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从这四方面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时间: 2023-10-24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43

养老牵动千家万户,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10月23日,重阳节之际,“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中平介绍了重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我市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6189家,床位23.28万张。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人体和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正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共治,多元联动、活力充沛的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格局。为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将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保基本、兜底线,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困难老年人主动发现、特困老年人救助供养、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津贴和补贴6项制度,努力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能够方便可及、大致均等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丁中平介绍,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主要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20个服务项目。

其中,物质帮助有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等9项;照护服务有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等10项;关爱服务当前有居家探访关爱项目。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多层次、广覆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目前,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有6189家,床位23.28万张,基本实现市有福利院、区县有福利中心、街镇有养老中心、村社有养老站点、家庭有养老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丁中平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充分发挥3家市级福利院示范作用的基础上,加快区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区县级福利院,确保区县能进行照护。在农村地区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乡镇敬老院,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供养服务联合体或片区型特困集中供养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专业化照护服务。进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将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引进社会化专业机构推动实施。“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改造3.9万户,目前已改造2万户,重点满足特困对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残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居家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多元化、可持续,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市民政局坚持供需对接,加快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公办兜底保障服务方面,支持开展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委托管理、补贴运营等方式,引导机构提供专业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已支持441家机构开展试点,平均服务项目增至46项,入住率突破50%。同时,发展社区便捷养老服务,支持市场主体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带动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延伸养老服务进社区、到家庭,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助餐点1665个、老年食堂365家。

另一方面,推动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试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拓展社会普惠养老服务,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让老人可负担、安心养。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抓创新、强保障,增强基本养老服务效能

丁中平表示,我市还将加快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上线“长者码”,推进“渝悦养老”应用,探索“时间银行”“积分超市”等服务制度,让高科技更好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等级评定,助力养老服务品质提升。壮大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教育培训、激励褒扬相结合的培养机制,让养老工作者更有奔头。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在落实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方面,引导多方参与,推动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资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今年社会办养老机构占比已超过45%,平均入住率达到68.2%。

记者 叶惠娟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我市将从这四方面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养老牵动千家万户,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10月23日,重阳节之际,“贯彻二十大 建设新重庆”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重庆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中平介绍了重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目前,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我市已建成养老服务设施6189家,床位23.28万张。面对庞大的老年群人体和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市民政局正加快推进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形成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共治,多元联动、活力充沛的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格局。为加快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我市将从以下四方面着力。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保基本、兜底线,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困难老年人主动发现、特困老年人救助供养、特殊困难老年人关爱、老年人津贴和补贴6项制度,努力使符合条件的老年人都能够方便可及、大致均等地获得基本养老服务。”丁中平介绍,我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主要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三大类20个服务项目。

其中,物质帮助有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经济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80周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等9项;照护服务有65周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等10项;关爱服务当前有居家探访关爱项目。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多层次、广覆盖,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设施网络

目前,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有6189家,床位23.28万张,基本实现市有福利院、区县有福利中心、街镇有养老中心、村社有养老站点、家庭有养老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丁中平介绍,下一步,我市将在充分发挥3家市级福利院示范作用的基础上,加快区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区县级福利院,确保区县能进行照护。在农村地区推进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乡镇敬老院,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供养服务联合体或片区型特困集中供养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等专业化照护服务。进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方面,将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引进社会化专业机构推动实施。“十四五”期间全市将改造3.9万户,目前已改造2万户,重点满足特困对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残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居家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多元化、可持续,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

市民政局坚持供需对接,加快兜底性、基础性、普惠性养老服务发展,推动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强化公办兜底保障服务方面,支持开展公建民营改革,探索委托管理、补贴运营等方式,引导机构提供专业优质养老服务,目前已支持441家机构开展试点,平均服务项目增至46项,入住率突破50%。同时,发展社区便捷养老服务,支持市场主体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带动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延伸养老服务进社区、到家庭,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目前已建成助餐点1665个、老年食堂365家。

另一方面,推动居家养老照护服务,试点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力争到2025年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00张。拓展社会普惠养老服务,健全价格形成机制,深化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让老人可负担、安心养。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着力抓创新、强保障,增强基本养老服务效能

丁中平表示,我市还将加快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上线“长者码”,推进“渝悦养老”应用,探索“时间银行”“积分超市”等服务制度,让高科技更好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加强养老服务质量建设,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标准体系,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等级评定,助力养老服务品质提升。壮大养老专业人才队伍,建立教育培训、激励褒扬相结合的培养机制,让养老工作者更有奔头。

(社区养老资料图片)

在落实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方面,引导多方参与,推动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慈善资金等多元结合的投入机制,今年社会办养老机构占比已超过45%,平均入住率达到68.2%。

记者 叶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