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瓶

时间: 2020-12-25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06

  ◎杜春成

  王庆祥家有一对青花瓷瓶,高三尺三,一朵又一朵的花儿随着藤蔓的盘绕,流光溢彩,渐渐布满了瓶身。青花瓷瓶摆在书房,端庄大气,用一块高档的茧丝绸布遮盖着,王庆祥爱不释手,每天擦拭灰尘,不许家人触摸。

  这天,王庆祥六点起床,把青花瓷瓶擦拭了三遍。他一边擦拭青花瓷瓶,一边说:“宝贝,你今天就要回家了。”

  前一天,刘书林来到王家,告诉王庆祥,他要赎回青花瓷瓶。

  原来,王庆祥家的青花瓷瓶,是刘书林的抵押物。十年的抵押期限到了。

  王家人拒绝刘家赎回青花瓷瓶。他们听说,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瓶,要值几百万元。王庆祥说:“为人重在诚信,人家的东西,再宝贵,再值钱,终归是人家的。”他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

  十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王庆祥的脑海里。十年前,刘书林和王庆祥都做建材生意。刘书林是生意场上的佼佼者,赚了不少的钱。他好赌,十赌九输,生意上赚的钱,都输了出去,还欠供货商的货款。

  进货缺少资金,货进不来,生意做不下去。刘书林四处借钱。人们知道他好赌,都敬而远之。借不到钱,生意做不成。刘书林着急,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想了一宿,决定找同行王庆祥借钱。王庆祥虽然做建材生意,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们二人,虽说不是冤家,但见面时,相互打声招呼,并无深交。

  “资金上遇到困难,想找你老兄支持。借十万元救急。”刘书林硬着头皮找到王庆祥,说明来意。

  “十万?”王庆祥说完,便没有下文了。

  “十万,我给三分的利息。”刘书林狠下心来,给出高利息。他心里想,只要戒赌,再辛苦点,半年就能够还清本金和利息。

  “利息,我不要。用你家的青花瓷瓶作抵押。”王庆祥说完,盯着刘书林。

  “青花瓷瓶?”刘书林差点说出它的来历。他马上改口说:“十年为期,我用二十万赎回。”

  两人写好借据和约定。王庆祥借给刘书林十万元,从刘家搬走了青花瓷瓶。

  王庆祥把青花瓷瓶摆在书房,常常给王家人讲青花瓷瓶的故事。王家的后人,没有一个参与赌博的。

  早饭后,刘书林带着儿子刘会亮来到王庆祥家。刘会亮现在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总,生意遍布二十多个区县。

  “王叔,这是五十万元支票。”刘会亮双手拿着支票,恭敬地递给王庆祥。

  “五十万?”王庆祥没有伸手接支票,嘴里说道。

  “王叔,如果五十万少了,我再加五十万。”刘会亮从包里又拿出一张支票。

  “你把支票收起来,我和你父亲有约定的。”王庆祥对着刘书林说:“当初,是不是有约定?”

  “是有约定。”刘家的生意做大了,成了一方富裕户,按当初约定,用二十万元赎回青花瓷瓶,显得有点小气。刘书林才安排儿子给五十万元。

  “给二十万,你今天就搬回去。”王庆祥的话很短,但语气很有力。

  刘书林父子,花二十万赎回青花瓷瓶,把它放在客厅里。刘会亮对父亲说:“到省城,找一位古董师鉴定,青花瓷瓶价值多少?”

  “不用鉴定,我知道它的价值。”刘书林不同意鉴定。

  “不鉴定,怎么知道它是真品,还是赝品。还是找人鉴定,让人放心。”刘会亮坚持鉴定。

  “不用鉴定,我知道它的真伪。”刘书林坚持己见。

  “你会鉴定古董?”刘会亮不相信。

  “青花瓷瓶不是古董。”刘书林告诉儿子,十多年前,在古玩店,他花一千元,买的一对青花瓷瓶。对外却说,是乾隆年间的真品,显摆自己有品位。

  “花二十万赎回赝品,真划不来。留给王叔,显得我们刘家大方。”刘会亮小声嘀咕着。

  “不能什么都用钱来衡量?它的故事就是无价之宝。”刘书林讲完青花瓷瓶故事,说:“没有青花瓷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后来,刘家搬了几次家。青花瓷瓶仍然摆在新家大客厅里。每天,刘书林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它。

  青花瓷瓶的故事,传到了王庆祥耳里,他带着十万元钱来到刘家,要还钱给他们。

  “生意场上,讲的是诚信。”刘书林不收钱。二人为十万元钱,争执得面红耳热。

  王庆祥提出要求,每月末来刘家擦拭青花瓷瓶。刘书林同意了,这才结束了争执。

  又到了月末,刘家热热闹闹,那是王庆祥和刘书林一起擦拭青花瓷瓶时的朗朗笑声。

  (作者单位:渝北区仙桃街道办事处)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青花瓷瓶

  ◎杜春成

  王庆祥家有一对青花瓷瓶,高三尺三,一朵又一朵的花儿随着藤蔓的盘绕,流光溢彩,渐渐布满了瓶身。青花瓷瓶摆在书房,端庄大气,用一块高档的茧丝绸布遮盖着,王庆祥爱不释手,每天擦拭灰尘,不许家人触摸。

  这天,王庆祥六点起床,把青花瓷瓶擦拭了三遍。他一边擦拭青花瓷瓶,一边说:“宝贝,你今天就要回家了。”

  前一天,刘书林来到王家,告诉王庆祥,他要赎回青花瓷瓶。

  原来,王庆祥家的青花瓷瓶,是刘书林的抵押物。十年的抵押期限到了。

  王家人拒绝刘家赎回青花瓷瓶。他们听说,乾隆年间的青花瓷瓶,要值几百万元。王庆祥说:“为人重在诚信,人家的东西,再宝贵,再值钱,终归是人家的。”他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通家里人的思想工作。

  十年前的一幕,又浮现在王庆祥的脑海里。十年前,刘书林和王庆祥都做建材生意。刘书林是生意场上的佼佼者,赚了不少的钱。他好赌,十赌九输,生意上赚的钱,都输了出去,还欠供货商的货款。

  进货缺少资金,货进不来,生意做不下去。刘书林四处借钱。人们知道他好赌,都敬而远之。借不到钱,生意做不成。刘书林着急,晚上睡不着觉,在床上想了一宿,决定找同行王庆祥借钱。王庆祥虽然做建材生意,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他们二人,虽说不是冤家,但见面时,相互打声招呼,并无深交。

  “资金上遇到困难,想找你老兄支持。借十万元救急。”刘书林硬着头皮找到王庆祥,说明来意。

  “十万?”王庆祥说完,便没有下文了。

  “十万,我给三分的利息。”刘书林狠下心来,给出高利息。他心里想,只要戒赌,再辛苦点,半年就能够还清本金和利息。

  “利息,我不要。用你家的青花瓷瓶作抵押。”王庆祥说完,盯着刘书林。

  “青花瓷瓶?”刘书林差点说出它的来历。他马上改口说:“十年为期,我用二十万赎回。”

  两人写好借据和约定。王庆祥借给刘书林十万元,从刘家搬走了青花瓷瓶。

  王庆祥把青花瓷瓶摆在书房,常常给王家人讲青花瓷瓶的故事。王家的后人,没有一个参与赌博的。

  早饭后,刘书林带着儿子刘会亮来到王庆祥家。刘会亮现在是一家建材公司的老总,生意遍布二十多个区县。

  “王叔,这是五十万元支票。”刘会亮双手拿着支票,恭敬地递给王庆祥。

  “五十万?”王庆祥没有伸手接支票,嘴里说道。

  “王叔,如果五十万少了,我再加五十万。”刘会亮从包里又拿出一张支票。

  “你把支票收起来,我和你父亲有约定的。”王庆祥对着刘书林说:“当初,是不是有约定?”

  “是有约定。”刘家的生意做大了,成了一方富裕户,按当初约定,用二十万元赎回青花瓷瓶,显得有点小气。刘书林才安排儿子给五十万元。

  “给二十万,你今天就搬回去。”王庆祥的话很短,但语气很有力。

  刘书林父子,花二十万赎回青花瓷瓶,把它放在客厅里。刘会亮对父亲说:“到省城,找一位古董师鉴定,青花瓷瓶价值多少?”

  “不用鉴定,我知道它的价值。”刘书林不同意鉴定。

  “不鉴定,怎么知道它是真品,还是赝品。还是找人鉴定,让人放心。”刘会亮坚持鉴定。

  “不用鉴定,我知道它的真伪。”刘书林坚持己见。

  “你会鉴定古董?”刘会亮不相信。

  “青花瓷瓶不是古董。”刘书林告诉儿子,十多年前,在古玩店,他花一千元,买的一对青花瓷瓶。对外却说,是乾隆年间的真品,显摆自己有品位。

  “花二十万赎回赝品,真划不来。留给王叔,显得我们刘家大方。”刘会亮小声嘀咕着。

  “不能什么都用钱来衡量?它的故事就是无价之宝。”刘书林讲完青花瓷瓶故事,说:“没有青花瓷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后来,刘家搬了几次家。青花瓷瓶仍然摆在新家大客厅里。每天,刘书林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擦拭它。

  青花瓷瓶的故事,传到了王庆祥耳里,他带着十万元钱来到刘家,要还钱给他们。

  “生意场上,讲的是诚信。”刘书林不收钱。二人为十万元钱,争执得面红耳热。

  王庆祥提出要求,每月末来刘家擦拭青花瓷瓶。刘书林同意了,这才结束了争执。

  又到了月末,刘家热热闹闹,那是王庆祥和刘书林一起擦拭青花瓷瓶时的朗朗笑声。

  (作者单位:渝北区仙桃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