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好科学城 代表委员献良策

时间: 2022-03-0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12

  3月6日,全国两会重庆首场专题“云记者会”举行,聚焦“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邀请李春奎、朱华荣、黄爱龙3名代表、委员畅谈新思路、提出好点子。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

  致力“五个一体化” 齐心共建科学城

  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具体行动,是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九龙坡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带、重庆主城西扩“主阵地”和科学城建设“主战场”,有近35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科学城范围,战略地位突出。九龙坡区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全力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立足高效联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一体化。将进一步探索九龙坡与科学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深化落实“五区联动”机制,着力打造西彭——双福创新产业片区和陶家——双福片区副中心,加快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步伐。

  着眼全面融入,深入推进区域规划一体化。既立足九龙坡发展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加强与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和重庆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对接衔接,优化智能制造产业承接区、科学城南部中心功能,深化完善科学城九龙坡片区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与科学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开放、一体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高新”文章,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大力发展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特种铝合金熔铸等高性能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产业,着力打造以铝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博世庆铃、国鸿氢能为引领,加快建设博世氢能全球研发总部,集聚发展氢能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着力打造以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鼓励煤科院、兵科院西南分院等科研院所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启迪科技园、清研理工、山城设计中心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提档提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互联等产业,加快建设重庆数字大厦,着力打造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软件服务等为重点的数字产业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坚持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统筹构建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形成平台共筑、生态共建、要素共用、成果共享格局。加强与科学城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合作,支持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与科学城合作创办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和要素交易中心升级,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聚焦产城融合,深入推进城市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步伐,与江津双福新区统筹规划、联动建设,高标准建造10平方公里、辐射100万人口、服务科学城的陶家城市中心。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梁山、大溪河等山水资源,积极打造生态园区、生态商圈、生态小区,努力塑造“人产城景”和谐统一的公园化城市形态。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加快产业布局 推动汽车智能化革命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长安汽车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重庆市的相关要求,紧抓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先行业进行战略调整,于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坚持科技引领,2021年发布“十四五”科技规划,明确提出“科技轮+生态轮”双轮驱动科技战略,并成功举办首届科技生态大会,发布“新汽车+新生态”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也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贡献了长安力量。

  长安汽车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12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5.59%;突破智能低碳核心技术58项,行业首发量产APA6.0远程智能泊车、三离合集成等5项领先技术。在国家发改委刚公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中,长安汽车以97.1分名列汽车行业第一。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与汽车行业智能化产业革命时机刚好形成深度的战略机遇契合,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快产业布局,对推动技术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他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要推动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建设。整合汽车、交通、通信等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资源,组建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开展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进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协调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和布局优化,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新基建及新技术示范。加快重庆市智能网联新基建,出台政策鼓励打造新型智慧停车场,推动全市停车场将场端数据逐步接入市级平台,实现全市停车数据资产的共享、交换、开放,培育停车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核心商圈电网功率资源进行升级,支持超级充电站布局;加快换电站布局,满足换电车型推广运营需求;加快布局氢能供应基础设施,满足氢能示范运行需求。

  注重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建议按照汽车产业园,如重庆两江汽车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的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端企业进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整机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支持基础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在电动化方面,形成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抢占零污染汽车的战略和产业高地。在智能化方面,研究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支持高性能传感器、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极限生存能力。

  加大复合型高精人才的引进培育。“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汽车产品创新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软件、大数据人才成为汽车行业人才引进培养的重点,“懂车、懂软件、懂数据”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建议政府持续优化高精人才招引环境,为企业引进更多高级人才。

  未来,长安汽车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庆市的行动计划要求,抓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聚集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持续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贡献长安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

  坚持“四个面向” 聚焦科学技术创新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努力构建发挥和依靠创新引领学校新阶段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庆医科大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有所作为。

  重庆医科大学提升人才引进的学科适配性和发展引领性。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近几年已引进近100名医学相关人才。

  破立并举,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破除“四唯”,建立以同行评价和重点考察代表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校、院两级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激励标准,鼓励重大原始创新研究。

  加大放管服力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充分赋予项目负责人在技术路线、经费报销、结余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设立科研财务助理,加强信息化建设,让科研人员从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打造“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设立1亿元“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

  与政府、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研发平台。联合政府及行业领军企业打造重庆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西部(重庆)健康管理研究院等平台。

  严格对标科学城建设标准和要求,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划、突出特色、科学论证,凝练提出了8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国家儿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模式动物公共创新服务中心等3个项目已纳入科学城建设项目库,正在加快推动建设;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打造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医智慧。

  高度重视金凤实验室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金凤实验室的建设,不遗余力地从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团队和最具创造力的科技人才以及优质资源投入到金凤实验室的建设中,为共同打造重庆实验室“新样板”产出更多“金凤凰”贡献重医力量。学校拟打造智慧病理、脑科学与脑疾病、医学检验三大研究集群,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攻克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着力提升重庆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目前,脑科学与脑疾病、医学检验两大研究集群是以重庆医科大学为建设主体来整体推进的,作为最具实力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毫无保留地将该领域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科技创新团队精准对接到金凤实验室,并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形成合力,达到“1+1>2”的共建效果,实现科技创新的能级跃升。

  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生态链的打造。重庆医科大学作为重庆市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生力军,为重庆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高规格建设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打造集研究院、孵化器、产业园及第三方实验室的产业生态,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到销售的周期,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记者 唐孝忠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怎样建好科学城 代表委员献良策

  3月6日,全国两会重庆首场专题“云记者会”举行,聚焦“加快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邀请李春奎、朱华荣、黄爱龙3名代表、委员畅谈新思路、提出好点子。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委书记李春奎:

  致力“五个一体化” 齐心共建科学城

  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具体行动,是促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的关键一招。九龙坡区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带、重庆主城西扩“主阵地”和科学城建设“主战场”,有近350平方公里区域纳入科学城范围,战略地位突出。九龙坡区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全力共建西部(重庆)科学城,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立足高效联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一体化。将进一步探索九龙坡与科学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机制,协同推进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工作。深化落实“五区联动”机制,着力打造西彭——双福创新产业片区和陶家——双福片区副中心,加快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步伐。

  着眼全面融入,深入推进区域规划一体化。既立足九龙坡发展实际,又着眼长远发展需要,加强与科学城国土空间规划和重庆高新区“十四五”规划对接衔接,优化智能制造产业承接区、科学城南部中心功能,深化完善科学城九龙坡片区国土空间、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的专项规划,形成与科学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开放、一体发展的新局面。

  做好“高新”文章,深入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大力发展航天航空、轨道交通、特种铝合金熔铸等高性能轻量化铝合金材料产业,着力打造以铝加工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博世庆铃、国鸿氢能为引领,加快建设博世氢能全球研发总部,集聚发展氢能制备、氢能储运、氢燃料电池等氢能产业,着力打造以氢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集群。实施“名校名院名所”引进计划,鼓励煤科院、兵科院西南分院等科研院所打造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启迪科技园、清研理工、山城设计中心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提档提质,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服务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终端、智能装备、智能互联等产业,加快建设重庆数字大厦,着力打造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和软件服务等为重点的数字产业集群,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

  坚持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一体化。统筹构建一体化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创新链组建跨区域创新联合体,形成平台共筑、生态共建、要素共用、成果共享格局。加强与科学城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合作,支持区内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业联盟与科学城合作创办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协同创新平台,推动重庆科技服务大市场和要素交易中心升级,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协同创新体系。

  聚焦产城融合,深入推进城市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步伐,与江津双福新区统筹规划、联动建设,高标准建造10平方公里、辐射100万人口、服务科学城的陶家城市中心。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中梁山、大溪河等山水资源,积极打造生态园区、生态商圈、生态小区,努力塑造“人产城景”和谐统一的公园化城市形态。

  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

  加快产业布局 推动汽车智能化革命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的典型代表,长安汽车始终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以及重庆市的相关要求,紧抓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抢先行业进行战略调整,于2017年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坚持科技引领,2021年发布“十四五”科技规划,明确提出“科技轮+生态轮”双轮驱动科技战略,并成功举办首届科技生态大会,发布“新汽车+新生态”战略,通过科技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也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贡献了长安力量。

  长安汽车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2021年研发投入120亿元,研发投入占比5.59%;突破智能低碳核心技术58项,行业首发量产APA6.0远程智能泊车、三离合集成等5项领先技术。在国家发改委刚公布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21年评价中,长安汽车以97.1分名列汽车行业第一。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与汽车行业智能化产业革命时机刚好形成深度的战略机遇契合,抓住这一发展契机加快产业布局,对推动技术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此,他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要推动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建设。整合汽车、交通、通信等企业、研究院所等各方资源,组建汽车智造创新中心,开展汽车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进标准体系建设等工作,协调汽车产业园区建设和布局优化,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智能交通新基建及新技术示范。加快重庆市智能网联新基建,出台政策鼓励打造新型智慧停车场,推动全市停车场将场端数据逐步接入市级平台,实现全市停车数据资产的共享、交换、开放,培育停车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核心商圈电网功率资源进行升级,支持超级充电站布局;加快换电站布局,满足换电车型推广运营需求;加快布局氢能供应基础设施,满足氢能示范运行需求。

  注重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建议按照汽车产业园,如重庆两江汽车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的汽车电子、人工智能、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端企业进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整机和零部件产业集群。

  支持基础技术和前瞻技术研究。在电动化方面,形成完整的技术和产业链,抢占零污染汽车的战略和产业高地。在智能化方面,研究高级别智能驾驶技术、车联网技术;支持高性能传感器、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企业极限生存能力。

  加大复合型高精人才的引进培育。“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汽车产品创新的重要趋势,人工智能、软件、大数据人才成为汽车行业人才引进培养的重点,“懂车、懂软件、懂数据”的跨界复合型人才更是稀缺。建议政府持续优化高精人才招引环境,为企业引进更多高级人才。

  未来,长安汽车将持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庆市的行动计划要求,抓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聚集优势资源,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持续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贡献长安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

  坚持“四个面向” 聚焦科学技术创新

  近年来,重庆医科大学努力构建发挥和依靠创新引领学校新阶段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重庆医科大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及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有所作为。

  重庆医科大学提升人才引进的学科适配性和发展引领性。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开辟高层次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近几年已引进近100名医学相关人才。

  破立并举,改革职称评聘制度,建立健全分类评价体系。破除“四唯”,建立以同行评价和重点考察代表作为核心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目标为导向的校、院两级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激励标准,鼓励重大原始创新研究。

  加大放管服力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充分赋予项目负责人在技术路线、经费报销、结余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设立科研财务助理,加强信息化建设,让科研人员从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加快构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打造“环重医创新创业生态圈”,设立1亿元“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创新创业种子投资基金”。

  与政府、知名企业共同打造产学研用研发平台。联合政府及行业领军企业打造重庆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西部(重庆)健康管理研究院等平台。

  严格对标科学城建设标准和要求,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划、突出特色、科学论证,凝练提出了8个重大项目。其中,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国家儿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模式动物公共创新服务中心等3个项目已纳入科学城建设项目库,正在加快推动建设;为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打造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医智慧。

  高度重视金凤实验室建设。学校高度重视金凤实验室的建设,不遗余力地从存量和增量两个维度,把最具竞争力的科技团队和最具创造力的科技人才以及优质资源投入到金凤实验室的建设中,为共同打造重庆实验室“新样板”产出更多“金凤凰”贡献重医力量。学校拟打造智慧病理、脑科学与脑疾病、医学检验三大研究集群,引进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攻克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形成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着力提升重庆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目前,脑科学与脑疾病、医学检验两大研究集群是以重庆医科大学为建设主体来整体推进的,作为最具实力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毫无保留地将该领域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卓越科技创新团队精准对接到金凤实验室,并与海外引进的优秀人才形成合力,达到“1+1>2”的共建效果,实现科技创新的能级跃升。

  高度重视生物产业生态链的打造。重庆医科大学作为重庆市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和生力军,为重庆打造集“研发+生产+物流+销售”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条件保障;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高规格建设重庆医科大学国际体外诊断研究院,打造集研究院、孵化器、产业园及第三方实验室的产业生态,显著缩短产品研发到销售的周期,打通产学研用“最后一公里”。

 记者 唐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