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背后的动人故事——读《大地的细节》

时间: 2023-11-10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797

◎ 兰卓

有个视频号播出了一个系列,以动画的形式勾画出了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的人生足迹,甚至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图,波澜壮阔、迂回曲折,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出行与奔走,因为仕途的沉浮,因为追寻梦想,因为肩上的使命,也因为社会动荡而不得不为之。除了神仙们的“游刃有余”,凡人颠沛流离、不辞辛劳的奔波,是为了寻找心中的乐土,也有郁郁不得志后随遇而安的自得其乐。在交通条件极为有限的古代,他们的行程,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在人生苦短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路上,吟诗作词就是在歇息的时候完成的!

后来,我在《南方周末》《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上读到作家聂作平创作的《长风万里:李白的人生地理》《孤忠者最后的大地:文天祥和他的北上之路》等系列作品。这组作品回溯了一个个人物或一群群人在大地上行走、停留、寻梦或左冲右突的故事,相较而言,动画版的路线图显得单调了一些。

这组作品后来结集出版,书名为《大地的细节》。这是一组“在路上的中国风景”,题材很有历史纵深感,既有古代的人物、近现代的奋斗者,也有走进历史背景的一个个群体:比如李白、文天祥等,他们中有诗人作家,也有一腔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忠耿之臣;比如茶马古道的背夫,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路上的大学师生,“三线建设”期间在重庆某个偏僻小镇奋斗的国企人员。故事“还原”了一个个人、一个个群体在他们身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梦想与现实,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一口气读完。

他们是文学与历史的“标本”。读完这组作品,再来品读这些诗人作家的诗文,我们会深刻体悟到,这些诗文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流传至今,绝不是靠人为炒作的网红流量,爆炒后的东西只能昙花一现,所谓的经典,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歌以咏怀。而一个个群体艰难困苦中的担当、作为、奋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挺立在地平线上的民族脊梁——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有的故事,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驱车寻幽访古,遍访古迹、遗址,从碑文、碑刻到地方志中探寻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群体的故事细节,甚至悉心倾听了现实大地上人们的述说,如此田野式的调查,是对人文历史的感怀与现实印证的记录,相较单纯从史料里搜索抄录而言,要鲜活得很多——跨越时空,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人物、群体会发现,他们是时空上的IP,更是鲜活的、动人的风景。

再美的风景,不过是一幅幅跟随时令变换的画。而人,才是风景里的灵魂。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留下的精神遗产是风景里最动人的故事,是地理坐标上最打眼的遗存符号。诚如作者在“后记”里写道:“自然风景固然赏心悦目,但那些风景背后的人文与历史——先人的事迹一旦与风景相交融,便有了弥足珍贵的厚度和温度。”《大地的细节》里的二十个故事,为我们阅读、理解、重温文学与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让我们触摸到人文与历史的精神血脉。

从人文精神上的回溯与反刍,有别于课堂上的鉴赏、讲义与新闻报道的客观记叙。从作者的朋友圈和自媒体上看到,他还在大地上奔忙、踏访、记录、书写,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春夏秋冬的阳光打在他驱车奋进的脸庞——他的后续系列作品令人期待。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风景背后的动人故事——读《大地的细节》

◎ 兰卓

有个视频号播出了一个系列,以动画的形式勾画出了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的人生足迹,甚至有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路线图,波澜壮阔、迂回曲折,令人叹为观止。他们的出行与奔走,因为仕途的沉浮,因为追寻梦想,因为肩上的使命,也因为社会动荡而不得不为之。除了神仙们的“游刃有余”,凡人颠沛流离、不辞辛劳的奔波,是为了寻找心中的乐土,也有郁郁不得志后随遇而安的自得其乐。在交通条件极为有限的古代,他们的行程,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在人生苦短的几十年里,他们一直在路上,吟诗作词就是在歇息的时候完成的!

后来,我在《南方周末》《新华每日电讯》《中国国家地理》等报刊上读到作家聂作平创作的《长风万里:李白的人生地理》《孤忠者最后的大地:文天祥和他的北上之路》等系列作品。这组作品回溯了一个个人物或一群群人在大地上行走、停留、寻梦或左冲右突的故事,相较而言,动画版的路线图显得单调了一些。

这组作品后来结集出版,书名为《大地的细节》。这是一组“在路上的中国风景”,题材很有历史纵深感,既有古代的人物、近现代的奋斗者,也有走进历史背景的一个个群体:比如李白、文天祥等,他们中有诗人作家,也有一腔家国情怀的国家栋梁、忠耿之臣;比如茶马古道的背夫,抗日战争期间西迁路上的大学师生,“三线建设”期间在重庆某个偏僻小镇奋斗的国企人员。故事“还原”了一个个人、一个个群体在他们身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梦想与现实,每一个故事都能让人一口气读完。

他们是文学与历史的“标本”。读完这组作品,再来品读这些诗人作家的诗文,我们会深刻体悟到,这些诗文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中流传至今,绝不是靠人为炒作的网红流量,爆炒后的东西只能昙花一现,所谓的经典,是他们发自肺腑的歌以咏怀。而一个个群体艰难困苦中的担当、作为、奋进,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挺立在地平线上的民族脊梁——从来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有的故事,教科书上是没有的。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驱车寻幽访古,遍访古迹、遗址,从碑文、碑刻到地方志中探寻一个个人物、一个个群体的故事细节,甚至悉心倾听了现实大地上人们的述说,如此田野式的调查,是对人文历史的感怀与现实印证的记录,相较单纯从史料里搜索抄录而言,要鲜活得很多——跨越时空,我们重新审视那些人物、群体会发现,他们是时空上的IP,更是鲜活的、动人的风景。

再美的风景,不过是一幅幅跟随时令变换的画。而人,才是风景里的灵魂。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奋斗过,留下的精神遗产是风景里最动人的故事,是地理坐标上最打眼的遗存符号。诚如作者在“后记”里写道:“自然风景固然赏心悦目,但那些风景背后的人文与历史——先人的事迹一旦与风景相交融,便有了弥足珍贵的厚度和温度。”《大地的细节》里的二十个故事,为我们阅读、理解、重温文学与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觉,让我们触摸到人文与历史的精神血脉。

从人文精神上的回溯与反刍,有别于课堂上的鉴赏、讲义与新闻报道的客观记叙。从作者的朋友圈和自媒体上看到,他还在大地上奔忙、踏访、记录、书写,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春夏秋冬的阳光打在他驱车奋进的脸庞——他的后续系列作品令人期待。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