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花如诉,那是母亲的呼唤

时间: 2022-04-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96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这样歌唱长江!

  长江,那是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山的滴答声,那是树叶下竹叶下花草下阳光下的滴答声,那是乡村屋檐下的滴答声,那是斗笠蓑衣下的滴答声,那是父老乡亲血管的滴答声,那些长江的滴答声,滴答在中国大地之上。

  我们这样聆听长江!

  长江,流过我们的家乡,我们用乡音呼喊门前的大江——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沱江,岷江,嘉陵江,这是长江的乳名!

  宜宾。合江门。金沙江流到这里,喊来岷江,三江汇流,宜宾合江——长江,这是长江的大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从宜宾出发,沿着一条伟大的长江,追寻先烈们的足迹,追寻热泪盈眶的长江——

  南溪红

  金沙江从格拉丹东雪山走来,岷江从岷山南麓走来,一江清,一江浑,相约南溪,汇流长江,在江湾中握手,在江湾中回转,在江湾中思考走向远方的路。

  一江春水向东流,万里长江第一湾……

  奔着长江,逐水而居,依江而建,伴江而生,宜宾宜宾,南溪指南吗?开九座城门,曰萃金门,曰锦江门,曰福运门,曰迎思门,曰凤翔门,曰皇都门,曰广福门,曰望灜门,曰文明门,“五水抱龙城,九门迎青山”,总有一座门走向远方,谁是万里长江第一门?

  跟着地名走远方,地名记着所有的事,江之湾,水之清,城之门,这一切似乎就在等待一个人——朱德。

  朱德不是从家乡仪陇走到这里,朱德带着队伍从云南经叙永县雪山关入川,纳溪棉花坡一战屡建奇功,名震滇川,他以胜利者的步伐走进宜宾城。

  江水东逝,战火纷飞,民生疾苦,为谁带兵?为谁打仗?伟人总有胜利时刻的冷静。

  我们知道黑暗,因为我们知道有灯。

  1917年,在南溪,一个人走到朱德面前,一盏灯点亮朱德心中。这个人就是中共早期革命家孙炳文,这盏灯叫马克思主义思想。孙炳文给朱德的思想安了一个家,他们共同组成学习小组,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考伟大的“五四”运动,从泸州和南溪瞩望未来的中国,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

  孙炳文还将自己的侄女陈玉珍介绍给朱德,让这个美丽善良的南溪进步女青年成为朱德的妻子,给朱德身心安了一个家。这个家的名字叫南溪官仓街42号,这个地名永远刻印在南溪大地之上,这个地名永远刻印在中国历史之上。在这座深宅大院,在川江号子声中,朱德和陈玉珍一起读书,一起欣赏音乐,一起种花。

  南溪七年,给了戎马一生的朱德难能可贵的天伦之乐。

  南溪七年,见证了朱德探索救国救民、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革命志士的心路历程。

  仰望天空很累,追寻真理很苦,瞩望长江很远。南溪土地注定不是培养平凡人的平凡地,经过苦闷、彷徨、学习、思索、追寻,1922年6月,端午粽香飘起之时,朱德毅然和孙炳文一道从南溪文明门出发,告别老母娇妻幼子,沿着长江,走向欧洲留学。1922年10月,在德国柏林,经周恩来介绍,朱德和孙炳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一生戎马征程。

  古老南溪,长江拐弯处,理想转折地。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走进南溪朱德旧居,朱德和妻子陈玉珍共同栽种的茶花依旧飘香,但是旧居的主人已是墙上的照片。

  肃目。鞠躬。献花。

  南溪边上是长江,长江远方是大海,大海远方是天空。

  真理之路,革命之路,红色之路,生生不息……

  一曼红

  赵一曼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赵一曼给自己取名“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这是赵一曼父母给她取名的名字。“李坤泰”留在家乡,留在父母念叨中呼喊中等待中。告别家乡,父母喊得回“李坤泰”的名字,却喊不回“李坤泰”的身影。当“赵一曼”这个名字让日寇闻风丧胆,当“赵一曼”这个名字感动中国,赵一曼知道,她的父母不知道,她的家乡宜宾不知道。

  赵一曼给自己取名“赵一曼”,她追逐那个“一”字:一生革命,一生念党,一贯到底。当日寇罪恶的子弹射进她的身体,在黑龙江珠河县小北门外,一个伟大的生命定格在31岁。

  走向宜宾翠屏山麓,古老的翠屏书院变成今天的赵一曼纪念馆。赵一曼广场上矗立着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一身戎装的赵一曼以古老的翠屏山为背景,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赵一曼生前的诗句,戎装中的微笑,革命必胜的坚毅,定格在雕像上,成为我们敬仰的永恒——

  “红枪白马”女政委,这是白山黑水的微笑。

  老虎凳、辣椒水、电刑……赵一曼在昏倒中醒来、醒来中昏倒。“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这是罪恶的日寇得到的唯一回答,这是日本侵略者永远畏惧的共产党人的微笑。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这是赵一曼临刑前写给儿子陈掖贤的书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伟大的英雄留给儿子含泪的愧疚、革命必胜的微笑。

  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赵一曼》,让英雄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也传遍赵一曼的家乡宜宾。大家并不知道,电影中的英雄赵一曼就是宜宾女儿李坤泰——家乡在找李坤泰,家人在找李坤泰,儿子在找李坤泰,直到最后悲壮地揭秘,感动神州大地的赵一曼就是老乡李坤泰,就是女儿李坤泰,就是母亲李坤泰——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读赵一曼的《滨江述怀》,浩气长存,天地动容。

  英雄远去,涛声永恒,旌旗飘扬,花开中国。

  重温入党誓词,献上最红鲜花。

  长江之上,汽笛长鸣,江鸥翻飞,浪花滚滚,大江东去……

  ◎ 文 猛(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浪花如诉,那是母亲的呼唤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这样歌唱长江!

  长江,那是唐古拉山格拉丹东雪山的滴答声,那是树叶下竹叶下花草下阳光下的滴答声,那是乡村屋檐下的滴答声,那是斗笠蓑衣下的滴答声,那是父老乡亲血管的滴答声,那些长江的滴答声,滴答在中国大地之上。

  我们这样聆听长江!

  长江,流过我们的家乡,我们用乡音呼喊门前的大江——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沱江,岷江,嘉陵江,这是长江的乳名!

  宜宾。合江门。金沙江流到这里,喊来岷江,三江汇流,宜宾合江——长江,这是长江的大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从宜宾出发,沿着一条伟大的长江,追寻先烈们的足迹,追寻热泪盈眶的长江——

  南溪红

  金沙江从格拉丹东雪山走来,岷江从岷山南麓走来,一江清,一江浑,相约南溪,汇流长江,在江湾中握手,在江湾中回转,在江湾中思考走向远方的路。

  一江春水向东流,万里长江第一湾……

  奔着长江,逐水而居,依江而建,伴江而生,宜宾宜宾,南溪指南吗?开九座城门,曰萃金门,曰锦江门,曰福运门,曰迎思门,曰凤翔门,曰皇都门,曰广福门,曰望灜门,曰文明门,“五水抱龙城,九门迎青山”,总有一座门走向远方,谁是万里长江第一门?

  跟着地名走远方,地名记着所有的事,江之湾,水之清,城之门,这一切似乎就在等待一个人——朱德。

  朱德不是从家乡仪陇走到这里,朱德带着队伍从云南经叙永县雪山关入川,纳溪棉花坡一战屡建奇功,名震滇川,他以胜利者的步伐走进宜宾城。

  江水东逝,战火纷飞,民生疾苦,为谁带兵?为谁打仗?伟人总有胜利时刻的冷静。

  我们知道黑暗,因为我们知道有灯。

  1917年,在南溪,一个人走到朱德面前,一盏灯点亮朱德心中。这个人就是中共早期革命家孙炳文,这盏灯叫马克思主义思想。孙炳文给朱德的思想安了一个家,他们共同组成学习小组,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思考伟大的“五四”运动,从泸州和南溪瞩望未来的中国,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探索中国革命的方向。

  孙炳文还将自己的侄女陈玉珍介绍给朱德,让这个美丽善良的南溪进步女青年成为朱德的妻子,给朱德身心安了一个家。这个家的名字叫南溪官仓街42号,这个地名永远刻印在南溪大地之上,这个地名永远刻印在中国历史之上。在这座深宅大院,在川江号子声中,朱德和陈玉珍一起读书,一起欣赏音乐,一起种花。

  南溪七年,给了戎马一生的朱德难能可贵的天伦之乐。

  南溪七年,见证了朱德探索救国救民、追求共产主义真理的革命志士的心路历程。

  仰望天空很累,追寻真理很苦,瞩望长江很远。南溪土地注定不是培养平凡人的平凡地,经过苦闷、彷徨、学习、思索、追寻,1922年6月,端午粽香飘起之时,朱德毅然和孙炳文一道从南溪文明门出发,告别老母娇妻幼子,沿着长江,走向欧洲留学。1922年10月,在德国柏林,经周恩来介绍,朱德和孙炳文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一生戎马征程。

  古老南溪,长江拐弯处,理想转折地。

  “中山主义非无补,卡尔思潮集大成。

  从此天涯寻正道,他年另换旧旗旌。”

  走进南溪朱德旧居,朱德和妻子陈玉珍共同栽种的茶花依旧飘香,但是旧居的主人已是墙上的照片。

  肃目。鞠躬。献花。

  南溪边上是长江,长江远方是大海,大海远方是天空。

  真理之路,革命之路,红色之路,生生不息……

  一曼红

  赵一曼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赵一曼给自己取名“赵一曼”,赵一曼原名“李坤泰”,这是赵一曼父母给她取名的名字。“李坤泰”留在家乡,留在父母念叨中呼喊中等待中。告别家乡,父母喊得回“李坤泰”的名字,却喊不回“李坤泰”的身影。当“赵一曼”这个名字让日寇闻风丧胆,当“赵一曼”这个名字感动中国,赵一曼知道,她的父母不知道,她的家乡宜宾不知道。

  赵一曼给自己取名“赵一曼”,她追逐那个“一”字:一生革命,一生念党,一贯到底。当日寇罪恶的子弹射进她的身体,在黑龙江珠河县小北门外,一个伟大的生命定格在31岁。

  走向宜宾翠屏山麓,古老的翠屏书院变成今天的赵一曼纪念馆。赵一曼广场上矗立着赵一曼的汉白玉雕像,一身戎装的赵一曼以古老的翠屏山为背景,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这是赵一曼生前的诗句,戎装中的微笑,革命必胜的坚毅,定格在雕像上,成为我们敬仰的永恒——

  “红枪白马”女政委,这是白山黑水的微笑。

  老虎凳、辣椒水、电刑……赵一曼在昏倒中醒来、醒来中昏倒。“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这是罪恶的日寇得到的唯一回答,这是日本侵略者永远畏惧的共产党人的微笑。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这是赵一曼临刑前写给儿子陈掖贤的书信,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一个伟大的战士一个伟大的英雄留给儿子含泪的愧疚、革命必胜的微笑。

  195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赵一曼》,让英雄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也传遍赵一曼的家乡宜宾。大家并不知道,电影中的英雄赵一曼就是宜宾女儿李坤泰——家乡在找李坤泰,家人在找李坤泰,儿子在找李坤泰,直到最后悲壮地揭秘,感动神州大地的赵一曼就是老乡李坤泰,就是女儿李坤泰,就是母亲李坤泰——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兴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读赵一曼的《滨江述怀》,浩气长存,天地动容。

  英雄远去,涛声永恒,旌旗飘扬,花开中国。

  重温入党誓词,献上最红鲜花。

  长江之上,汽笛长鸣,江鸥翻飞,浪花滚滚,大江东去……

  ◎ 文 猛(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万州区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