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时间: 2021-03-1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72

  ◎杨超

  去年,正是万家团圆之时,疫情席卷而来,过年的人们猝不及防,一声令下:武汉封城。随之,大家只有放下归家的年货,就地过节。老家的人进不了城,城里的人回不了乡村。回故乡,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渴望;乡愁,埋在心里,等待下一个回家的日子。

  又一年春节到,疫情还赖着不走,就像一只“癞皮狗”。好在疫情被我们一天天围困,形势一天天好转,每个人脸上的阴霾,随着天气晴朗渐渐散开,笑脸一天天绽放。提倡“就地过年”,至少可以走出家门,走出社区,可以回到久别的故乡。

  走在乡村的路上,迷雾遮盖了整个山村,像给新娘披上的白色面纱。太阳昨晚喝了酒似地,揉着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地在云雾中漫步。太阳走了一段路,终于清醒过来,拨开迷雾,乡村变得渐渐清晰。修缮一新的村居,因为春节变得生动起来。昨晚酣战、觥筹交错的人们,依然酣睡,山村依然安静。早起的鸟雀欢快地叫着,尤为清脆,它们也在过节,只是它们的节跟我们的节有所不同。它们把日益变好的青山竹林、绿水潺潺作为过节的家园,而我们把它们的叫声作为节日的馈赠。溪水不知疲倦地陪伴着乡村,小溪是乡村的血液,滋润着故乡的每一片土地,让故乡从干涸变得清朗,让贫瘠变得肥沃,让家乡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见证着故乡的蜕变。山村寒意未去,三只鹅,五只鸭,畅快地在小溪里游着,它们的叫声唤来更多鸭、鹅加入队伍。“春江水暖鸭先知”误导了早起的归客。唯有拨云见雾、如日中天时,才有暖意。

  幸福农庄的村民一个个伸着懒腰,打着呵欠,走出房门,沐浴着阳光。端起盛着鸡蛋和汤圆的大碗,亦或端起冒着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坐在凳子上,或蹲在门槛上,呼哧呼哧地享受着早餐。他们也许会记起那些食不果腹的岁月,蹲在地坝吃“包谷羮”“干红苕”“麦粑坨”“吹吹稀饭”艰苦的日子。忆苦思甜,难得清闲,难得享受这样和煦的阳光,早餐在阳光的陪伴下,变得相当惬意。承载赶集人的客车准点到来,好客的村民搓搓手,上了车,去买食材,招待归家的亲友。在不长不短的集市上,居然出现上百辆小车拥堵的壮观。还是那趟客车,很诚信地把村民送回,下了车,大包小包挂在肩上,提在手上,不同颜色的新鲜蔬菜,还有不同种类的肉,晃悠晃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太阳照射下,显得尤为耀眼。甜美的笑容溢满小溪,欢快的笑声填满沟壑。

  喜欢热闹的小孩,在田埂边撬野葱、挖侧耳根,他们也为客人献上地地道道的山村美味。山村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腊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香味弥漫着整个山村。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友,开着小轿车,穿梭在柏油路上。四通八达的公路,成了村民致富的血管,也为归家心切的游子带来了便捷。昔日的乡村泥石路难寻踪迹,狭窄的小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人行便道,故乡失去原来的模样,你是否还能找到回家的路?游子奔着“乡”而归,嗅着“香”而饮。乡音、乡情、乡味、乡愁,都浓缩在酒杯里。大家摆着打工一年酸甜苦辣的龙门阵,聊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享着事业成功的喜悦,炫耀着找到女朋友、男朋友的种种好……让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笑得合不拢嘴,一句“回来就好”,就是他们最好的嘉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所有的幸福浸透全身,这就是家,这就是魂牵梦萦的老家味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酒足饭饱,大家哼唱着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披着温暖的阳光,走向田间地头,捡拾少年儿童时留下的欢声笑语,找寻着童年时光。看看那曾经留着艰辛汗水的土地,而今都成了整体开发的植物园;曾经戏水的地方,而今成了规模养殖的鱼塘;曾经打猪草、割牛草的荒地,而今成了整齐划一的菜园……

  阳光不知疲倦地照着,带着泥土芬芳的微风轻轻地吹着,炊烟、年味、童年记忆,一同弥漫着乡村,一同飘进那些未归家的游子心里。家,成了牵挂;年,成了归属。一年又一年,乡村在变,而不变的是乡愁和情怀。

  (作者系巴南区作协副主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杨超

  去年,正是万家团圆之时,疫情席卷而来,过年的人们猝不及防,一声令下:武汉封城。随之,大家只有放下归家的年货,就地过节。老家的人进不了城,城里的人回不了乡村。回故乡,成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渴望;乡愁,埋在心里,等待下一个回家的日子。

  又一年春节到,疫情还赖着不走,就像一只“癞皮狗”。好在疫情被我们一天天围困,形势一天天好转,每个人脸上的阴霾,随着天气晴朗渐渐散开,笑脸一天天绽放。提倡“就地过年”,至少可以走出家门,走出社区,可以回到久别的故乡。

  走在乡村的路上,迷雾遮盖了整个山村,像给新娘披上的白色面纱。太阳昨晚喝了酒似地,揉着惺忪的眼睛,迷迷糊糊地在云雾中漫步。太阳走了一段路,终于清醒过来,拨开迷雾,乡村变得渐渐清晰。修缮一新的村居,因为春节变得生动起来。昨晚酣战、觥筹交错的人们,依然酣睡,山村依然安静。早起的鸟雀欢快地叫着,尤为清脆,它们也在过节,只是它们的节跟我们的节有所不同。它们把日益变好的青山竹林、绿水潺潺作为过节的家园,而我们把它们的叫声作为节日的馈赠。溪水不知疲倦地陪伴着乡村,小溪是乡村的血液,滋润着故乡的每一片土地,让故乡从干涸变得清朗,让贫瘠变得肥沃,让家乡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它见证着故乡的蜕变。山村寒意未去,三只鹅,五只鸭,畅快地在小溪里游着,它们的叫声唤来更多鸭、鹅加入队伍。“春江水暖鸭先知”误导了早起的归客。唯有拨云见雾、如日中天时,才有暖意。

  幸福农庄的村民一个个伸着懒腰,打着呵欠,走出房门,沐浴着阳光。端起盛着鸡蛋和汤圆的大碗,亦或端起冒着热气腾腾的臊子面,坐在凳子上,或蹲在门槛上,呼哧呼哧地享受着早餐。他们也许会记起那些食不果腹的岁月,蹲在地坝吃“包谷羮”“干红苕”“麦粑坨”“吹吹稀饭”艰苦的日子。忆苦思甜,难得清闲,难得享受这样和煦的阳光,早餐在阳光的陪伴下,变得相当惬意。承载赶集人的客车准点到来,好客的村民搓搓手,上了车,去买食材,招待归家的亲友。在不长不短的集市上,居然出现上百辆小车拥堵的壮观。还是那趟客车,很诚信地把村民送回,下了车,大包小包挂在肩上,提在手上,不同颜色的新鲜蔬菜,还有不同种类的肉,晃悠晃悠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在太阳照射下,显得尤为耀眼。甜美的笑容溢满小溪,欢快的笑声填满沟壑。

  喜欢热闹的小孩,在田埂边撬野葱、挖侧耳根,他们也为客人献上地地道道的山村美味。山村的屋顶升起袅袅炊烟,腊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香味弥漫着整个山村。来自四面八方的亲友,开着小轿车,穿梭在柏油路上。四通八达的公路,成了村民致富的血管,也为归家心切的游子带来了便捷。昔日的乡村泥石路难寻踪迹,狭窄的小路变成了宽敞平整的人行便道,故乡失去原来的模样,你是否还能找到回家的路?游子奔着“乡”而归,嗅着“香”而饮。乡音、乡情、乡味、乡愁,都浓缩在酒杯里。大家摆着打工一年酸甜苦辣的龙门阵,聊着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分享着事业成功的喜悦,炫耀着找到女朋友、男朋友的种种好……让婆婆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笑得合不拢嘴,一句“回来就好”,就是他们最好的嘉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所有的幸福浸透全身,这就是家,这就是魂牵梦萦的老家味道。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酒足饭饱,大家哼唱着歌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披着温暖的阳光,走向田间地头,捡拾少年儿童时留下的欢声笑语,找寻着童年时光。看看那曾经留着艰辛汗水的土地,而今都成了整体开发的植物园;曾经戏水的地方,而今成了规模养殖的鱼塘;曾经打猪草、割牛草的荒地,而今成了整齐划一的菜园……

  阳光不知疲倦地照着,带着泥土芬芳的微风轻轻地吹着,炊烟、年味、童年记忆,一同弥漫着乡村,一同飘进那些未归家的游子心里。家,成了牵挂;年,成了归属。一年又一年,乡村在变,而不变的是乡愁和情怀。

  (作者系巴南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