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精神激励着战友奋力前行

时间: 2021-04-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57

  

李建军向芦振龙烈士雕像献花环

  2015年,34岁的李建军到派出所报到时,已有4年警龄的他第一次知道芦振龙这个名字。作为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二郎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在他辖区的翡翠公园里矗立着一座雕像——英勇无畏青年警官芦振龙烈士。

  “谁是芦振龙?为什么在这里?怎么如此年轻?”这三个问题曾经深深地困扰着他。在社区工作6年后,芦振龙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李建军明白,对于一名人民警察,芦振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像芦振龙一样踏实肯干

  刚从交巡警来到二郎派出所,李建军就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负责同天社区。同事都开玩笑,这是二郎的“CBD”——餐馆多、写字楼多、流动人员多,此时的李建军对于社区工作,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建军啊,刚到段上不适应很正常,不用太紧张。”有近3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户籍曹兵试着开导徒弟:“芦振龙刚到社区的时候,跟你一样茫然。”曹兵曾和1999年孤身搏斗7名凶残歹徒、身中21刀壮烈牺牲的芦振龙在石桥铺派出所工作,芦振龙自然是英模教育中不会忘却的榜样。

  芦振龙的社区民警生涯很短暂,却又很充实——工作后,芦振龙十分敬业,把重庆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任职期间,他为居民做了很多好事。即使在牺牲前半小时,他还在想怎么帮兰花村的居民修理房屋……多年后,居民杨婆婆还惦记着他:“多想再听小芦用北方话叫我们一声大娘啊!”

  “虽然前辈有先进经验,但与时俱进才能把前辈的经验在新时期更好地践行。”李建军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固然值得称道,可20年后的社会发展已经大不同,专业的事要给专业的人做,民警事无巨细干好每件事并不现实,必须从一个公安专业的事情入手。

  虽说是“CBD”,可同天社区的治安状况并不好,入室盗窃、小偷小摸的情况多发。深入了解后,李建军感觉到,让群众了解认识自己的机会到了。

  李建军组织社区的平安志愿者,一同在案件易发路段进行长时间的夜间巡视,拉横幅、发广告单,提醒大家注意,向派出所、分局申请,在背街小巷增设摄像头……几周下来,同天社区的居民们发现,新来的这个李户籍还真是个实干家。

  这样的亮相增进了群众的信任,群众也愿意把值得关注的安全方面问题向李建军交底。“振龙大哥靠着踏实肯干赢得了民心,虽然实施方式不同,但大家目的是一致的,”李建军总结道,“居民能把心敞开,说明我的‘头炮’就打响了。”

  学习芦振龙的敬业精神

  群众最先向李建军反映的治安问题是车窗被砸。在同天观云邸小区,隔三差五就有车窗在半夜被砸的警情。民警也头疼——事发的是小区后门的一条支路,路灯不亮商户少,视频监控几乎没有,要追查,难。

  说动就动,李建军有了组织夜间巡逻队的成功案例,再次发动社区平安志愿者,一同加强防控,并对沿途停车的车主打电话提醒,建议他们停放车库。然而,停放车库的建议几乎没人采纳。

  “夜巡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够,占用志愿者大量人力并不是长久之计,怎么才能治根呢?”李建军去请教在临近社区工作的胡兵伟,这位后来的“渝警楷模”在处理类似复杂问题时颇有心得。胡兵伟给他发来了一篇有年头的新闻报道,那是关于芦振龙烈士牺牲前的社区工作纪实——“到兰花村后,他工作踏实,刻苦钻研,担任户籍民警虽然只有70天时间,却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状况,写出了《论流动人口如何管理》和《暂住人口的管理》两篇论文。”

  李建军从这段简短的文字里悟出了道理“”“振龙大哥两个多月完成两篇社区工作论文,肯定是经过了大量深入的调研,我想破解砸车窗案的难题,也一定要挨家挨户了解,到底是为什么放着车库不停,却宁愿让车处在危险中。”

  经过对车主、物业等人员的走访,李建军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小区车库收费标准较高,设施却不完善,物业纠纷一直没能解决,如今已有三四年。

  业主、物管、开发商、社区居委会,李建军把四方代表邀约到一起进行磋商调解,希望能达成共识。“哪这么容易,好几年了,你开个会就能解决?”9栋的业主刘老汉对李建军的做法嗤之以鼻,结果也如他所说,事情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不过李建军还是在这次座谈中看到了希望,民警坐镇,各方火药味消弭了许多,说不定多协商几次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这样的联调会,一开就是10场,持续了近3个月,各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小区按照类似地段、房龄的楼盘,控制车库收费标准,优化停车设施,让业主停得起、愿意停。

  这一举措解决了小区近七成的停车难问题,李建军又主动协调周边大型商场,向居民开放夜间停车,彻底让道路上的过夜车全部入了库。

  “现在砸车窗这种事,已经好几年没听说过了!”说这话的还是刘老汉,过去他可是民警眼里的“刺头”,不愿配合民警工作,发生物业纠纷时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有他,经过李建军对砸车窗、停车难一系列问题的整治,他对民警的态度有了180度的改观,甚至成了楼栋里的治安积极分子。

  烈士雕像的“守护者”

  算起来,李建军是芦振龙雕像的“守护者”,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以及5月27日芦振龙烈士牺牲的日子,都有大量群众自发去到翡翠公园祭奠,因此李建军都会提前几天去陵园,打扫准备。

  2017年清明,李建军遇上了前来祭奠的钟桂芝,芦振龙牺牲时的兰花村居委会主任。看过新闻报道,听过战友述说,这是李建军第一次听社区亲历者说起这位前辈,既震撼又感动。临别时,钟桂芝嘱咐民警,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要让流血牺牲再发生。

  作为社区民警,李建军的工作中少了些轰轰烈烈,更多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走访入户、一次次的院坝会宣讲教育,让辖区治安环境得到净化提升。

  近年,同天社区建起了睦邻之家,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除了文体活动,李建军觉得,还应该有更多内容。2019年起,他协调辖区的律师一同来到睦邻之家,定期开展法治小课堂,以案说法,提醒居民们各种安防常识,“不能说我们讲得有多好,但频率高了,意识也提升了。”李建军介绍,比如说反诈骗的宣讲,在全民反诈的体系还没建成前,居民接到诈骗电话后,并没有反诈中心民警去电提示,但在他的辖区,居民总会拨通警民联系卡上李建军的号码,让他帮忙把关,及时止损,他的电话,倒成了社区里随时在线的安防热线。

  6年时间,李建军寻找芦振龙的脚步没有停歇,方方面面的零零碎碎,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芦振龙形象——媒体报道中的他高大英勇,却又有解决社区种种问题的方法;战友说起回忆里的他常带惋惜,却又有道不尽的模范效应;而在群众口碑里,他是热心、细心、有责任心的暖男,这些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不可或缺的品质。

  22年过去,芦振龙这位公安一级英模的精神却一直超越着时空的距离,指引着李建军和每一名九龙公安的前行方向,战友们一直继承着他的遗志,续写着这个英雄集体的浴血荣光。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英雄精神激励着战友奋力前行

  

李建军向芦振龙烈士雕像献花环

  2015年,34岁的李建军到派出所报到时,已有4年警龄的他第一次知道芦振龙这个名字。作为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二郎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在他辖区的翡翠公园里矗立着一座雕像——英勇无畏青年警官芦振龙烈士。

  “谁是芦振龙?为什么在这里?怎么如此年轻?”这三个问题曾经深深地困扰着他。在社区工作6年后,芦振龙的形象越来越清晰,李建军明白,对于一名人民警察,芦振龙三个字意味着什么。

  像芦振龙一样踏实肯干

  刚从交巡警来到二郎派出所,李建军就接到了一个艰巨任务——负责同天社区。同事都开玩笑,这是二郎的“CBD”——餐馆多、写字楼多、流动人员多,此时的李建军对于社区工作,可以说是一张白纸。

  “建军啊,刚到段上不适应很正常,不用太紧张。”有近3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老户籍曹兵试着开导徒弟:“芦振龙刚到社区的时候,跟你一样茫然。”曹兵曾和1999年孤身搏斗7名凶残歹徒、身中21刀壮烈牺牲的芦振龙在石桥铺派出所工作,芦振龙自然是英模教育中不会忘却的榜样。

  芦振龙的社区民警生涯很短暂,却又很充实——工作后,芦振龙十分敬业,把重庆当做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任职期间,他为居民做了很多好事。即使在牺牲前半小时,他还在想怎么帮兰花村的居民修理房屋……多年后,居民杨婆婆还惦记着他:“多想再听小芦用北方话叫我们一声大娘啊!”

  “虽然前辈有先进经验,但与时俱进才能把前辈的经验在新时期更好地践行。”李建军说,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小事固然值得称道,可20年后的社会发展已经大不同,专业的事要给专业的人做,民警事无巨细干好每件事并不现实,必须从一个公安专业的事情入手。

  虽说是“CBD”,可同天社区的治安状况并不好,入室盗窃、小偷小摸的情况多发。深入了解后,李建军感觉到,让群众了解认识自己的机会到了。

  李建军组织社区的平安志愿者,一同在案件易发路段进行长时间的夜间巡视,拉横幅、发广告单,提醒大家注意,向派出所、分局申请,在背街小巷增设摄像头……几周下来,同天社区的居民们发现,新来的这个李户籍还真是个实干家。

  这样的亮相增进了群众的信任,群众也愿意把值得关注的安全方面问题向李建军交底。“振龙大哥靠着踏实肯干赢得了民心,虽然实施方式不同,但大家目的是一致的,”李建军总结道,“居民能把心敞开,说明我的‘头炮’就打响了。”

  学习芦振龙的敬业精神

  群众最先向李建军反映的治安问题是车窗被砸。在同天观云邸小区,隔三差五就有车窗在半夜被砸的警情。民警也头疼——事发的是小区后门的一条支路,路灯不亮商户少,视频监控几乎没有,要追查,难。

  说动就动,李建军有了组织夜间巡逻队的成功案例,再次发动社区平安志愿者,一同加强防控,并对沿途停车的车主打电话提醒,建议他们停放车库。然而,停放车库的建议几乎没人采纳。

  “夜巡光靠我一个人的力量也不够,占用志愿者大量人力并不是长久之计,怎么才能治根呢?”李建军去请教在临近社区工作的胡兵伟,这位后来的“渝警楷模”在处理类似复杂问题时颇有心得。胡兵伟给他发来了一篇有年头的新闻报道,那是关于芦振龙烈士牺牲前的社区工作纪实——“到兰花村后,他工作踏实,刻苦钻研,担任户籍民警虽然只有70天时间,却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多的状况,写出了《论流动人口如何管理》和《暂住人口的管理》两篇论文。”

  李建军从这段简短的文字里悟出了道理“”“振龙大哥两个多月完成两篇社区工作论文,肯定是经过了大量深入的调研,我想破解砸车窗案的难题,也一定要挨家挨户了解,到底是为什么放着车库不停,却宁愿让车处在危险中。”

  经过对车主、物业等人员的走访,李建军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小区车库收费标准较高,设施却不完善,物业纠纷一直没能解决,如今已有三四年。

  业主、物管、开发商、社区居委会,李建军把四方代表邀约到一起进行磋商调解,希望能达成共识。“哪这么容易,好几年了,你开个会就能解决?”9栋的业主刘老汉对李建军的做法嗤之以鼻,结果也如他所说,事情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不过李建军还是在这次座谈中看到了希望,民警坐镇,各方火药味消弭了许多,说不定多协商几次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这样的联调会,一开就是10场,持续了近3个月,各方终于达成了一致:小区按照类似地段、房龄的楼盘,控制车库收费标准,优化停车设施,让业主停得起、愿意停。

  这一举措解决了小区近七成的停车难问题,李建军又主动协调周边大型商场,向居民开放夜间停车,彻底让道路上的过夜车全部入了库。

  “现在砸车窗这种事,已经好几年没听说过了!”说这话的还是刘老汉,过去他可是民警眼里的“刺头”,不愿配合民警工作,发生物业纠纷时冲在最前面的肯定有他,经过李建军对砸车窗、停车难一系列问题的整治,他对民警的态度有了180度的改观,甚至成了楼栋里的治安积极分子。

  烈士雕像的“守护者”

  算起来,李建军是芦振龙雕像的“守护者”,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以及5月27日芦振龙烈士牺牲的日子,都有大量群众自发去到翡翠公园祭奠,因此李建军都会提前几天去陵园,打扫准备。

  2017年清明,李建军遇上了前来祭奠的钟桂芝,芦振龙牺牲时的兰花村居委会主任。看过新闻报道,听过战友述说,这是李建军第一次听社区亲历者说起这位前辈,既震撼又感动。临别时,钟桂芝嘱咐民警,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不要让流血牺牲再发生。

  作为社区民警,李建军的工作中少了些轰轰烈烈,更多是通过日复一日的走访入户、一次次的院坝会宣讲教育,让辖区治安环境得到净化提升。

  近年,同天社区建起了睦邻之家,作为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除了文体活动,李建军觉得,还应该有更多内容。2019年起,他协调辖区的律师一同来到睦邻之家,定期开展法治小课堂,以案说法,提醒居民们各种安防常识,“不能说我们讲得有多好,但频率高了,意识也提升了。”李建军介绍,比如说反诈骗的宣讲,在全民反诈的体系还没建成前,居民接到诈骗电话后,并没有反诈中心民警去电提示,但在他的辖区,居民总会拨通警民联系卡上李建军的号码,让他帮忙把关,及时止损,他的电话,倒成了社区里随时在线的安防热线。

  6年时间,李建军寻找芦振龙的脚步没有停歇,方方面面的零零碎碎,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芦振龙形象——媒体报道中的他高大英勇,却又有解决社区种种问题的方法;战友说起回忆里的他常带惋惜,却又有道不尽的模范效应;而在群众口碑里,他是热心、细心、有责任心的暖男,这些是成为一名合格人民警察不可或缺的品质。

  22年过去,芦振龙这位公安一级英模的精神却一直超越着时空的距离,指引着李建军和每一名九龙公安的前行方向,战友们一直继承着他的遗志,续写着这个英雄集体的浴血荣光。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