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   

时间: 2021-10-1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52

  今年的党史教育活动中,我通览了金一南教授的名作《苦难辉煌》,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力作,全书以广阔的视野真实而生动地纪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作为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叙事宏大、视野开阔,不仅纪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作品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认真阅读此书,我以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叙事宏大、视野开阔。把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置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大背景之下,着力描写中国历史深处的复杂性,凸显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这是该书取得成功的一大特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惊涛骇浪、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共产国际和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政治力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作者以此为起点,用大篇幅深入细致地揭示了四大政治力量的相互博弈,在让我们看到历史深处复杂性的同时,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和残酷性。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不仅预示了一个新生政权的诞生,也意味着一个伟大民族将走向复兴。

  写矛盾写冲突,写故事背后的故事。要想写好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写矛盾写冲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内幕,这是本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全书既写国共两党的正面冲突,如第五次“围剿”、湘江战役、土城战役、遵义战役等;又写国共两党的内部斗争,如共产党内部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既写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又写昭和军阀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如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斗争,关东军与华北驻屯军的矛盾;尤其是作者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细节披露了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阴谋和华北驻屯军策划华北独立的内幕,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叙事的同时重在写人,着力表现人物命运的起伏。《苦难辉煌》里有句话:“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历史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历史兴衰的背后常常是人类命运的变迁、人生的起伏。写历史而不表现人物的活动,这样的作品就显得苍白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数十位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作者写他们曲折的人生经历、复杂的社会关系、跌宕起伏的命运,是想表现那是一个大革命、大动荡、大分化、大瓦解的时代,而作者最终要告诉读者的是:“人类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作者在表现人物时,善于用对话、描写、比喻等方式来刻画人物,使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活。比如写林彪的“谋”和彭德怀的“勇”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彭德怀与林彪相较,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后半句可形容林。彭、林配合,相得益彰,成为毛泽东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十分得力的左膀右臂。”

  以情感人,是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文学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从感情上去打动人是文学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而要从感情上去打动人,作家艺术家本人必须先要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读《苦难辉煌》时,你时时处处都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那份爱憎分明的情感。如,写湘江战役之后的湘江,“湘江江面,殷红的鲜血伴随着撕碎的文件、丢弃的书籍、散落的钞票,汩汩流淌。”长征途中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四渡赤水“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阅读此书,时而让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让人掩卷沉思,心潮起伏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义无返顾、舍生忘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长征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源。

  ◎ 何宇新(作者单位:九龙坡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   

  今年的党史教育活动中,我通览了金一南教授的名作《苦难辉煌》,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力作,全书以广阔的视野真实而生动地纪录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作为一部纪实性文学作品,作者叙事宏大、视野开阔,不仅纪叙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中国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众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作品是文学也是历史,更是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认真阅读此书,我以为有以下四个特点:

  叙事宏大、视野开阔。把长征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置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历史大背景之下,着力描写中国历史深处的复杂性,凸显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这是该书取得成功的一大特点。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惊涛骇浪、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共产国际和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政治力量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的碰撞,作者以此为起点,用大篇幅深入细致地揭示了四大政治力量的相互博弈,在让我们看到历史深处复杂性的同时,也让我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艰巨性、曲折性和残酷性。同时,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白了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因为它不仅预示了一个新生政权的诞生,也意味着一个伟大民族将走向复兴。

  写矛盾写冲突,写故事背后的故事。要想写好一部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写矛盾写冲突,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内幕,这是本书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全书既写国共两党的正面冲突,如第五次“围剿”、湘江战役、土城战役、遵义战役等;又写国共两党的内部斗争,如共产党内部的分裂与反分裂斗争,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既写日本军国主义是如何形成的,又写昭和军阀集团内部的重重矛盾,如皇道派与统制派的斗争,关东军与华北驻屯军的矛盾;尤其是作者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生动的细节披露了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阴谋和华北驻屯军策划华北独立的内幕,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叙事的同时重在写人,着力表现人物命运的起伏。《苦难辉煌》里有句话:“历史是兴衰,也是命运。”历史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历史兴衰的背后常常是人类命运的变迁、人生的起伏。写历史而不表现人物的活动,这样的作品就显得苍白了。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数十位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作者写他们曲折的人生经历、复杂的社会关系、跌宕起伏的命运,是想表现那是一个大革命、大动荡、大分化、大瓦解的时代,而作者最终要告诉读者的是:“人类历史何其漫长,个人的生命又何其短暂,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作者在表现人物时,善于用对话、描写、比喻等方式来刻画人物,使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活。比如写林彪的“谋”和彭德怀的“勇”时,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彭德怀与林彪相较,说勇林不如彭,说谋彭不如林。彭德怀是一团火,一团从里烧到外,随时准备摧枯拉朽的烈火;林彪则是一潭水,一潭深不可测却含而不露的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前半句可形容彭,后半句可形容林。彭、林配合,相得益彰,成为毛泽东指挥中国革命战争十分得力的左膀右臂。”

  以情感人,是一曲伟大长征精神的颂歌。文学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从感情上去打动人是文学艺术的一个根本特点,而要从感情上去打动人,作家艺术家本人必须先要有强烈而真挚的感情。读《苦难辉煌》时,你时时处处都能在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那份爱憎分明的情感。如,写湘江战役之后的湘江,“湘江江面,殷红的鲜血伴随着撕碎的文件、丢弃的书籍、散落的钞票,汩汩流淌。”长征途中红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四渡赤水“每一次都是一路硝烟一路战火一路鲜血一路牺牲走过来的。”阅读此书,时而让人热泪盈眶,时而又让人掩卷沉思,心潮起伏中让人真切地感受到,长征的胜利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义无返顾、舍生忘死、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长征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之源。

  ◎ 何宇新(作者单位:九龙坡区政协经济和农业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