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桑田中蹚出一条“丝绸”路

时间: 2022-09-16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993

  “水来了、水来了!”7月29日,看着送水车抵达村子,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拿着水桶、水盆前来取水……7月底,受持续高温影响,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部分村民出现生活用水困难,当地镇政府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为村民送去“及时水”。

  在引导村民排队取完水后,一名身穿红马甲、戴着草帽的男子拿出水桶,为留守老幼、行动不便的村民送水。必须看到每户村民家的水缸都灌满了水,他才放心地回到住所。

  他叫徐晓钟,是西山坪教育矫治所一级高级警长。2021年5月,听说单位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有23年军旅生涯的他主动申请,来到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

  驻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如今的乌杨村已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数十次走访帮扶

  老李住进了“安心窝”

  “现在,公路从门前过,赶集、坐车也方便,不愁吃、不愁穿,这日子就是掉进了蜜罐罐!”9月3日,徐晓钟如往常一样进村走访,李家院村民小组65岁的老李远远瞧见他走来,便迎上前寒暄道。老李说,他有如今的好日子,与徐书记和村里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密不可分。

  原来,老李是村里的五保户,徐晓钟走访时发现他的土墙房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便带着工作队对他进行定向帮扶。为尽快帮他住进“安心窝”,大家走访老李数十次,不仅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申请资金帮他改建了危房,还帮他把电力线路、光纤入户、自来水等引进了改建房。今年9月,老李如期搬进了改建好的新居。

  记者了解到,驻村伊始,徐晓钟结合村情与村“两委”一起,在村里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促进村“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激发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

  老李的“安心窝”就是该村进一步夯实党建促队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

  实现户户通公路

  村民在家就能卖农产品

  “如今商贩的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我们养的生猪、山羊以及种的大米、玉米、青菜头等都卖得出去了,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有收入。”当日,徐晓钟走访到农户冉中全家时,冉中全不禁感慨道。

  冉中全指着屋前那条平整的入户路说,之前这里是一条长上坡的泥土路,一下雨就满是泥泞,只有靠人力扛着粮食走出去,大大限制了自家的农产品销售。

  “多亏了徐书记和工作队!”他告诉记者,徐晓钟和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并争取到10万元资金,于今年7月15日将这条路整修完工。现在,这条硬化后的水泥入户路,有3.5米宽,不仅可以过摩托车、三轮车,商贩的货车也能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解决了农产品运不出去的难题。冉中全透露,随着交通问题的解决,他也有了扩大生猪、山羊等养殖规模的想法,目前已做好规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刚到乌杨村,徐晓钟就深知,水、电、路等简陋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乌杨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于是他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自2021年驻村以来,他在原有水、电、路建设的基础上,又积极与村“两委”共同争取到3公里的道路硬化资金111万元,用于改造乌杨村村民的入户路。目前,乌杨村各户已实现户户通公路、“出门不粘泥”。

  延伸主导产业链

  蚕桑产业让家家有进项

  走访间隙,徐晓钟来到了当地蚕桑养殖基地。虽然炎热难耐,但提及乌杨村的千亩桑田和产业发展规划,他兴致盎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徐晓钟说,“乌杨村蚕桑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驻村期间,我与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在原有的蚕桑产业基础上,继续延伸该产业链,健全全村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

  在徐晓钟带领下,4名党员带头流转土地80余亩,带动脱贫户30余户、一般农户12户,组团建成蚕桑产业示范点,养蚕320余张,实现年收入64万余元;积极助推大户联动利益共享,全村已有6户大户定向带动一般户11户,种植桑树100余亩、养蚕400余张,实现产值80余万元;该村与宏美达有限责任公司已“联姻”,集体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蚕桑产业,辐射带动3个村民小组28户农户,有效带动项目区农户51户214人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投产后将实现年养蚕1800张,产值360万元。

徐晓钟整理蚕茧

  现在,乌杨村一年一亩桑可养蚕4.5张、12~13季,一亩桑地养蚕保底收入6000元以上,桑树下种青菜头、南瓜可使每亩增收1500元。蚕桑产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达产后能实现年养蚕2600张,产值400万元,占武隆区蚕桑产量的40%,有效带动项目区该地农户65户226人实现户均增收6.15万元,蚕桑产业已经成为该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如今的乌杨村,到处是绿油油的桑树,家家户户有蚕房,群众忙着摘桑喂蚕,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望着眼前这千亩桑田,徐晓钟对乌杨村的进一步发展,也更有底气了。

  记者 饶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千亩桑田中蹚出一条“丝绸”路

  “水来了、水来了!”7月29日,看着送水车抵达村子,村民们奔走相告,纷纷拿着水桶、水盆前来取水……7月底,受持续高温影响,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部分村民出现生活用水困难,当地镇政府立即协调相关部门为村民送去“及时水”。

  在引导村民排队取完水后,一名身穿红马甲、戴着草帽的男子拿出水桶,为留守老幼、行动不便的村民送水。必须看到每户村民家的水缸都灌满了水,他才放心地回到住所。

  他叫徐晓钟,是西山坪教育矫治所一级高级警长。2021年5月,听说单位要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有23年军旅生涯的他主动申请,来到武隆区平桥镇乌杨村。

  驻村以来,他全身心投入到该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中,如今的乌杨村已基本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

  数十次走访帮扶

  老李住进了“安心窝”

  “现在,公路从门前过,赶集、坐车也方便,不愁吃、不愁穿,这日子就是掉进了蜜罐罐!”9月3日,徐晓钟如往常一样进村走访,李家院村民小组65岁的老李远远瞧见他走来,便迎上前寒暄道。老李说,他有如今的好日子,与徐书记和村里驻村工作队的倾力帮扶密不可分。

  原来,老李是村里的五保户,徐晓钟走访时发现他的土墙房因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便带着工作队对他进行定向帮扶。为尽快帮他住进“安心窝”,大家走访老李数十次,不仅向相关单位和部门申请资金帮他改建了危房,还帮他把电力线路、光纤入户、自来水等引进了改建房。今年9月,老李如期搬进了改建好的新居。

  记者了解到,驻村伊始,徐晓钟结合村情与村“两委”一起,在村里开展了“三强化三提高”活动,促进村“两委”班子转变服务方式,激发村班子活力和村干部干事热情。

  老李的“安心窝”就是该村进一步夯实党建促队建,不断提升党员干部服务质效的一个缩影。

  实现户户通公路

  村民在家就能卖农产品

  “如今商贩的车可以开到家门口,我们养的生猪、山羊以及种的大米、玉米、青菜头等都卖得出去了,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就能有收入。”当日,徐晓钟走访到农户冉中全家时,冉中全不禁感慨道。

  冉中全指着屋前那条平整的入户路说,之前这里是一条长上坡的泥土路,一下雨就满是泥泞,只有靠人力扛着粮食走出去,大大限制了自家的农产品销售。

  “多亏了徐书记和工作队!”他告诉记者,徐晓钟和工作队了解情况后,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并争取到10万元资金,于今年7月15日将这条路整修完工。现在,这条硬化后的水泥入户路,有3.5米宽,不仅可以过摩托车、三轮车,商贩的货车也能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解决了农产品运不出去的难题。冉中全透露,随着交通问题的解决,他也有了扩大生猪、山羊等养殖规模的想法,目前已做好规划。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刚到乌杨村,徐晓钟就深知,水、电、路等简陋的基础设施是制约乌杨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于是他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工作的重点。自2021年驻村以来,他在原有水、电、路建设的基础上,又积极与村“两委”共同争取到3公里的道路硬化资金111万元,用于改造乌杨村村民的入户路。目前,乌杨村各户已实现户户通公路、“出门不粘泥”。

  延伸主导产业链

  蚕桑产业让家家有进项

  走访间隙,徐晓钟来到了当地蚕桑养殖基地。虽然炎热难耐,但提及乌杨村的千亩桑田和产业发展规划,他兴致盎然。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徐晓钟说,“乌杨村蚕桑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驻村期间,我与村‘两委’商量后,决定在原有的蚕桑产业基础上,继续延伸该产业链,健全全村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实现产业增收。”

  在徐晓钟带领下,4名党员带头流转土地80余亩,带动脱贫户30余户、一般农户12户,组团建成蚕桑产业示范点,养蚕320余张,实现年收入64万余元;积极助推大户联动利益共享,全村已有6户大户定向带动一般户11户,种植桑树100余亩、养蚕400余张,实现产值80余万元;该村与宏美达有限责任公司已“联姻”,集体流转土地600余亩发展蚕桑产业,辐射带动3个村民小组28户农户,有效带动项目区农户51户214人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投产后将实现年养蚕1800张,产值360万元。

徐晓钟整理蚕茧

  现在,乌杨村一年一亩桑可养蚕4.5张、12~13季,一亩桑地养蚕保底收入6000元以上,桑树下种青菜头、南瓜可使每亩增收1500元。蚕桑产业生态科技示范园达产后能实现年养蚕2600张,产值400万元,占武隆区蚕桑产量的40%,有效带动项目区该地农户65户226人实现户均增收6.15万元,蚕桑产业已经成为该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

  如今的乌杨村,到处是绿油油的桑树,家家户户有蚕房,群众忙着摘桑喂蚕,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望着眼前这千亩桑田,徐晓钟对乌杨村的进一步发展,也更有底气了。

  记者 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