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县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时间: 2022-06-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214

  打造一个基地 建好一条街区 构筑一道文化墙 铺设一张普法网

  彭水县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群众在法治街区学法(资料图)

彭水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馆仪式(资料图)

扫码学法(资料图)

法治街区一景(资料图)

  今年以来,彭水县着力“打造一个基地、建好一条街区、构筑一道文化墙、铺设一张普法网”的“四个一”建设,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积极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实施全民普法教育,形成了“城区有法治街区、学校有法治教育基地、报刊有法治专版、电台有法治专栏、荧屏有法治专题、网络有法治栏目”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整合资源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今年以来,生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课每周都在彭水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学生们认真听取讲解,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展播。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法治教育图片,一个个令人痛心的青少年违法案例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深切地感受到学法、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2021年,彭水县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彭水县民族中学原有建筑共同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建筑装饰工程和声、光、电互动多媒体建设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000万元。该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分为标题墙、普法长廊、诱惑通道、犯罪现实场景、高科技展示中庭、模拟法庭、模拟监狱及探监室、阳光通道、警示教育放映厅、中外法治名人墙、阳光书吧等部分。

  在策展创意上,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空间基调、布展色调及展示形式上更符合青少年的品味和审美观,综合利用图板、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创意造型、娱乐互动等展示手法,把德治与法治教育、修身美德、教育实践互动融为一体,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让青少年主动去受教育、感悟、探索、实践。

  该基地从法律知识宣传角度逐步展开,多个角度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和心理分析,探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宣传、道德品行教育,在警示青少年远离犯罪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凸显特色

  建好一条法治文化特色街区

  今年1月,彭水县司法局通过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谋划,建成了一流法治文化示范项目——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

  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位于汉葭街道沙坨地区,以红军渡广场为中心,街区呈“A”字形分布,长1.2公里。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以创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为宗旨,以法治宣传、法治教育为目的,结合最新时政消息、科普知识、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内容,寓情与景、寓教于乐。其理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法治文化为主题、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尊法守法为目标,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及城市风貌,通过3条街道,围绕红军渡广场进行核心文化建设,利用红军渡广场及3条街区原有建筑进行新增石材雕刻物、烤漆钢塑品等宣传物。其主题色调以大理石色为主,以宪法、民法典、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法治人物、趣味学法、反邪教,禁毒,反诈等重点宣传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以LOGO、“精神堡垒”、法书石刻、法字时辰、宣传橱窗、灯杆旗、学法石凳等多元化打造法治文化街区。以鲜明的法治文化主题标志,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形象直观的宣传内容,体现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精神。以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引领广大群众“扫码学法”为特色亮点,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目前,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已面向市民开放。徜徉在这一新建成的法治文化街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法治文化宣传知识。在这里,市民可以驻足阅读石雕石刻、楹联长亭、宣传橱窗上的法治内容,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学习普法知识。正在浏览法治专栏的市民黄先生说:“这些法治宣传专栏和标牌很醒目,容易吸引路人,我只要过路就忍不住停下来仔细阅读一番,有的内容我都能倒背如流了。”

  依法治村

  构筑一道法治教育文化墙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纠纷纠诉纠缠伤身,和谐和睦和气舒心”“强综治,创平安,保民生,促发展”……这些都是彭水城乡随处可见的法治公益广告,即法治文化墙。一幅幅强化社会公德,弘扬时代新风,营造法治氛围的文化墙成为彭水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彭水县司法局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示范广场,使农村法治文化得到进一步繁荣。在该县长生镇三合社区,图文并茂的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等墙绘将农家墙面装点得格外醒目。“以前左邻右舍遇到问题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总觉得无论自己在不在理,气势上是绝对不能输的。”三合社区7组居民宁环永告诉笔者,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出门就见“法”,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遇到问题或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法律渠道加以解决。他说,自己家门口就设置有法治宣传栏,营造了村民出门看到“法”、办事有人宣传“法”,从而在全村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让村民全身心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

  这一切,得益于彭水县司法局在普法队伍建设上的不懈努力。同时,针对农村赡养、婚姻、邻里、山林纠纷等问题,彭水县司法局还通过来社区上党课、以案说法、院坝会等形式,深入一线零距离普法。“现在村里的治安很好,民风村风也很和谐,”三合社区支部书记廖林波一句话便透露出满满的骄傲,“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线上线下

  铺设一张乡村普法教育网

  近年来,在保持传统模式进行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彭水县推行“互联网+普法模式+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一体化深度融合,实行乡村普法教育模块化管理,精心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同时借助“乡村大舞台”开展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不久前,该县善感乡石盆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挤满了近100名村民,大家聚精会神地学习《乡村振兴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负责宣讲的村法律顾问还一一地回答了村民们的提问。村民冉江表示,要不是听到法律顾问讲,自己还真不知道《乡村振兴法》的具体规定跟自己相关。

  据介绍,近年来,彭水县积极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开展法律服务“进村访企”,落实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制度,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民宿等富民工程和农村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及招商引资等强村工程等方面,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法律风险提示等服务,并为村集体重要决策提出法律建议。

  与此同时,全县积极促进司法行政机关与辖区派出所、法庭、片区检察室、信访办等单位积极联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推广借鉴“枫桥经验”、推广使用“巴渝和事佬”随时受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探索“草根+专家”“专业化+社会化”调解模式,化解重大疑难纠纷46起,有效助力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通讯员 张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彭水县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打造一个基地 建好一条街区 构筑一道文化墙 铺设一张普法网

  彭水县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

群众在法治街区学法(资料图)

彭水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馆仪式(资料图)

扫码学法(资料图)

法治街区一景(资料图)

  今年以来,彭水县着力“打造一个基地、建好一条街区、构筑一道文化墙、铺设一张普法网”的“四个一”建设,深化“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积极构建矩阵式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实施全民普法教育,形成了“城区有法治街区、学校有法治教育基地、报刊有法治专版、电台有法治专栏、荧屏有法治专题、网络有法治栏目”的法治宣传教育格局。

  整合资源

  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

  今年以来,生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课每周都在彭水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学生们认真听取讲解,观看法治教育视频展播。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法治教育图片,一个个令人痛心的青少年违法案例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严重危害,深切地感受到学法、遵法、守法的重要性。

  2021年,彭水县司法局联合相关部门利用彭水县民族中学原有建筑共同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该基地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由建筑装饰工程和声、光、电互动多媒体建设两部分组成,总投资1000万元。该基地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利于提高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分为标题墙、普法长廊、诱惑通道、犯罪现实场景、高科技展示中庭、模拟法庭、模拟监狱及探监室、阳光通道、警示教育放映厅、中外法治名人墙、阳光书吧等部分。

  在策展创意上,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为核心,围绕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成长需求,抓住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在空间基调、布展色调及展示形式上更符合青少年的品味和审美观,综合利用图板、声光电多媒体技术、创意造型、娱乐互动等展示手法,把德治与法治教育、修身美德、教育实践互动融为一体,激发参观者的兴趣,让青少年主动去受教育、感悟、探索、实践。

  该基地从法律知识宣传角度逐步展开,多个角度展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通过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诱因和心理分析,探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对青少年进行法律知识宣传、道德品行教育,在警示青少年远离犯罪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守法意识,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凸显特色

  建好一条法治文化特色街区

  今年1月,彭水县司法局通过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谋划,建成了一流法治文化示范项目——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

  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位于汉葭街道沙坨地区,以红军渡广场为中心,街区呈“A”字形分布,长1.2公里。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以创建法治社会、和谐社会为宗旨,以法治宣传、法治教育为目的,结合最新时政消息、科普知识、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内容,寓情与景、寓教于乐。其理念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法治文化为主题、以民族文化为特色、以尊法守法为目标,结合城市建设规划及城市风貌,通过3条街道,围绕红军渡广场进行核心文化建设,利用红军渡广场及3条街区原有建筑进行新增石材雕刻物、烤漆钢塑品等宣传物。其主题色调以大理石色为主,以宪法、民法典、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法治人物、趣味学法、反邪教,禁毒,反诈等重点宣传内容进行合理布局。以LOGO、“精神堡垒”、法书石刻、法字时辰、宣传橱窗、灯杆旗、学法石凳等多元化打造法治文化街区。以鲜明的法治文化主题标志,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形象直观的宣传内容,体现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文化精神。以随处可见的二维码引领广大群众“扫码学法”为特色亮点,引导广大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目前,汉葭街道法治文化街区已面向市民开放。徜徉在这一新建成的法治文化街区,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法治文化宣传知识。在这里,市民可以驻足阅读石雕石刻、楹联长亭、宣传橱窗上的法治内容,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学习普法知识。正在浏览法治专栏的市民黄先生说:“这些法治宣传专栏和标牌很醒目,容易吸引路人,我只要过路就忍不住停下来仔细阅读一番,有的内容我都能倒背如流了。”

  依法治村

  构筑一道法治教育文化墙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纠纷纠诉纠缠伤身,和谐和睦和气舒心”“强综治,创平安,保民生,促发展”……这些都是彭水城乡随处可见的法治公益广告,即法治文化墙。一幅幅强化社会公德,弘扬时代新风,营造法治氛围的文化墙成为彭水城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彭水县司法局着力打造法治文化墙和法治文化示范广场,使农村法治文化得到进一步繁荣。在该县长生镇三合社区,图文并茂的法治文化、传统文化、垃圾分类等墙绘将农家墙面装点得格外醒目。“以前左邻右舍遇到问题不是吵架就是打架,总觉得无论自己在不在理,气势上是绝对不能输的。”三合社区7组居民宁环永告诉笔者,现在可不一样了,村民出门就见“法”,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了,遇到问题或纠纷时,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法律渠道加以解决。他说,自己家门口就设置有法治宣传栏,营造了村民出门看到“法”、办事有人宣传“法”,从而在全村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让村民全身心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意识。

  这一切,得益于彭水县司法局在普法队伍建设上的不懈努力。同时,针对农村赡养、婚姻、邻里、山林纠纷等问题,彭水县司法局还通过来社区上党课、以案说法、院坝会等形式,深入一线零距离普法。“现在村里的治安很好,民风村风也很和谐,”三合社区支部书记廖林波一句话便透露出满满的骄傲,“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

  线上线下

  铺设一张乡村普法教育网

  近年来,在保持传统模式进行普法宣传的基础上,彭水县推行“互联网+普法模式+公共法律服务”,推动法律服务体系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热线平台、网络平台一体化深度融合,实行乡村普法教育模块化管理,精心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同时借助“乡村大舞台”开展法治文艺专场演出,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

  不久前,该县善感乡石盆村便民服务中心会议室里挤满了近100名村民,大家聚精会神地学习《乡村振兴法》《民法典》等法律知识,负责宣讲的村法律顾问还一一地回答了村民们的提问。村民冉江表示,要不是听到法律顾问讲,自己还真不知道《乡村振兴法》的具体规定跟自己相关。

  据介绍,近年来,彭水县积极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开展法律服务“进村访企”,落实村级法律顾问进村制度,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乡村民宿等富民工程和农村资源开发、产业化经营及招商引资等强村工程等方面,主动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法律风险提示等服务,并为村集体重要决策提出法律建议。

  与此同时,全县积极促进司法行政机关与辖区派出所、法庭、片区检察室、信访办等单位积极联动,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推广借鉴“枫桥经验”、推广使用“巴渝和事佬”随时受理、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创新探索“草根+专家”“专业化+社会化”调解模式,化解重大疑难纠纷46起,有效助力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通讯员 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