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让一个罪犯逃脱应有刑罚

时间: 2021-10-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14

柴冬梅

  作为派驻监狱的检察官,她有着检察监督寸步不让的坚持,也有着甘冒“职业风险”大胆依法启动假释程序的担当。她是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派驻重庆市女子监狱检察室主任柴冬梅,因工作表现突出,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一等功,并获“全国首届监所检察业务标兵”称号。

  守好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公平正义最终能以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45岁的柴冬梅以专业素养,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检察官所具有的司法担当和司法自信。

  5年审查办理4666件案件

  绝不让一个罪犯逃脱应有刑罚

  “在老百姓的心中,司法正义的最终体现就是‘犯法要坐牢’,我作为派驻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就是要确保这一点落到实处。”快人快语的柴冬梅一语点破她原本颇富神秘色彩的职业。

  作为市检察五分院派驻女子监狱的检察室主任,柴冬梅需负责女子监狱、九龙监狱、长康监狱的派驻检察工作。

  “不让经过审判的罪犯通过任何非法手段减轻、逃避刑事惩罚,这就是我的底线。”柴冬梅透露,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向来是敏感的焦点领域。

  今年3月,重庆一监狱对罪犯刁思祖(化名)启动减刑程序,但审查报告“卡”在了柴冬梅这里。“表面上看,刁思祖减刑间隔期、考核计分均达到了减刑标准,但我总觉得不对劲。”极为熟悉在押罪犯情况的柴冬梅,决定深入审查。

  调取详细案卷资料后,柴冬梅印证了自己的记忆,刁思祖2008年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缓。进一步审查更让她意外,此人至今对被害人家庭的赔偿不到判决的三分之一,但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差。柴冬梅还发现,此人在减刑考核期内狱中打架3次,不服从管教等被教育扣分7次,严管2次。“这充分说明,这名罪犯认罪悔罪意识差,暴力倾向没有得到矫正,不应获得减刑奖励。”柴冬梅不容置疑地表示,这样的罪犯绝不能减刑。

  随即,柴冬梅撰写《减刑建议检察意见书》,建议不予减刑。

  最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检察意见正确,应予支持,刁思祖不予减刑。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的一道关口,我绝不让一个罪犯逃避应有的刑罚。”事实上,自柴冬梅2016年从事监狱检察工作以来,先后审查办理了多达4666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改末端监督为全程监督

  引导服刑人员真心改造

  监狱管理无小事,柴冬梅所扮演的又是法律监督者角色。长期实践中她发现,驻狱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面临着一些流程上的困境。

  “在以前的减刑案件流程中,我们大致处于末端监督的位置。”柴冬梅解释,从监区提出减刑开始,经监区全体会议、监区长办公会议、监区公示、监狱刑罚执行科审查,直到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审议,才会邀请驻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列席会议,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才正式启动。

  按照相关规定,驻狱检察官阅卷审查只有一周时间。短短的一个星期,需要全面了解提出减刑罪犯的案卷、服刑期间各种表现等等时间跨度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情况。

  柴冬梅认为,末端监督会导致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出现纰漏,并且检方若有不同意见,相应流程就需要重新来一遍。

  据此,她向有关方建议,能否借鉴检察官办理重大刑事案件的经验,探索实行检察提前制,由驻狱检察官提前介入,将法律监督贯穿到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监狱管理方在内的各方高度肯定,认为检察提前介入制不仅使得减刑审查更具公正性,也极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至此,这项监狱检察提前介入制开始探索实行。“能用减刑检察监督引导服刑人员真心改造,这确实是我们的夙愿。”柴冬梅说。

  甘冒“职业风险”建议假释

  新时代检察官应具备司法自信

  长期以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激励罪犯改过自新的重要举措,但在司法实践中,囿于种种客观原因,真正将假释作为服刑人员刑事奖励的案例极为少见。

  然而,向来秉持“检察监督寸步不让”的柴冬梅,在对待“减假暂”这一制度时,却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检察官,不能因为怕担责,就回避一名驻狱检察官应肩负的神圣使命。”

  “新时代的检察官,就该充分具备司法自信。”柴冬梅认为,对改造良好、完全符合假释条件的服刑人员,检察官应该拿出职业勇气和智慧,坚定地依法执行假释制度。

  女子监狱的王桂华(化名)因犯罪入狱,但在入狱前转让了她家经营的家庭小旅馆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入狱后积极改造,多次获得改造奖励,悔罪表现明显。

  王桂华家中仅剩体弱多病的婆婆照料着一对未成年的儿女,加上没有了收入来源,祖孙3人只能靠低保金度日。恰逢女儿面临小升初,王桂华一度情绪起伏较大。

  持续数月反复核查王桂华所有相关资料并走访监区狱警后,柴冬梅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暗自吃惊的决定,她向监狱建议,对王桂华启动假释程序。

  监狱相关领导曾面色凝重地问她:“你确定?”事实上,对检察官来说,假释一名罪犯,就需要完全确保罪犯在狱中的表现达到法定标准,更重要的是需要确信假释出狱后没有犯罪风险。换言之,假释这名罪犯,柴冬梅需要冒着相当的“职业风险”。但在那一刻,她只是平静地告诉这位领导:“我确定。”

  2018年7月,王桂华正式假释出狱。

  走出监狱大门,全然不顾监狱中流传甚广的“出狱后不准转身回头看”的惯例,泪流满面的王桂华蓦然转身,向着亲自送她出狱的柴冬梅,弯腰超过90度深深鞠了一躬。

  这深深一鞠躬,代表着一名服刑人员,对一位检察官最高的敬意。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绝不让一个罪犯逃脱应有刑罚

柴冬梅

  作为派驻监狱的检察官,她有着检察监督寸步不让的坚持,也有着甘冒“职业风险”大胆依法启动假释程序的担当。她是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派驻重庆市女子监狱检察室主任柴冬梅,因工作表现突出,曾两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立一等功,并获“全国首届监所检察业务标兵”称号。

  守好刑事诉讼的最后一道关口,确保公平正义最终能以老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45岁的柴冬梅以专业素养,诠释了一名新时代检察官所具有的司法担当和司法自信。

  5年审查办理4666件案件

  绝不让一个罪犯逃脱应有刑罚

  “在老百姓的心中,司法正义的最终体现就是‘犯法要坐牢’,我作为派驻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就是要确保这一点落到实处。”快人快语的柴冬梅一语点破她原本颇富神秘色彩的职业。

  作为市检察五分院派驻女子监狱的检察室主任,柴冬梅需负责女子监狱、九龙监狱、长康监狱的派驻检察工作。

  “不让经过审判的罪犯通过任何非法手段减轻、逃避刑事惩罚,这就是我的底线。”柴冬梅透露,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向来是敏感的焦点领域。

  今年3月,重庆一监狱对罪犯刁思祖(化名)启动减刑程序,但审查报告“卡”在了柴冬梅这里。“表面上看,刁思祖减刑间隔期、考核计分均达到了减刑标准,但我总觉得不对劲。”极为熟悉在押罪犯情况的柴冬梅,决定深入审查。

  调取详细案卷资料后,柴冬梅印证了自己的记忆,刁思祖2008年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缓。进一步审查更让她意外,此人至今对被害人家庭的赔偿不到判决的三分之一,但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差。柴冬梅还发现,此人在减刑考核期内狱中打架3次,不服从管教等被教育扣分7次,严管2次。“这充分说明,这名罪犯认罪悔罪意识差,暴力倾向没有得到矫正,不应获得减刑奖励。”柴冬梅不容置疑地表示,这样的罪犯绝不能减刑。

  随即,柴冬梅撰写《减刑建议检察意见书》,建议不予减刑。

  最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作出裁定:市检察院第五分院的检察意见正确,应予支持,刁思祖不予减刑。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的一道关口,我绝不让一个罪犯逃避应有的刑罚。”事实上,自柴冬梅2016年从事监狱检察工作以来,先后审查办理了多达4666件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从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改末端监督为全程监督

  引导服刑人员真心改造

  监狱管理无小事,柴冬梅所扮演的又是法律监督者角色。长期实践中她发现,驻狱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面临着一些流程上的困境。

  “在以前的减刑案件流程中,我们大致处于末端监督的位置。”柴冬梅解释,从监区提出减刑开始,经监区全体会议、监区长办公会议、监区公示、监狱刑罚执行科审查,直到监狱减刑、假释评审委员会审议,才会邀请驻监狱检察室检察官列席会议,检察官的法律监督才正式启动。

  按照相关规定,驻狱检察官阅卷审查只有一周时间。短短的一个星期,需要全面了解提出减刑罪犯的案卷、服刑期间各种表现等等时间跨度几年到十几年不等的情况。

  柴冬梅认为,末端监督会导致时间紧、任务重,容易出现纰漏,并且检方若有不同意见,相应流程就需要重新来一遍。

  据此,她向有关方建议,能否借鉴检察官办理重大刑事案件的经验,探索实行检察提前制,由驻狱检察官提前介入,将法律监督贯穿到司法执法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这一提议,得到了包括监狱管理方在内的各方高度肯定,认为检察提前介入制不仅使得减刑审查更具公正性,也极大提高了司法效率。

  至此,这项监狱检察提前介入制开始探索实行。“能用减刑检察监督引导服刑人员真心改造,这确实是我们的夙愿。”柴冬梅说。

  甘冒“职业风险”建议假释

  新时代检察官应具备司法自信

  长期以来,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是激励罪犯改过自新的重要举措,但在司法实践中,囿于种种客观原因,真正将假释作为服刑人员刑事奖励的案例极为少见。

  然而,向来秉持“检察监督寸步不让”的柴冬梅,在对待“减假暂”这一制度时,却有着自己的理解:“作为检察官,不能因为怕担责,就回避一名驻狱检察官应肩负的神圣使命。”

  “新时代的检察官,就该充分具备司法自信。”柴冬梅认为,对改造良好、完全符合假释条件的服刑人员,检察官应该拿出职业勇气和智慧,坚定地依法执行假释制度。

  女子监狱的王桂华(化名)因犯罪入狱,但在入狱前转让了她家经营的家庭小旅馆对被害人进行赔偿,入狱后积极改造,多次获得改造奖励,悔罪表现明显。

  王桂华家中仅剩体弱多病的婆婆照料着一对未成年的儿女,加上没有了收入来源,祖孙3人只能靠低保金度日。恰逢女儿面临小升初,王桂华一度情绪起伏较大。

  持续数月反复核查王桂华所有相关资料并走访监区狱警后,柴冬梅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暗自吃惊的决定,她向监狱建议,对王桂华启动假释程序。

  监狱相关领导曾面色凝重地问她:“你确定?”事实上,对检察官来说,假释一名罪犯,就需要完全确保罪犯在狱中的表现达到法定标准,更重要的是需要确信假释出狱后没有犯罪风险。换言之,假释这名罪犯,柴冬梅需要冒着相当的“职业风险”。但在那一刻,她只是平静地告诉这位领导:“我确定。”

  2018年7月,王桂华正式假释出狱。

  走出监狱大门,全然不顾监狱中流传甚广的“出狱后不准转身回头看”的惯例,泪流满面的王桂华蓦然转身,向着亲自送她出狱的柴冬梅,弯腰超过90度深深鞠了一躬。

  这深深一鞠躬,代表着一名服刑人员,对一位检察官最高的敬意。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