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75元,较2014年增长64.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3元,比2014年增长72.56%,比全区增速快7.86百分点。连续12年获“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荣获“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脆红李之乡”等称号。

  让“山区”变“景区”。全区依托森林覆盖率6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年均350天左右等资源禀赋,放大“中国森林氧吧”“中国清新清凉峡谷城”“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区”等生态品牌效应,建立“旅游+扶贫”融合发展机制,以打造旅游景区方阵为抓手,建成4A级景区8个,连续3年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40%以上增长,带动10万余老百姓吃上“旅游饭”,濯水景区被国务院扶贫办作为旅游扶贫示范区推介。

  让“穷窝”变“金窝”。针对生态脆弱和环境恶劣地区,用好用活用足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投资1.5亿元建成全市规模最大、唯一在城郊工业园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已搬迁入住全区29个乡镇街道建卡贫困户413户1531人,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房屋收储、宅基地复垦等资金,实现政府、企业、搬迁户三不负债。配套建设300亩食用菌产业园,群众获取“菌种场投资股金+大棚设施租金+反承包经营薪金+务工酬金”“四金收益”,实现帮扶有对子、居住有房子、就业有位子、生产有棚子、种菜有园子的“五子登科”,让他们“搬出一片新天地、迁出幸福好生活”。

  让“助力”变“合力”。充分凝聚中信集团、山东日照、重庆永川、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的帮扶合力,探索“中央单位+地方”协作示范,以市场化方式投资120亿元的三塘盖国际旅游康养度假区项目启动建设;创新“山海协作”机制,打响“赴日照看海•来黔江看山”旅游品牌;市卫生健康委帮扶集团为深度贫困镇量身打造了“金溪护工”“金溪被服”“金溪农场”的“三金”扶贫品牌,280余人在家门口务工,销售黔江农特产品3000余万元,带动金溪1854户5354人增收致富,脱贫成果得到持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