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经济联动的“双昌”样板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 2023-05-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15007

  近日,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隆昌市)合作示范园区(下称“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的智慧猪场和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位上或加盖屋顶、或搅拌泥沙、或挖掘土石方,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智慧猪场位于荣昌和隆昌交界处,将引进全自动饲喂系统、环控系统、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以及个体体温采集分析系统等,着力打造智慧养殖示范猪场,助力“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种养循环产业发展。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安装调试智能化设备,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双昌”智慧猪场

  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实施民居风貌改造、院落整治等内容,着力打造巴蜀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目前园区大环线及荣昌片区小环线沿途的民房和节点打造均已完成,接下来将规划塘库片区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

  据了解,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和四川省在毗邻地区共建了10大功能平台,其中重庆市荣昌区与四川省内江市合作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内荣农高区”),是唯一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功能平台,荣昌、内江两地围绕生猪、稻渔、柑橘等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合作,突出高新技术先导,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拟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生猪种源基地、数字农业发展样板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提供重要支撑。

2022年7月8日,荣昌区副区长程昌耀与内江市副市长徐炼英参加在内江市举行的“内荣农高区”建设推进座谈会。

  “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作为“内荣农高区”的样板区,是重庆市荣昌区与四川省隆昌市围绕粮油、生猪产业共建的农业合作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9.6万亩,涉及荣昌区和隆昌市的“七镇一街道”。合作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个项目,于2021年启动,经过两年的建设,示范效应初步凸显。

  落实“三个建立”

  高位推动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荣昌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具有“东西承接,南北传递”的重要作用,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目标。

  好风凭借力。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川渝合作的“桥头堡”独特优势,与隆昌市携手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两地通过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从而开启农业跨省合作新模式,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俗话说得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为此,成立组织机构、工作专班,建章立制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荣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合作园区建设,早于2021年3月启动“双昌”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之初,便成立了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任指挥长,旨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部署工作,优化园区建设方案;区人大、区政协也分别组织视察,为园区建设出谋划策。

  此外,还建立了工作专班,从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交通等区级相关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合作园区建设工作事项,确保工作有人抓、可落地、见成效。

  同时,两地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示范园建设工作,总结经验,分析破解问题难题,推动议定事项落实。

  立足“三区定位”

  致力打造川渝合作示范样板

  高起点定位与规划,是一个地区政府发展魄力与前瞻性的重要体现。

  荣昌区在积极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过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始终顾全区域大局,立足本地区的长远发展,对每个环节都编制详细的控制性规划,明确规定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开发强度等基本要素,使项目开发有章可循。此外,力求创新与突破,让农产商品最终实现市场交易;将一个园区的发展与建设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强调优秀文化的传承性、使每一处创意不可复制。

  据介绍,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的“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荣昌区重点突出建设“成渝主轴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川南渝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与隆昌市围绕生猪、粮油产业深化合作。按照坡上猪场——茶叶(油茶、果树)种养循环、水田稻——渔综合种养、旱地高粱——油菜轮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实行“生产+科技+加工+服务”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携手打造“内荣农高区”样板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川南渝西乡村振兴先行区。

  实施“七统共建”

  聚力推动合作示范园区协作走深走实

  为将合作园区打造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荣昌区在与隆昌市多次组织现场办公和座谈研究后,形成了“七统一”共建机制,统一园区名称、规划设计、主导产业、建设标准、政策标准、管理服务及科技服务。

  比如,在统一主导产业上,确定了合作园区主导产业为生猪和粮油:突出荣昌猪、内江猪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共建了国家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种猪供种高地;通过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稻渔生态立体种养,提高水稻优质率和稻田产出率,共建40万亩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打造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保障了粮食安全;通过农田宜机化整治,实行高粱——油菜轮作,提高了复种指数。

荣昌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

  又比如,在统一政策标准上,园区内土地流转费,以及对到园区发展种养殖的农业企业、大户、合作社等的支持补贴政策等,实行一个标准、一个政策、一视同仁;而在统一管理服务上,共同出地、共同出资、共同出人、共同建设园区科技文化馆,设立科普展示区、农特产品及非遗展示区、技术服务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党校(职业技术)培训区、文化生活广场等功能分区,作为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中心。

  在统一科技服务上,荣昌区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团队入驻合作园区,成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园区内生猪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粮油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探索“三个融合”

  不断实现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互利共赢

  同时,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充分发挥川渝毗邻地区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产业相似的特点,在融合发展上探索创新,推动实现“1+1>2”的合作共赢效果。

  党建融合。在加强乡村治理上,荣昌区龙集镇联合隆昌市石碾镇、普润镇不定期开展共治渔箭河治安巡逻消防应急演练;荣昌区龙集镇与隆昌市石碾镇打破行政区划,共建首个川渝合作“新风小院”,集中组织两地居民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两地居民友好往来;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党总支与隆昌市三合村党委签订《缔结友好村战略合作协议书》,推行“1+N”合作模式,即以党建共建为基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人才培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等多方位的深入交流合作,依靠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双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此外,围绕产业融合,助力富民兴村,荣昌区还与隆昌市共建国家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种猪供种高地、西部“鱼米之乡”、西南玉米种业基地,共同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最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融合。荣昌区充分发挥荣昌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等国家级平台优势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内江市及毗邻地区建设畜牧科技城示范区、生猪大数据中心分中心、生猪交易市场分市场等合作平台,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发展赋能;在园区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科研试验基地及科技专家大院,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生猪养殖展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展示,鱼菜共生、稻渔全程绿色防控展示,将合作园区打造成为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洼地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地。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展厅

  据悉,下一步,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用好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对接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确保跨区市重大项目共同策划、共同实施落地,实现“1+1>2”的合作效果。同时,进一步强化区级部门协作,探索用地、人才、金融、科技、文旅等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支持,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按照规划方案和既定目标,加快项目推进,尽快形成看点和亮点,打造荣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园区稻渔基地、高粱——油菜基地、茶园、塘库等自然资源以及茶、陶、夏布、折扇等特色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博物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厅、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民宿农家乐等农文旅融合节点,深入挖掘农业多元功能,开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时体验、美食文化等活动,打造渝西稻渔乡趣乐园、成渝茶陶文化之乡,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通讯员 张义君 席小莉 记者 顾 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川渝经济联动的“双昌”样板是怎样炼成的

  近日,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重庆市荣昌区和四川省隆昌市)合作示范园区(下称“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的智慧猪场和人居环境整治施工现场,工人们在各自的工位上或加盖屋顶、或搅拌泥沙、或挖掘土石方,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智慧猪场位于荣昌和隆昌交界处,将引进全自动饲喂系统、环控系统、种猪性能测定系统以及个体体温采集分析系统等,着力打造智慧养殖示范猪场,助力“双昌”合作示范园区种养循环产业发展。目前主体工程已完成,正在安装调试智能化设备,将于今年6月投入使用。

“双昌”智慧猪场

  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包括实施民居风貌改造、院落整治等内容,着力打造巴蜀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带。目前园区大环线及荣昌片区小环线沿途的民房和节点打造均已完成,接下来将规划塘库片区人居环境整治,打造农旅融合示范点。

  据了解,为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市和四川省在毗邻地区共建了10大功能平台,其中重庆市荣昌区与四川省内江市合作共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内荣农高区”),是唯一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功能平台,荣昌、内江两地围绕生猪、稻渔、柑橘等优势特色产业深化合作,突出高新技术先导,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拟打造国家畜牧科技创新高地、全国生猪种源基地、数字农业发展样板区、丘陵地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提供重要支撑。

2022年7月8日,荣昌区副区长程昌耀与内江市副市长徐炼英参加在内江市举行的“内荣农高区”建设推进座谈会。

  “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作为“内荣农高区”的样板区,是重庆市荣昌区与四川省隆昌市围绕粮油、生猪产业共建的农业合作园区,园区规划总面积19.6万亩,涉及荣昌区和隆昌市的“七镇一街道”。合作内容涉及道路交通、高标准农田、智慧稻渔基地、美丽新村建设等30余个项目,于2021年启动,经过两年的建设,示范效应初步凸显。

  落实“三个建立”

  高位推动合作示范园区建设

  荣昌区地处成渝经济区腹心地带,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具有“东西承接,南北传递”的重要作用,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了“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目标。

  好风凭借力。荣昌区农业农村委抢抓机遇,充分发挥川渝合作的“桥头堡”独特优势,与隆昌市携手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两地通过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双赢,从而开启农业跨省合作新模式,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俗话说得好,“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为此,成立组织机构、工作专班,建章立制显得尤为重要。

  据了解,荣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合作园区建设,早于2021年3月启动“双昌”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之初,便成立了建设指挥部,由区委、区政府分管负责人任指挥长,旨在加强统筹协调,推进重点任务、重大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指导,部署工作,优化园区建设方案;区人大、区政协也分别组织视察,为园区建设出谋划策。

  此外,还建立了工作专班,从区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规划自然资源、交通等区级相关部门明确专人负责合作园区建设工作事项,确保工作有人抓、可落地、见成效。

  同时,两地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合作示范园建设工作,总结经验,分析破解问题难题,推动议定事项落实。

  立足“三区定位”

  致力打造川渝合作示范样板

  高起点定位与规划,是一个地区政府发展魄力与前瞻性的重要体现。

  荣昌区在积极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双昌”合作示范园区过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始终顾全区域大局,立足本地区的长远发展,对每个环节都编制详细的控制性规划,明确规定基础设施、公共空间、开发强度等基本要素,使项目开发有章可循。此外,力求创新与突破,让农产商品最终实现市场交易;将一个园区的发展与建设融入当地文化元素,强调优秀文化的传承性、使每一处创意不可复制。

  据介绍,荣昌区农业农村委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提出的“一轴三带四区”空间格局,荣昌区重点突出建设“成渝主轴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庆主城都市区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川南渝西现代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总体要求,与隆昌市围绕生猪、粮油产业深化合作。按照坡上猪场——茶叶(油茶、果树)种养循环、水田稻——渔综合种养、旱地高粱——油菜轮作的发展思路进行产业布局,实行“生产+科技+加工+服务”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探索优势互补、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政策叠加、合作共赢的跨区域合作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携手打造“内荣农高区”样板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川南渝西乡村振兴先行区。

  实施“七统共建”

  聚力推动合作示范园区协作走深走实

  为将合作园区打造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真正实现跨区域融合发展,荣昌区在与隆昌市多次组织现场办公和座谈研究后,形成了“七统一”共建机制,统一园区名称、规划设计、主导产业、建设标准、政策标准、管理服务及科技服务。

  比如,在统一主导产业上,确定了合作园区主导产业为生猪和粮油:突出荣昌猪、内江猪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共建了国家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种猪供种高地;通过实施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建成一批“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大力发展稻渔生态立体种养,提高水稻优质率和稻田产出率,共建40万亩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打造中国西部“鱼米之乡”,保障了粮食安全;通过农田宜机化整治,实行高粱——油菜轮作,提高了复种指数。

荣昌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打造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

  又比如,在统一政策标准上,园区内土地流转费,以及对到园区发展种养殖的农业企业、大户、合作社等的支持补贴政策等,实行一个标准、一个政策、一视同仁;而在统一管理服务上,共同出地、共同出资、共同出人、共同建设园区科技文化馆,设立科普展示区、农特产品及非遗展示区、技术服务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党校(职业技术)培训区、文化生活广场等功能分区,作为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中心。

  在统一科技服务上,荣昌区加强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内江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专家团队入驻合作园区,成立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园区内生猪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粮油生产等提供科技支撑与服务。

  探索“三个融合”

  不断实现合作示范园区建设互利共赢

  同时,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充分发挥川渝毗邻地区地缘相近、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融、产业相似的特点,在融合发展上探索创新,推动实现“1+1>2”的合作共赢效果。

  党建融合。在加强乡村治理上,荣昌区龙集镇联合隆昌市石碾镇、普润镇不定期开展共治渔箭河治安巡逻消防应急演练;荣昌区龙集镇与隆昌市石碾镇打破行政区划,共建首个川渝合作“新风小院”,集中组织两地居民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两地居民友好往来;荣昌区安富街道普陀村党总支与隆昌市三合村党委签订《缔结友好村战略合作协议书》,推行“1+N”合作模式,即以党建共建为基础,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党建引领人才培育、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等多方位的深入交流合作,依靠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双方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此外,围绕产业融合,助力富民兴村,荣昌区还与隆昌市共建国家优质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和种猪供种高地、西部“鱼米之乡”、西南玉米种业基地,共同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园区。

  最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融合。荣昌区充分发挥荣昌国家畜牧科技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国家生猪交易市场等国家级平台优势和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在内江市及毗邻地区建设畜牧科技城示范区、生猪大数据中心分中心、生猪交易市场分市场等合作平台,为川渝两地生猪产业发展赋能;在园区建立博士专家工作站、科研试验基地及科技专家大院,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现代化生猪养殖展示,水稻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展示,鱼菜共生、稻渔全程绿色防控展示,将合作园区打造成为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农业技术人才洼地和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高地。

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展厅

  据悉,下一步,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将继续用好联席会议制度,主动对接落实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确保跨区市重大项目共同策划、共同实施落地,实现“1+1>2”的合作效果。同时,进一步强化区级部门协作,探索用地、人才、金融、科技、文旅等优惠政策向园区倾斜支持,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按照规划方案和既定目标,加快项目推进,尽快形成看点和亮点,打造荣昌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园区稻渔基地、高粱——油菜基地、茶园、塘库等自然资源以及茶、陶、夏布、折扇等特色文化、非遗文化资源,建设传统农耕文化博物馆、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厅、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民宿农家乐等农文旅融合节点,深入挖掘农业多元功能,开展休闲观光、科普教育、农时体验、美食文化等活动,打造渝西稻渔乡趣乐园、成渝茶陶文化之乡,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环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通讯员 张义君 席小莉 记者 顾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