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赤诚警心 一家三代传承

时间: 2021-07-1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99

  

补金贵和三女儿补秀群(左)、四女儿补世容(右)

  “世容,我退休31年了,组织还没有忘记我,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要永远记住,不仅自己要干好工作跟党走,还要教育补杰、补欣他们永远跟党走,好好干工作……”

  七一前夕,江北女子教育矫治所(以下简称江北所)隆重集会,向党龄超过50周年的退休民警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仪式结束后,91岁的补金贵老人戴着纪念章,与在江北所工作的女儿补世容在办公楼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补金贵近70年来以赤诚之心成就一家三代党员警察人生的故事也让所有熟悉他的同志由衷敬佩。

  一心为民

  申请降薪支援国家建设

  1930年6月,补金贵出生在四川遂宁一个农家。因为小时候读过书,为人踏实热心,解放后,20岁的补金贵被推选为农会组织委员,后又被推选为乡长,再后来到区里担任了供销社副主任。

  1952年3月,补金贵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一颗赤诚之心开启了自己近70年的党员生涯。1957年11月22日,担任区供销社副主任的补金贵向组织提交了一份亲笔撰写的降低工资申请。在申请中,补金贵这样写到:“当前,有群众向党中央提出干部工资过高不合理的意见,我完全赞同,我的工资水平和农民生活比较确实相差较大,我坚决拥护党中央降低不合理工资的决定,特申请降低工资10%,用于支援国家建设。”

  正是因为他一心为民,1958年3月,补金贵调到四川省遂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工作,开始了他32年的警察人生。1958年10月,补金贵又奉命调到重庆,先后在多个劳改农场工作。

  对当年的工作,补金贵不愿多说,但从在他的档案中保存的多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中,可以想见他当年的工作状态。其中一份材料这样记载:“他经常代替其他同志值夜班,值了夜班也不休息,礼拜天很少休息过……由于他以身作则,大大提高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心为公

  为新所的建立献计出力

  1985年,55岁的补金贵按照组织安排参与了江北所的筹建。“缺电,那时候有时一天要停几次电,为了保证工地上蜡烛供应,我都不敢回家,”对当年江北所的建设史,补金贵至今记忆清晰,“道路不通,我们就带着工人加班加点修出一条进入工地的土路,修路要占用周边农户的土地,涉及到青苗费赔偿,每次都是我去解决。”

  因为出身贫农家庭,又干过农村工作的补金贵一贯热心正派,经常给周边农户帮忙,大家都信任他,每次只要他出面,总能把事情妥善解决好。管理工地的民警少,补金贵直接住在工地上,每天晚上提着电筒巡查工地已成为他的习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习惯,才在一次夜巡中发现了塌方隐患,及时通知施工队撤离,避免了一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各项工作理顺后,补金贵已临近退休,为了照顾在所里年纪最大的他,领导安排他干行政工作,负责招待所的管理。这份别人眼里的“闲差美差”,补金贵干起来,却变了样。为了保证外来人员接待需要和本所民警的休息,招待所有房间和床铺,补金贵却没有占用,直到退休,他都只是在自己办公室搭个简易的床铺休息。

  1990年6月,补金贵成为江北所建所以来第一名退休民警。他离开单位那天,时任所长的朱儒祥用“对党忠诚老实、工作兢兢业业、作风艰苦朴素”18个字评价了老补。

1988年,补金贵(右二)和同事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颗红心

  教导儿孙辈对党忠诚

  退休后,补金贵依然保持着看《新闻联播》、读《参考消息》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后,90高龄的补金贵专门转了两次公交车到书店买了一套,小女儿补世容知道后,埋怨他:“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跑出去买书,这书我们单位也发了一套,我拿回来给你看就是了。”让女儿没想到的是,父亲却这样回答她:“单位发给你是让你学习的,我退休了,自己要学,就该自己买,不能再占单位的便宜。”

  因为父亲工作原因聚少离多,但父亲的正直和质朴,却影响了补世容一生。2002年7月,33岁的补世容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和三姐补秀群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并来到了父亲建设、工作过的江北所。了解的民警都在私下称赞,补家两姐妹都继承了父亲踏实肯干、热心助人的好作风。

  “每次家庭聚会,吃饭前,父亲都要给我们讲上一大段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认真工作的道理。他这颗对党的赤诚之心,不仅影响了我和哥哥姐姐的一生,也影响了我的两个侄儿。2001年和2006年,我的两个侄儿补杰、补欣先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监狱人民警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两代人从警入党,和父亲的教育影响分不开,我很荣幸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指着手机上全家人的合影,补世容显得格外自豪。

  记者 唐孝忠 通讯员 艾靖凯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颗赤诚警心 一家三代传承

  

补金贵和三女儿补秀群(左)、四女儿补世容(右)

  “世容,我退休31年了,组织还没有忘记我,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更要永远记住,不仅自己要干好工作跟党走,还要教育补杰、补欣他们永远跟党走,好好干工作……”

  七一前夕,江北女子教育矫治所(以下简称江北所)隆重集会,向党龄超过50周年的退休民警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仪式结束后,91岁的补金贵老人戴着纪念章,与在江北所工作的女儿补世容在办公楼前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补金贵近70年来以赤诚之心成就一家三代党员警察人生的故事也让所有熟悉他的同志由衷敬佩。

  一心为民

  申请降薪支援国家建设

  1930年6月,补金贵出生在四川遂宁一个农家。因为小时候读过书,为人踏实热心,解放后,20岁的补金贵被推选为农会组织委员,后又被推选为乡长,再后来到区里担任了供销社副主任。

  1952年3月,补金贵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一颗赤诚之心开启了自己近70年的党员生涯。1957年11月22日,担任区供销社副主任的补金贵向组织提交了一份亲笔撰写的降低工资申请。在申请中,补金贵这样写到:“当前,有群众向党中央提出干部工资过高不合理的意见,我完全赞同,我的工资水平和农民生活比较确实相差较大,我坚决拥护党中央降低不合理工资的决定,特申请降低工资10%,用于支援国家建设。”

  正是因为他一心为民,1958年3月,补金贵调到四川省遂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工作,开始了他32年的警察人生。1958年10月,补金贵又奉命调到重庆,先后在多个劳改农场工作。

  对当年的工作,补金贵不愿多说,但从在他的档案中保存的多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材料中,可以想见他当年的工作状态。其中一份材料这样记载:“他经常代替其他同志值夜班,值了夜班也不休息,礼拜天很少休息过……由于他以身作则,大大提高了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心为公

  为新所的建立献计出力

  1985年,55岁的补金贵按照组织安排参与了江北所的筹建。“缺电,那时候有时一天要停几次电,为了保证工地上蜡烛供应,我都不敢回家,”对当年江北所的建设史,补金贵至今记忆清晰,“道路不通,我们就带着工人加班加点修出一条进入工地的土路,修路要占用周边农户的土地,涉及到青苗费赔偿,每次都是我去解决。”

  因为出身贫农家庭,又干过农村工作的补金贵一贯热心正派,经常给周边农户帮忙,大家都信任他,每次只要他出面,总能把事情妥善解决好。管理工地的民警少,补金贵直接住在工地上,每天晚上提着电筒巡查工地已成为他的习惯。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习惯,才在一次夜巡中发现了塌方隐患,及时通知施工队撤离,避免了一次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各项工作理顺后,补金贵已临近退休,为了照顾在所里年纪最大的他,领导安排他干行政工作,负责招待所的管理。这份别人眼里的“闲差美差”,补金贵干起来,却变了样。为了保证外来人员接待需要和本所民警的休息,招待所有房间和床铺,补金贵却没有占用,直到退休,他都只是在自己办公室搭个简易的床铺休息。

  1990年6月,补金贵成为江北所建所以来第一名退休民警。他离开单位那天,时任所长的朱儒祥用“对党忠诚老实、工作兢兢业业、作风艰苦朴素”18个字评价了老补。

1988年,补金贵(右二)和同事合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颗红心

  教导儿孙辈对党忠诚

  退休后,补金贵依然保持着看《新闻联播》、读《参考消息》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出版后,90高龄的补金贵专门转了两次公交车到书店买了一套,小女儿补世容知道后,埋怨他:“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跑出去买书,这书我们单位也发了一套,我拿回来给你看就是了。”让女儿没想到的是,父亲却这样回答她:“单位发给你是让你学习的,我退休了,自己要学,就该自己买,不能再占单位的便宜。”

  因为父亲工作原因聚少离多,但父亲的正直和质朴,却影响了补世容一生。2002年7月,33岁的补世容通过公务员招录考试,和三姐补秀群一样,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并来到了父亲建设、工作过的江北所。了解的民警都在私下称赞,补家两姐妹都继承了父亲踏实肯干、热心助人的好作风。

  “每次家庭聚会,吃饭前,父亲都要给我们讲上一大段爱党爱国、遵纪守法、认真工作的道理。他这颗对党的赤诚之心,不仅影响了我和哥哥姐姐的一生,也影响了我的两个侄儿。2001年和2006年,我的两个侄儿补杰、补欣先后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监狱人民警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两代人从警入党,和父亲的教育影响分不开,我很荣幸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指着手机上全家人的合影,补世容显得格外自豪。

  记者 唐孝忠 通讯员 艾靖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