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应有杂交稻

时间: 2021-05-2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35

  

  5月22日上午,CGTN报道袁隆平院士去世,不仅悲从中来,眼泪情不自禁地模糊了双眸。好在一会儿袁老的秘书出面辟谣且CGTN发表致歉申明,我又抹掉泪水,与热爱他的亿万国人一道,虔诚祈祷奇迹的发生。然而,下午,还是等来了巨星陨落的噩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川北农村的我,虽说比五六十年代的人幸运许多,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但还是有过吃不饱饭的经历。可以说,童年乃至少年留给我最深刻但又最不美好的记忆,那就是吃不饱饭。因此,吃饱饭便成为我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向往和追求,甚至可以说是求学上进最原始最本能的不竭动力。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前,连红苕、苞谷都不够吃;包产到户后的前两年,稻米、小麦的产量还是不高,家中又在搞建设,面条是留作待客的,节约的母亲给住校的我的定量是每顿三两每周六天共五斤四两大米,带的咸菜也没有多少油分,正在长身体的我根本不够吃,红苕倒是管够(苞谷因为要喂猪搞副业便取消了配额),但一点不经饿。每周星期天下午返校,瘦小个矮的我离家时巴不得多备一点,在爬坡上坎的路途中恨不得全部扔掉,到校后又视为珍宝,红苕成为少时压在我背上的一座沉重大山,直到杂交水稻出现。

  当时,还不知道袁隆平先生是何许人也,就连杂交水稻的名气也不大,农民对推广这一陌生品种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种子不是撒播,而是要一颗一颗地插播,而且待到种子长成小秧后还要再移栽一次。因为父亲是教师,见识较其他乡亲多一点,便接受乡上农经站种子销售人员的建议,最先在我们家的水田种上了杂交水稻,这在我们乡里称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没想到,当年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多,除去种子钱,依旧是大大的划算,而且口味较原来的糙米好了很多,这让周围的乡亲们大开了眼界。到第二第三年,等到大家都开始种上杂交水稻时,我家又开始了使用氮磷钾化肥,产量继续大幅度提升。当然,杂交水稻也在继续改良,种植的工艺也越来越简便了。此后,我返校的背篼里是大米越来越多,红苕越来越少,直到高中时成为可带可不带的白米饭调味品。更重要的是,随着粮食的丰收,我家盖起了十多间敞亮的大瓦房,我们在吃上了白米饭、吃饱了白米饭之后,还有了猪肉吃,还有了新衣服穿,有了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更有了追求人生更高目标的底气和勇气。

  杂交水稻不仅让我和我的乡亲乃至十多亿中国人吃饱了饭,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人吃饱了饭,一靠党的好政策——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先生的杰出贡献——杂交水稻。前者调动了农民作为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后者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两点极其重要,弥足珍贵。当然,还有第三点,那就是靠中国农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粮食劳动生产的主力军。换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饭这件事对我们国人的影响远不止于前者,它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党,感恩袁隆平先生这样的国士,感恩亿万农民,这是我们永远不能背叛和忘本的信仰、信念、信心所在。这里单说袁隆平先生,“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何况是让我们几代人乃至世世代代吃饱饭的大恩人?多年以后,我清楚地记得年少时的情景,第二节课后,随着课间操跳完,再次回到教室的第三四节课时,我和同学记笔记的沙沙响声、肚子的咕咕叫声,老师的讲课声、教鞭敲击声,还有一墙之隔的校食堂的蒸气声、炒菜声,声声入耳,的的确确比“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教育还管用。而且,还时不时清晰完整地闯入我的梦境,令我“不思量,自难忘”。

  “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大家都懂。于是,有人会笑话我的粗鄙浅薄:就晓得吃吃吃,还知道什么?

  不说成人之后我也明白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肩上的职责担当,只说吃和食自古以来同样是很浪漫、诗意和很庄重、严肃的事情。就在诗经第一篇《关雎》中,与窈窕淑女一道出现的,便是食物“参差荇菜”,这是浪漫的;“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诗意的;“努力加餐勿念妾”,这是庄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把能不能吃饭作为选拔将才的标准,这是严肃的。大家熟悉的一首歌《我的祖国》中有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认为既有浪漫、诗意,更有庄重、严肃,体现了志愿军将士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充满烟火气息的幸福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正因为有稻花香,以及米饭香和所有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战士们才更加地无怨无悔以英勇战斗直至牺牲来捍卫和平,并以此作为对祖国对人民的誓言和承诺。

  如果大家还想不明白,那我就再讲一讲袁隆平先生的梦想吧!袁隆平在未来科学大奖颁奖晚会上发表获奖感言,谈及自己的三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三是跟我的贤内助一起白头到老。”第一个梦想,是他毕生践行的誓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的初心就是让中国人民吃饱饭,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我们自己手中”“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都离不开粮食安全”。最后一个梦想,这是他对妻子爱人的承诺。有人评价为: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杂交水稻;他一生只爱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妻子邓则。我以为,袁老既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国士情怀,又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名士风范,岂不令人敬哉?

  我们无法想象,中国之前如果没有出现袁隆平先生这样的一代国士和民族脊梁,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吃饱白米饭;我们也不知道,袁老走后,我们的杂交水稻科研还会继续前进到哪一步;我们也不敢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假如抛弃了杂交水稻是否永远不会饿肚子。但是,我们看得见的是,当今的世界,依旧有吃不饱饭、吃不起饭的饥饿、贫穷,依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丑恶、不平,依旧有杀戮、战争的罪恶、残酷,袁老的梦想还需要后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持续不懈努力。这么多年在田间劳作,不,是播种、耕耘,是科研、创造,是写诗、绘画,袁老也累了,该休息休息了。只是,天堂肯定也需要他去播种杂交水稻吧!那也好。

  天堂应有杂交稻,人间再无袁隆平。

  朋友玉宇切切嘱咐我将他的一阕小诗《致敬袁隆平》附后,权为心声:

  “他是当代的谷神、神农/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却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以一日三餐的形式/将他永远铭刻在心间/从此,杂交水稻/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胡鑫(作者系渝西监狱监狱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天堂应有杂交稻

  

  5月22日上午,CGTN报道袁隆平院士去世,不仅悲从中来,眼泪情不自禁地模糊了双眸。好在一会儿袁老的秘书出面辟谣且CGTN发表致歉申明,我又抹掉泪水,与热爱他的亿万国人一道,虔诚祈祷奇迹的发生。然而,下午,还是等来了巨星陨落的噩耗。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出生在川北农村的我,虽说比五六十年代的人幸运许多,躲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但还是有过吃不饱饭的经历。可以说,童年乃至少年留给我最深刻但又最不美好的记忆,那就是吃不饱饭。因此,吃饱饭便成为我对幸福生活的定义、向往和追求,甚至可以说是求学上进最原始最本能的不竭动力。清楚地记得,包产到户前,连红苕、苞谷都不够吃;包产到户后的前两年,稻米、小麦的产量还是不高,家中又在搞建设,面条是留作待客的,节约的母亲给住校的我的定量是每顿三两每周六天共五斤四两大米,带的咸菜也没有多少油分,正在长身体的我根本不够吃,红苕倒是管够(苞谷因为要喂猪搞副业便取消了配额),但一点不经饿。每周星期天下午返校,瘦小个矮的我离家时巴不得多备一点,在爬坡上坎的路途中恨不得全部扔掉,到校后又视为珍宝,红苕成为少时压在我背上的一座沉重大山,直到杂交水稻出现。

  当时,还不知道袁隆平先生是何许人也,就连杂交水稻的名气也不大,农民对推广这一陌生品种的积极性并不高,主要是种子不是撒播,而是要一颗一颗地插播,而且待到种子长成小秧后还要再移栽一次。因为父亲是教师,见识较其他乡亲多一点,便接受乡上农经站种子销售人员的建议,最先在我们家的水田种上了杂交水稻,这在我们乡里称得上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没想到,当年的产量就翻了一番多,除去种子钱,依旧是大大的划算,而且口味较原来的糙米好了很多,这让周围的乡亲们大开了眼界。到第二第三年,等到大家都开始种上杂交水稻时,我家又开始了使用氮磷钾化肥,产量继续大幅度提升。当然,杂交水稻也在继续改良,种植的工艺也越来越简便了。此后,我返校的背篼里是大米越来越多,红苕越来越少,直到高中时成为可带可不带的白米饭调味品。更重要的是,随着粮食的丰收,我家盖起了十多间敞亮的大瓦房,我们在吃上了白米饭、吃饱了白米饭之后,还有了猪肉吃,还有了新衣服穿,有了收音机、录音机、电视机,更有了追求人生更高目标的底气和勇气。

  杂交水稻不仅让我和我的乡亲乃至十多亿中国人吃饱了饭,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国人吃饱了饭,一靠党的好政策——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靠袁隆平先生的杰出贡献——杂交水稻。前者调动了农民作为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后者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两点极其重要,弥足珍贵。当然,还有第三点,那就是靠中国农民的辛勤劳动,这是粮食劳动生产的主力军。换句话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吃饱了饭这件事对我们国人的影响远不止于前者,它让我们懂得了感恩党,感恩袁隆平先生这样的国士,感恩亿万农民,这是我们永远不能背叛和忘本的信仰、信念、信心所在。这里单说袁隆平先生,“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何况是让我们几代人乃至世世代代吃饱饭的大恩人?多年以后,我清楚地记得年少时的情景,第二节课后,随着课间操跳完,再次回到教室的第三四节课时,我和同学记笔记的沙沙响声、肚子的咕咕叫声,老师的讲课声、教鞭敲击声,还有一墙之隔的校食堂的蒸气声、炒菜声,声声入耳,的的确确比“书中自有千钟粟”的教育还管用。而且,还时不时清晰完整地闯入我的梦境,令我“不思量,自难忘”。

  “民以食为天”的道理,大家都懂。于是,有人会笑话我的粗鄙浅薄:就晓得吃吃吃,还知道什么?

  不说成人之后我也明白自己的初心使命和肩上的职责担当,只说吃和食自古以来同样是很浪漫、诗意和很庄重、严肃的事情。就在诗经第一篇《关雎》中,与窈窕淑女一道出现的,便是食物“参差荇菜”,这是浪漫的;“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这是诗意的;“努力加餐勿念妾”,这是庄重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把能不能吃饭作为选拔将才的标准,这是严肃的。大家熟悉的一首歌《我的祖国》中有一句歌词:“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认为既有浪漫、诗意,更有庄重、严肃,体现了志愿军将士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充满烟火气息的幸福美好生活的无比热爱,正因为有稻花香,以及米饭香和所有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战士们才更加地无怨无悔以英勇战斗直至牺牲来捍卫和平,并以此作为对祖国对人民的誓言和承诺。

  如果大家还想不明白,那我就再讲一讲袁隆平先生的梦想吧!袁隆平在未来科学大奖颁奖晚会上发表获奖感言,谈及自己的三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三是跟我的贤内助一起白头到老。”第一个梦想,是他毕生践行的誓言:“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的初心就是让中国人民吃饱饭,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抓在我们自己手中”“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都离不开粮食安全”。最后一个梦想,这是他对妻子爱人的承诺。有人评价为:他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杂交水稻;他一生只爱一个人,那就是他的妻子邓则。我以为,袁老既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国士情怀,又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名士风范,岂不令人敬哉?

  我们无法想象,中国之前如果没有出现袁隆平先生这样的一代国士和民族脊梁,我们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吃饱白米饭;我们也不知道,袁老走后,我们的杂交水稻科研还会继续前进到哪一步;我们也不敢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假如抛弃了杂交水稻是否永远不会饿肚子。但是,我们看得见的是,当今的世界,依旧有吃不饱饭、吃不起饭的饥饿、贫穷,依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丑恶、不平,依旧有杀戮、战争的罪恶、残酷,袁老的梦想还需要后人们一代又一代地持续不懈努力。这么多年在田间劳作,不,是播种、耕耘,是科研、创造,是写诗、绘画,袁老也累了,该休息休息了。只是,天堂肯定也需要他去播种杂交水稻吧!那也好。

  天堂应有杂交稻,人间再无袁隆平。

  朋友玉宇切切嘱咐我将他的一阕小诗《致敬袁隆平》附后,权为心声:

  “他是当代的谷神、神农/不需要我们顶礼膜拜/却让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以一日三餐的形式/将他永远铭刻在心间/从此,杂交水稻/深深地融入我们的血脉之中。”

  ◎胡鑫(作者系渝西监狱监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