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迷途“浪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时间: 2023-03-03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4990

  近年来,全市监狱系统始终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把改造服刑人员作为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紧紧聚焦“思想塑魂、法治正身、文化润心、帮扶回归”四大工程,促使服刑人员洗心革面重做新人,努力向社会输出悔过自新、遵纪守法的“合格产品”,为全市社会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思想塑魂

  不断提升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全过程,聚焦爱党爱国主题,科学谋划,树立正确“三观”,重塑健康人格,促进服刑人员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认同党的领导、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面貌回归社会。强化思想教育引领。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了解党的历史、新中国建设史等,促进服刑人员认识、理解、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学习抗疫故事,让服刑人员深刻领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及时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为民爱民惠民举措,有效激发爱国情怀。突出道德教育牵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文化讲堂、诗词背诵等活动,让其中蕴含的丰厚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沁入人心,不断提升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感恩教育,传统佳节之际,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征文比赛、书写家书、录制亲情视频等感恩教育活动,坚定服刑人员感恩亲人、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常态化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爱国主义影片,学唱《歌唱祖国》《红梅赞》等爱国主义歌曲,积极组织升旗仪式、遵纪守法宣誓活动等,积极用好广播、电视、LED屏、报纸、橱窗、宣传栏及教育专网等载体,充分展示近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在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法治正身

  促使服刑人员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

  坚持以法治教育为着力点,重点突出认罪悔罪、法律常识和普法宣传等教育,不断强化服刑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效提升服刑人员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积极开展认罪悔罪教育。定期开展“认罪悔罪赎罪”专题教育,通过法规分析、法条阐释、案例剖析、撰写认罪悔罪书等措施,教育引导服刑人员认清犯罪事实,深刻反省犯罪行为,正确对待法院判决。将《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同认罪悔罪教育相融合,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活动,不断提升服刑人员认罪悔罪自觉性。积极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常态化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着重对减刑假释、婚姻、征地、财产分割、房屋拆迁、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与服刑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关注条款进行解读,引导服刑人员认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积极开展“监狱长大讲堂”活动,组建“民警讲师团”,以授课形式向服刑人员广泛宣讲宪法精神,强化服刑人员法纪意识。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务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和“法治宣传月”活动,采取狱内广播、宣传栏、悬挂标语、LED投屏等方式多渠道普及《宪法》《民法典》等内容,积极营造普法氛围。通过监区服刑人员大会及分监区、监舍和班组讨论会,集中组织服刑人员学习法学理论,促使服刑人员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要义。加强法治长廊等宣传阵地建设,通过“法廉大道”“石刻雕塑”“主题展板”等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

开展《民法典》宣讲(资料图)

  聚焦文化润心

  不断洗涤服刑人员心灵上的污垢

服刑人员积极参加棋艺竞技活动(资料图)

  坚持以文化教育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服刑人员学历教育、有益文体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服刑人员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改造中实现转变。务实开展学历教育。积极协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务实开展扫盲、小学、初中、电大、自考等学历教育,2022年共参加扫盲班137人,小学班708人,初中班1412人,参加电大、函授高等教育35人,自考单科通过33人次,文化学历教育取得圆满成果。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坚持围绕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服刑人员开展歌咏比赛、才艺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邀请地方文艺团体为服刑人员开展“送文化进监狱”活动,有效激发服刑人员踏实改造的热情。定期开展文学、书法、绘画、体育、盆艺、手工等各类兴趣活动,推行第九套广播体操、太极操和工间操,服刑人员日常改造生活丰富。服刑人员文化活动参与实现全覆盖。积极打造监区文化。积极开展“一监一品一特色”监区文化品牌创建,打造“新蕾”“心悟”“三正三至”等文化品牌,有效发挥文化熏陶教育效应。积极办好《重庆育苑》内部刊物,坚持反映服刑人员改造历程,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其中服刑人员撰写的《致受害人的一封信》《多维度改造》《流泪的胡老幺》等作品引人深思。

服刑人员进行文艺表演(资料图)

  聚焦帮扶回归

  助推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坚持以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目标,紧紧结合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实际,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社会帮教、刑释衔接等工作,积极帮助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抓好职业技术培训。推动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市政府统一规划,认真调研社会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性开设电子产品、纺织等习艺项目100余个,常年提供习艺岗位2万余个,党的十九大以来,累计培训服刑人员5万余人次。在全国监狱系统率先成立渝剑集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累计鉴定6万余人,获证率95%,回归社会后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做实社会帮教帮扶。紧紧围绕春节、清明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精心策划各类帮教活动,以亲情、温情促进服刑人员教育转化。近3年,走访服刑人员家庭1000余人次、视频帮教700余人次,为28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开通了“曾妈妈”工作室和“爱心家人”亲情热线,搭建了3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与西南政法大学生“五心家书”通信渠道,有力促进不认罪服判、性格偏执等问题服刑人员思想转变。做细刑释无缝衔接。创新开展出监教育“七个一”活动(即:开好最后一次恳谈会,做好最后一次个别谈话,作好一次心理测评,组织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一次出监宣誓活动,给出一份“告知书”,作好一次临别赠言),全覆盖推进即将刑释人员综合评估工作,组织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政策宣讲,用好四个出监模拟回归社会实训中心,强化社会适应性教育,帮助即将刑释人员完成从“监狱”到“社会”的过渡。全面核实即将刑释人员基本情况,主动衔接其户籍地县级刑释人员管理工作办公室,积极协调对接,共同加强后续帮扶。

开展服刑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资料图)

  记者 舒楚寒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让迷途“浪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近年来,全市监狱系统始终坚持“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监狱工作方针,始终把改造服刑人员作为监狱工作的中心任务,紧紧聚焦“思想塑魂、法治正身、文化润心、帮扶回归”四大工程,促使服刑人员洗心革面重做新人,努力向社会输出悔过自新、遵纪守法的“合格产品”,为全市社会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聚焦思想塑魂

  不断提升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

  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全过程,聚焦爱党爱国主题,科学谋划,树立正确“三观”,重塑健康人格,促进服刑人员在思想上、情感上、行动上认同党的领导、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全新面貌回归社会。强化思想教育引领。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了解党的历史、新中国建设史等,促进服刑人员认识、理解、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学习抗疫故事,让服刑人员深刻领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的实质内涵,激发民族自豪感。及时开展时事政策教育,广泛宣传乡村振兴等党和国家为民爱民惠民举措,有效激发爱国情怀。突出道德教育牵引。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服刑人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文化讲堂、诗词背诵等活动,让其中蕴含的丰厚的思想观念、传统美德、道德规范和人文精神沁入人心,不断提升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感恩教育,传统佳节之际,组织服刑人员参加征文比赛、书写家书、录制亲情视频等感恩教育活动,坚定服刑人员感恩亲人、回报社会的信心和决心。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常态化组织服刑人员观看《建党伟业》《建国大业》《长津湖》等爱国主义影片,学唱《歌唱祖国》《红梅赞》等爱国主义歌曲,积极组织升旗仪式、遵纪守法宣誓活动等,积极用好广播、电视、LED屏、报纸、橱窗、宣传栏及教育专网等载体,充分展示近年来党和国家取得的伟大成就、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在浓厚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中,服刑人员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

  聚焦法治正身

  促使服刑人员养成遵纪守法良好习惯

  坚持以法治教育为着力点,重点突出认罪悔罪、法律常识和普法宣传等教育,不断强化服刑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有效提升服刑人员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积极开展认罪悔罪教育。定期开展“认罪悔罪赎罪”专题教育,通过法规分析、法条阐释、案例剖析、撰写认罪悔罪书等措施,教育引导服刑人员认清犯罪事实,深刻反省犯罪行为,正确对待法院判决。将《弟子规》《二十四孝》等传统文化同认罪悔罪教育相融合,开展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活动,不断提升服刑人员认罪悔罪自觉性。积极开展法律常识教育。常态化组织服刑人员学习《宪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法规,着重对减刑假释、婚姻、征地、财产分割、房屋拆迁、老人赡养、子女抚养等与服刑人员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关注条款进行解读,引导服刑人员认清罪与非罪的界限。积极开展“监狱长大讲堂”活动,组建“民警讲师团”,以授课形式向服刑人员广泛宣讲宪法精神,强化服刑人员法纪意识。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务实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和“法治宣传月”活动,采取狱内广播、宣传栏、悬挂标语、LED投屏等方式多渠道普及《宪法》《民法典》等内容,积极营造普法氛围。通过监区服刑人员大会及分监区、监舍和班组讨论会,集中组织服刑人员学习法学理论,促使服刑人员了解国家法治建设的要义。加强法治长廊等宣传阵地建设,通过“法廉大道”“石刻雕塑”“主题展板”等板块,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法治教育。

开展《民法典》宣讲(资料图)

  聚焦文化润心

  不断洗涤服刑人员心灵上的污垢

服刑人员积极参加棋艺竞技活动(资料图)

  坚持以文化教育为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服刑人员学历教育、有益文体活动,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让服刑人员在“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改造中实现转变。务实开展学历教育。积极协调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将服刑人员文化教育纳入统一规划,务实开展扫盲、小学、初中、电大、自考等学历教育,2022年共参加扫盲班137人,小学班708人,初中班1412人,参加电大、函授高等教育35人,自考单科通过33人次,文化学历教育取得圆满成果。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坚持围绕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服刑人员开展歌咏比赛、才艺大赛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积极邀请地方文艺团体为服刑人员开展“送文化进监狱”活动,有效激发服刑人员踏实改造的热情。定期开展文学、书法、绘画、体育、盆艺、手工等各类兴趣活动,推行第九套广播体操、太极操和工间操,服刑人员日常改造生活丰富。服刑人员文化活动参与实现全覆盖。积极打造监区文化。积极开展“一监一品一特色”监区文化品牌创建,打造“新蕾”“心悟”“三正三至”等文化品牌,有效发挥文化熏陶教育效应。积极办好《重庆育苑》内部刊物,坚持反映服刑人员改造历程,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其中服刑人员撰写的《致受害人的一封信》《多维度改造》《流泪的胡老幺》等作品引人深思。

服刑人员进行文艺表演(资料图)

  聚焦帮扶回归

  助推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

  坚持以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为目标,紧紧结合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实际,大力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社会帮教、刑释衔接等工作,积极帮助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抓好职业技术培训。推动服刑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市政府统一规划,认真调研社会企业岗位需求,针对性开设电子产品、纺织等习艺项目100余个,常年提供习艺岗位2万余个,党的十九大以来,累计培训服刑人员5万余人次。在全国监狱系统率先成立渝剑集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累计鉴定6万余人,获证率95%,回归社会后的职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做实社会帮教帮扶。紧紧围绕春节、清明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精心策划各类帮教活动,以亲情、温情促进服刑人员教育转化。近3年,走访服刑人员家庭1000余人次、视频帮教700余人次,为28名未成年服刑人员开通了“曾妈妈”工作室和“爱心家人”亲情热线,搭建了30名未成年服刑人员与西南政法大学生“五心家书”通信渠道,有力促进不认罪服判、性格偏执等问题服刑人员思想转变。做细刑释无缝衔接。创新开展出监教育“七个一”活动(即:开好最后一次恳谈会,做好最后一次个别谈话,作好一次心理测评,组织一次团体心理辅导,开展一次出监宣誓活动,给出一份“告知书”,作好一次临别赠言),全覆盖推进即将刑释人员综合评估工作,组织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政策宣讲,用好四个出监模拟回归社会实训中心,强化社会适应性教育,帮助即将刑释人员完成从“监狱”到“社会”的过渡。全面核实即将刑释人员基本情况,主动衔接其户籍地县级刑释人员管理工作办公室,积极协调对接,共同加强后续帮扶。

开展服刑人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资料图)

  记者 舒楚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