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首届杰出英才奖获得者张毅: 守护这里的万家灯火

时间: 2020-11-2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96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的责任便是守护这里的万家灯火。”在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工作30个年头的张毅,成为重庆首届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不仅精通220千伏高压线路的架设检修技能,还创立了“山地人工带电立杆法”,成为我国带电作业领域的“百电通”和“多面手”。

  填补“带电”操作理论空白

  1986年,张毅高中毕业,想实现参军的梦想,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于是,跟随其父进入电力行业,成为检修工。1989年,张毅来到线路所检修班,跟着师傅边学边干,从简单的220伏到380伏,再到1万伏高压线……张毅逐步尝试着带电检修。

  长期与高压线路“打交道”的检修工,被“电”击打可谓家常便饭!二十几年前,他在变电站修变压器,为防腐蚀,大型变压器里面的零件都是浸在油里,修理的时候整个人几乎就在油里边“游泳”。还有一次,他在80米高的铁塔上安装避雷器,由于穿戴了胶鞋和棉手套,整个人就像一块“充满电的电池”,“我退出作业地带的时候,整个人都被释放的电流弹了起来,要不是下意识抓个东西,估计已经从80米的铁塔上掉下来了。”张毅回忆起往事,至今还心有余悸。

  被“电”打出来的章法尺度和经验教训,让张毅编写了《10千伏旁路法不停电作业检修两环网柜之间电缆线路》和《10千伏架空线路临时取电给移动箱变供电》,填补了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操作领域理论规范的空白,一举成为重庆市电力行业首创的行业操作指导规范。


  苦干引领技术创新精益求精

  “以前跟师傅学艺的时候,从架铁塔、搭电缆到安装天燃气,什么都做过。”张毅说,那个时候物质匮乏,营养跟不上,个子也不高,连冲击钻都把不稳,就只有和工友轮流靠肩膀把它顶进去。

  “以前只知道按照师傅说的做,从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好比一个参数,它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得来,我们都一概不知。”张毅感叹,每次作业都是在尝试后进行改进,有时为了弄懂一个原理,他在新华书店一待就是一天。

  对于技术创新,张毅有自己的理解,他说:“现代工人的概念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应该是能够操作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复合人才”。为了将技术传给更多人掌握,他采用“师徒结对”“传帮带”“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培养出成熟的带电作业技术骨干100余人,培训人次近1800人次。

  作为带电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张毅深知带电作业贴近民生意义重大,“哪怕0.1%的失误,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面对刚设计好的新产品,他带头试验设计的《用于带电作业的横担绝缘挡板》《绝缘子吊钩》等创新项目,已累计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带领的团队先后产出专利70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奖56项,将一个人的成果转化成一群人的成功,无愧企业人才的“好导师”。  


  “魔鬼训”成就比武“黑马”

  随着带电作业技术被认可,张毅便开启了“培训生涯”,忙的时候,一年时间有半年都在外面!“平常教徒弟实操要在野外现场,要是赶上阴天下雨,就是搭一块遮雨布继续练。”张毅介绍,他们经常在野外电线杆上一站就是半天,每个人手上都被电线磨出了血泡,虽然很苦,但总比以后出事故强。

  为了让徒弟们记住什么现场要用什么工具,在野外作业时,他总是安排大家在电杆下吃饭,一边吃饭,一边问徒弟们电杆上面有什么设备,久而久之,再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能及时反应,做好一切准备。

  2000年,他带着大徒弟代表公司参加“西南五省市输电带电作业比武”,最终理论满分、实操满分,交出了一份“双百分”的答卷。2002年,在重庆首届带电作业比武中,师徒俩获得了第一名,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遍遍苦练和“魔鬼式”的集训。白天,他在杆子上教,学员挨个上去,学操作要领。一个动作,5个学员每个人做一遍,他就要做5遍,不到5天,这个带电班的5个大小伙子都累趴下了。不过,经过10多天的“魔鬼训练”,这个新成立的带电作业班组成为了比武中的最强黑马。

  “十几年间,我们不仅要把每年立项的科技项目汇总起来,还要落实负责人,规定完成时间,使每个团队分工具体、界面清楚。”张毅说,只有天天摸索,才能熟能生巧,通过理解和消化,实现创新和发展。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首届杰出英才奖获得者张毅: 守护这里的万家灯火


  “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我的责任便是守护这里的万家灯火。”在国网重庆南岸供电公司工作30个年头的张毅,成为重庆首届杰出英才奖获得者,不仅精通220千伏高压线路的架设检修技能,还创立了“山地人工带电立杆法”,成为我国带电作业领域的“百电通”和“多面手”。

  填补“带电”操作理论空白

  1986年,张毅高中毕业,想实现参军的梦想,但因身体原因未能如愿,于是,跟随其父进入电力行业,成为检修工。1989年,张毅来到线路所检修班,跟着师傅边学边干,从简单的220伏到380伏,再到1万伏高压线……张毅逐步尝试着带电检修。

  长期与高压线路“打交道”的检修工,被“电”击打可谓家常便饭!二十几年前,他在变电站修变压器,为防腐蚀,大型变压器里面的零件都是浸在油里,修理的时候整个人几乎就在油里边“游泳”。还有一次,他在80米高的铁塔上安装避雷器,由于穿戴了胶鞋和棉手套,整个人就像一块“充满电的电池”,“我退出作业地带的时候,整个人都被释放的电流弹了起来,要不是下意识抓个东西,估计已经从80米的铁塔上掉下来了。”张毅回忆起往事,至今还心有余悸。

  被“电”打出来的章法尺度和经验教训,让张毅编写了《10千伏旁路法不停电作业检修两环网柜之间电缆线路》和《10千伏架空线路临时取电给移动箱变供电》,填补了10千伏线路带电作业操作领域理论规范的空白,一举成为重庆市电力行业首创的行业操作指导规范。


  苦干引领技术创新精益求精

  “以前跟师傅学艺的时候,从架铁塔、搭电缆到安装天燃气,什么都做过。”张毅说,那个时候物质匮乏,营养跟不上,个子也不高,连冲击钻都把不稳,就只有和工友轮流靠肩膀把它顶进去。

  “以前只知道按照师傅说的做,从没想过为什么要这么做,就好比一个参数,它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得来,我们都一概不知。”张毅感叹,每次作业都是在尝试后进行改进,有时为了弄懂一个原理,他在新华书店一待就是一天。

  对于技术创新,张毅有自己的理解,他说:“现代工人的概念不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而应该是能够操作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复合人才”。为了将技术传给更多人掌握,他采用“师徒结对”“传帮带”“技能比武”等多种方式,培养出成熟的带电作业技术骨干100余人,培训人次近1800人次。

  作为带电作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张毅深知带电作业贴近民生意义重大,“哪怕0.1%的失误,也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面对刚设计好的新产品,他带头试验设计的《用于带电作业的横担绝缘挡板》《绝缘子吊钩》等创新项目,已累计获得15项国家专利授权,带领的团队先后产出专利70项,荣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QC成果奖56项,将一个人的成果转化成一群人的成功,无愧企业人才的“好导师”。  


  “魔鬼训”成就比武“黑马”

  随着带电作业技术被认可,张毅便开启了“培训生涯”,忙的时候,一年时间有半年都在外面!“平常教徒弟实操要在野外现场,要是赶上阴天下雨,就是搭一块遮雨布继续练。”张毅介绍,他们经常在野外电线杆上一站就是半天,每个人手上都被电线磨出了血泡,虽然很苦,但总比以后出事故强。

  为了让徒弟们记住什么现场要用什么工具,在野外作业时,他总是安排大家在电杆下吃饭,一边吃饭,一边问徒弟们电杆上面有什么设备,久而久之,再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能及时反应,做好一切准备。

  2000年,他带着大徒弟代表公司参加“西南五省市输电带电作业比武”,最终理论满分、实操满分,交出了一份“双百分”的答卷。2002年,在重庆首届带电作业比武中,师徒俩获得了第一名,而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遍遍苦练和“魔鬼式”的集训。白天,他在杆子上教,学员挨个上去,学操作要领。一个动作,5个学员每个人做一遍,他就要做5遍,不到5天,这个带电班的5个大小伙子都累趴下了。不过,经过10多天的“魔鬼训练”,这个新成立的带电作业班组成为了比武中的最强黑马。

  “十几年间,我们不仅要把每年立项的科技项目汇总起来,还要落实负责人,规定完成时间,使每个团队分工具体、界面清楚。”张毅说,只有天天摸索,才能熟能生巧,通过理解和消化,实现创新和发展。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