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扎实推动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

时间: 2023-07-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230

“如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需使用无障碍电梯的,请联系就近工作人员或者拨打电话……”7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轨道环线南桥寺站,随处可见这样的温馨提示。只要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进入轨道,有轮椅需要的可告知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负责带领其乘坐无障碍电梯到达列车前等待,一旦列车到达,工作人员迅速铺设无障碍渡板,将乘坐轮椅的乘客推进列车,下站口也有工作人员接力帮忙……

除了为老人或者残障人士设置了便捷化出行通道,该站点还为市民设置了摆放好凳子的纳凉区,准备了多种降温解暑物品……

“我们提供这些便民化服务的站点也不止轨道环线南桥寺站。”记者从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了解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中心切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中,紧扣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目标,认真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关爱措施”课题调研及成果转化工作,以务实的举措营造敬老爱老社会风尚。

实地调研

解决老年群体出行难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坚持“学懂弄通”,抓好读书班“集中学”、中心组“示范学”、每周讲堂“展示学”、基层支部“延伸学”、社会面“引导学”五个学习阵地。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服务“一号工程”、行业数字变革、推进适老化出行等方面确定11个凸显行业特色的调研课题,采取“马路办公”“沉浸体验”“跨省会诊”“政企校合作”等特色方式,累计开展调查研究走访52次,建立调研问题清单16项,整改完成1项;制定成果转化清单13项,转化完成3项。

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就是其中一项课题的成果转化。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08%,位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2023年,我市中心城区公交65周岁以上老年乘客日均客运量占乘客总量的25%,较2022年增加3%。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重庆道路运输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的具体实践。”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选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关爱措施”调研课题,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突出问题,全力解决老年群体出行难题,回答好“老龄化背景下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这个民生之问。

该中心负责人带队走访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医院、站场等地10余次;采取书面调研方式收集国外、市外经验做法10余篇,通过问卷调查、网络问政平台、媒体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累计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23条。

同时,走访公共交通企业,从供给侧了解当前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在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方面提供的设施基础和服务举措;走访网约车平台,了解老年人对网约车这一新业态的使用需求,以及“一键叫车”等适老化举措的运行情况;走访巡游车电召桩建设单位,通过“现场办公”形式,了解电召桩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走访道路运输机构,听取基层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累计开展调查研究走访52次。

完善功能

不断优化适老环境

据介绍,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乘坐列车,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在新开通轨道车站同步配备无障碍渡板,全线网233个轨道车站累计配备371个无障碍渡板,服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乘坐轨道交通,并选定30个公交站点开展适老化改造,已完成15个公交站点的座椅、雨棚等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同时,协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使用95128专线在重庆区域开通电召巡游车服务,解决老年人不善于使用APP叫车的问题。优化完善轨道车站夜间照明、监控等设施,方便老年人等群体夜间过街,累计在27座轨道车站开通36个夜间过街通道。在127个轨道车站设置纳凉区,全线网实现“强冷”“弱冷”车厢全覆盖,为老年人在炎炎夏日提供清凉和贴心服务。

不仅如此,为优化适老化智慧程度,40余家在营网约车平台公司全部开通“一键叫车”功能,提升老年人的操作便捷度。优化117座公交智慧站台、112个智能站牌功能,采用较大字体展示线路、车辆信息,让老年人看得清楚明白。优化智慧车站线路查询、车辆提醒功能;在“渝快行”一体化应用中开发适老化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升老年群体出行体验。

点面结合

打造敬老爱老示范线路 

“今年我们确定打造10条敬老爱老示范线路。”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线路配备了低地板及低入口车辆139辆,增加线路专属LOGO,设置爱心专座、爱心便民箱等适老化设施,对示范线路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共770余人次。

推动巡游车电召桩建设试点,在两江新区、南岸区试点建设电召桩各1个,通过点位信息召乘附近出租车。会同两江新区初步确定再建16个电召桩,进一步监测分析社会需求情况,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开展轨道交通“爱心预约”服务,让有需要的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小程序等方式预约从进站至出站的全程服务帮助。目前正在对热线服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进行调试完善,争取尽快推出该项服务。

标本兼治

健全多元化保障机制

据介绍,为加强标准规范建设,针对目前国内公交适老化服务制度标准空白的问题,该中心在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重庆实际的基础上,编制《重庆市中心城区公交适老化服务规范》,指导公交线路规划、运力投放、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适老化改造。

为更加方便老年人,实行差异化购票方式,在客运、轨道等站点,既提供智能化收费、购票方式,也支持人工窗口的传统方式。实行多渠道沟通机制,持续发挥12345、12328热线、窗口大厅等渠道,广泛收集并及时回应老年人在办事、出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健全多元化保障机制,针对大型社区、背街小巷,开行更多小巷公交、接驳公交,解决老年人“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据了解,2020年以来,陆续开行小巷公交35条,优化改造公轨一体化换乘点130余个,新建公轨换乘首末站16个,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轨道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公交换乘设施全覆盖。

“我们将从更近的距离、更优的设施、更好的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老年群体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该中心负责人如是表示。

记者 杨 雪 实习生 张 佳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扎实推动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打造

“如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需使用无障碍电梯的,请联系就近工作人员或者拨打电话……”7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轨道环线南桥寺站,随处可见这样的温馨提示。只要有行动不便的老人或残障人士进入轨道,有轮椅需要的可告知工作人员,再由工作人员负责带领其乘坐无障碍电梯到达列车前等待,一旦列车到达,工作人员迅速铺设无障碍渡板,将乘坐轮椅的乘客推进列车,下站口也有工作人员接力帮忙……

除了为老人或者残障人士设置了便捷化出行通道,该站点还为市民设置了摆放好凳子的纳凉区,准备了多种降温解暑物品……

“我们提供这些便民化服务的站点也不止轨道环线南桥寺站。”记者从重庆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了解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该中心切实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其中,紧扣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以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为目标,认真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关爱措施”课题调研及成果转化工作,以务实的举措营造敬老爱老社会风尚。

实地调研

解决老年群体出行难题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坚持“学懂弄通”,抓好读书班“集中学”、中心组“示范学”、每周讲堂“展示学”、基层支部“延伸学”、社会面“引导学”五个学习阵地。同时,坚持“问题导向”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服务“一号工程”、行业数字变革、推进适老化出行等方面确定11个凸显行业特色的调研课题,采取“马路办公”“沉浸体验”“跨省会诊”“政企校合作”等特色方式,累计开展调查研究走访52次,建立调研问题清单16项,整改完成1项;制定成果转化清单13项,转化完成3项。

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就是其中一项课题的成果转化。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2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7.08%,位居全国第二、西部第一。2023年,我市中心城区公交65周岁以上老年乘客日均客运量占乘客总量的25%,较2022年增加3%。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适老化无障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必然要求,更是重庆道路运输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的具体实践。”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选取“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老年人安全便捷出行关爱措施”调研课题,全面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突出问题,全力解决老年群体出行难题,回答好“老龄化背景下打造适老化无障碍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这个民生之问。

该中心负责人带队走访老年人集中的社区、医院、站场等地10余次;采取书面调研方式收集国外、市外经验做法10余篇,通过问卷调查、网络问政平台、媒体等渠道,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累计收集老年人意见建议23条。

同时,走访公共交通企业,从供给侧了解当前我市城市公共交通在适老化无障碍出行方面提供的设施基础和服务举措;走访网约车平台,了解老年人对网约车这一新业态的使用需求,以及“一键叫车”等适老化举措的运行情况;走访巡游车电召桩建设单位,通过“现场办公”形式,了解电召桩建设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问题;走访道路运输机构,听取基层行业管理部门的意见建议,累计开展调查研究走访52次。

完善功能

不断优化适老环境

据介绍,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乘坐列车,市道路运输事务中心在新开通轨道车站同步配备无障碍渡板,全线网233个轨道车站累计配备371个无障碍渡板,服务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乘坐轨道交通,并选定30个公交站点开展适老化改造,已完成15个公交站点的座椅、雨棚等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同时,协商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使用95128专线在重庆区域开通电召巡游车服务,解决老年人不善于使用APP叫车的问题。优化完善轨道车站夜间照明、监控等设施,方便老年人等群体夜间过街,累计在27座轨道车站开通36个夜间过街通道。在127个轨道车站设置纳凉区,全线网实现“强冷”“弱冷”车厢全覆盖,为老年人在炎炎夏日提供清凉和贴心服务。

不仅如此,为优化适老化智慧程度,40余家在营网约车平台公司全部开通“一键叫车”功能,提升老年人的操作便捷度。优化117座公交智慧站台、112个智能站牌功能,采用较大字体展示线路、车辆信息,让老年人看得清楚明白。优化智慧车站线路查询、车辆提醒功能;在“渝快行”一体化应用中开发适老化公共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提升老年群体出行体验。

点面结合

打造敬老爱老示范线路 

“今年我们确定打造10条敬老爱老示范线路。”该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示范线路配备了低地板及低入口车辆139辆,增加线路专属LOGO,设置爱心专座、爱心便民箱等适老化设施,对示范线路工作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共770余人次。

推动巡游车电召桩建设试点,在两江新区、南岸区试点建设电召桩各1个,通过点位信息召乘附近出租车。会同两江新区初步确定再建16个电召桩,进一步监测分析社会需求情况,为全面推广做好准备。

开展轨道交通“爱心预约”服务,让有需要的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小程序等方式预约从进站至出站的全程服务帮助。目前正在对热线服务平台和微信小程序进行调试完善,争取尽快推出该项服务。

标本兼治

健全多元化保障机制

据介绍,为加强标准规范建设,针对目前国内公交适老化服务制度标准空白的问题,该中心在参考国内外经验、结合重庆实际的基础上,编制《重庆市中心城区公交适老化服务规范》,指导公交线路规划、运力投放、设施建设、运营服务等方面的适老化改造。

为更加方便老年人,实行差异化购票方式,在客运、轨道等站点,既提供智能化收费、购票方式,也支持人工窗口的传统方式。实行多渠道沟通机制,持续发挥12345、12328热线、窗口大厅等渠道,广泛收集并及时回应老年人在办事、出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健全多元化保障机制,针对大型社区、背街小巷,开行更多小巷公交、接驳公交,解决老年人“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

据了解,2020年以来,陆续开行小巷公交35条,优化改造公轨一体化换乘点130余个,新建公轨换乘首末站16个,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轨道出入口100米范围内公交换乘设施全覆盖。

“我们将从更近的距离、更优的设施、更好的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老年群体乘坐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度、舒适度、满意度。”该中心负责人如是表示。

记者 杨 雪 实习生 张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