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法治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时间: 2021-02-0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62

  近年来,秀山县根据县域和与四省(市)边区接壤的实际,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宗教场所),着力推进“法治秀山”“平安秀山”建设,形成了阵地上讲法、院坝上释法、田埂上用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阵地上讲法

  搭好为民“连心桥”

  筑牢媒体宣传阵地。秀山县政法部门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律师说法》《法律讲堂》《大话西游之检察篇》等专题栏目,结合“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围绕《民法典》、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筑牢校园宣教阵地。编撰中小学汉苗“双语”普法教材5000余册,增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放汉苗“双语”法治书籍1万余本,倡导“亲子共读”,以阅读为纽带,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家庭知法守法意识和能力。

  筑牢志愿宣讲阵地。组建由离退休政法干部、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老杨”法律志愿宣讲队,开展入户宣讲300余场次,运用人熟、地熟、群众信赖的有利条件,进村入户,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切实增强群众法律常识。

  筑牢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示范典型”“法治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家庭”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院落评选活动,评选出秀山法治示范典型10个、“民族团结家庭”86个、巾帼行动示范院落1个。大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建成县级公共法治图书阅览站1个和乡镇法律图书室(角)11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民主法治村113个。

  院坝上释法

  画好利民“同心圆”

  开展乡村“现场说法”活动。秀山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纪委监委等部门单位,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在院坝、在晾晒场、在路边,集中开展乡村“现场说法”警示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围绕群众身边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偷盗扒窃、偷猎野生动植物等典型案事例,邀请刑满释放人员现身说法,依托“大妈劝赌队”“大爷讲理队”等热心群众,用身边人说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开展“以德促法”活动。倡导村民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开展上墙公示“家风家训”200余条。依托“院坝会”“堂屋会”,开展乡村道德大讲堂24期。制作“新二十四孝”手绘墙体画10万余平方米,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道德观念。

  开展“堂屋审判”活动。秀山县法院积极探索车载法庭、假日法庭等机动灵活的巡回审判模式,建立乡村巡回法庭,配备汉苗“双语”审判法官,邀请当地村干部及“和事堂”成员,共聚群众堂屋,开展“堂屋审判”活动。

  田埂上用法

  当好便民“贴心人”

  开通“法律服务直通车”。利用农民休息闲暇时节,政法单位组织农业农村、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等相关县级部门,在田埂上、牲棚边,为群众传授动植物种养技术、卫生健康、创业就业和相关法律知识。由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和政法单位挑选业务骨干,按照农业技术员+司法干警+农户的结对帮扶方式,在全县结成“对子”300余个,为农户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

  搭建“惠民服务微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法律援助“不打烊”,利用“12348”热线、手机APP、微信等线上形式受理法援事项申请和法律咨询。组建律师服务团23个,开展对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法治体检”服务500余次,帮助查找生产经营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升法律风险预警防范能力。

  建立“助民公益护航队”。积极推进“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在全县268个村居(社区)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开展“阳光检务进乡村”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检民联系卡1000余张、检务公开手册1万余份、举报指南2万余份;持续开展立案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打造检察版公共利益代言人。

  文/秀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龙庆明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将法治建设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秀山县根据县域和与四省(市)边区接壤的实际,扎实开展“法律八进”活动,(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宗教场所),着力推进“法治秀山”“平安秀山”建设,形成了阵地上讲法、院坝上释法、田埂上用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阵地上讲法

  搭好为民“连心桥”

  筑牢媒体宣传阵地。秀山县政法部门联合县融媒体中心推出《律师说法》《法律讲堂》《大话西游之检察篇》等专题栏目,结合“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围绕《民法典》、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当前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向广大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筑牢校园宣教阵地。编撰中小学汉苗“双语”普法教材5000余册,增强少数民族青少年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放汉苗“双语”法治书籍1万余本,倡导“亲子共读”,以阅读为纽带,进一步提升少数民族家庭知法守法意识和能力。

  筑牢志愿宣讲阵地。组建由离退休政法干部、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老杨”法律志愿宣讲队,开展入户宣讲300余场次,运用人熟、地熟、群众信赖的有利条件,进村入户,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切实增强群众法律常识。

  筑牢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示范典型”“法治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家庭”和乡村振兴巾帼行动示范院落评选活动,评选出秀山法治示范典型10个、“民族团结家庭”86个、巾帼行动示范院落1个。大力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建成县级公共法治图书阅览站1个和乡镇法律图书室(角)11个,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民主法治村113个。

  院坝上释法

  画好利民“同心圆”

  开展乡村“现场说法”活动。秀山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委宣传部、县纪委监委等部门单位,深入偏远农村地区,在院坝、在晾晒场、在路边,集中开展乡村“现场说法”警示教育活动200余场次。围绕群众身边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偷盗扒窃、偷猎野生动植物等典型案事例,邀请刑满释放人员现身说法,依托“大妈劝赌队”“大爷讲理队”等热心群众,用身边人说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开展“以德促法”活动。倡导村民立家规、传家训、正家风,开展上墙公示“家风家训”200余条。依托“院坝会”“堂屋会”,开展乡村道德大讲堂24期。制作“新二十四孝”手绘墙体画10万余平方米,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治道德观念。

  开展“堂屋审判”活动。秀山县法院积极探索车载法庭、假日法庭等机动灵活的巡回审判模式,建立乡村巡回法庭,配备汉苗“双语”审判法官,邀请当地村干部及“和事堂”成员,共聚群众堂屋,开展“堂屋审判”活动。

  田埂上用法

  当好便民“贴心人”

  开通“法律服务直通车”。利用农民休息闲暇时节,政法单位组织农业农村、卫生健康、人力资源等相关县级部门,在田埂上、牲棚边,为群众传授动植物种养技术、卫生健康、创业就业和相关法律知识。由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和政法单位挑选业务骨干,按照农业技术员+司法干警+农户的结对帮扶方式,在全县结成“对子”300余个,为农户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

  搭建“惠民服务微平台”。线上线下结合法律援助“不打烊”,利用“12348”热线、手机APP、微信等线上形式受理法援事项申请和法律咨询。组建律师服务团23个,开展对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法治体检”服务500余次,帮助查找生产经营漏洞和薄弱环节,提升法律风险预警防范能力。

  建立“助民公益护航队”。积极推进“一村居(社区)一法律顾问”,在全县268个村居(社区)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广大群众提供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法律服务,增强群众的法律意识。开展“阳光检务进乡村”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发放检民联系卡1000余张、检务公开手册1万余份、举报指南2万余份;持续开展立案监督和公益诉讼工作,打造检察版公共利益代言人。

  文/秀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 龙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