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八个首创”治理好重庆长江船舶污染

时间: 2022-03-2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67

mmexport1647935592108.jpg

  1982年,她出生在一个水运行业双职工家庭中,祖辈父辈都从事相关职业,航道图、绞滩站、轮船等关于长江的名词,她从小听到大,22年来,她首创“零排放”思路,破解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历史性难题,为长江生态保护探索出新路径;她为重庆近3000艘船舶每年降低运行成本3000余万元,推动新型防污方案纳入地方立法并在长江沿线推广。她就是重庆朝天门海事处江北嘴执法大队副队长——“长江船舶防污领头杨”杨阳。

  长江病了 她找到了病因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期从事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杨阳对此深有感触:“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当时,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以“达标排放”为主,即船舶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然而,随着防污工作的深入推进,杨阳发现有的船舶根本不知道船上有达标排放处置装置,整个底舱已被污水浸透;有的船舶虽开启了处置装置,但排放的生活污水总不能达标;有的船舶甚至直接将污水偷排漏排进长江,造成水体污染。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杨阳和同事们全力推动辖区2000余艘船舶全面升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置装置,持续开展船舶污水偷排、防污设备闲置等突出违法问题专项整治,通过船员考试、培训、履职检查等方式,全面提高行业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但船舶防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置装置存在运行成本高、达标可控性低、对船员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现实问题,船员们怨声载道,也是我们海事监管的痛点和难点。”杨阳回忆说。

  探寻治理良方 率先提出“零排放”方案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作为一名防污海事人,杨阳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防治船舶污染的良方,决不再让一滴船舶污水排进母亲河!

  船舶将污水直排长江?那就对船舶污水达标排放管路和直排管路上的阀门进行“双铅封”。有船舶悄悄剪断铅封,打开阀门后偷排污水?那就用“双盲断”方式对污水达标排放管路和直排管路进行截断封堵,从硬件上彻底阻断船舶污水直排、偷排和漏排可能。在杨阳的带头探索攻坚下,2018年初,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新模式逐渐成型。

mmexport1647935746936.jpg

  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创新。在杨阳的实践基础上,2020年,重庆海事局党委继续将“零排放”理念向陆地拓展、向天空延伸,在船舶水污染物、废气、噪声治理上进行深化,继而提出重庆“零排”方案,即:基于船舶“零污染”治理目标,从船、岸两个维度同步发力,有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靠港船舶大气污染“零产生”、在港船舶噪音污染“零打扰”三项综合治理。

  “我最佩服杨阳的地方,不仅在于她在基层肯钻研,发现了船舶污水达标排放存在的本质问题,还在于她具有首创精神,突破了延续几十年的‘达标排放’思维,率先提出‘零排放’理念,不等不靠,主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是名副其实的‘领头杨’!”重庆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尹子卉说。

  方案纳入地方立法 已在长江流域推广

  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阵痛。对于“零排放”模式的推广,当时既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经验可以参照,还要船方封存既有的达标排放装置,再投入一笔资金安装污水储存柜。到底可不可行?不少船公司都处于观望甚至质疑状态。

  为了使“零排”方案能够顺利推进,彻底打消船方顾虑,杨阳先后对10000余个船舶阀门和管路进行检查分析,走访了辖区5000多名船员、80余家船公司,逐一列出长江船舶防污治污的四本账目——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健康账。在她的努力下,船方的“思想疙瘩”终于慢慢解开。

mmexport1647935594515.jpg

  随后她又主动当起“谈判家”,多次与污水储存柜安装企业和污水接收单位协商,以降低航运企业实施“零排”方案的成本;多次向上级汇报,最终成功推动重庆将“推进船舶污水收集上岸集中处置”纳入地方立法。

  “零排”方案到底好不好?船方最有发言权。作为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零排放”的探路先锋,重庆渝扬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维兵表示:“公司所属船舶实施‘零排’后,平均每艘船运行成本下降了80%左右。”

  据统计,自2020年“零排”方案实施以来,长江重庆段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27万余吨,使用岸电1340万度,推算累计减排悬浮物、硫氧化物等4300余吨;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重庆276家航运企业和2937艘船舶每年降低运行成本3000余万元,“零排”方案已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庆‘零排’方案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船舶污染物排放,降低了航运企业成本,体现了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上游水平’‘上游意识’‘上游担当’,有力保障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副主任吴文彪高度认可“零排”工作。

  目前,重庆辖区276家航运公司所属2937艘船舶、586艘外港籍船舶全面实施了“零排”方案,至2021年底,重庆“零排”方案已在长江安徽段以上水域全面推广,杨阳已成为长江船舶“零排”方案实至名归的“代言人”。

  守护长江 是她从小的信念

  在杨阳的努力下,重庆海事局成立“杨阳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先后提出了八个“全国首创”——

  首创“双铅封”“双盲断”“碧水船舶污染物管理系统”,从硬件上切断船舶非法排污管路,从软件上对船舶水污染物实施智能化、数据化监控和分析,实现船舶水污染物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重大突破;

  首创以“防、治、教、共”为核心的“杨阳工作法”“内河船舶污染防治核心管治区”“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监控纠违平台”,打造出一支内河船舶污染防治铁军;

  首创 “碧水流动课堂”“面向全国内河的船舶污染防治服务团队”,聚焦长江大保护,海事执法人员走出去,将防污治污本领交到船员们手上,把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为船员培训答疑。

mmexport1647935751901.jpg

  通过八个“全国首创”,“杨阳创新工作室”将法律层面的硬性要求提升到意识形态的自我约束,形成了“要我‘零排’”到“我要‘零排’”的行业共识。

  因为长江船舶防污治污工作突出,杨阳从重庆市3000多名民间河长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重庆十佳民间河长”,并先后获评“全国交通建设工匠”“重庆市先进工作者”“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是吃着长江饭、喝着长江水长大的长江人,对这条母亲河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杨阳说,或是传承了祖辈父辈两代人坚定守护长江的信念,亦或是那份镌刻在骨子里的长江情结,她毅然决然选择投身长江航运事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份子。

  记者 叶惠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她用“八个首创”治理好重庆长江船舶污染

mmexport1647935592108.jpg

  1982年,她出生在一个水运行业双职工家庭中,祖辈父辈都从事相关职业,航道图、绞滩站、轮船等关于长江的名词,她从小听到大,22年来,她首创“零排放”思路,破解了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历史性难题,为长江生态保护探索出新路径;她为重庆近3000艘船舶每年降低运行成本3000余万元,推动新型防污方案纳入地方立法并在长江沿线推广。她就是重庆朝天门海事处江北嘴执法大队副队长——“长江船舶防污领头杨”杨阳。

  长江病了 她找到了病因

  2016年1月5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期从事长江船舶污染防治工作的杨阳对此深有感触:“长江病了,而且病得还不轻。”

  当时,船舶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以“达标排放”为主,即船舶生活污水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达标后排放。然而,随着防污工作的深入推进,杨阳发现有的船舶根本不知道船上有达标排放处置装置,整个底舱已被污水浸透;有的船舶虽开启了处置装置,但排放的生活污水总不能达标;有的船舶甚至直接将污水偷排漏排进长江,造成水体污染。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杨阳和同事们全力推动辖区2000余艘船舶全面升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置装置,持续开展船舶污水偷排、防污设备闲置等突出违法问题专项整治,通过船员考试、培训、履职检查等方式,全面提高行业者的生态环保意识,但船舶防污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船舶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处置装置存在运行成本高、达标可控性低、对船员操作技能要求高等现实问题,船员们怨声载道,也是我们海事监管的痛点和难点。”杨阳回忆说。

  探寻治理良方 率先提出“零排放”方案

  重庆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上游地区生态安全刻不容缓!作为一名防污海事人,杨阳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防治船舶污染的良方,决不再让一滴船舶污水排进母亲河!

  船舶将污水直排长江?那就对船舶污水达标排放管路和直排管路上的阀门进行“双铅封”。有船舶悄悄剪断铅封,打开阀门后偷排污水?那就用“双盲断”方式对污水达标排放管路和直排管路进行截断封堵,从硬件上彻底阻断船舶污水直排、偷排和漏排可能。在杨阳的带头探索攻坚下,2018年初,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治理新模式逐渐成型。

mmexport1647935746936.jpg

  一路探索,一路实践,一路创新。在杨阳的实践基础上,2020年,重庆海事局党委继续将“零排放”理念向陆地拓展、向天空延伸,在船舶水污染物、废气、噪声治理上进行深化,继而提出重庆“零排”方案,即:基于船舶“零污染”治理目标,从船、岸两个维度同步发力,有效实施船舶水污染物“零排放”、靠港船舶大气污染“零产生”、在港船舶噪音污染“零打扰”三项综合治理。

  “我最佩服杨阳的地方,不仅在于她在基层肯钻研,发现了船舶污水达标排放存在的本质问题,还在于她具有首创精神,突破了延续几十年的‘达标排放’思维,率先提出‘零排放’理念,不等不靠,主动想方设法解决问题,是名副其实的‘领头杨’!”重庆海事局危管防污处处长尹子卉说。

  方案纳入地方立法 已在长江流域推广

  新事物的诞生必然伴随着阵痛。对于“零排放”模式的推广,当时既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经验可以参照,还要船方封存既有的达标排放装置,再投入一笔资金安装污水储存柜。到底可不可行?不少船公司都处于观望甚至质疑状态。

  为了使“零排”方案能够顺利推进,彻底打消船方顾虑,杨阳先后对10000余个船舶阀门和管路进行检查分析,走访了辖区5000多名船员、80余家船公司,逐一列出长江船舶防污治污的四本账目——政治账、经济账、生态账、健康账。在她的努力下,船方的“思想疙瘩”终于慢慢解开。

mmexport1647935594515.jpg

  随后她又主动当起“谈判家”,多次与污水储存柜安装企业和污水接收单位协商,以降低航运企业实施“零排”方案的成本;多次向上级汇报,最终成功推动重庆将“推进船舶污水收集上岸集中处置”纳入地方立法。

  “零排”方案到底好不好?船方最有发言权。作为在长江流域率先实现“零排放”的探路先锋,重庆渝扬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维兵表示:“公司所属船舶实施‘零排’后,平均每艘船运行成本下降了80%左右。”

  据统计,自2020年“零排”方案实施以来,长江重庆段累计接收船舶水污染物27万余吨,使用岸电1340万度,推算累计减排悬浮物、硫氧化物等4300余吨;航运企业防污成本下降70%,重庆276家航运企业和2937艘船舶每年降低运行成本3000余万元,“零排”方案已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重庆‘零排’方案的实施,极大地减少了船舶污染物排放,降低了航运企业成本,体现了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上游水平’‘上游意识’‘上游担当’,有力保障了一江清水浩荡东流。”重庆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副主任吴文彪高度认可“零排”工作。

  目前,重庆辖区276家航运公司所属2937艘船舶、586艘外港籍船舶全面实施了“零排”方案,至2021年底,重庆“零排”方案已在长江安徽段以上水域全面推广,杨阳已成为长江船舶“零排”方案实至名归的“代言人”。

  守护长江 是她从小的信念

  在杨阳的努力下,重庆海事局成立“杨阳创新工作室”,工作室成员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先后提出了八个“全国首创”——

  首创“双铅封”“双盲断”“碧水船舶污染物管理系统”,从硬件上切断船舶非法排污管路,从软件上对船舶水污染物实施智能化、数据化监控和分析,实现船舶水污染物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重大突破;

  首创以“防、治、教、共”为核心的“杨阳工作法”“内河船舶污染防治核心管治区”“内河船舶污染防治监控纠违平台”,打造出一支内河船舶污染防治铁军;

  首创 “碧水流动课堂”“面向全国内河的船舶污染防治服务团队”,聚焦长江大保护,海事执法人员走出去,将防污治污本领交到船员们手上,把有经验的专家、学者请进来,为船员培训答疑。

mmexport1647935751901.jpg

  通过八个“全国首创”,“杨阳创新工作室”将法律层面的硬性要求提升到意识形态的自我约束,形成了“要我‘零排’”到“我要‘零排’”的行业共识。

  因为长江船舶防污治污工作突出,杨阳从重庆市3000多名民间河长中脱颖而出,被评选为“重庆十佳民间河长”,并先后获评“全国交通建设工匠”“重庆市先进工作者”“交通运输部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我是吃着长江饭、喝着长江水长大的长江人,对这条母亲河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杨阳说,或是传承了祖辈父辈两代人坚定守护长江的信念,亦或是那份镌刻在骨子里的长江情结,她毅然决然选择投身长江航运事业,成为长江大保护的一份子。

  记者 叶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