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赤水行

时间: 2020-11-29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527

  56年前,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唱响中国,让黔北山区的一座城市、一条河流闻名天下,这就是贵州赤水。

  贵州赤水于我神往已久,一直想走进那片红色的土地、那条红色的河流那段红色的故事。金秋季节,终于踏上了这片对我来说很神秘的土地。

  重庆距贵州赤水市190多公里,沿长江逆流而上,走成渝环线转蓉遵高速,车程3小时。车至四川合江,远远看见一条赤黄色的河流在山间奔流,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赤水河。800里赤水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在滇、黔、川山区中一路东流,在这里汇入长江。

  赤水是川黔交界的重要口岸,紧靠黔北大娄山北麓,是一个植被茂密的美丽小城。街市少有大城市的喧闹,河滨路的树荫下和宁静的香樟林公园里,人们闲散而平和,在此发现许多街市均有红色的名字,红军大道、红渡路、赤金大道、延安路……在赤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碑,梗慨记录了发生在85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故事。一些原本不知晓的地名和事件记入了我的脑海,一种敬仰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而真正完整了解1935年冬春红军在贵州四渡赤水艰苦转战的历史,还是第二天的土城之行。

  土城镇距赤水64公里,位于赤水河中游,山险水急,兵家必争,从古到今都是兵家与商贾的集散地。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此与川军激战,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使这座千年古镇闻名于世。

  这座赤水河畔的宁静古镇,留下许多当年红军的遗迹,四渡赤水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住居,红军总司令部驻地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渡口纪念碑等。走在青石板铺彻的街巷里,透着些许历史的痕迹。

  纪念馆内陈列的文字史料、图画、物品,翔实地再现了1935年1月中共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在纪念馆参观后,方才读懂85年前这段红色的故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枪林弹雨、人喊马嘶的战斗场面。

  想当年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制定了经贵州赤水从四川泸州至宜宾间北渡长江与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1935年1月9日,红军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开进,与川军郭勋祺部激战青杠坡,战斗十分惨烈。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中旬,红军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机歼敌。2月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继而攻占娄山关,先后击溃黔军共八个团,并于2月28日击溃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歼其一部,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尔后红军一路血战,经过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直逼昆明,虚晃一枪,然后向金沙江边挺进。攻占禄劝、武定、元谋,巧夺金沙江皎平渡口,在5月3日至9日,两万多红军仅凭7只渡船经过7昼夜抢渡,终于渡过汹涌的金沙江。两天后,蒋军追兵赶到江边,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完全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14个省份,一路走来,险象环生,“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史中最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既神奇且悲壮,13000多名红军将士长眠在川、黔、滇边界的崇山峻岭中。伫立在太平渡红军渡口,望着赤水河滚滚东流的波涛,倘佯在红色古镇丙安的街头,抚摸着土城斑驳陆离的城墙,遥想在那些血与火的年代,革命先辈们靠着怎样一种信念赴汤蹈火,才打出今天的新时代。后辈幸运的共产党人和人民,更需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山衔夕阳,满天红霞,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娄山脉,脑海中浮现红军将士们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浴血奋战的故事,触景生情,无限感慨。不禁想起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系南岸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雄关漫道赤水行

  56年前,红色经典史诗《长征组歌》唱响中国,让黔北山区的一座城市、一条河流闻名天下,这就是贵州赤水。

  贵州赤水于我神往已久,一直想走进那片红色的土地、那条红色的河流那段红色的故事。金秋季节,终于踏上了这片对我来说很神秘的土地。

  重庆距贵州赤水市190多公里,沿长江逆流而上,走成渝环线转蓉遵高速,车程3小时。车至四川合江,远远看见一条赤黄色的河流在山间奔流,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赤水河。800里赤水发源于云南镇雄县,在滇、黔、川山区中一路东流,在这里汇入长江。

  赤水是川黔交界的重要口岸,紧靠黔北大娄山北麓,是一个植被茂密的美丽小城。街市少有大城市的喧闹,河滨路的树荫下和宁静的香樟林公园里,人们闲散而平和,在此发现许多街市均有红色的名字,红军大道、红渡路、赤金大道、延安路……在赤水,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塑——红军长征四渡赤水纪念碑,梗慨记录了发生在85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故事。一些原本不知晓的地名和事件记入了我的脑海,一种敬仰和缅怀之情油然而生。而真正完整了解1935年冬春红军在贵州四渡赤水艰苦转战的历史,还是第二天的土城之行。

  土城镇距赤水64公里,位于赤水河中游,山险水急,兵家必争,从古到今都是兵家与商贾的集散地。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此与川军激战,拉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使这座千年古镇闻名于世。

  这座赤水河畔的宁静古镇,留下许多当年红军的遗迹,四渡赤水纪念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住居,红军总司令部驻地遗址,青杠坡战斗遗址,土城渡口纪念碑等。走在青石板铺彻的街巷里,透着些许历史的痕迹。

  纪念馆内陈列的文字史料、图画、物品,翔实地再现了1935年1月中共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取得战略转移伟大胜利的光辉历史。在纪念馆参观后,方才读懂85年前这段红色的故事,耳畔仿佛还回响着枪林弹雨、人喊马嘶的战斗场面。

  想当年遵义会议上,中共中央制定了经贵州赤水从四川泸州至宜宾间北渡长江与川陕苏区红四方面军会师的计划,1935年1月9日,红军分3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土城开进,与川军郭勋祺部激战青杠坡,战斗十分惨烈。1月29日,中央红军退出土城战斗,在猿猴场到土城之间,分三路西渡赤水河(一渡赤水),向川南的古蔺、叙永方向开进。2月中旬,红军发现川军和滇军分由南北方向压来,留驻不利,决定回师东进,到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寻机歼敌。2月18日,中央红军遂由太平渡、二郎滩开始东渡赤水河(二渡赤水),重入贵州。继而攻占娄山关,先后击溃黔军共八个团,并于2月28日击溃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师,歼其一部,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尔后红军一路血战,经过三渡赤水、四渡赤水……直逼昆明,虚晃一枪,然后向金沙江边挺进。攻占禄劝、武定、元谋,巧夺金沙江皎平渡口,在5月3日至9日,两万多红军仅凭7只渡船经过7昼夜抢渡,终于渡过汹涌的金沙江。两天后,蒋军追兵赶到江边,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完全跳出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14个省份,一路走来,险象环生,“四渡赤水”是红军长征史中最神奇的篇章。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战役既神奇且悲壮,13000多名红军将士长眠在川、黔、滇边界的崇山峻岭中。伫立在太平渡红军渡口,望着赤水河滚滚东流的波涛,倘佯在红色古镇丙安的街头,抚摸着土城斑驳陆离的城墙,遥想在那些血与火的年代,革命先辈们靠着怎样一种信念赴汤蹈火,才打出今天的新时代。后辈幸运的共产党人和人民,更需缅怀先烈,不忘初心。

  山衔夕阳,满天红霞,望着连绵起伏的大娄山脉,脑海中浮现红军将士们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浴血奋战的故事,触景生情,无限感慨。不禁想起毛泽东那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系南岸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