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扶贫的后坪实践

时间: 2020-09-16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527

  编者按:重庆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启动对全市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以下简称“后坪乡”)的脱贫攻坚决战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指挥长刘强提出把后坪乡建成“脱贫攻坚示范乡、文旅融合示范乡、法治扶贫示范乡”,让法治扶贫成为脱贫攻坚战的强力助推器。刘强的这一指示要求,既是后坪的乡情现实所需,也是政法扶贫集团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在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集团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政法资源优势,倾力指导武隆区、后坪乡开展法治扶贫工作,以法治思维推进扶贫开发。


  9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初心使命,决胜脱贫攻坚”武隆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武隆区和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领导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武隆“脱贫答卷”,其中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主推的法治扶贫,成为武隆脱贫的鲜亮特色。

  近日,重庆法制报社总编辑王伟带领采访小组前往后坪乡实地感受、见证、记录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帮扶后坪乡期间,做了哪些探索,又有哪些成效。重庆法制报深度解读法治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武隆样本”“后坪实践”,为大家带来一线鲜活报道,探寻法治乡村建设背后的生动故事。

村民翻晒一捆捆红苕粉条,满脸都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喜悦

  8月28日下午,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58岁的黄光明又一次走进在自家小楼外搭建的加工棚,细心翻晒一捆捆红苕粉条。阳光透过棚顶照进来,粉条和她的脸都闪闪发亮。

  “这是我们村5户人家搞的苕粉合作社,产量和销量都比原来我们自己做的时候高多了。”黄光明指着棚外的硬化公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你看,村里的路现在全修好了,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法治扶贫”引燃“化学反应”

  后坪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曾因特殊复杂的地形导致长期交通闭塞,不仅诸多农林产品销不出去,更因缺乏与外界交流而变成了现代文明和信息社会的一处“断崖”。扎根在这里的扶贫干部至今还记得3年前刚来到这里的感受:多数群众思想守旧、法律知识匮乏、法治意识薄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邻里间矛盾纠纷频发,村民难以凝心聚力致富脱贫……

  深挖贫根,贫困的原因不外乎这5个:因能致贫(没有脱贫致富的基本能力)、因病致贫(重大疾病)、因灾致贫(自然灾害)、因损致贫(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因案致贫(因为不懂法违法犯罪导致整个家庭贫困)。

江后公路沿线已发展起漂流项目

  贫困的个案不一定与法治有关,但区域性贫困总体上与法治紧密相关。不懂法,同样是贫困的主要病根,推动法治扶贫,是脱贫攻坚这道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更离不开法治。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后坪乡、武隆区的3年扶贫实践,就生动诠释了法治扶贫的重要意义。

新建成的龙溪大桥

  3年后的今天,车辆刚驶过武隆区江口通往后坪的龙溪乌江大桥,路上不时可见“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攻坚当典范”“推动双治融合 助力脱贫攻坚”的标语,一幢幢依山傍水新建的农舍、小楼更让人目不暇接。山坡上、田地里、农舍边,随处都能看到奔忙的干部、劳作的村民,有的姑娘还穿着苗家服饰,唱起敬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后坪发生了我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变化,我觉得,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落实得好,三靠帮扶干部带头干得好!”后坪乡中联村党支部书记余海军说,交通的极大改善让所有村民看到了希望,而比修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持续不断地推动“法治扶贫”“道德扶贫”“文化扶贫”,讲理堂、调解室、乡贤院坝会、留守儿童安全课堂等遍布村寨,乡亲们逐渐从“要我发展”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我要发展”!

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通过3年法治扶贫,整个后坪乡正在从‘物理变化’上升到‘化学变化’!”市司法局派驻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深有感触。

  从“不得不变”到“人心思变”,后坪人正努力为自己的山乡肌体注入法治的灵魂和文化的血脉。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到1户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5%,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07元。目前,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将按程序退出。

  在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倾力帮扶下,高山有机茶叶、中华蜂、道地中药材,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水果、稻田养鱼、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加快形成,后坪乡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深度贫困乡正在加速蜕变为武隆区的“示范小康乡”。

  96个重点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制约后坪乡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就是交通。后坪乡位于武隆区东北部,地处武隆、丰都、彭水“一区两县”的交界处。黄光明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出一趟后坪乡很困难,去一趟武隆城区还要绕到彭水上高速,单面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

  “现在不一样了,路都有七八米宽,还是硬化的,去城区方便多了!”黄光明说。

  原来,自2017年8月全市深度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建立起脱贫攻坚指挥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武隆区、后坪乡科学编制《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规划2017~2020》《后坪乡旅游发展规划》等“1+N”深度脱贫计划,并全力开展落地落实工作,从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等方面规划脱贫攻坚重点项目81个、乡村振兴项目15个。

  市委政法委牵头对规划建设的96个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同步出台《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2019~2020年重点项目及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倒排工期,并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责任,全力保障规划项目落实落地。

  为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还指导后坪乡快速建立起“市级领导挂帅+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和工作平台,送派优秀干部组建驻乡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建立周例会、月推进、季度小结、年度总结的工作制度,全面强化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工作体制机制保障。

  其中,为了解决群众呼声最高、期盼最大的交通民生问题,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会同市交通局,联合武隆区委、区政府新建了江后三级公路,起于江口镇龙溪乌江大桥,止于后坪乡场镇,全长44公里。江后路途经沟壑悬崖,整条公路100米以上的悬崖工地就有7处、涉及桥梁7座、地质滑坡地带12处,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极大难度。

  “就拿江后路起点龙溪乌江大桥来说吧,开工仪式都搞了3次,难度太大了!”提起这条路的修建,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至今记忆深刻,直呼不容易。

  龙溪乌江大桥长267米,其中主桥跨径180米,桥宽10.5米。该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复杂,涉及水下、陡崖及高空区施工作业;大桥主拱圈施工工艺为目前国内不多的“斜扣悬浇钢筋混凝土拱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各方面的施工技术都要求极高。

  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克服雨雪天气多、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冒严寒、踏泥泞、战酷暑,经过18个月的奋战,于2019年7月实现了初通。当年12月2日,江后路全线贯通投入使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5个月完成。

  江后路、桐后路(桐梓镇到后坪乡)先后建成,对于改善沿线火炉镇、沧沟乡、后坪乡对外联系的交通条件,完善武隆区路网结构,以及对后坪乡实现如期脱贫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坪乡到武隆城区的距离从108公里缩短到78公里,车程从3.5个小时减少到70分钟,外联大通道就此打开,这对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群众出行方便了、农业企业入驻了、来买山货的人多了,江后路与桐后路成了产业发展路、农民致富路、全面小康路。江口至后坪脱贫示范带还被推荐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国脱贫成效的窗口。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还指导新建“四好”农村公路90公里,实现村、社、集中居民点通畅率“3个100%”和村村通客运、户户通人行便道目标。推动实现全乡常住人口住房保障率、安全饮水保障率、动力电村组覆盖率、光纤到村覆盖率、集中居民点数字电视覆盖率、4G网络信号对村覆盖率“6个100%”。

  栽好梧桐凤凰来。按照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们实施“三万五园”产业规划,指导引进重庆五尚农业、太极集团、重庆沁心源公司带动后坪乡产业发展。帮助建成天池苗寨乡村旅游示范景点,今年天池苗寨克服疫情影响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万元,带动后坪及沧后路沿线的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创收800万元以上。同时,还指导建成畜牧养殖示范园6家、特色林果示范园2000亩、高山素菜示范园2000亩、笋竹示范园1000亩、生态鱼业园2个。目前,后坪乡已实现每村有2~3个骨干产业、每户有1~2个增收产业目标,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率95%。

  据统计,3年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为武隆区、后坪乡助销农产品1689.33万元,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法治”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当时真是心都凉了半截,这里的贫困远超我的想象,扶贫工作到底从何下手?”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至今还能忆起3年前刚到这里的场景。那一晚,他彻夜难眠。

  白石村是后坪乡的深度贫困村,杨懿调研分析了贫困群众致贫的几种原因,认为法治是最好的切入口。他在村支两委班子会上提出,要用法治解决当前村里的4个现实需求:提高全体村民的法治意识,保证经济建设尤其是脱贫攻坚项目的顺利实施,维护全村的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治理。

  怎么做?杨懿与白石村村支两委商定了4种路径:建一批法治阵地,开展一批法治宣传教育,探索一批治理机制,培育一批法治力量。

  首要工程,是建设一批法治阵地。让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政法公权力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延伸至基层,以政法部门名义和政法干警身份解决一些问题、化解一些疑难矛盾纠纷,引领和指导乡村治理,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又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白石村乡村振兴法治讲堂吸引众多村民

  随后,白石村建成了极具特色的法治阵地:“让一让”人民调解室和“法治大院”。“让一让”人民调解室重在调解理念和调解机制的创新,创建一年后即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而在村民聚居点创建的“法治大院”,以端一碗热饭的时间划定大院范围,充分利用农村院坝的召集功能,促进“三治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批极具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帮扶特色的法治阵地在后坪乡纷纷建立起来:武隆区公安局恢复后坪乡派出所,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在文凤村天池苗寨和中岭村设置了两个警务室;市检察院率先在对口帮扶的文凤村建立“莎姐”工作室;市高法院在高坪村、中岭村设立了“易法院”工作室和便民诉讼系统……

  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阵地建设相辅相成、并肩而行。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还统筹法律服务志愿者、援助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组成“法治服务脱贫攻坚”队伍,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用身边案、新发案、典型案作为宣教主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询,集中解决劳资纠纷、工伤理赔等案件。

  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春节期间,杨懿接到一村民打来的电话,说桐梓镇一村民建立了一个叫“中国红梅集团博智大爱平台”的微信群,鼓吹桐梓、后坪两地村民加入并注册成功后每人可得一定积分,然后会不断循环增值,两年即可获利8000倍。当时,该微信群已有100多名成员。杨懿立即将情况向派出所、驻乡工作队反映,通过公安机关找到群主,查清信息来源,宣讲相关案例,及时避免了百余名贫困村民上当受骗。

  如今的后坪,法治阵地随处可见、特色鲜明,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充分利用法治阵地,通过“以案说法”提升法治意识,“法润乡村”营造法治氛围,“法律援助”维护群众利益,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化解纠纷矛盾于萌芽,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助力后坪乡、武隆区晒出脱贫攻坚最亮“风景”。

  让良法善治主导乡村治理

  “会必议、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在后坪乡政府会议室,这4幅醒目的标语言简意赅,体现了后坪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成效。随着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透明政务、阳光政务在后坪已渐成常态。

  以法为绳,后坪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式,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德治”效应,积极弘扬正能量,做到了“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0%以上。

  文凤村天池苗寨在诞生全乡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武隆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时,要进行“三变”改革,让苗寨村民交出房屋、土地作为股本,让村民变股东,同时又统一为合作社打工,还要进行风貌改造,改厕、迁坟、迁畜。如此深刻的变革,全在“寨民议事厅”完成,在老党员、老干部和理事会成员与村民讲政策、摆事实、算经济账下,寨民在短短10天内将寨内108座祖坟全部搬迁、平坟,并进行殡葬改革;全体农户主动拆除畜圈,填埋粪坑,在寨外统一建设无害化畜禽圈舍,寨民以前的圈舍变成了现在的酸汤鱼火锅、苗家小吃、高端民宿等,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引导村民订立了“苗寨公约十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群众和事会等自治组织,完善了各理事会的工作职责及管理考核办法,细化了婚事“四倡导一禁止”、丧事“五倡导一禁止”的操办规程、农村环境“五干净一规范”评定办法。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寿事及其他喜事不办,全力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促进乡风文明和公序良俗建设;通过建立环境理事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的督促、指导,促进了农村环境持续向好;通过建立群众和事会,深化以法治村、以德治村,强化政策宣讲、法律宣传、教育及道德引领,拓展“让一让”调委会职责,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文明习惯、政策知晓度和群众认可度,切实提升群众法治德治水平和村风民风。

整洁美丽的天池苗寨已成为重庆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

  天池苗寨还率先对全体寨民实行积分管理,连续两次积分不到70分的,将在股份分红中降低点子,有效助推了农旅融合快速高效发展 。

  文凤村第一书记邱靖杰介绍,文凤村天池苗寨推行了“党小组+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农户”的三治共建模式,采取积分考核方法,自从将寨民的学法守法、乡村文明、环境卫生纳入月检查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寨人民生活习惯,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化学变化”。

  “他们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村民内心对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的自觉认同,体现在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更体现在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这种良好风气的逐步养成上。”邱靖杰说,这有利于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逐步构建法治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抓小院治大村”。

  其实,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法治扶贫之路,不仅仅在后坪。在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苗岭村,在桐梓镇、仙女山镇、浩口乡等都同步探索推进,都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武隆区75个贫困乡村均打造了法治文化墙、法治步道、法治长廊、法德大院,已建成445个农村法治宣传专栏、428幅乡村法治墙头标语。2019年以来,武隆区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其中贫困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8个,其中贫困村1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2个,其中贫困村83个;区级模范守法贫困户50户。区级重点贫困村羊角镇艳山红村作为首批试点村,获得了2019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与武隆建立对口帮扶的3年来,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法治扶贫”为载体,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和优质服务,为在全市推广法治扶贫提供“武隆样本”,推动了后坪乡、武隆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记者 王伟 杨雪 饶果

  部分图片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提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法治扶贫的后坪实践

  编者按:重庆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启动对全市深度贫困乡武隆区后坪苗族土家族乡(以下简称“后坪乡”)的脱贫攻坚决战时,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指挥长刘强提出把后坪乡建成“脱贫攻坚示范乡、文旅融合示范乡、法治扶贫示范乡”,让法治扶贫成为脱贫攻坚战的强力助推器。刘强的这一指示要求,既是后坪的乡情现实所需,也是政法扶贫集团的职责和使命所在。在市委政法委统筹指导下,集团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政法资源优势,倾力指导武隆区、后坪乡开展法治扶贫工作,以法治思维推进扶贫开发。


  9月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牢记初心使命,决胜脱贫攻坚”武隆区专场新闻发布会。武隆区和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领导向媒体详细介绍了武隆“脱贫答卷”,其中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主推的法治扶贫,成为武隆脱贫的鲜亮特色。

  近日,重庆法制报社总编辑王伟带领采访小组前往后坪乡实地感受、见证、记录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帮扶后坪乡期间,做了哪些探索,又有哪些成效。重庆法制报深度解读法治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的“武隆样本”“后坪实践”,为大家带来一线鲜活报道,探寻法治乡村建设背后的生动故事。

村民翻晒一捆捆红苕粉条,满脸都是走向幸福生活的喜悦

  8月28日下午,武隆区后坪乡白石村58岁的黄光明又一次走进在自家小楼外搭建的加工棚,细心翻晒一捆捆红苕粉条。阳光透过棚顶照进来,粉条和她的脸都闪闪发亮。

  “这是我们村5户人家搞的苕粉合作社,产量和销量都比原来我们自己做的时候高多了。”黄光明指着棚外的硬化公路,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你看,村里的路现在全修好了,我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

  “法治扶贫”引燃“化学反应”

  后坪乡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之一,曾因特殊复杂的地形导致长期交通闭塞,不仅诸多农林产品销不出去,更因缺乏与外界交流而变成了现代文明和信息社会的一处“断崖”。扎根在这里的扶贫干部至今还记得3年前刚来到这里的感受:多数群众思想守旧、法律知识匮乏、法治意识薄弱,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相对滞后,邻里间矛盾纠纷频发,村民难以凝心聚力致富脱贫……

  深挖贫根,贫困的原因不外乎这5个:因能致贫(没有脱贫致富的基本能力)、因病致贫(重大疾病)、因灾致贫(自然灾害)、因损致贫(村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得不到必要的保护)、因案致贫(因为不懂法违法犯罪导致整个家庭贫困)。

江后公路沿线已发展起漂流项目

  贫困的个案不一定与法治有关,但区域性贫困总体上与法治紧密相关。不懂法,同样是贫困的主要病根,推动法治扶贫,是脱贫攻坚这道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更离不开法治。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在后坪乡、武隆区的3年扶贫实践,就生动诠释了法治扶贫的重要意义。

新建成的龙溪大桥

  3年后的今天,车辆刚驶过武隆区江口通往后坪的龙溪乌江大桥,路上不时可见“撸起袖子加油干 脱贫攻坚当典范”“推动双治融合 助力脱贫攻坚”的标语,一幢幢依山傍水新建的农舍、小楼更让人目不暇接。山坡上、田地里、农舍边,随处都能看到奔忙的干部、劳作的村民,有的姑娘还穿着苗家服饰,唱起敬酒歌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

  “后坪发生了我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变化,我觉得,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落实得好,三靠帮扶干部带头干得好!”后坪乡中联村党支部书记余海军说,交通的极大改善让所有村民看到了希望,而比修路架桥更重要的是,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持续不断地推动“法治扶贫”“道德扶贫”“文化扶贫”,讲理堂、调解室、乡贤院坝会、留守儿童安全课堂等遍布村寨,乡亲们逐渐从“要我发展”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变成了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我要发展”!

法治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通过3年法治扶贫,整个后坪乡正在从‘物理变化’上升到‘化学变化’!”市司法局派驻后坪乡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深有感触。

  从“不得不变”到“人心思变”,后坪人正努力为自己的山乡肌体注入法治的灵魂和文化的血脉。来看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到1户4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5%,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07元。目前,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将按程序退出。

  在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倾力帮扶下,高山有机茶叶、中华蜂、道地中药材,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水果、稻田养鱼、乡村旅游等致富产业加快形成,后坪乡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昔日的深度贫困乡正在加速蜕变为武隆区的“示范小康乡”。

  96个重点项目助推脱贫攻坚

  制约后坪乡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就是交通。后坪乡位于武隆区东北部,地处武隆、丰都、彭水“一区两县”的交界处。黄光明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出一趟后坪乡很困难,去一趟武隆城区还要绕到彭水上高速,单面最快也要3个多小时。

  “现在不一样了,路都有七八米宽,还是硬化的,去城区方便多了!”黄光明说。

  原来,自2017年8月全市深度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建立起脱贫攻坚指挥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指导武隆区、后坪乡科学编制《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规划2017~2020》《后坪乡旅游发展规划》等“1+N”深度脱贫计划,并全力开展落地落实工作,从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等方面规划脱贫攻坚重点项目81个、乡村振兴项目15个。

  市委政法委牵头对规划建设的96个重点项目进行责任分解,同步出台《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2019~2020年重点项目及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对重点项目实行倒排工期,并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帮扶集团成员单位责任,全力保障规划项目落实落地。

  为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还指导后坪乡快速建立起“市级领导挂帅+市级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区县党政主要负责人+乡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和工作平台,送派优秀干部组建驻乡工作队,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建立周例会、月推进、季度小结、年度总结的工作制度,全面强化后坪乡深度脱贫攻坚工作体制机制保障。

  其中,为了解决群众呼声最高、期盼最大的交通民生问题,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会同市交通局,联合武隆区委、区政府新建了江后三级公路,起于江口镇龙溪乌江大桥,止于后坪乡场镇,全长44公里。江后路途经沟壑悬崖,整条公路100米以上的悬崖工地就有7处、涉及桥梁7座、地质滑坡地带12处,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极大难度。

  “就拿江后路起点龙溪乌江大桥来说吧,开工仪式都搞了3次,难度太大了!”提起这条路的修建,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至今记忆深刻,直呼不容易。

  龙溪乌江大桥长267米,其中主桥跨径180米,桥宽10.5米。该项目所处区域地形复杂,涉及水下、陡崖及高空区施工作业;大桥主拱圈施工工艺为目前国内不多的“斜扣悬浇钢筋混凝土拱桥”,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各方面的施工技术都要求极高。

  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克服雨雪天气多、施工难度大等不利因素,冒严寒、踏泥泞、战酷暑,经过18个月的奋战,于2019年7月实现了初通。当年12月2日,江后路全线贯通投入使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前5个月完成。

  江后路、桐后路(桐梓镇到后坪乡)先后建成,对于改善沿线火炉镇、沧沟乡、后坪乡对外联系的交通条件,完善武隆区路网结构,以及对后坪乡实现如期脱贫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后坪乡到武隆城区的距离从108公里缩短到78公里,车程从3.5个小时减少到70分钟,外联大通道就此打开,这对武隆区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群众出行方便了、农业企业入驻了、来买山货的人多了,江后路与桐后路成了产业发展路、农民致富路、全面小康路。江口至后坪脱贫示范带还被推荐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国脱贫成效的窗口。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还指导新建“四好”农村公路90公里,实现村、社、集中居民点通畅率“3个100%”和村村通客运、户户通人行便道目标。推动实现全乡常住人口住房保障率、安全饮水保障率、动力电村组覆盖率、光纤到村覆盖率、集中居民点数字电视覆盖率、4G网络信号对村覆盖率“6个100%”。

  栽好梧桐凤凰来。按照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们实施“三万五园”产业规划,指导引进重庆五尚农业、太极集团、重庆沁心源公司带动后坪乡产业发展。帮助建成天池苗寨乡村旅游示范景点,今年天池苗寨克服疫情影响持续火爆,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20万元,带动后坪及沧后路沿线的餐饮、农产品销售等创收800万元以上。同时,还指导建成畜牧养殖示范园6家、特色林果示范园2000亩、高山素菜示范园2000亩、笋竹示范园1000亩、生态鱼业园2个。目前,后坪乡已实现每村有2~3个骨干产业、每户有1~2个增收产业目标,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率95%。

  据统计,3年来,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成员单位为武隆区、后坪乡助销农产品1689.33万元,积极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

  “法治”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当时真是心都凉了半截,这里的贫困远超我的想象,扶贫工作到底从何下手?”白石村第一书记杨懿至今还能忆起3年前刚到这里的场景。那一晚,他彻夜难眠。

  白石村是后坪乡的深度贫困村,杨懿调研分析了贫困群众致贫的几种原因,认为法治是最好的切入口。他在村支两委班子会上提出,要用法治解决当前村里的4个现实需求:提高全体村民的法治意识,保证经济建设尤其是脱贫攻坚项目的顺利实施,维护全村的和谐稳定,推动乡村治理。

  怎么做?杨懿与白石村村支两委商定了4种路径:建一批法治阵地,开展一批法治宣传教育,探索一批治理机制,培育一批法治力量。

  首要工程,是建设一批法治阵地。让派出所、法庭、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政法公权力机关和公共服务部门延伸至基层,以政法部门名义和政法干警身份解决一些问题、化解一些疑难矛盾纠纷,引领和指导乡村治理,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权威,又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

白石村乡村振兴法治讲堂吸引众多村民

  随后,白石村建成了极具特色的法治阵地:“让一让”人民调解室和“法治大院”。“让一让”人民调解室重在调解理念和调解机制的创新,创建一年后即被评为全市优秀人民调解组织。而在村民聚居点创建的“法治大院”,以端一碗热饭的时间划定大院范围,充分利用农村院坝的召集功能,促进“三治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批极具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帮扶特色的法治阵地在后坪乡纷纷建立起来:武隆区公安局恢复后坪乡派出所,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在文凤村天池苗寨和中岭村设置了两个警务室;市检察院率先在对口帮扶的文凤村建立“莎姐”工作室;市高法院在高坪村、中岭村设立了“易法院”工作室和便民诉讼系统……

  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阵地建设相辅相成、并肩而行。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还统筹法律服务志愿者、援助律师、人民调解员等组成“法治服务脱贫攻坚”队伍,深入贫困乡村、贫困户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坚持用身边案、新发案、典型案作为宣教主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学法、懂法、用法、不犯法,为村民提供法律援助,解答法律咨询,集中解决劳资纠纷、工伤理赔等案件。

  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春节期间,杨懿接到一村民打来的电话,说桐梓镇一村民建立了一个叫“中国红梅集团博智大爱平台”的微信群,鼓吹桐梓、后坪两地村民加入并注册成功后每人可得一定积分,然后会不断循环增值,两年即可获利8000倍。当时,该微信群已有100多名成员。杨懿立即将情况向派出所、驻乡工作队反映,通过公安机关找到群主,查清信息来源,宣讲相关案例,及时避免了百余名贫困村民上当受骗。

  如今的后坪,法治阵地随处可见、特色鲜明,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扶贫干部充分利用法治阵地,通过“以案说法”提升法治意识,“法润乡村”营造法治氛围,“法律援助”维护群众利益,深化法治宣传教育,让群众“知法、懂法、用法”化解纠纷矛盾于萌芽,全身心投入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中,助力后坪乡、武隆区晒出脱贫攻坚最亮“风景”。

  让良法善治主导乡村治理

  “会必议、议必决、决必行、行必果”,在后坪乡政府会议室,这4幅醒目的标语言简意赅,体现了后坪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成效。随着村民民主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透明政务、阳光政务在后坪已渐成常态。

  以法为绳,后坪不断探索乡村治理新方式,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融合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德治”效应,积极弘扬正能量,做到了“小事不出寨、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矛盾纠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90%以上。

  文凤村天池苗寨在诞生全乡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武隆苗情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时,要进行“三变”改革,让苗寨村民交出房屋、土地作为股本,让村民变股东,同时又统一为合作社打工,还要进行风貌改造,改厕、迁坟、迁畜。如此深刻的变革,全在“寨民议事厅”完成,在老党员、老干部和理事会成员与村民讲政策、摆事实、算经济账下,寨民在短短10天内将寨内108座祖坟全部搬迁、平坟,并进行殡葬改革;全体农户主动拆除畜圈,填埋粪坑,在寨外统一建设无害化畜禽圈舍,寨民以前的圈舍变成了现在的酸汤鱼火锅、苗家小吃、高端民宿等,收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经济发展。

  同时,引导村民订立了“苗寨公约十条”,成立了红白理事会、环境理事会、群众和事会等自治组织,完善了各理事会的工作职责及管理考核办法,细化了婚事“四倡导一禁止”、丧事“五倡导一禁止”的操办规程、农村环境“五干净一规范”评定办法。通过建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寿事及其他喜事不办,全力遏制婚丧嫁娶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促进乡风文明和公序良俗建设;通过建立环境理事会,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人居环境整治的督促、指导,促进了农村环境持续向好;通过建立群众和事会,深化以法治村、以德治村,强化政策宣讲、法律宣传、教育及道德引领,拓展“让一让”调委会职责,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素质、文明习惯、政策知晓度和群众认可度,切实提升群众法治德治水平和村风民风。

整洁美丽的天池苗寨已成为重庆市民休闲旅游好去处

  天池苗寨还率先对全体寨民实行积分管理,连续两次积分不到70分的,将在股份分红中降低点子,有效助推了农旅融合快速高效发展 。

  文凤村第一书记邱靖杰介绍,文凤村天池苗寨推行了“党小组+乡村旅游股份合作社+农户”的三治共建模式,采取积分考核方法,自从将寨民的学法守法、乡村文明、环境卫生纳入月检查范围,从根本上改变了全寨人民生活习惯,产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化学变化”。

  “他们最大的变化,体现在村民内心对脱贫攻坚大政方针的自觉认同,体现在你追我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增强,更体现在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这种良好风气的逐步养成上。”邱靖杰说,这有利于推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形成,逐步构建法治扶贫工作长效机制,实现“抓小院治大村”。

  其实,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的法治扶贫之路,不仅仅在后坪。在武隆区羊角镇艳山红村、苗岭村,在桐梓镇、仙女山镇、浩口乡等都同步探索推进,都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在武隆区75个贫困乡村均打造了法治文化墙、法治步道、法治长廊、法德大院,已建成445个农村法治宣传专栏、428幅乡村法治墙头标语。2019年以来,武隆区已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其中贫困村1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48个,其中贫困村13个;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2个,其中贫困村83个;区级模范守法贫困户50户。区级重点贫困村羊角镇艳山红村作为首批试点村,获得了2019年“重庆十大最美乡村”荣誉称号。

  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与武隆建立对口帮扶的3年来,注重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法治扶贫”为载体,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和优质服务,为在全市推广法治扶贫提供“武隆样本”,推动了后坪乡、武隆区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记者 王伟 杨雪 饶果

  部分图片由市委政法委扶贫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