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公安局“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点牛

时间: 2023-09-11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711

软硬件结合专家姜云杰、编程大师王世驭、3D建模大师陈明洪、人像工程师冉顺利、bug测试尖兵夏雨竹……大足区公安局“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里可谓藏龙卧虎,每个民警辅警都有一个“隐藏”身份,他们紧盯基层所需,针对制约警务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确定研发课题,一年多来,研发成果7项,推广使用后大大提升了战斗力,深受一线民警欢迎。该工作室还先后获评“重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一等奖”、“重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示范单位”、大足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

案侦民警反映问题

3个月后成果投入实战

今年初,大足区发生一起抢夺案,案侦民警运用工作室研发的“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第一时间将视频资料回传至视频研判中心,仅10多分钟就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很快将其抓获,追回被抢夺财物。工作室负责人刘奔深有感触地说,该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体现了工作室坚持创新课题来自一线、成果服务实战的理念。

[工作室民警研发新项目]

该项成果的研发还得从一起盗窃案说起。当日,大足区一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因案发地点及周边监控视频量大时长,该区刑侦支队虽安排多人来回拷贝提取,但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导致视频研判滞后,一周后才破案。案件复盘会上,案侦民警反映,要是有一个既能迅速拷贝又能及时回传视频的设备,就能提高效率快速破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奔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将这一课题确定为“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随即开展研发工作。经过3个多月全力攻坚,成果新鲜出炉,投入实战后,大受基层欢迎。今年初,这项成果荣获“重庆市一线科技工作者岗位创新争先奖”,并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

运用AI修复技术

抓获30年前命案逃犯

现行案要及时破获,积案也不能放弃。为了尽快抓到命案逃犯,工作室需要对大量老照片进行清晰化处理。有人建议还是采用过去的人脸画像技术进行修复,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刘奔力排众异,选择了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AI修复技术,历时大半年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AI结合数位板人工修复,将原本像素模糊的老照片恢复优化近10倍,大大增强目标特征辨识度。运用这一技术,今年2月,该区刑侦民警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将30年前的命案逃犯林某抓获。

据了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研发出“车辆卡口时空异常筛查”模型、反诈类微信小程序“断卡助手”等,其创新的“逃犯研判导表整理工具”“EXCEL染色分析”“卡口透视图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不仅在全区基层办案单位推广,还被外省市多地公安实战单位运用于实践。

建立专业培训机制

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从门外汉到行业专家,工作室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成立民警与辅警互为搭档的学习互助小组,分门别类制定学习计划,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训理念,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到外地公安机关学习取经,既带回了别人的创新成果,又学到了先进的创新理念。

工作室按照“公安+高校”“民警+专家”的模式,与驻地高校建立专业培训机制,深化“警校”合作,还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建立跟班学习交流制度,邀请专家教授授课,不断提高民警辅警专业能力水平。前不久,由工作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搭建的某研判模型,在全市公安实战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如今,工作室人才群体已初露头角。数据建模行家陈新润、软硬件结合专家姜云杰、编程大师王世驭、3D建模大师陈明洪,研判高手吴丹、郑旭龙,人像工程师冉顺利,bug测试尖兵夏雨竹等创新能手脱颖而出……

服务发展回应期盼

盗抢案件连年大幅下降

传统盗抢案件极大影响群众安全感,快侦快办、追赃挽损是群众的期盼。工作室依托研发的成果创新警务模式,整合全区视频侦查力量,并联动街面巡逻力量,推动成立了视频侦查与巡逻防范联动办公室,并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机制:以视频研判作为巡逻防范的“大脑”、各类卡口监控为巡逻“神经元”,升级传统巡逻向智慧化巡逻转型,实现了对传统盗抢案件的“全天候”打击,极大提升了案件研判、落地抓捕、追赃挽损的效率。先后破获一系列盗窃案,有效遏制了侵财案件的高发态势,近两年来,大足区传统盗抢骗案件连续大幅下降,追赃返还率大幅上升。

今年7月,大足区龙石镇万福村有两个小朋友走失,工作室迅速开展调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细致工作,发现了正在农贸市场熟睡的两个小朋友,并将他们安全送回家。

据统计,今年以来,“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协助破获盗窃类案件111起,明确犯罪嫌疑人315人,提供案件线索283条,提升了警务战斗力,受到一线民警一致好评。今年1至7月,工作室找回失踪失联人员143人,协助派出所找回群众遗失的宠物、手机等财物50余次。

记者 李 亚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大足区公安局“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有点牛

软硬件结合专家姜云杰、编程大师王世驭、3D建模大师陈明洪、人像工程师冉顺利、bug测试尖兵夏雨竹……大足区公安局“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里可谓藏龙卧虎,每个民警辅警都有一个“隐藏”身份,他们紧盯基层所需,针对制约警务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确定研发课题,一年多来,研发成果7项,推广使用后大大提升了战斗力,深受一线民警欢迎。该工作室还先后获评“重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一等奖”、“重庆公安视频图像智能化应用示范单位”、大足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

案侦民警反映问题

3个月后成果投入实战

今年初,大足区发生一起抢夺案,案侦民警运用工作室研发的“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第一时间将视频资料回传至视频研判中心,仅10多分钟就锁定犯罪嫌疑人,并很快将其抓获,追回被抢夺财物。工作室负责人刘奔深有感触地说,该创新成果的成功运用,体现了工作室坚持创新课题来自一线、成果服务实战的理念。

[工作室民警研发新项目]

该项成果的研发还得从一起盗窃案说起。当日,大足区一小区发生一起盗窃案,因案发地点及周边监控视频量大时长,该区刑侦支队虽安排多人来回拷贝提取,但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导致视频研判滞后,一周后才破案。案件复盘会上,案侦民警反映,要是有一个既能迅速拷贝又能及时回传视频的设备,就能提高效率快速破案。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刘奔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将这一课题确定为“便携式多功能视频采集回传器”,随即开展研发工作。经过3个多月全力攻坚,成果新鲜出炉,投入实战后,大受基层欢迎。今年初,这项成果荣获“重庆市一线科技工作者岗位创新争先奖”,并申报了多项国家专利。

运用AI修复技术

抓获30年前命案逃犯

现行案要及时破获,积案也不能放弃。为了尽快抓到命案逃犯,工作室需要对大量老照片进行清晰化处理。有人建议还是采用过去的人脸画像技术进行修复,这样既省心又省力。刘奔力排众异,选择了具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的AI修复技术,历时大半年啃下这块硬骨头,通过AI结合数位板人工修复,将原本像素模糊的老照片恢复优化近10倍,大大增强目标特征辨识度。运用这一技术,今年2月,该区刑侦民警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将30年前的命案逃犯林某抓获。

据了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研发出“车辆卡口时空异常筛查”模型、反诈类微信小程序“断卡助手”等,其创新的“逃犯研判导表整理工具”“EXCEL染色分析”“卡口透视图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不仅在全区基层办案单位推广,还被外省市多地公安实战单位运用于实践。

建立专业培训机制

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

从门外汉到行业专家,工作室根据每个成员的特长,成立民警与辅警互为搭档的学习互助小组,分门别类制定学习计划,秉承“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人才培训理念,多次组织业务骨干到外地公安机关学习取经,既带回了别人的创新成果,又学到了先进的创新理念。

工作室按照“公安+高校”“民警+专家”的模式,与驻地高校建立专业培训机制,深化“警校”合作,还先后与电子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建立跟班学习交流制度,邀请专家教授授课,不断提高民警辅警专业能力水平。前不久,由工作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同搭建的某研判模型,在全市公安实战大比武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如今,工作室人才群体已初露头角。数据建模行家陈新润、软硬件结合专家姜云杰、编程大师王世驭、3D建模大师陈明洪,研判高手吴丹、郑旭龙,人像工程师冉顺利,bug测试尖兵夏雨竹等创新能手脱颖而出……

服务发展回应期盼

盗抢案件连年大幅下降

传统盗抢案件极大影响群众安全感,快侦快办、追赃挽损是群众的期盼。工作室依托研发的成果创新警务模式,整合全区视频侦查力量,并联动街面巡逻力量,推动成立了视频侦查与巡逻防范联动办公室,并建立起一套高效运行机制:以视频研判作为巡逻防范的“大脑”、各类卡口监控为巡逻“神经元”,升级传统巡逻向智慧化巡逻转型,实现了对传统盗抢案件的“全天候”打击,极大提升了案件研判、落地抓捕、追赃挽损的效率。先后破获一系列盗窃案,有效遏制了侵财案件的高发态势,近两年来,大足区传统盗抢骗案件连续大幅下降,追赃返还率大幅上升。

今年7月,大足区龙石镇万福村有两个小朋友走失,工作室迅速开展调查,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细致工作,发现了正在农贸市场熟睡的两个小朋友,并将他们安全送回家。

据统计,今年以来,“刘奔劳模创新工作室”协助破获盗窃类案件111起,明确犯罪嫌疑人315人,提供案件线索283条,提升了警务战斗力,受到一线民警一致好评。今年1至7月,工作室找回失踪失联人员143人,协助派出所找回群众遗失的宠物、手机等财物50余次。

记者 李 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