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扎实开展“和美家园”试点建设

时间: 2023-03-3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164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巫溪县已在9个乡镇、26个村开展了“和美家园”试点建设。通过反复调研发现,如果大家没有应有的集体意识、归宿感,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组织体系,没有建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乡村道德规范,富裕之后的广大农村并非必然就会稳定和谐。

  坚持党建引领

  以共同梦想凝聚人心

  一方面,打铁先得自身硬,努力建设信得过的党支部。把群众基础好、致富本领高、党性原则强的乡村能人选进党支部委员会班子,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换届以来,巫溪县更换村两委班子成员893名,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45岁,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提高了11.68个百分点,储备“在乡、回乡、下乡”村级后备力量589名。

  另一方面,狠抓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办事。通过财政投入资产收益、集体资产资金入股分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税收分成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办事。

  同时,共同绘制有盼头的蓝图,让村民有盼头。确定城镇规划以“巫溪原乡人家,高山田园绿谷”为愿景,构建“一心一轴两级,三片四园”空间结构;保留“高山——点丘——平坝”多层次的自然画卷,打造“山林田居”相生相伴的原乡人家风貌,统筹推进辖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坚持产业合作

  以共同富裕激活主体

  坚持联农带农机制。围绕“一主两辅三特三优”的特色产业布局,探索新型涉农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二次联动”的“二次分红”方式,实现主体、集体、农户共同富裕。全县培育龙头企业72家,家庭农场10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7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04个。

  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干部按照不高于总投资20%的比例投资分红,财政资金按照不高于总投资50%的比例支持,其中30%的股权由村集体享有,20%的股权由本村监测户和低收入户享有,其他村民以土地、劳力、资金等方式按照不低于总投资30%的比例投资分红。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户庭院经济,对发展多年生种植业的农户,每户补贴2000元种子种苗费用,其他当年见效的项目,鼓励用好小额信贷和富民贷、助农贷,每户贴息50%。新型涉农经营主体、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负责庭院经济技术指导培训、病虫害统防统治和产品销售。

  坚持事权分置

  以共建共治共享强化责任

  首先,建立乡村分级建设机制。实施三事分置。涉及全村或者跨村公益性事务,报乡镇政府统筹争取解决。涉及村内区域的公益事务,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商量解决。涉及农户利益的私人性事务,由农户自己解决,严禁私事公办。

  其次,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由村委会主持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农户诚信评价体系,印发《关于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的通知》,规范“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四张清单”,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深入开展减负增效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完善网格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规模适度、方便服务”原则,构建“网格+和美家园”网格管理服务模式。

  坚持家风教化

  以共同价值塑造文明

  倡导家风文化。组建党员家风服务队,成立家风服务队志愿服务组织。吸收各类懂政策、有专长、热情高的志愿者2000余名,组织党员家风服务队385支,深入村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400余场次。建立党员家风示范户制度,对在家谱梳理、家训践行、好家风弘扬等方面做得好的党员给予“党员家风建设示范户”荣誉。每年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党员家风建设示范户等家庭文明创建,全县共评选县级“示范户”314户。

  开展爱心活动。通过服务老人,以孝文化淳化民风,党员带头带领村内年轻人凑份子钱,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整合资源,为互助乡厨募捐,成立孝亲敬老基金;推动乡厨品牌化,从规范化操作流程、志愿者培训、VI识别体系建设、新媒体宣传、多方参与等角度入手打造巫溪互助乡厨敬老品牌。发动群众互帮互助、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通过宣讲帮扶,引导村民讲法理、懂政策、知礼仪、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和美家园。

  发挥榜样力量。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广泛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选树感动巫溪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好人成为“名人”。评选2022年度“感动巫溪人物”10人,集体3个,获评“重庆好人”1人,获评市级新时代好校长、好家长等8人。建设“组组通广播”,设立和美家园光荣榜、开通“好人微视频”、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好人故事,让“好人”成为“名人”。通过设立“榜样讲堂”“榜样示范田”等形式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名人”成为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带头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挖掘本土文化。寻找对巫溪本地音乐、饮食、手艺非常有研究的本土“专家”,组建本土讲师团。整理出版《巫巴文化论丛》,拍摄《巫咸鉴宝》微纪录片6集、《巫溪有故事》36期,制作重温巫溪好歌MV5首,原创音乐《绿水青山追梦人》获首届“巴渝金曲”奖。创作喜迎党的二十大等文艺作品1000余件,推出线上“艺起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展19期。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龙凤木梳、丝瓜络鞋厂等,探索开展工业研学旅游;开发打造巫溪文创产品10余种,注册逍遥巫溪等商标9个,授权10余家企业使用巫溪品牌。

  坚持群防群治

  以共同认可维护稳定

  一方面,搭建爱乡会平台。组织乡贤能人。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联络1个乡贤能人,开展人才交流沙龙,通过有目的地引导、聚焦热点问题,激发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提升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全面开展乡贤摸排,储备乡贤能人875名,《“乡贤助力+项目推介”,画出党员冬训最大同心圆》获评全市十佳案例。成立爱乡会。正式成立以村为单位的爱乡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议定爱乡会公约,建立爱乡会联盟,形成县域内的爱故乡正能量。确立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在爱乡会群发布相关信息,包括相关政策、村庄动态、公益互助、创业就业信息等,让在外能人实时了解家乡情况,感受家乡变化,增强恋乡情结。

  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五步感恩”活动。由网格单位组织村民开展“看变化、比贡献、讲政策、评先进、谈体会”五步感恩活动,加强群众感恩教育,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赖”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群众对党的感恩意识,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县累计开展五步感恩活动3000余场次,吸引农民群众30万人次现场感受家乡变化,增强感恩意识。

  另外,建立矛盾纠纷“和事堂”。依托乡贤长老、德高望重之人,利用村级大院公益场所建立“和事堂”,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化纠纷,让矛盾纠纷调处由“干部单打独斗”变为“干群齐心协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群防群治维护乡村平安。依托农村800名“总管”建立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和社会“共管”的积极作用。建设村级智能监控平台55套,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群防群治体系,营造平安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

记者 熊一君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巫溪县扎实开展“和美家园”试点建设

  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巫溪县已在9个乡镇、26个村开展了“和美家园”试点建设。通过反复调研发现,如果大家没有应有的集体意识、归宿感,没有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没有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组织体系,没有建立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乡村道德规范,富裕之后的广大农村并非必然就会稳定和谐。

  坚持党建引领

  以共同梦想凝聚人心

  一方面,打铁先得自身硬,努力建设信得过的党支部。把群众基础好、致富本领高、党性原则强的乡村能人选进党支部委员会班子,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换届以来,巫溪县更换村两委班子成员893名,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平均年龄45岁,其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提高了11.68个百分点,储备“在乡、回乡、下乡”村级后备力量589名。

  另一方面,狠抓村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办事。通过财政投入资产收益、集体资产资金入股分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税收分成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让村集体有钱为村民办事。

  同时,共同绘制有盼头的蓝图,让村民有盼头。确定城镇规划以“巫溪原乡人家,高山田园绿谷”为愿景,构建“一心一轴两级,三片四园”空间结构;保留“高山——点丘——平坝”多层次的自然画卷,打造“山林田居”相生相伴的原乡人家风貌,统筹推进辖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项目建设,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目标。

  坚持产业合作

  以共同富裕激活主体

  坚持联农带农机制。围绕“一主两辅三特三优”的特色产业布局,探索新型涉农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保底价+市场二次联动”的“二次分红”方式,实现主体、集体、农户共同富裕。全县培育龙头企业72家,家庭农场107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177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04个。

  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干部按照不高于总投资20%的比例投资分红,财政资金按照不高于总投资50%的比例支持,其中30%的股权由村集体享有,20%的股权由本村监测户和低收入户享有,其他村民以土地、劳力、资金等方式按照不低于总投资30%的比例投资分红。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围绕乡村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户庭院经济,对发展多年生种植业的农户,每户补贴2000元种子种苗费用,其他当年见效的项目,鼓励用好小额信贷和富民贷、助农贷,每户贴息50%。新型涉农经营主体、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负责庭院经济技术指导培训、病虫害统防统治和产品销售。

  坚持事权分置

  以共建共治共享强化责任

  首先,建立乡村分级建设机制。实施三事分置。涉及全村或者跨村公益性事务,报乡镇政府统筹争取解决。涉及村内区域的公益事务,由村委会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商量解决。涉及农户利益的私人性事务,由农户自己解决,严禁私事公办。

  其次,完善村级事务管理制度。由村委会主持完善村规民约,建设农户诚信评价体系,印发《关于深化落实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的通知》,规范“四议两公开”议事决策程序;严格落实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四张清单”,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深入开展减负增效工作,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完善网格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全面覆盖、规模适度、方便服务”原则,构建“网格+和美家园”网格管理服务模式。

  坚持家风教化

  以共同价值塑造文明

  倡导家风文化。组建党员家风服务队,成立家风服务队志愿服务组织。吸收各类懂政策、有专长、热情高的志愿者2000余名,组织党员家风服务队385支,深入村社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400余场次。建立党员家风示范户制度,对在家谱梳理、家训践行、好家风弘扬等方面做得好的党员给予“党员家风建设示范户”荣誉。每年定期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党员家风建设示范户等家庭文明创建,全县共评选县级“示范户”314户。

  开展爱心活动。通过服务老人,以孝文化淳化民风,党员带头带领村内年轻人凑份子钱,同时通过其他方式整合资源,为互助乡厨募捐,成立孝亲敬老基金;推动乡厨品牌化,从规范化操作流程、志愿者培训、VI识别体系建设、新媒体宣传、多方参与等角度入手打造巫溪互助乡厨敬老品牌。发动群众互帮互助、关心关爱留守(困境)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通过宣讲帮扶,引导村民讲法理、懂政策、知礼仪、树新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和美家园。

  发挥榜样力量。发掘群众身边的好人,广泛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妯娌、好儿女、好公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选树感动巫溪人物、全国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让好人成为“名人”。评选2022年度“感动巫溪人物”10人,集体3个,获评“重庆好人”1人,获评市级新时代好校长、好家长等8人。建设“组组通广播”,设立和美家园光荣榜、开通“好人微视频”、利用新媒体等多种形式传播好人故事,让“好人”成为“名人”。通过设立“榜样讲堂”“榜样示范田”等形式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头示范作用,让“名人”成为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带头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挖掘本土文化。寻找对巫溪本地音乐、饮食、手艺非常有研究的本土“专家”,组建本土讲师团。整理出版《巫巴文化论丛》,拍摄《巫咸鉴宝》微纪录片6集、《巫溪有故事》36期,制作重温巫溪好歌MV5首,原创音乐《绿水青山追梦人》获首届“巴渝金曲”奖。创作喜迎党的二十大等文艺作品1000余件,推出线上“艺起抗疫”主题文艺作品展19期。邀请专家现场指导龙凤木梳、丝瓜络鞋厂等,探索开展工业研学旅游;开发打造巫溪文创产品10余种,注册逍遥巫溪等商标9个,授权10余家企业使用巫溪品牌。

  坚持群防群治

  以共同认可维护稳定

  一方面,搭建爱乡会平台。组织乡贤能人。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联络1个乡贤能人,开展人才交流沙龙,通过有目的地引导、聚焦热点问题,激发年轻人返乡创业的热情,提升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全面开展乡贤摸排,储备乡贤能人875名,《“乡贤助力+项目推介”,画出党员冬训最大同心圆》获评全市十佳案例。成立爱乡会。正式成立以村为单位的爱乡会,以“线上+线下”的方式,议定爱乡会公约,建立爱乡会联盟,形成县域内的爱故乡正能量。确立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在爱乡会群发布相关信息,包括相关政策、村庄动态、公益互助、创业就业信息等,让在外能人实时了解家乡情况,感受家乡变化,增强恋乡情结。

  另一方面,持续开展“五步感恩”活动。由网格单位组织村民开展“看变化、比贡献、讲政策、评先进、谈体会”五步感恩活动,加强群众感恩教育,让贫困户摒弃“等、靠、要、赖”思想,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增强群众对党的感恩意识,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全县累计开展五步感恩活动3000余场次,吸引农民群众30万人次现场感受家乡变化,增强感恩意识。

  另外,建立矛盾纠纷“和事堂”。依托乡贤长老、德高望重之人,利用村级大院公益场所建立“和事堂”,用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化纠纷,让矛盾纠纷调处由“干部单打独斗”变为“干群齐心协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同时,群防群治维护乡村平安。依托农村800名“总管”建立红白理事会,充分发挥群众“自治”和社会“共管”的积极作用。建设村级智能监控平台55套,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群防群治体系,营造平安和谐的乡村社会环境。

记者 熊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