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烤”验,他们都是英雄……

时间: 2022-08-29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57

  8月28日上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增援重庆山火最后一批队伍304名指战员撤离,重庆市民自发赶来夹道相送,几天来并肩战斗的难忘记忆在此刻化为了离别时的不舍:在火场一线,来自云南的森林消防员、武警重庆总队的官兵……为身后的人民、城市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近一公里长的四号防火隔离带上,无数志愿者用背扛手提,接力运输灭火器、盒饭、矿泉水、冰块……全力供应山上参战队伍的后勤物资;山下,捐献物资的热心市民、志愿者不计其数,他们不计回报、不问姓名,只为扑灭山火搭一把手、助一把力。

  他们用一个个平凡的壮举为我们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作了最有英雄气概的注脚。记者通过记录下在扑灭山火战斗中的所见所闻,为读者定格那些微小但值得传扬的瞬间。

  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脊梁

  8月25日21时39分,记者来到北碚区歇马街道福善路公交站旁共青团重庆市委设立的志愿服务点,当听说记者想去火场,摩托车驾驶员刘德忠立即表示可以免费送至重庆市朝阳中学,他说:“那边的火大,人都集中到那边去了,快上车!”

  一路风驰电掣,刘德忠告诉记者,他是北碚区歇马街道卫星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贴砖师傅。8月21日,歇马街道虎头村突发山火后,他就自发参与到运送人员、物资的行动中。记者问他:“贴砖一天最少也是四五百元的收入,来帮忙灭火还要花近200元的油费,是为了什么呢?”刘德忠想都没想就说:“没这样算过!我的家在歇马,出来帮忙灭火就是义务。何况从其他区县、市外来了这么多人,总不能输给他们吧!不光是我,一起来的这些摩托车司机,每个人都是以载得到人和物资为荣,车子空着停着是没面子的。”

  路过曹家坝志愿服务点,记者看到物资和人员不断地在这里周转,现场有政府工作人员和民警随时为大家协调解决困难。一名穿着写有“为人民服务”的红色背心的小伙子正在指挥调度摩托车。据他介绍,曹家坝这个点有400~500台摩托车,大家都是自发前来的,他本人是从江北区过来的。他旁边是一个熟食摊位,一位大爷正拿着喇叭“叫卖”:“这些都是新鲜的面包、稀饭、凉面、盒饭、咸菜、鸡蛋……随便吃随便吃,不要钱!”

  曹家坝再往前就是朝阳中学,这里是上下山的起点和终点,由交巡警管制交通,保证能够单向通行。朝阳中学旁边1号物资补给点的规模比曹家坝大了几倍,光摩托车的数量就超过1000台,自愿来服务保障的热心市民更是不计其数,是当天灭火主战场的“大后方”。

  记者从1号点向上望去,四号防火隔离带附近的两处山火烧得正旺,事后才知道那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正在“以火攻火”。正是决战时刻,记者跟随摩托车运输队一起上山,上面还有2号点、3号点、4号点。3号点到4号点有一百多米距离,因为路比较陡,只能由越野摩托车拉人或物。从4号点往上,就只能用人力背扛手提物资,顺着隔离带徒步爬上去。而真正考验志愿者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8月26日凌晨总攻时,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消防员在北碚歇马缙云山山顶利用高压水泵压制火势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那条永不断裂的补给线

  8月25日22时51分,记者抵达了隔离带起点,并试图向山上进发,但是20多分钟只爬了四分之一,加上山上战况激烈,无法与参战人员取得联系,所以只好选择了先下山,等第二天一早再上山。

  8月26日7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4号物资补给点,提着一箱八宝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一线救援人员送早饭。

  在白天里,才能看清四号防火隔离带的真面目。这是一条挖掘机在山脊上挖出的宽30~50米的隔离带,表面是一层几厘米厚的尘土,一脚下去踩不稳就容易摔倒,两侧是山沟,真正能勉强供人通行的也就两三米的宽度,还需要满足上下同时过人。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摆在志愿者面前的隔离带,比蜀道更难,连“道”也没有,只有一个光秃秃的陡峭山坡,是众多的志愿者,硬生生地蹚出来的一条路。

8月25日23时21分,北碚歇马四号防火隔离带上,志愿者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山

  4号物资补给点的负责人周渝家是个00后妹子,主要负责调配物资和志愿者。“这一路是最难的,单面至少一个半小时,因为大多志愿者的体力没法快速爬到山顶,就在中间设立了一个中转点,由另外一批志愿者接力往上运。后来我们调整了一下运送方式,1名志愿者就负责背3盒盒饭,2名志愿者一组就背上5瓶矿泉水、5瓶功能性饮料、2瓶葡萄糖,大家下山的时候再把垃圾带下来。”周渝家告诉记者,她在4号点曾连续值守了24小时,喝了将近30瓶矿泉水,但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9时许,记者和志愿者抵达山顶,顺利把早饭交接给消防员和武警官兵,大家都蓬头垢面、大汗淋漓。一位快50岁的阿姨还不忘给年轻人加油鼓劲“再来一趟”。

  从山顶往下望去,满是大火烧过的黑色的草灰和树干,几处余烟在告诉人们这里之前经历过一场大火。消防员、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不断巡查,发现烟点就立即用临时架设的蓄水池和铺设的水带进行处置。头顶上还有直升机不断洒水,增加林区湿度,明火已经看不见了。

  良好的后勤补给也是决胜关键

  缙云山脉从北向南把北碚区和璧山区隔开,东面是北碚,西面是璧山。记者越过山顶来到西面,遇到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四班的消防员,他们正在隔离带上休息。四班的班长王浩第一句就是:“没想到重庆人民这么热情,谢谢你们!”随后,他补充说,在别的地方灭火,基本是他们自己背着三四十斤的装备和物资上山,但是这次在重庆,是志愿者运送了大量的食物、水和灭火物资等,帮他们节省了许多体力和时间,为迅速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战友们感到亲切温暖,鼓舞了士气。

  说完后,王浩又解释了一下,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很热情,只是这次重庆的情况比较特殊,志愿者运输物资的困难特别大,物资又特别充足,除了吃的喝的,还有冰块、冰糕、瑜伽垫……所以消防员觉得特别特别感动,他们要向所有志愿者致敬!

  谈及25日晚上的“以火攻火”战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失去燃烧条件),王浩作为一线指战员讲述了战斗的经历。

  当晚8时许,上级通过对火场及周边的天气、地形、风向等进行了全面侦察,决定采取“以火攻火”战术,并确定了点火点。王浩和战友手持的点火器里装有汽油,点火之后燃烧会非常快。高温的炙烤让他们无法连续作业,只能一人点烧30~50米轮换一次,轮换一次下来都要灌一瓶水,不然话都说不出来,更严重的还需要用风力灭火器降温。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战友会用风力灭火器纵燃,利用风向,推动火势往预定区域运动,或用事先准备好的水带、水枪及时对火星进行压制,武警官兵和志愿者在一旁帮忙守住火线,防止风向突变和飞火的发生。经过2次共3小时的点烧,火势在预定区域里得到控制,火情被成功处置。

  除了“以火攻火”,消防员还用了“以水灭火”。记者在山顶上看到的蓄水池就是他们临时架设的,他们在上面一直守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王浩指着一个垭口说:“凌晨4点的时候,战友们还在那里处置了一次火情,你可以问下前面的武警官兵,他们也参与了处置。”

  烈火见证军民团结如一人

  根据王浩的指引,记者在不远处找到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二支队的官兵。“昨晚是从北碚方向攻火,余火是往璧山方向来,今天凌晨4点左右,山顶下的一处垭口,在风力的助推下,突然燃起了明火,”二支队干事郑重介绍道,“负责侦查的武警官兵立即报告联合指挥部,并和森林消防员一起处置,到4点40分左右,主火被控制住,余火都在隔离带里可控。”这已经是他们在缙云山上连续作战的第五天,晚上都睡在山里。接下来,他们将继续蹲守在一线进行火星清理和看守,以防火情复发。

  另一支友军是当日下午刚到的武警重庆总队新兵团新训三大队,全是今年入伍的新兵。他们刚扑灭了巴南的山火,在回营区的途中被临时抽调到北碚增援。此外,机动支队还有2个大队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这2个大队从8月18日起就出动前往各地增援扑火,直到25日下午才返回营区一边休整一边备勤。

  和森林消防员的感受一样,新训三大队九中队指导员钱辉告诉记者:“昨晚,我们主要负责守火线守火星,战士们虽然是第一次出任务,但作战顽强。大家想到群众运送物资上山这么困难,都铆足了劲一定要把阵地守住,争取早点赢得胜利。虽然大火燃起的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但是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依然坚持着清理掉了所有的零星火点,圆满地完成了联合指挥部交给我们的任务……请等一下,我们要集合了,上级有新任务来了。”

  看着一夜没合眼,听到命令立刻又精神抖擞的武警官兵,让记者的安全感油然而生。不仅仅是武警官兵,还有森林消防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等,他们在一线与火较量,保护身后的人民群众,而最牵挂他们,出力最大的也是山上山下连绵不断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所要保护的对象。这个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久经战阵的陈毅元帅把淮海战役的第一功劳归于英雄的人民。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历史的规律已经通过这次与北碚山火的战斗,再次得到了印证。每一个人可以坚信:能尊重这个历史规律的时代,必将夺取更大的光荣!

  记者 王海成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烈火“烤”验,他们都是英雄……

  8月28日上午,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增援重庆山火最后一批队伍304名指战员撤离,重庆市民自发赶来夹道相送,几天来并肩战斗的难忘记忆在此刻化为了离别时的不舍:在火场一线,来自云南的森林消防员、武警重庆总队的官兵……为身后的人民、城市筑起坚不可摧的防线;在近一公里长的四号防火隔离带上,无数志愿者用背扛手提,接力运输灭火器、盒饭、矿泉水、冰块……全力供应山上参战队伍的后勤物资;山下,捐献物资的热心市民、志愿者不计其数,他们不计回报、不问姓名,只为扑灭山火搭一把手、助一把力。

  他们用一个个平凡的壮举为我们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作了最有英雄气概的注脚。记者通过记录下在扑灭山火战斗中的所见所闻,为读者定格那些微小但值得传扬的瞬间。

  灾难面前每个人都是脊梁

  8月25日21时39分,记者来到北碚区歇马街道福善路公交站旁共青团重庆市委设立的志愿服务点,当听说记者想去火场,摩托车驾驶员刘德忠立即表示可以免费送至重庆市朝阳中学,他说:“那边的火大,人都集中到那边去了,快上车!”

  一路风驰电掣,刘德忠告诉记者,他是北碚区歇马街道卫星村的村民,也是一名贴砖师傅。8月21日,歇马街道虎头村突发山火后,他就自发参与到运送人员、物资的行动中。记者问他:“贴砖一天最少也是四五百元的收入,来帮忙灭火还要花近200元的油费,是为了什么呢?”刘德忠想都没想就说:“没这样算过!我的家在歇马,出来帮忙灭火就是义务。何况从其他区县、市外来了这么多人,总不能输给他们吧!不光是我,一起来的这些摩托车司机,每个人都是以载得到人和物资为荣,车子空着停着是没面子的。”

  路过曹家坝志愿服务点,记者看到物资和人员不断地在这里周转,现场有政府工作人员和民警随时为大家协调解决困难。一名穿着写有“为人民服务”的红色背心的小伙子正在指挥调度摩托车。据他介绍,曹家坝这个点有400~500台摩托车,大家都是自发前来的,他本人是从江北区过来的。他旁边是一个熟食摊位,一位大爷正拿着喇叭“叫卖”:“这些都是新鲜的面包、稀饭、凉面、盒饭、咸菜、鸡蛋……随便吃随便吃,不要钱!”

  曹家坝再往前就是朝阳中学,这里是上下山的起点和终点,由交巡警管制交通,保证能够单向通行。朝阳中学旁边1号物资补给点的规模比曹家坝大了几倍,光摩托车的数量就超过1000台,自愿来服务保障的热心市民更是不计其数,是当天灭火主战场的“大后方”。

  记者从1号点向上望去,四号防火隔离带附近的两处山火烧得正旺,事后才知道那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指战员正在“以火攻火”。正是决战时刻,记者跟随摩托车运输队一起上山,上面还有2号点、3号点、4号点。3号点到4号点有一百多米距离,因为路比较陡,只能由越野摩托车拉人或物。从4号点往上,就只能用人力背扛手提物资,顺着隔离带徒步爬上去。而真正考验志愿者的时候,才刚刚开始。

8月26日凌晨总攻时,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消防员在北碚歇马缙云山山顶利用高压水泵压制火势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供图

  那条永不断裂的补给线

  8月25日22时51分,记者抵达了隔离带起点,并试图向山上进发,但是20多分钟只爬了四分之一,加上山上战况激烈,无法与参战人员取得联系,所以只好选择了先下山,等第二天一早再上山。

  8月26日7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4号物资补给点,提着一箱八宝粥,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给一线救援人员送早饭。

  在白天里,才能看清四号防火隔离带的真面目。这是一条挖掘机在山脊上挖出的宽30~50米的隔离带,表面是一层几厘米厚的尘土,一脚下去踩不稳就容易摔倒,两侧是山沟,真正能勉强供人通行的也就两三米的宽度,还需要满足上下同时过人。李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摆在志愿者面前的隔离带,比蜀道更难,连“道”也没有,只有一个光秃秃的陡峭山坡,是众多的志愿者,硬生生地蹚出来的一条路。

8月25日23时21分,北碚歇马四号防火隔离带上,志愿者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上山

  4号物资补给点的负责人周渝家是个00后妹子,主要负责调配物资和志愿者。“这一路是最难的,单面至少一个半小时,因为大多志愿者的体力没法快速爬到山顶,就在中间设立了一个中转点,由另外一批志愿者接力往上运。后来我们调整了一下运送方式,1名志愿者就负责背3盒盒饭,2名志愿者一组就背上5瓶矿泉水、5瓶功能性饮料、2瓶葡萄糖,大家下山的时候再把垃圾带下来。”周渝家告诉记者,她在4号点曾连续值守了24小时,喝了将近30瓶矿泉水,但没有上过一次厕所。

  9时许,记者和志愿者抵达山顶,顺利把早饭交接给消防员和武警官兵,大家都蓬头垢面、大汗淋漓。一位快50岁的阿姨还不忘给年轻人加油鼓劲“再来一趟”。

  从山顶往下望去,满是大火烧过的黑色的草灰和树干,几处余烟在告诉人们这里之前经历过一场大火。消防员、武警官兵和志愿者不断巡查,发现烟点就立即用临时架设的蓄水池和铺设的水带进行处置。头顶上还有直升机不断洒水,增加林区湿度,明火已经看不见了。

  良好的后勤补给也是决胜关键

  缙云山脉从北向南把北碚区和璧山区隔开,东面是北碚,西面是璧山。记者越过山顶来到西面,遇到了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昆明支队直属大队一中队四班的消防员,他们正在隔离带上休息。四班的班长王浩第一句就是:“没想到重庆人民这么热情,谢谢你们!”随后,他补充说,在别的地方灭火,基本是他们自己背着三四十斤的装备和物资上山,但是这次在重庆,是志愿者运送了大量的食物、水和灭火物资等,帮他们节省了许多体力和时间,为迅速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让战友们感到亲切温暖,鼓舞了士气。

  说完后,王浩又解释了一下,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很热情,只是这次重庆的情况比较特殊,志愿者运输物资的困难特别大,物资又特别充足,除了吃的喝的,还有冰块、冰糕、瑜伽垫……所以消防员觉得特别特别感动,他们要向所有志愿者致敬!

  谈及25日晚上的“以火攻火”战术(由人工点燃火头、火线与相向烧来的林火对接,使结合部失去燃烧条件),王浩作为一线指战员讲述了战斗的经历。

  当晚8时许,上级通过对火场及周边的天气、地形、风向等进行了全面侦察,决定采取“以火攻火”战术,并确定了点火点。王浩和战友手持的点火器里装有汽油,点火之后燃烧会非常快。高温的炙烤让他们无法连续作业,只能一人点烧30~50米轮换一次,轮换一次下来都要灌一瓶水,不然话都说不出来,更严重的还需要用风力灭火器降温。与此同时,另一部分战友会用风力灭火器纵燃,利用风向,推动火势往预定区域运动,或用事先准备好的水带、水枪及时对火星进行压制,武警官兵和志愿者在一旁帮忙守住火线,防止风向突变和飞火的发生。经过2次共3小时的点烧,火势在预定区域里得到控制,火情被成功处置。

  除了“以火攻火”,消防员还用了“以水灭火”。记者在山顶上看到的蓄水池就是他们临时架设的,他们在上面一直守到第二天凌晨5点多。王浩指着一个垭口说:“凌晨4点的时候,战友们还在那里处置了一次火情,你可以问下前面的武警官兵,他们也参与了处置。”

  烈火见证军民团结如一人

  根据王浩的指引,记者在不远处找到了武警重庆总队执勤第二支队的官兵。“昨晚是从北碚方向攻火,余火是往璧山方向来,今天凌晨4点左右,山顶下的一处垭口,在风力的助推下,突然燃起了明火,”二支队干事郑重介绍道,“负责侦查的武警官兵立即报告联合指挥部,并和森林消防员一起处置,到4点40分左右,主火被控制住,余火都在隔离带里可控。”这已经是他们在缙云山上连续作战的第五天,晚上都睡在山里。接下来,他们将继续蹲守在一线进行火星清理和看守,以防火情复发。

  另一支友军是当日下午刚到的武警重庆总队新兵团新训三大队,全是今年入伍的新兵。他们刚扑灭了巴南的山火,在回营区的途中被临时抽调到北碚增援。此外,机动支队还有2个大队处于随时待命的状态,这2个大队从8月18日起就出动前往各地增援扑火,直到25日下午才返回营区一边休整一边备勤。

  和森林消防员的感受一样,新训三大队九中队指导员钱辉告诉记者:“昨晚,我们主要负责守火线守火星,战士们虽然是第一次出任务,但作战顽强。大家想到群众运送物资上山这么困难,都铆足了劲一定要把阵地守住,争取早点赢得胜利。虽然大火燃起的浓烟呛得人直流眼泪,但是战士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依然坚持着清理掉了所有的零星火点,圆满地完成了联合指挥部交给我们的任务……请等一下,我们要集合了,上级有新任务来了。”

  看着一夜没合眼,听到命令立刻又精神抖擞的武警官兵,让记者的安全感油然而生。不仅仅是武警官兵,还有森林消防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等,他们在一线与火较量,保护身后的人民群众,而最牵挂他们,出力最大的也是山上山下连绵不断的志愿者队伍——他们所要保护的对象。这个场景让人不由得想起那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久经战阵的陈毅元帅把淮海战役的第一功劳归于英雄的人民。全世界都可以看到,历史的规律已经通过这次与北碚山火的战斗,再次得到了印证。每一个人可以坚信:能尊重这个历史规律的时代,必将夺取更大的光荣!

  记者 王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