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全面推进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

时间: 2023-10-2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679

□ 徐兴旺 刘世敏 谢川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在现代化中具有关键地位,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治理,实现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治理的根本,精准落实教育部对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标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多举措推进学校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高站位谋划布局

建机制保落实

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成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和法治办公室,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履行依法治校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学校党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法治工作汇报,形成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的工作机制。

法治工作“进规划”。高标准制定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整体工作方案》、“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依法治校工作要点,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与学校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分管领导“专门管”。学校长期安排拥有法学研究生学历的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法治工作,并担任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主任,以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法治工作经验,创新推动法治工作专业化、特色化。

领导干部“全面评”。将法治学习、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情况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述职,将法治观念、法治素养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将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情况作为干部考察、任用干部“必考项”,每年定期组织干部开展法治培训、法治考试等提升法治素养与治理能力。

二级单位“综合考”。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考评指标,考核结果与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等次、与部门绩效、与领导干部奖惩“三挂钩”,将违法违纪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条件。

工作报告“制度化”。校长代表学校将法治工作情况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的专项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并按要求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报送法治工作情况报告。

全方位精准推进

建品牌提质效

以章程为引领,推进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流程完成对学校章程的修订、报审与公开公布,在章程的总则、办学活动、治理结构、资产、经费及后勤等章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党委会等各类会议、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各类学习、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教育等形式,实现章程学习覆盖率、章程知晓率100%,推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学校专门制定章程解释程序,法治办负责人全程对学校规范性文件实行合法性前置审查,修订学校《公文管理办法》,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到程序健全、在线协同推进、审核过程规范、发布效率高,不断优化OA功能,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规范性文件发布机制。制定学校章程的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对制度进行废、改、立、释,初步形成涵盖党建与思政、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13个领域的层次清晰、分类科学的制度体系,制定(修订)制度150余项,做到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全方位推动制度科学化。

优化体制机制,推进治理现代化。修订学校党委《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与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专题会议管理办法及其议事规则等文件,规范学校党委决策行为、重大决策程序,健全落实理事会制度,推动重大决策程序化。全面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明确规定校院两级职权关系,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等决策机制健全。科学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按照“三定”要求,部门职能职责明确,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建立法治负责人会前审核、会上参与研究、会后把关的全过程列席参与、具体审核机制,推动法治机构负责人参与决策常态化;制定校级学术委员会章程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学术规范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推进专家治校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定期召开代表大会,推动师生参与决策民主化;每年公开信息一千余条,推动信息公开常态化,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结构。

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制定学校《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合同起草、签审、执行等程序,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外签署合同的法律审查,对合同实施分层分类细化管理,以用印管理审批流程,控制合同管理审批全流程,在学校OA系统设置合同管理模块,实现全过程网络留痕。针对资产经营与处置、基建后勤、科研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岗位,全面梳理法律风险清单并明确处置办法,对存在的相关风险或隐患通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进行化解。健全师生人身风险防范、处置和分担机制,构建危化品管理、食品管理、安全用火(用电)、意外死亡等导致的人身伤害应急预案8套,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防联控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与社区、公安、网信等机构建立良好的联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通过为全体工会会员购买意外事故伤害险、为学生购买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途径,切实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法治教育教学实效。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普法工作的首位,制定学校《“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推动《宪法》宣传进课堂、进主题班会、进系列活动,将《宪法》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培养全过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会,通过邀请学校法律顾问和法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干部职工培训安排法治课程等方式,每年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法治相关培训2次以上,推动领导干部、教师学法制度化。制定学校“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并有序组织实施,着力建强课堂“主阵地”、班级活动阵地、“学宪法、讲宪法”竞赛活动阵地、法律志愿者协会阵地、法治宣传板报阵地以及宿舍日常教育阵地和“青春重工”公众号平台法治网络教育阵地,联合渝北区双凤派出所开展“校园面对面”,向师生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渝北区校保支队开展师生集体法制学习,以案释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等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在学校官网“党政办公室”网页增设“法治办公室”板块,以及时发布(上传)工作动态、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法治课堂相关内容,并设置“师生权益保护留言平台”,畅通线上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沟通渠道,全力打造“法治重工”品牌。

强化救济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办法,规范师生违规处理程序,对师生作出处理、处分前需进行合法性审查,根据程序要求由学校党委会、办公会审议,并及时以正式公文的方式,书面告知被处理师生,一般还会在文末告知申诉救济渠道、程序和时限,确保程序规范、公平公正,所有处理材料集中归档管理。成立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分别制定(修订)教职工、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及其工作规则,明确职能职责和工作程序,不断健全师生校内权益救济制度。建立听证工作机制,制定学校《听证管理办法》,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处理、处分或申诉,经申请,可以举行听证,全方位保障和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强化多重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成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法治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党政办合署办公。科学制定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章程》《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法治工作联络员管理办法》等,强化制度支撑和规范管理。在充分论证和借鉴有关高校做法的基础上,对学校法律事务处理实行总法律顾问负责制,并组建由总法律顾问、专兼职法律顾问组成的法律顾问工作组,不断建强法治工作队伍。目前,建有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设委员6人、秘书1人,常态化为学校决策提供法律意见;设有总法律顾问1人,专职法律顾问1人,兼职法律顾问4人,不断壮大法律顾问专业队伍;法治办共有专兼职负责法治工作人员5人,学校各二级单位设法治宣传员30人,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每年财务预算中安排7万元专项经费,在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中安排“健全内部制度标准”专项经费118万元,专款专用。

强化结合,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作用,积极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优势,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劳动教育实践,建好36个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辐射10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搭建百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联合行动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所中高职院校参与其中。与杭州故乡的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劳动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在40000多师生中推广使用。依托劳动教育研究院平台,举办高端论坛3期,开发教材2本,制定课程建设指南,开展师资培训1000余人。《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三阶递进,四位一体”工业文化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一体二翼三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等3项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荣获2019年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一等奖1项,多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植根深厚工业文化底蕴,打造“一园两馆三室N角落”的全覆盖文化浸润载体、构建体现8大工业文化的5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统完善的文化识别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形成了“文化引领、‘三匠’育人”核心文化理念,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构建了理念文化先行、制度文化保障、环境文化浸润、行为文化落脚的特色工业文化育人体系。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等均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三十余次进行专题报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先后8次在全国性重要会议上作专题发言,近300所国内外院校到校考察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学校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全国共10个),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院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单位、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示范影响辐射全国。

全领域夯实根基

强影响促发展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办学活动规范有序,治理能力逐步提升,较好地杜绝了各类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2020~2022年期间,学校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没有出现因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在招生、知识产权和国有资产保护、合同管理、教职工聘用等重要领域加强制度化、法治化建设,陆续出台《学生管理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有效杜绝招生负面舆情、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各类人事、劳动纠纷发生率不断下降。出版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系列管理标准,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优化管理,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师生维权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开展《宪法》《民法典》宣讲,预防网络诈骗与电信诈骗等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有效杜绝师生发生贩毒、吸毒等涉毒违法犯罪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行为。校园无宗教传教情况发生。充分发挥校内机制作用,修订教职工、学生申诉办法,线上通过学校官网“法治办公室”板块开通师生留言平台、法律咨询服务电话、信访热线,线下法律顾问定期提供现场服务,法治办、工会等专职工作人员现场解决难题等。畅通申诉渠道,近2年,教职工和学生申诉案件解决率超过80%。

法治成效示范影响不断扩大。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先后5次获评重庆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先后多人次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20年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中测评工作获重庆市教委通报表扬。开展了“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研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探析等课题研究,提出按照价值——制度——结构——管理模式的治理逻辑,助力双高建设。出版《教育行政权行使的有效性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行政法治研究》专著2本,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法治文章近10篇,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学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依法治校,把学校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2023年获批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不断探索依法治校的“重工模式”,推动学校提质升本、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 全面推进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

□ 徐兴旺 刘世敏 谢川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在现代化中具有关键地位,一流的高校需要一流的治理,实现依法治理、科学治理是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学校——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治理的根本,精准落实教育部对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对标高等学校法治工作测评指标,多举措推进学校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高站位谋划布局

建机制保落实

主要领导“亲自抓”。学校成立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和法治办公室,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履行依法治校第一责任人职责,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学校党委每半年听取一次法治工作汇报,形成年初有计划、年底有总结的工作机制。

法治工作“进规划”。高标准制定学校《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整体工作方案》、“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依法治校工作要点,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年度党政工作要点,与学校重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

分管领导“专门管”。学校长期安排拥有法学研究生学历的党委委员、副院长分管法治工作,并担任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主任,以深厚的法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育法治工作经验,创新推动法治工作专业化、特色化。

领导干部“全面评”。将法治学习、依法决策、依法履职等情况纳入学校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考核述职,将法治观念、法治素养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将干部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情况作为干部考察、任用干部“必考项”,每年定期组织干部开展法治培训、法治考试等提升法治素养与治理能力。

二级单位“综合考”。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细化考评指标,考核结果与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等次、与部门绩效、与领导干部奖惩“三挂钩”,将违法违纪作为单位和个人评优评先的“一票否决”条件。

工作报告“制度化”。校长代表学校将法治工作情况作为学校年度工作的专项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并按要求向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报送法治工作情况报告。

全方位精准推进

建品牌提质效

以章程为引领,推进制度建设。严格按照流程完成对学校章程的修订、报审与公开公布,在章程的总则、办学活动、治理结构、资产、经费及后勤等章节,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党委会等各类会议、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等各类学习、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各类培训教育等形式,实现章程学习覆盖率、章程知晓率100%,推动章程和规章制度学习常态化、长效化。学校专门制定章程解释程序,法治办负责人全程对学校规范性文件实行合法性前置审查,修订学校《公文管理办法》,强化规范性文件管理,做到程序健全、在线协同推进、审核过程规范、发布效率高,不断优化OA功能,建立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规范性文件发布机制。制定学校章程的实施方案,每年定期对制度进行废、改、立、释,初步形成涵盖党建与思政、教学管理、科研服务等13个领域的层次清晰、分类科学的制度体系,制定(修订)制度150余项,做到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与制度创新有机结合,全方位推动制度科学化。

优化体制机制,推进治理现代化。修订学校党委《贯彻“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实施办法》与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制定专题会议管理办法及其议事规则等文件,规范学校党委决策行为、重大决策程序,健全落实理事会制度,推动重大决策程序化。全面实施校院二级管理,明确规定校院两级职权关系,二级学院党总支会议、院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等决策机制健全。科学调整优化内设机构,按照“三定”要求,部门职能职责明确,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建立法治负责人会前审核、会上参与研究、会后把关的全过程列席参与、具体审核机制,推动法治机构负责人参与决策常态化;制定校级学术委员会章程和议事规则,不断完善学术规范和学术委员会运行机制,推进专家治校规范化;建立完善的校院两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等,定期召开代表大会,推动师生参与决策民主化;每年公开信息一千余条,推动信息公开常态化,着力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专家治学、民主管理、企业参与、社会监督”的治理结构。

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制定学校《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合同起草、签审、执行等程序,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加强对外签署合同的法律审查,对合同实施分层分类细化管理,以用印管理审批流程,控制合同管理审批全流程,在学校OA系统设置合同管理模块,实现全过程网络留痕。针对资产经营与处置、基建后勤、科研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岗位,全面梳理法律风险清单并明确处置办法,对存在的相关风险或隐患通过修订制度、完善机制进行化解。健全师生人身风险防范、处置和分担机制,构建危化品管理、食品管理、安全用火(用电)、意外死亡等导致的人身伤害应急预案8套,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联防联控协同处置突发事件管理机制,与社区、公安、网信等机构建立良好的联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化解矛盾、调处纠纷,通过为全体工会会员购买意外事故伤害险、为学生购买实习意外伤害保险等途径,切实为全体师生员工提供人身安全保障。

创新宣传形式,增强法治教育教学实效。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普法工作的首位,制定学校《“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推动《宪法》宣传进课堂、进主题班会、进系列活动,将《宪法》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培养全过程。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委会“第一议题”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会,通过邀请学校法律顾问和法学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干部职工培训安排法治课程等方式,每年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法治相关培训2次以上,推动领导干部、教师学法制度化。制定学校“七五”“八五”普法规划并有序组织实施,着力建强课堂“主阵地”、班级活动阵地、“学宪法、讲宪法”竞赛活动阵地、法律志愿者协会阵地、法治宣传板报阵地以及宿舍日常教育阵地和“青春重工”公众号平台法治网络教育阵地,联合渝北区双凤派出所开展“校园面对面”,向师生宣传国家安全知识,渝北区校保支队开展师生集体法制学习,以案释法对危害国家安全等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在学校官网“党政办公室”网页增设“法治办公室”板块,以及时发布(上传)工作动态、规章制度、依法治校、法治课堂相关内容,并设置“师生权益保护留言平台”,畅通线上师生合法权益维护沟通渠道,全力打造“法治重工”品牌。

强化救济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办法,规范师生违规处理程序,对师生作出处理、处分前需进行合法性审查,根据程序要求由学校党委会、办公会审议,并及时以正式公文的方式,书面告知被处理师生,一般还会在文末告知申诉救济渠道、程序和时限,确保程序规范、公平公正,所有处理材料集中归档管理。成立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分别制定(修订)教职工、学生申诉处理办法及其工作规则,明确职能职责和工作程序,不断健全师生校内权益救济制度。建立听证工作机制,制定学校《听证管理办法》,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处理、处分或申诉,经申请,可以举行听证,全方位保障和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强化多重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成立全面推进依法治校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法治工作,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党政办合署办公。科学制定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章程》《总法律顾问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法治工作联络员管理办法》等,强化制度支撑和规范管理。在充分论证和借鉴有关高校做法的基础上,对学校法律事务处理实行总法律顾问负责制,并组建由总法律顾问、专兼职法律顾问组成的法律顾问工作组,不断建强法治工作队伍。目前,建有学校法律事务委员会,设委员6人、秘书1人,常态化为学校决策提供法律意见;设有总法律顾问1人,专职法律顾问1人,兼职法律顾问4人,不断壮大法律顾问专业队伍;法治办共有专兼职负责法治工作人员5人,学校各二级单位设法治宣传员30人,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每年财务预算中安排7万元专项经费,在学校“双高计划”建设中安排“健全内部制度标准”专项经费118万元,专款专用。

强化结合,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学校作为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作用,积极发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优势,广泛开展劳动教育研究、劳动教育实践,建好36个劳动教育研究中心,辐射1000多所职业院校。作为组长单位牵头搭建百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与实践联合行动平台,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所中高职院校参与其中。与杭州故乡的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劳动教育产教融合平台”在40000多师生中推广使用。依托劳动教育研究院平台,举办高端论坛3期,开发教材2本,制定课程建设指南,开展师资培训1000余人。《基于工匠精神培养的高职“三阶递进,四位一体”工业文化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等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一体二翼三化”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等3项成果获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荣获2019年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一等奖1项,多篇文章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发表。植根深厚工业文化底蕴,打造“一园两馆三室N角落”的全覆盖文化浸润载体、构建体现8大工业文化的5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系统完善的文化识别系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形成了“文化引领、‘三匠’育人”核心文化理念,大力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构建了理念文化先行、制度文化保障、环境文化浸润、行为文化落脚的特色工业文化育人体系。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教育部职成司领导等均给予充分肯定。《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三十余次进行专题报道,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先后8次在全国性重要会议上作专题发言,近300所国内外院校到校考察学习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学校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示范基地(全国共10个),获批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工业文化研究院工业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单位、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示范影响辐射全国。

全领域夯实根基

强影响促发展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显著提升。近年来,学校切实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办学活动规范有序,治理能力逐步提升,较好地杜绝了各类负面舆情事件的发生。2020~2022年期间,学校领导干部在履行职务过程中没有出现因违法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在招生、知识产权和国有资产保护、合同管理、教职工聘用等重要领域加强制度化、法治化建设,陆续出台《学生管理规定》《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合同管理办法》《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有效杜绝招生负面舆情、国有资产流失等情况,各类人事、劳动纠纷发生率不断下降。出版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系列管理标准,以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优化管理,切实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师生维权意识显著增强。通过开展《宪法》《民法典》宣讲,预防网络诈骗与电信诈骗等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有效杜绝师生发生贩毒、吸毒等涉毒违法犯罪和其他重大刑事犯罪行为。校园无宗教传教情况发生。充分发挥校内机制作用,修订教职工、学生申诉办法,线上通过学校官网“法治办公室”板块开通师生留言平台、法律咨询服务电话、信访热线,线下法律顾问定期提供现场服务,法治办、工会等专职工作人员现场解决难题等。畅通申诉渠道,近2年,教职工和学生申诉案件解决率超过80%。

法治成效示范影响不断扩大。良好的法治环境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获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单位,先后5次获评重庆市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先后多人次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比赛中获一、二等奖,2020年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中测评工作获重庆市教委通报表扬。开展了“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研究”“整体性治理视域下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和“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探析等课题研究,提出按照价值——制度——结构——管理模式的治理逻辑,助力双高建设。出版《教育行政权行使的有效性研究》《高等教育改革与行政法治研究》专著2本,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法治文章近10篇,切实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学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依法治校,把学校管理全面纳入法治轨道,2023年获批首批重庆市新时代依法治校示范校,不断探索依法治校的“重工模式”,推动学校提质升本、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