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法院创新金融审判机制 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时间: 2023-03-3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16

  为有效提升成渝金融司法合作共建水平,进一步建设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昨(29)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2022年度金融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典型案例。

  据介绍,2021年-2022年,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44947件,审结42736件,诉讼结案率为95.08%,服判息诉率为97.6%,多项数据条线考核排名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发布会通报了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在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数字金融审判、智慧法院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据介绍,为聚焦司法效能,该院科学配置审判资源,细化繁简分流规则,不断提高“标准化司法产品”供给能力,大力推广适用小额诉讼、支付令、独任制普通程序,其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5508件,平均审理期限30天;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的案件1645件,适用率为78.6%;适用支付令的案件116件,个案平均审理时限6天,极大提高了审判效率。

  为实现诉讼“一体化”,该院还不断提高“数字化司法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应用,实现金融纠纷智能化、流程化、批量化处理。其中,试点运行数字金融纠纷银企易诉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在线处理案件3815件,从立案到审结仅23天左右;完善区块链电子存证查验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上链存证1334条,举证、质证时间大幅缩短;搭载“云上共享法庭”,助推试点案件在线审理,打破诉讼“时空限制”;积极推广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平均送达时间从15天缩短到1天,累计送达7015人次;探索研发智能机器人辅助系统,自动导入案件信息、批量立案、批量结案、智能生成裁判文书和线上财产查控,大幅提高审执效率。

  《白皮书》全面梳理了金融案件审理情况、态势分析及典型问题,指出金融案件呈现数量高位增长、法律适用复杂、衍生诉讼数量大增、民行刑交叉突出等特点;同时,针对主要类型案件,精准分析梳理了审判实务发现的金融风险点,并就主体身份审查、电子合同形式要件、虚构管辖连接点规避管辖、保险代位求偿基础法律关系不明确、规范保险业务、规范票据流转等12个主要问题分析了风险来源和法律后果。

  《白皮书》还就金融风险防控、数字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分别向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金融监管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金融机构,建议强化风险意识,加快数字转型,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供给,大力推广电子送达;建议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制定更加透明的合同条款。对金融消费者,建议培养理性的投资和消费预期,合理评估金融偿债能力,合理利用金融杠杆,积极预防金融诈骗;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宣传教育,畅通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投诉渠道,强化与司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金融秩序。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渝中区人民法院与锦江区人民法院审结的十个具有一定规则创设意义和示范价值的金融司法案例,涵盖金融借款、保险、票据与保理类型金融产品,涉及商品房按揭贷款中银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的条件,小贷公司放贷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一致时的认定规则,保险产品在网络平台销售时保险人的提示和说明义务,约定为“非格式条款”的保险条款并非当然视为非格式条款,再追索权票据时效起算日的具体规则,民间票据贴现的效力认定,不完全质押背书中票据付款请求权的认定规则,名为保理实为借贷的行为效力等裁判规则。十大案例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成渝两地金融审判工作的特点,对于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同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统一裁判尺度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渝中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创新审执机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深化数字金融审判试点,扩大成渝金融司法合作,共建共享金融审判司法体系,服务全域数字金融产业升级、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深入践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最好的审判效益的使命,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记者 张柳妞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渝中区法院创新金融审判机制 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为有效提升成渝金融司法合作共建水平,进一步建设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昨(29)日,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2021-2022年度金融审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法院联合发布典型案例。

  据介绍,2021年-2022年,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共受理各类金融案件44947件,审结42736件,诉讼结案率为95.08%,服判息诉率为97.6%,多项数据条线考核排名全市基层法院前列。

  发布会通报了渝中区人民法院金融审判庭在繁简分流、速裁快审、数字金融审判、智慧法院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据介绍,为聚焦司法效能,该院科学配置审判资源,细化繁简分流规则,不断提高“标准化司法产品”供给能力,大力推广适用小额诉讼、支付令、独任制普通程序,其中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5508件,平均审理期限30天;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的案件1645件,适用率为78.6%;适用支付令的案件116件,个案平均审理时限6天,极大提高了审判效率。

  为实现诉讼“一体化”,该院还不断提高“数字化司法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科技应用,实现金融纠纷智能化、流程化、批量化处理。其中,试点运行数字金融纠纷银企易诉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在线处理案件3815件,从立案到审结仅23天左右;完善区块链电子存证查验平台,自平台启用以来上链存证1334条,举证、质证时间大幅缩短;搭载“云上共享法庭”,助推试点案件在线审理,打破诉讼“时空限制”;积极推广司法文书电子送达,平均送达时间从15天缩短到1天,累计送达7015人次;探索研发智能机器人辅助系统,自动导入案件信息、批量立案、批量结案、智能生成裁判文书和线上财产查控,大幅提高审执效率。

  《白皮书》全面梳理了金融案件审理情况、态势分析及典型问题,指出金融案件呈现数量高位增长、法律适用复杂、衍生诉讼数量大增、民行刑交叉突出等特点;同时,针对主要类型案件,精准分析梳理了审判实务发现的金融风险点,并就主体身份审查、电子合同形式要件、虚构管辖连接点规避管辖、保险代位求偿基础法律关系不明确、规范保险业务、规范票据流转等12个主要问题分析了风险来源和法律后果。

  《白皮书》还就金融风险防控、数字金融产品创新、提高金融服务意识,分别向金融机构、金融消费者、金融监管部门提出针对性建议。对于金融机构,建议强化风险意识,加快数字转型,丰富数字金融产品供给,大力推广电子送达;建议优化金融产品服务,制定更加透明的合同条款。对金融消费者,建议培养理性的投资和消费预期,合理评估金融偿债能力,合理利用金融杠杆,积极预防金融诈骗;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加强对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的宣传教育,畅通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投诉渠道,强化与司法部门的信息共享,共同维护健康稳定的金融秩序。

  此外,现场还发布了渝中区人民法院与锦江区人民法院审结的十个具有一定规则创设意义和示范价值的金融司法案例,涵盖金融借款、保险、票据与保理类型金融产品,涉及商品房按揭贷款中银行宣布贷款提前到期的条件,小贷公司放贷时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不一致时的认定规则,保险产品在网络平台销售时保险人的提示和说明义务,约定为“非格式条款”的保险条款并非当然视为非格式条款,再追索权票据时效起算日的具体规则,民间票据贴现的效力认定,不完全质押背书中票据付款请求权的认定规则,名为保理实为借贷的行为效力等裁判规则。十大案例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成渝两地金融审判工作的特点,对于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共同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统一裁判尺度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一步,渝中区人民法院将进一步创新审执机制,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深化数字金融审判试点,扩大成渝金融司法合作,共建共享金融审判司法体系,服务全域数字金融产业升级、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始终深入践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最好的审判效益的使命,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为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记者 张柳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