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是他最美的姿态

时间: 2020-08-1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85

蓝杨和服刑人员谈话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力不足则多忧。”这副楷体书法挂在渝西监狱二监区监区长办公室墙上,前三句是老子说的,最后一句则是监区长蓝杨对自己的勉励。

  作为一名从警19年的80后监狱民警,蓝杨拥有独到的工作哲学和个人魅力。勤恳敬业、睿智聪颖,成就了他热爱的监狱事业——2017年,渝西监狱二监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被市司法局评为监所安全稳定示范单位并记集体三等功;其个人多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被共青团市委评为“重庆最美青工”;2020年重庆市监狱管理局授予蓝杨“十佳监狱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勤跑现场的“铁脚”

  早上6点,二监区围墙照明灯准时开启,蓝杨已带领早班民警进入监管区,开始一天工作。“三楼的兄弟,加强巡查,动起来哟!”警用对讲机里不断传来他清晰爽朗的声音。

  蓝杨读书时学的是建筑工程与预算专业,曾多次参与过监狱的基建项目。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大手布满粗茧的蓝杨就是基建行业中的“钢铁直男”。但接触深了,便能立体感受到他的细腻和机智。坊间有评价称,蓝杨“点子多”“脑壳转得快”。所以,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他总能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从建筑工程“跨行”到监区担任教导员、监区长,他依旧交出了优秀答卷。

  在监区工作中,蓝杨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并能以小见大,凡事都能琢磨出个道道来,将日常管理经验凝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针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他总结的方法是:人员情况要清,改造需求要用,管理规矩要讲,内心矛盾要化,出现违规要惩,激励措施要上。这套工作方法,被监区民警誉为“蓝氏秘籍”,已经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检验。

  “监狱工作和搞建筑是一样的。”蓝杨说,两者共同点都是靠一砖一瓦、脚踏实地建设,不能“掺假水”,还要提前设计,作精细预算,勤跑现场。

  “蓝区是我见过最爱跑现场的监区领导。”二监区民警熊姝琪说,不论是监区大小角落,还是服刑人员个体情况,蓝杨都烂熟于心,靠的是“汗水湿背”,一点一滴跑出来的。

  就连蓝杨妻子也忍不住“吐槽”:简直长着一双“铁脚”,一年至少穿坏三双皮鞋。但也正是这双“铁脚”,见证着他的敬业和勤恳。

  教育改造的“铁腕”

  担任二监区监区长4年多时间来,蓝杨经手教育管理过不下千名服刑人员。在与多名不服管教、性格偏执的“烫山芋”打交道过程中,他早已成长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行家里手”。

  服刑人员张强(化名)便是其中典型。张强性格偏执且有暴力倾向,在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中,但凡有一点言语不合便情绪失控。服刑后,张某屡次违反监规纪律,甚至在民警对其教育时出言顶撞,拒不执行民警口令管理,先后受到监狱严管和整训处罚,在服刑人员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对待这类服刑人员,一定要具备耐心和决心,在坚决打击违规言行的同时,也要让他在希望中改造。”蓝杨接手教育改造工作后,花了整整一星期时间着手前期准备,不断找管理民警、班组服刑人员了解详细情况。接下来,蓝杨对张强进行了数次个别教育。每一次教育时间都长达1个小时以上。像张强这样的服刑人员,光说大道理是没用的,蓝杨伺机拿出早就为其专门制定的《改造计划》,耐心进行引导。

  在这份《改造计划》中,蓝杨根据张强个人情况,详细设置了一年时间阶段内的改造目标,细化到每日可以完成多少改造任务,什么时候能记一次表扬,什么阶段可以报请减刑。看着这份写得满满当当的计划,张强逐渐沉默,随后失声痛哭……

  在蓝杨反反复复的督促、教育引导,以及对其违规言行的“铁腕”打击下,张强逐渐认识到自身错误,有了很大转变,并写下检讨书,在监区全体服刑人员前进行了深刻检讨。

  真诚可靠的“铁肩”

  二监区民警队伍是公认的有战斗力、团结和睦的队伍,没人能否认蓝杨为此付出的努力。许多人都向他讨教过:带出这样一支优秀团队的秘诀是什么?蓝杨也不藏拙,总结了6个字和3句话:用心、用情、用爱;对老民警充分尊重,对青年民警积极调动,对新民警严格要求。

  蓝杨喜欢和监区民警们拉家常,更把同志们当成“兄弟伙”相交。他记得监区每名民警的生日,更在大家需要帮助时尽全力予以帮助。所以在二监区,蓝杨可谓是“又当爹、又当妈”,就连监区食堂炒菜师傅都对他无比信服。

  有一次,监区刑执干事闫豪交班时忘记了还在洗衣机里清洗的衣物,等到休假结束返岗时,却发现衣服整整齐齐放在备勤床上,一问才知道是蓝杨帮他重新清洗、晾晒并叠好了。

  “工作遇到棘手问题要找蓝区长,生活不开心要找蓝大哥,就连怎么哄媳妇开心有时也要请他支招。”二监区青年民警周栩铖说,蓝杨很会出主意,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把人心里聊舒坦了,监区民警私下里都亲切地称他为“蓝大哥”。

  2016年,周栩铖刚刚担任监区分监区长,工作任务重,没有管理队伍的经验,深感“压力山大”。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细微神情却已被蓝杨敏锐捕捉。在一个结束夜间备勤的晚上,周栩铖正在办公室埋头加班,忽然感觉一巴掌拍在了后背上。扭头一看,却是蓝杨笑眯眯地望着他。“这段时间累坏了吧,大胆去整,有啥子问题有我这个‘铁肩膀’给你扛到!”

  没有过多言语,男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那么一个眼神、一句话,便能心灵相通。周栩铖说,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信任和支持,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像这样的故事在蓝杨身上还有很多。他的真诚、幽默、担当,似乎总能将民警队伍的心紧紧聚合在一起。

  一丝不苟的“铁头”

  蓝杨在监区是出了名的“铁脑壳”。

  事实上,早在1月份蓝杨便从新闻中得知了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当时疫情态势远没后期严峻,但高度的敏感性让他觉得“应该做些准备”。当时,很多同志都不理解,认为“太敏感了”,甚至是有些“小题大做”。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同监区班子商量后,向监狱申请采购了一批口罩。事实证明,他的坚持和执拗是正确的。

  不久后,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监狱安全稳定保卫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作为监区长,蓝杨身先士卒挑重任,曾连续封闭执勤50多个日夜,和监区民警共同进退,为全体民警树立了榜样。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虽然社会已逐渐复工复产,但作为人员高度集中的监管场所,仍需持续战斗确保绝对安全。在这种模式下,监区承受着防疫安全和监管安全重任,加上长时间封闭执勤,民警队伍身心状况也难免出现疲态。怎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蓝杨又开动他的“铁脑壳”,想起办法来。

  他几乎是熬了好几个夜,加班加点牵头制定了《二监区民警防疫期间工作要求》,更亲自撰写了《防疫期间服刑人员改造九不准》利用LED屏幕进行全时段播放,对民警管理行为和服刑人员改造细节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在日常管理中,他严格认真,不管是防疫消毒、体温检测还是物资验收,他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隐患。

  为了消除民警队伍后顾之忧,蓝杨挨个给监区每名民警家属打电话,代表监区表达对民警家属的感谢,并诚恳地了解队伍家庭困难,把组织关心真正送到了民警“心坎上”。

  “奔跑是最美的姿态”,这是蓝杨写在工作笔记上的一句话。在他全力以赴的努力下,监区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稳定目标,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两个群体的“零感染”。

  通讯员 敖一航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奔跑,是他最美的姿态

蓝杨和服刑人员谈话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力不足则多忧。”这副楷体书法挂在渝西监狱二监区监区长办公室墙上,前三句是老子说的,最后一句则是监区长蓝杨对自己的勉励。

  作为一名从警19年的80后监狱民警,蓝杨拥有独到的工作哲学和个人魅力。勤恳敬业、睿智聪颖,成就了他热爱的监狱事业——2017年,渝西监狱二监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被市司法局评为监所安全稳定示范单位并记集体三等功;其个人多次荣立三等功;2013年被共青团市委评为“重庆最美青工”;2020年重庆市监狱管理局授予蓝杨“十佳监狱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勤跑现场的“铁脚”

  早上6点,二监区围墙照明灯准时开启,蓝杨已带领早班民警进入监管区,开始一天工作。“三楼的兄弟,加强巡查,动起来哟!”警用对讲机里不断传来他清晰爽朗的声音。

  蓝杨读书时学的是建筑工程与预算专业,曾多次参与过监狱的基建项目。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一双大手布满粗茧的蓝杨就是基建行业中的“钢铁直男”。但接触深了,便能立体感受到他的细腻和机智。坊间有评价称,蓝杨“点子多”“脑壳转得快”。所以,不管在哪一个岗位,他总能将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从建筑工程“跨行”到监区担任教导员、监区长,他依旧交出了优秀答卷。

  在监区工作中,蓝杨善于观察,勤于总结,并能以小见大,凡事都能琢磨出个道道来,将日常管理经验凝练为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针对服刑人员教育改造工作,他总结的方法是:人员情况要清,改造需求要用,管理规矩要讲,内心矛盾要化,出现违规要惩,激励措施要上。这套工作方法,被监区民警誉为“蓝氏秘籍”,已经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检验。

  “监狱工作和搞建筑是一样的。”蓝杨说,两者共同点都是靠一砖一瓦、脚踏实地建设,不能“掺假水”,还要提前设计,作精细预算,勤跑现场。

  “蓝区是我见过最爱跑现场的监区领导。”二监区民警熊姝琪说,不论是监区大小角落,还是服刑人员个体情况,蓝杨都烂熟于心,靠的是“汗水湿背”,一点一滴跑出来的。

  就连蓝杨妻子也忍不住“吐槽”:简直长着一双“铁脚”,一年至少穿坏三双皮鞋。但也正是这双“铁脚”,见证着他的敬业和勤恳。

  教育改造的“铁腕”

  担任二监区监区长4年多时间来,蓝杨经手教育管理过不下千名服刑人员。在与多名不服管教、性格偏执的“烫山芋”打交道过程中,他早已成长为教育改造服刑人员的“行家里手”。

  服刑人员张强(化名)便是其中典型。张强性格偏执且有暴力倾向,在与其他服刑人员相处中,但凡有一点言语不合便情绪失控。服刑后,张某屡次违反监规纪律,甚至在民警对其教育时出言顶撞,拒不执行民警口令管理,先后受到监狱严管和整训处罚,在服刑人员中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对待这类服刑人员,一定要具备耐心和决心,在坚决打击违规言行的同时,也要让他在希望中改造。”蓝杨接手教育改造工作后,花了整整一星期时间着手前期准备,不断找管理民警、班组服刑人员了解详细情况。接下来,蓝杨对张强进行了数次个别教育。每一次教育时间都长达1个小时以上。像张强这样的服刑人员,光说大道理是没用的,蓝杨伺机拿出早就为其专门制定的《改造计划》,耐心进行引导。

  在这份《改造计划》中,蓝杨根据张强个人情况,详细设置了一年时间阶段内的改造目标,细化到每日可以完成多少改造任务,什么时候能记一次表扬,什么阶段可以报请减刑。看着这份写得满满当当的计划,张强逐渐沉默,随后失声痛哭……

  在蓝杨反反复复的督促、教育引导,以及对其违规言行的“铁腕”打击下,张强逐渐认识到自身错误,有了很大转变,并写下检讨书,在监区全体服刑人员前进行了深刻检讨。

  真诚可靠的“铁肩”

  二监区民警队伍是公认的有战斗力、团结和睦的队伍,没人能否认蓝杨为此付出的努力。许多人都向他讨教过:带出这样一支优秀团队的秘诀是什么?蓝杨也不藏拙,总结了6个字和3句话:用心、用情、用爱;对老民警充分尊重,对青年民警积极调动,对新民警严格要求。

  蓝杨喜欢和监区民警们拉家常,更把同志们当成“兄弟伙”相交。他记得监区每名民警的生日,更在大家需要帮助时尽全力予以帮助。所以在二监区,蓝杨可谓是“又当爹、又当妈”,就连监区食堂炒菜师傅都对他无比信服。

  有一次,监区刑执干事闫豪交班时忘记了还在洗衣机里清洗的衣物,等到休假结束返岗时,却发现衣服整整齐齐放在备勤床上,一问才知道是蓝杨帮他重新清洗、晾晒并叠好了。

  “工作遇到棘手问题要找蓝区长,生活不开心要找蓝大哥,就连怎么哄媳妇开心有时也要请他支招。”二监区青年民警周栩铖说,蓝杨很会出主意,有时候聊着聊着就把人心里聊舒坦了,监区民警私下里都亲切地称他为“蓝大哥”。

  2016年,周栩铖刚刚担任监区分监区长,工作任务重,没有管理队伍的经验,深感“压力山大”。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细微神情却已被蓝杨敏锐捕捉。在一个结束夜间备勤的晚上,周栩铖正在办公室埋头加班,忽然感觉一巴掌拍在了后背上。扭头一看,却是蓝杨笑眯眯地望着他。“这段时间累坏了吧,大胆去整,有啥子问题有我这个‘铁肩膀’给你扛到!”

  没有过多言语,男人之间的交流就是那么一个眼神、一句话,便能心灵相通。周栩铖说,那一瞬间他感受到信任和支持,充满了力量和信心。

  像这样的故事在蓝杨身上还有很多。他的真诚、幽默、担当,似乎总能将民警队伍的心紧紧聚合在一起。

  一丝不苟的“铁头”

  蓝杨在监区是出了名的“铁脑壳”。

  事实上,早在1月份蓝杨便从新闻中得知了武汉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当时疫情态势远没后期严峻,但高度的敏感性让他觉得“应该做些准备”。当时,很多同志都不理解,认为“太敏感了”,甚至是有些“小题大做”。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判断,在同监区班子商量后,向监狱申请采购了一批口罩。事实证明,他的坚持和执拗是正确的。

  不久后,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监狱安全稳定保卫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作为监区长,蓝杨身先士卒挑重任,曾连续封闭执勤50多个日夜,和监区民警共同进退,为全体民警树立了榜样。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虽然社会已逐渐复工复产,但作为人员高度集中的监管场所,仍需持续战斗确保绝对安全。在这种模式下,监区承受着防疫安全和监管安全重任,加上长时间封闭执勤,民警队伍身心状况也难免出现疲态。怎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蓝杨又开动他的“铁脑壳”,想起办法来。

  他几乎是熬了好几个夜,加班加点牵头制定了《二监区民警防疫期间工作要求》,更亲自撰写了《防疫期间服刑人员改造九不准》利用LED屏幕进行全时段播放,对民警管理行为和服刑人员改造细节都作出了具体要求。在日常管理中,他严格认真,不管是防疫消毒、体温检测还是物资验收,他都一丝不苟,不放过一个隐患。

  为了消除民警队伍后顾之忧,蓝杨挨个给监区每名民警家属打电话,代表监区表达对民警家属的感谢,并诚恳地了解队伍家庭困难,把组织关心真正送到了民警“心坎上”。

  “奔跑是最美的姿态”,这是蓝杨写在工作笔记上的一句话。在他全力以赴的努力下,监区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稳定目标,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两个群体的“零感染”。

  通讯员 敖一航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