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治理与振兴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时间: 2022-07-08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318

青山掩映绿水萦绕的漆园村

清清小河旁院落整洁,风景宜人

第一书记周阳介绍村里安装的路灯

  “你看看,现在的漆园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村容整洁如画,昔日滥采乱挖出现残缺的矿山、一片狼藉的矿渣都得到了有效治理,整体掩映在绿荫丛中;漫山遍野银花盛开,放牧的村民唱着土家民歌走在山坡上,这里完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日前,记者深入秀山县膏田镇采访时,秀山县委政法委派驻漆园村第一书记周阳一边带着记者“游山玩水”,一边介绍近两年来漆园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轿子顶下拔除穷根

  漆园村位于秀山县最高峰轿子顶下,以前这里深藏锰矿,是该县的锰“金三角”。通过合村并组,该村5个村民小组共715户2088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6人,80%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参加过锰矿的采掘。曾经整个村一片漆黑,到处百孔千疮,锰矿废渣横七竖八乱堆乱放,土地和森林资源都遭到严重破坏,几辈人留下的青山不见了,碧绿的溪水干枯断流了。

  “过去5年,我们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领导靠前指挥督战工作;一线人员深入村组,到群众家中了解、‘诊断’贫穷落后的‘病根’,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每年年度工作目标,列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每年不断加大人力、财力治理和扶持。5年过去了,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同时,我们根据村域实际情况,创新治理与振兴相互融合。县委政法委党组以及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精准振兴工作,并对安排的工作抓好督查检查,确保落实到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好处,让群众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采访中,秀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龙庆明介绍道。

  秀山县委政法委在单位工作任务繁重、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指示精神,选派政法干部到联系村担任第一书记,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协助村两委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自始至终坚守在漆园村,每天和这里的老百姓打交道,帮助他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加大产业和生态发展。”周阳如是说。

  治理从源头开始

  “我们来到漆园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从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进行入户走访,交朋友、认亲戚,和他们摆龙门阵,宣传党和政府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查找治理源头,规划振兴蓝图。”驻村队员陈雁冰说。

  “县委政法委乡村振兴工作队驻进我们村后,在村两委的配合下,先后对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新的产业发展征求意见,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及开展乡村振兴的政策送到他们身边,在‘诊断’出全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源头环境治理入手,构建村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生态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的想法。”该村党支部书记冉启武表示。

  “我是漆园村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这里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受害村民,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县委政法委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对我们进行了回访,‘诊断’我们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症结’,给予我们发展的信心和支持。我家通过养殖肉牛和山羊实现脱贫之后,又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山羊,脱贫成果得到很好巩固。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又开始在土地上下功夫——发展生态药材,去年我们就种植银花10多亩,加上养殖收入,每年共计有20多万元。”宋家场组村民何文国高兴地说。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漆园村把环境污染治理、文明卫生、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厉行节约等写进了村规民约。提出融合党建抓治理、融合党建扶贫扶志进行乡村振兴和融合党建抓产业发展的“三融合”做法。

  目前,在实施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年来,该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还使银花种植成为该村新兴的生态产业,帮助摘掉贫困帽子的农户增加收入。

  “我们这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系列治理,发展很有成效,原来的青山又回来了,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整个村子都掩映在绿树之中,村民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和谐友爱的风气逐渐在全村形成。”冉启武说道。

  如今的漆园村在县委政法委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村两委以民生改善为出发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

  据悉,几年来,漆园村在秀山县委政法委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先后到县水利局、交通局等单位争取项目资金680多万元,硬化了4.5公里入村公路,修筑并硬化了长湾至宋家场组、冉家槽组至田家坪两条3.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13.6公里入组便道,村组公路和入户便道通畅率达100%。改造河堤1000余米,修建人畜饮水池12口,拉通全村12000米主水管和30000余米入户水管,全村实现集中供水,人畜饮水得到了保障。县委政法委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10余万元解决村两委办公设施和宣传墙,并完成了桥梁的修复巩固。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在全力巩固畜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发动和帮助村民利用现有土地进行生态产业发展,稳定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周阳对记者说道。

  该村虽然深处大山,没有连片的土地,大规模的种植受到制约,但村两委在工作队的启发引导下,向青山要产业,利用现有土地进行药材种植,让生态养殖挑起产业发展的大梁,将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结合起来助民致富。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我们在县委政法委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多次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经过数十次研究,最后决定实施‘因地制宜,住山靠山’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启了以山羊、肉牛、蜜蜂为主的生态养殖之路。”该村支部副书记罗万江介绍道。

  漆园村村民伍金坤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山上修建起羊舍,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养殖山羊100多只和肉牛30多头,一年收入20多万元。伍金坤家养殖业的发展,仅仅是漆园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村有山羊、肉牛、蜜蜂养殖大户15户,全村养殖山羊2000多只、肉牛200多头、蜜蜂1000余桶,生态种植、养殖业覆盖全村,养殖收入每年可为该村增收300多万元。

  自去年以来,该村把银花产业作为生态产业发展,通过股权改革,由村两委干部牵头出资,负责管理,占40%股份;股份制合作社让全村农户都成为股民,占50%股份,股民成为土地上的新型农民,务工分红拿工资,目前该村有25名专职农民管理人员,季节性种收农民工每人每天可领到工资80元以上;10%的股份在收益后,用于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和发放福利;股份制合作社还带动了部分农户自种银花160多亩。为了“以长养短”,该村还在银花下面套种生态大豆300多亩,今年仅大豆就可增收100万元以上。

  山村之夜灯火辉煌

  漆园村,这个坐落在太阳山脉轿子顶山下的村庄,几十年来一到夜里,村子里只有村民家中星星点点的几盏照明灯,群众夜间活动和外出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该村幅员面积较大,几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崇山峻岭之中,夜间出行十分困难,给群众开展集中的文娱生活带来不便。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我们从解决民生问题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入手,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要项目、要资金,为全村安装了近200盏太阳能路灯。”周阳介绍道。

  路灯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冉启武真切地说:“现在的漆园村,真的可以与城市媲美,夜晚感觉整个村子比城里的灯火还要亮堂,确实具有大美山村的特色,老百姓都说幸福指数提高了百倍。”

  如今的漆园村,老百姓夜间出门方便了,各种文化生活也开展了起来,目前该村有自发组织的“草根剧团”3个,男女老少经常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黄杨扁担》悠扬的曲调也从山里传向山外,极大地丰富了山村的文化生活。

  记者 姚华顺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着力治理与振兴融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青山掩映绿水萦绕的漆园村

清清小河旁院落整洁,风景宜人

第一书记周阳介绍村里安装的路灯

  “你看看,现在的漆园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村容整洁如画,昔日滥采乱挖出现残缺的矿山、一片狼藉的矿渣都得到了有效治理,整体掩映在绿荫丛中;漫山遍野银花盛开,放牧的村民唱着土家民歌走在山坡上,这里完全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日前,记者深入秀山县膏田镇采访时,秀山县委政法委派驻漆园村第一书记周阳一边带着记者“游山玩水”,一边介绍近两年来漆园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轿子顶下拔除穷根

  漆园村位于秀山县最高峰轿子顶下,以前这里深藏锰矿,是该县的锰“金三角”。通过合村并组,该村5个村民小组共715户2088人,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有建卡贫困户69户246人,80%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参加过锰矿的采掘。曾经整个村一片漆黑,到处百孔千疮,锰矿废渣横七竖八乱堆乱放,土地和森林资源都遭到严重破坏,几辈人留下的青山不见了,碧绿的溪水干枯断流了。

  “过去5年,我们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领导靠前指挥督战工作;一线人员深入村组,到群众家中了解、‘诊断’贫穷落后的‘病根’,并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每年年度工作目标,列入干部考核重要内容。每年不断加大人力、财力治理和扶持。5年过去了,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交给我们的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同时,我们根据村域实际情况,创新治理与振兴相互融合。县委政法委党组以及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经常性地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精准振兴工作,并对安排的工作抓好督查检查,确保落实到位,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乡村振兴所带来的好处,让群众幸福感指数不断提升。”采访中,秀山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龙庆明介绍道。

  秀山县委政法委在单位工作任务繁重、人手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指示精神,选派政法干部到联系村担任第一书记,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协助村两委做好乡村振兴工作。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自始至终坚守在漆园村,每天和这里的老百姓打交道,帮助他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加大产业和生态发展。”周阳如是说。

  治理从源头开始

  “我们来到漆园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配合下,从原建档立卡贫困户入手,进行入户走访,交朋友、认亲戚,和他们摆龙门阵,宣传党和政府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政策,听取群众的意见,查找治理源头,规划振兴蓝图。”驻村队员陈雁冰说。

  “县委政法委乡村振兴工作队驻进我们村后,在村两委的配合下,先后对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访,对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新的产业发展征求意见,把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及开展乡村振兴的政策送到他们身边,在‘诊断’出全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源头环境治理入手,构建村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实行‘一对一’帮扶,重点从生态产业发展上下功夫的想法。”该村党支部书记冉启武表示。

  “我是漆园村以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这里环境遭到破坏后的受害村民,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县委政法委工作队队员和村两委干部对我们进行了回访,‘诊断’我们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症结’,给予我们发展的信心和支持。我家通过养殖肉牛和山羊实现脱贫之后,又增加了一定数量的山羊,脱贫成果得到很好巩固。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们又开始在土地上下功夫——发展生态药材,去年我们就种植银花10多亩,加上养殖收入,每年共计有20多万元。”宋家场组村民何文国高兴地说。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协助下,漆园村把环境污染治理、文明卫生、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厉行节约等写进了村规民约。提出融合党建抓治理、融合党建扶贫扶志进行乡村振兴和融合党建抓产业发展的“三融合”做法。

  目前,在实施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一年来,该村不仅实现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还使银花种植成为该村新兴的生态产业,帮助摘掉贫困帽子的农户增加收入。

  “我们这几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系列治理,发展很有成效,原来的青山又回来了,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整个村子都掩映在绿树之中,村民爱清洁、讲卫生、讲文明,和谐友爱的风气逐渐在全村形成。”冉启武说道。

  如今的漆园村在县委政法委工作队的大力帮助下,村两委以民生改善为出发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

  据悉,几年来,漆园村在秀山县委政法委扶贫工作队的帮扶下,先后到县水利局、交通局等单位争取项目资金680多万元,硬化了4.5公里入村公路,修筑并硬化了长湾至宋家场组、冉家槽组至田家坪两条3.5公里通组公路,硬化13.6公里入组便道,村组公路和入户便道通畅率达100%。改造河堤1000余米,修建人畜饮水池12口,拉通全村12000米主水管和30000余米入户水管,全村实现集中供水,人畜饮水得到了保障。县委政法委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10余万元解决村两委办公设施和宣传墙,并完成了桥梁的修复巩固。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紧密衔接,在全力巩固畜牧业发展成果的同时,发动和帮助村民利用现有土地进行生态产业发展,稳定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真正让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周阳对记者说道。

  该村虽然深处大山,没有连片的土地,大规模的种植受到制约,但村两委在工作队的启发引导下,向青山要产业,利用现有土地进行药材种植,让生态养殖挑起产业发展的大梁,将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结合起来助民致富。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过程中,我们在县委政法委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多次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经过数十次研究,最后决定实施‘因地制宜,住山靠山’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启了以山羊、肉牛、蜜蜂为主的生态养殖之路。”该村支部副书记罗万江介绍道。

  漆园村村民伍金坤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山上修建起羊舍,办起了家庭养殖场,养殖山羊100多只和肉牛30多头,一年收入20多万元。伍金坤家养殖业的发展,仅仅是漆园村脱贫攻坚成果巩固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该村有山羊、肉牛、蜜蜂养殖大户15户,全村养殖山羊2000多只、肉牛200多头、蜜蜂1000余桶,生态种植、养殖业覆盖全村,养殖收入每年可为该村增收300多万元。

  自去年以来,该村把银花产业作为生态产业发展,通过股权改革,由村两委干部牵头出资,负责管理,占40%股份;股份制合作社让全村农户都成为股民,占50%股份,股民成为土地上的新型农民,务工分红拿工资,目前该村有25名专职农民管理人员,季节性种收农民工每人每天可领到工资80元以上;10%的股份在收益后,用于解决弱势群体困难和发放福利;股份制合作社还带动了部分农户自种银花160多亩。为了“以长养短”,该村还在银花下面套种生态大豆300多亩,今年仅大豆就可增收100万元以上。

  山村之夜灯火辉煌

  漆园村,这个坐落在太阳山脉轿子顶山下的村庄,几十年来一到夜里,村子里只有村民家中星星点点的几盏照明灯,群众夜间活动和外出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该村幅员面积较大,几个村民小组分散在崇山峻岭之中,夜间出行十分困难,给群众开展集中的文娱生活带来不便。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工作中,我们从解决民生问题和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入手,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要项目、要资金,为全村安装了近200盏太阳能路灯。”周阳介绍道。

  路灯亮了,老百姓的心也亮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冉启武真切地说:“现在的漆园村,真的可以与城市媲美,夜晚感觉整个村子比城里的灯火还要亮堂,确实具有大美山村的特色,老百姓都说幸福指数提高了百倍。”

  如今的漆园村,老百姓夜间出门方便了,各种文化生活也开展了起来,目前该村有自发组织的“草根剧团”3个,男女老少经常聚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黄杨扁担》悠扬的曲调也从山里传向山外,极大地丰富了山村的文化生活。

  记者 姚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