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戒毒康复所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时间: 2023-08-2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9297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秉承“党建统领、戒治为本”的思路,不断提高戒治水平和能力,激励民警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强担当,以“见真心”“送暖心”“守初心”驰而不息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全力推动重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见真心 解民忧

吸食毒品达到危重程度就会导致精神障碍,市戒毒康复所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取得实效。

张某因吸毒致精神障碍,曾多次寻求戒毒治疗未果,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戒毒康复所。精神障碍者戒毒对管理者来说是难题,对医护人员更是挑战。入所后,经大队领导和医务人员会诊,为张某专门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和治疗方案,经与其母亲商定,由其母亲全程陪护治疗。在民警耐心的教育引导和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治疗方案逐步得到实施,经过一周的治疗,张某妄想症状逐渐减弱或消失,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戒毒康复所戒治科和大队民警抓住时机,通过禁毒健康教育、动机强化治疗、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康复运动恢复机能、毅力提升增强信心等戒治方法,戒毒治疗依从性大大增强,生理机能显著提高。3个月后,张某治愈出所,顺利回归社会。

送暖心 纾民困

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体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还严重危害社会。戒毒民警以挽救吸毒人员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和坚守。

康某,26岁,吸毒8年。来所治疗时,康某因存在精神障碍需有家人陪护,但其父母因陪护、生活费等问题犹豫不决。经劝导,其父母达成共识,由母亲负责生活费补助,父亲负责陪同戒治。

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康某治疗依从性较好,情感症状很快改善。这时,民警细心观察发现,康某与父亲关系不融洽,彼此存在心理隔阂和交流障碍。对此,心理咨询师积极为康某父子开展心理治疗,通过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父子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治疗效果显现,康某的精神障碍症状逐渐缓解。戒治过程中,其父亲因工作原因不再陪戒,母亲因家庭原因未能按时给康某生活费补助,得知情况的康某情绪低落,戒毒抵触情况时有发生。民警发现后,一边对康某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一边向上级请示报告,经市戒毒康复所党委研究,批准给予特殊困难补助金,帮助他提振戒毒信心,最终完成了戒毒治疗并治愈出所。康某和家人对戒毒康复所的戒治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民警电话回访得知,康某已找到一份电焊工的工作。他告诉民警:“自己成熟了,以后不会再碰毒品了。”

守初心 惠民生

市戒毒康复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广泛宣传自愿戒毒政策,把党和国家对戒毒人员的关心关爱——“三免一保障”传达到位、宣传到位,努力在建新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在“点”上聚力。为自愿戒毒人员免费戒毒治疗创造条件,提供更多自愿戒毒的途径和渠道,市戒毒康复所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公租房、廉租房、美沙酮维持治疗点等重点区域,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对吸毒人员及亲属开展针对性的定点定人宣传动员,加强收治宣传工作。

在“线”上聚能。走进重庆文理学院等20余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受众师生达2000余人。对全市41个区县2358名禁毒专干、社工义工等开展戒毒业务知识培训,接收永川区、北碚区、重庆高新区等260余名社工义工来所开展禁毒戒毒知识义务培训,获得一致好评。

[戒毒宣传进校园]

在“面”上聚效。组织和参加市内各区县、镇街禁毒宣传活动41次。首次实现以市内行政区域为单位,借助新媒体赋能,依托永川区红专小学,利用网络同步直播“互联网+”模式,采取实地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对永川全区中小学生、教职工等进行禁毒宣传,受众人数达11万余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缙云教育矫治所供稿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重庆市戒毒康复所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重庆市戒毒康复所秉承“党建统领、戒治为本”的思路,不断提高戒治水平和能力,激励民警职工立足岗位作贡献、强担当,以“见真心”“送暖心”“守初心”驰而不息抓落实,凝心聚力促发展,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下功夫,全力推动重庆司法行政戒毒工作高质量发展。

见真心 解民忧

吸食毒品达到危重程度就会导致精神障碍,市戒毒康复所在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取得实效。

张某因吸毒致精神障碍,曾多次寻求戒毒治疗未果,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市戒毒康复所。精神障碍者戒毒对管理者来说是难题,对医护人员更是挑战。入所后,经大队领导和医务人员会诊,为张某专门制定个性化的管理和治疗方案,经与其母亲商定,由其母亲全程陪护治疗。在民警耐心的教育引导和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治疗方案逐步得到实施,经过一周的治疗,张某妄想症状逐渐减弱或消失,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市戒毒康复所戒治科和大队民警抓住时机,通过禁毒健康教育、动机强化治疗、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康复运动恢复机能、毅力提升增强信心等戒治方法,戒毒治疗依从性大大增强,生理机能显著提高。3个月后,张某治愈出所,顺利回归社会。

送暖心 纾民困

毒品不仅严重摧残人体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还严重危害社会。戒毒民警以挽救吸毒人员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和坚守。

康某,26岁,吸毒8年。来所治疗时,康某因存在精神障碍需有家人陪护,但其父母因陪护、生活费等问题犹豫不决。经劝导,其父母达成共识,由母亲负责生活费补助,父亲负责陪同戒治。

经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康某治疗依从性较好,情感症状很快改善。这时,民警细心观察发现,康某与父亲关系不融洽,彼此存在心理隔阂和交流障碍。对此,心理咨询师积极为康某父子开展心理治疗,通过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父子关系得到有效改善。

随着治疗效果显现,康某的精神障碍症状逐渐缓解。戒治过程中,其父亲因工作原因不再陪戒,母亲因家庭原因未能按时给康某生活费补助,得知情况的康某情绪低落,戒毒抵触情况时有发生。民警发现后,一边对康某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一边向上级请示报告,经市戒毒康复所党委研究,批准给予特殊困难补助金,帮助他提振戒毒信心,最终完成了戒毒治疗并治愈出所。康某和家人对戒毒康复所的戒治和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民警电话回访得知,康某已找到一份电焊工的工作。他告诉民警:“自己成熟了,以后不会再碰毒品了。”

守初心 惠民生

市戒毒康复所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原则,通过“点、线、面”相结合,广泛宣传自愿戒毒政策,把党和国家对戒毒人员的关心关爱——“三免一保障”传达到位、宣传到位,努力在建新功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在“点”上聚力。为自愿戒毒人员免费戒毒治疗创造条件,提供更多自愿戒毒的途径和渠道,市戒毒康复所深入街道、社区、学校、公租房、廉租房、美沙酮维持治疗点等重点区域,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等时间节点,对吸毒人员及亲属开展针对性的定点定人宣传动员,加强收治宣传工作。

在“线”上聚能。走进重庆文理学院等20余所大中专院校、中学开展禁毒宣传教育,受众师生达2000余人。对全市41个区县2358名禁毒专干、社工义工等开展戒毒业务知识培训,接收永川区、北碚区、重庆高新区等260余名社工义工来所开展禁毒戒毒知识义务培训,获得一致好评。

[戒毒宣传进校园]

在“面”上聚效。组织和参加市内各区县、镇街禁毒宣传活动41次。首次实现以市内行政区域为单位,借助新媒体赋能,依托永川区红专小学,利用网络同步直播“互联网+”模式,采取实地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对永川全区中小学生、教职工等进行禁毒宣传,受众人数达11万余人,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缙云教育矫治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