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30余年,他用执着坚守诠释公安大爱

时间: 2020-09-1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452

    今年8月,高新区新凤大道凤笙路口一辆大型水泥罐车起火,一位老民警举起洒水车水管近距离扑灭大火的事情在网络流传开来,引来不少市民点赞,故事中那个奋勇逆行的人,正是高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王昌友。


    执勤突遇罐车起火 奋勇逆行保百姓平安

 

    时间回到8月9日上午,王昌友在新凤大道处理交通违规时接到警情,新凤大道凤笙路口一辆大型水泥罐车起火,需要附近民警前去支援。到达现场后,王昌友看见一辆载有粉尘水泥的重型半挂牵引罐车后轮起火,火势较大,冒出浓浓黑烟,若大火燃及油箱引发罐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疏散过往车辆和群众后,王昌友立马与同事一起,到附近治安岗亭抄起灭火器往回冲,争分夺秒地打开灭火器,朝起火的罐车喷去,一罐又一罐,一边灭火,一边指挥在场的其他民警用电动摩托,把治安亭的灭火器全部搬运到现场,10多个灭火器全部使用完后,罐车的左后侧仍然冒着浓烟。


    随后,在附近作业的洒水车赶来,洒水工人打开水阀帮助灭火,但水炮离火源太远。情急之下,王昌友从车尾取下水管,抱着水管对准火源根部开阀,此时他离起火罐车只有一米多,汗水从额头冒出直流到脖颈,警服被汗水浸湿,警帽帽檐被大火烤软,高温如同成群的蚂蚁撕咬着他,但他目光坚定,围绕车辆有火源的地方来回浇水,直到火熄灭为止。

等晚上看新闻,家人才发现他当了“救火英雄”,一向报喜不报忧的王昌友值班结束后,第二天回到家还被家人“教育”了一顿。“无非就是说我不年轻了,应该注意安全。这么多年了,他们知道这份工作的特殊,也支持我、理解我,提醒我注意安全罢了。”王昌友笑着说。


    一场突发的大火,一次勇敢的逆行,让今年55岁的王昌友成了网友心中的“救火英雄”,这看起来是偶然,但实则是王昌友用千百次坚守汇成的必然。扎根基层32年来,王昌友始终牢记从警初心,用坚守和执着诠释着对公安事业的信仰与热爱。


    处罚教育相结合 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如何让违法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为交通警察,王昌友在严厉打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从事交警工作10年来,王昌友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法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

在王昌友分管的辖区,有不少爱骑摩托车的年轻人。一天,王昌友在执勤时遇见一女生骑摩托车把一妇女撞了,造成妇女轻微擦伤;由于妇女伤势不严重,女生对王昌友的教育有点心不在焉,对这个事情有点不以为然。

“以前有个年轻人在金凤电子园打工,也是骑摩托车,在金凤街上直接把别人腿撞断了,满地是血,那个年轻人脚都软了,跪在地上哭……”王昌友对女生说,你现在撞了别人不严重,不当回事;如果别人伤得严重了,对人家的家庭要造成好大的伤害;你自己这辈子良心都会不安的。女生听后,红着脸低下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妇女道歉。

王昌友介绍,通过对违法驾驶员用“以案说法”案例进行警示,坚持“事故实例与教育相结合、换位体验与教育相结合”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使当事人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王昌友还深入群众生活,常借助社区、村委会、辖区赶集日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积极组织辖区群众参与各项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用简而易懂的方式为群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群众对安全出行的认识和重视,为推动构建辖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护送迷途老人回家 为民排忧显公安大爱


    去年12月,王昌友在辖区进行日常巡逻时,几名环卫工人向他招手示意,他立即停车询问。环卫工人称,看到一个老年人在马路中间走,过往车辆纷纷减速避让,特别危险,就把老人带到路边,发现老人找不到家了,也说不清楚自已住在那里,不知道自已儿女、亲属等的联系方式,只能向民警求助。


    “老人家,你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住哪里不?”王昌友弯着腰,耐心地与老人沟通,老人模糊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周某,并一再重复“周家坝”这个地名。由于老人没带身份证和手机,也没有任何有效信息,无法确认其身份,王昌友只能根据老人提供的名字,在系统中进行查询,最终还是没能查到老人的信息。


    王昌友没有放弃,从上百条信息中进行查询、比对,最终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他刚把老人带回小区大门口,一群人便上来将老人团团围住,他们正是老人的儿女和亲戚,正在门口准备分头去找寻老人。据家属介绍,老人有轻微痴呆症,一般经常在小区内活动,这次回家后发现老人不在,在小区内找了半天没找到,正当大家着急时,民警就把老人家送回来了。


    “交警同志,谢谢你!我妈妈总喜欢乱跑,幸亏碰到你了,不然还不晓得会出什么事。”老人的儿子拉起王昌友的手,感激地说道。看到老人与家人团聚的场景,王昌友心里暖暖的,他笑着说:“下次小心一点嘛,尽量避免老人独自出行,记得在老人身

上或衣兜留下家属联系方式哟!”


    送迷途老人回家、给抛锚车辆换轮胎、救助事故伤员、消除安全隐患……对王昌友来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用实际行动把关怀带给群众,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困难。

32年风雨兼程,王昌友从一名普通干警历练为一名优秀的警长,四通八达的道路是他保畅通的“舞台”,流动闪烁的车灯照亮他保平安的“舞蹈”,他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事事竭尽全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平凡岗位上用执着和坚守抒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记者 李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扎根基层30余年,他用执着坚守诠释公安大爱

    今年8月,高新区新凤大道凤笙路口一辆大型水泥罐车起火,一位老民警举起洒水车水管近距离扑灭大火的事情在网络流传开来,引来不少市民点赞,故事中那个奋勇逆行的人,正是高新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民警王昌友。


    执勤突遇罐车起火 奋勇逆行保百姓平安

 

    时间回到8月9日上午,王昌友在新凤大道处理交通违规时接到警情,新凤大道凤笙路口一辆大型水泥罐车起火,需要附近民警前去支援。到达现场后,王昌友看见一辆载有粉尘水泥的重型半挂牵引罐车后轮起火,火势较大,冒出浓浓黑烟,若大火燃及油箱引发罐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疏散过往车辆和群众后,王昌友立马与同事一起,到附近治安岗亭抄起灭火器往回冲,争分夺秒地打开灭火器,朝起火的罐车喷去,一罐又一罐,一边灭火,一边指挥在场的其他民警用电动摩托,把治安亭的灭火器全部搬运到现场,10多个灭火器全部使用完后,罐车的左后侧仍然冒着浓烟。


    随后,在附近作业的洒水车赶来,洒水工人打开水阀帮助灭火,但水炮离火源太远。情急之下,王昌友从车尾取下水管,抱着水管对准火源根部开阀,此时他离起火罐车只有一米多,汗水从额头冒出直流到脖颈,警服被汗水浸湿,警帽帽檐被大火烤软,高温如同成群的蚂蚁撕咬着他,但他目光坚定,围绕车辆有火源的地方来回浇水,直到火熄灭为止。

等晚上看新闻,家人才发现他当了“救火英雄”,一向报喜不报忧的王昌友值班结束后,第二天回到家还被家人“教育”了一顿。“无非就是说我不年轻了,应该注意安全。这么多年了,他们知道这份工作的特殊,也支持我、理解我,提醒我注意安全罢了。”王昌友笑着说。


    一场突发的大火,一次勇敢的逆行,让今年55岁的王昌友成了网友心中的“救火英雄”,这看起来是偶然,但实则是王昌友用千百次坚守汇成的必然。扎根基层32年来,王昌友始终牢记从警初心,用坚守和执着诠释着对公安事业的信仰与热爱。


    处罚教育相结合 强化市民交通安全意识


    如何让违法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作为交通警察,王昌友在严厉打击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从事交警工作10年来,王昌友总结出了自己的工作法则——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教育。

在王昌友分管的辖区,有不少爱骑摩托车的年轻人。一天,王昌友在执勤时遇见一女生骑摩托车把一妇女撞了,造成妇女轻微擦伤;由于妇女伤势不严重,女生对王昌友的教育有点心不在焉,对这个事情有点不以为然。

“以前有个年轻人在金凤电子园打工,也是骑摩托车,在金凤街上直接把别人腿撞断了,满地是血,那个年轻人脚都软了,跪在地上哭……”王昌友对女生说,你现在撞了别人不严重,不当回事;如果别人伤得严重了,对人家的家庭要造成好大的伤害;你自己这辈子良心都会不安的。女生听后,红着脸低下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诚恳地向妇女道歉。

王昌友介绍,通过对违法驾驶员用“以案说法”案例进行警示,坚持“事故实例与教育相结合、换位体验与教育相结合”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方式,使当事人认识到交通违法行为危害性,提高群众安全意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

此外,王昌友还深入群众生活,常借助社区、村委会、辖区赶集日发放各类宣传材料,积极组织辖区群众参与各项交通安全宣传活动,用简而易懂的方式为群众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增强群众对安全出行的认识和重视,为推动构建辖区文明有序的交通环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护送迷途老人回家 为民排忧显公安大爱


    去年12月,王昌友在辖区进行日常巡逻时,几名环卫工人向他招手示意,他立即停车询问。环卫工人称,看到一个老年人在马路中间走,过往车辆纷纷减速避让,特别危险,就把老人带到路边,发现老人找不到家了,也说不清楚自已住在那里,不知道自已儿女、亲属等的联系方式,只能向民警求助。


    “老人家,你还记得自己叫什么名字?住哪里不?”王昌友弯着腰,耐心地与老人沟通,老人模糊地说出自己的名字周某,并一再重复“周家坝”这个地名。由于老人没带身份证和手机,也没有任何有效信息,无法确认其身份,王昌友只能根据老人提供的名字,在系统中进行查询,最终还是没能查到老人的信息。


    王昌友没有放弃,从上百条信息中进行查询、比对,最终确认了老人的身份信息。他刚把老人带回小区大门口,一群人便上来将老人团团围住,他们正是老人的儿女和亲戚,正在门口准备分头去找寻老人。据家属介绍,老人有轻微痴呆症,一般经常在小区内活动,这次回家后发现老人不在,在小区内找了半天没找到,正当大家着急时,民警就把老人家送回来了。


    “交警同志,谢谢你!我妈妈总喜欢乱跑,幸亏碰到你了,不然还不晓得会出什么事。”老人的儿子拉起王昌友的手,感激地说道。看到老人与家人团聚的场景,王昌友心里暖暖的,他笑着说:“下次小心一点嘛,尽量避免老人独自出行,记得在老人身

上或衣兜留下家属联系方式哟!”


    送迷途老人回家、给抛锚车辆换轮胎、救助事故伤员、消除安全隐患……对王昌友来说,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用实际行动把关怀带给群众,才能真正为群众解决困难。

32年风雨兼程,王昌友从一名普通干警历练为一名优秀的警长,四通八达的道路是他保畅通的“舞台”,流动闪烁的车灯照亮他保平安的“舞蹈”,他始终把“群众”放在第一位,事事竭尽全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平凡岗位上用执着和坚守抒写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记者 李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