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父母教诲

时间: 2023-12-1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431

◎ 黄金泽

“弟子规,圣人训。父母教,须敬听。”人过中年,历经人世沧桑,看尽花开花落,常常怀想“远行”的父母,方觉聆听父母教诲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学,当过几年生产队长,只会写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整日劳作,从不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每年开春,山里还春寒料峭,父亲便已卷起裤脚,开始犁田耕作。每次回家,浑身湿漉漉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泥浆,像个“泥人”。在那双闪动的双眸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如山的父爱。这时,父亲会烧火取暖,把衣服烤干。我做完作业,就会坐到他身边去,父子俩便难得地待在一块儿。有时,父子俩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待着。父亲翻烤着衣裤,我静静地坐在他旁边,时而,往火塘里添—些柴禾。有时,父子俩也会聊上几句。关于读书,他说“读书耕田一般苦”;关于刻苦,他讲“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关于细致,他提醒“不要大意失荆州”……这些话,几乎就是父亲对我全部的教育。那时,我还小,也不太懂这些话的含义。或许,父亲也就那么一说,但我却牢牢记在了心里,成为我人生路上不竭的精神源泉。

母亲于我,就更谈不上言语上的教育了。她整天不知疲倦地劳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闹钟,但每天早上,她都会按时起床,哪怕生着病,也会煮好早饭叫醒我。晚上,我们都睡下了,她还要收拾家务,拌好猪食,直至很晚才睡觉。现在想来,母亲是何其不易。

母亲话不多,但她的话,在我们家却是一言九鼎,否则,怎能管好六个孩子?全家人对她既敬又畏。她有三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第一句话是关于穿着。小时候,家里穷,我只能穿哥哥姐姐留下的衣服,大小不合适,还很破旧。我穿在身上,心里不免自卑。那时,母亲就常给我讲“穿得烂没啥子,只要穿得干净。”这句话,多少让我有了些自信。哪怕面对同学的嘲笑,我也没太当回事。母亲则一直穿着旧时的对襟子衣服,而且是补了又补。记得小时候,瞌睡来了,母亲就把我抱在衣兜里,然后用衣摆卷上来包裹着我的身子。睡在母亲衣兜里的温暖,抵御着来自那个年代的寒冷,也温暖着我后来的人生。

第二句话是关于读书。初二结束那年,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未来开始有些模糊认知。那个时候,我大哥已在部队有些年头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毕业考不上学,也走当兵那条路。有一天,母亲给我讲:“儿啊,好好读书哟,你看你爸经常生病,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那时,父亲每天肩挑背扛,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体力活,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天都会塌下来的事情。母亲那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我开始发愤读书,终于笨鸟先飞,初中毕业考上师范,跳出“农门”。这在当年我们那个荒僻的小山村,也算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了。

第三句话是关于做人做事的。父母在世时,我们家有个传统,每年除夕夜,柴火都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火坑,畅谈各自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跳跃的火光映照在家人们的脸上,见证着一家的团圆和幸福。这时,母亲总是不苟言语,安静地听着,不时用火钳拨弄一下柴火。末了,她会告诫大家:“把工作干好,要正直。”就那么一句话,轻言细语,简简单单,对我来说却是如雷贯耳的教诲。母亲临终前,戴着呼吸机,喘气都艰难,却多次让我别担心她,催促我赶快回单位上班,并嘱托:“把工作干好”“要正直”。短短几字,字字千钧,镌刻脑海,不敢遗忘。

在那个掺杂着贫穷和欲望的年代,生活的苦难像一座山,把父母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他们热爱生活、坚强不屈的心。身为农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能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人原则。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垢,更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向上、向善的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忆父母教诲

◎ 黄金泽

“弟子规,圣人训。父母教,须敬听。”人过中年,历经人世沧桑,看尽花开花落,常常怀想“远行”的父母,方觉聆听父母教诲是人生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上过学,当过几年生产队长,只会写他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他整日劳作,从不过问、也没有时间过问我学习上的事。每年开春,山里还春寒料峭,父亲便已卷起裤脚,开始犁田耕作。每次回家,浑身湿漉漉的,脸上、衣服上全是泥浆,像个“泥人”。在那双闪动的双眸里,我看到了生活的艰难和如山的父爱。这时,父亲会烧火取暖,把衣服烤干。我做完作业,就会坐到他身边去,父子俩便难得地待在一块儿。有时,父子俩就那样安安静静地待着。父亲翻烤着衣裤,我静静地坐在他旁边,时而,往火塘里添—些柴禾。有时,父子俩也会聊上几句。关于读书,他说“读书耕田一般苦”;关于刻苦,他讲“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关于细致,他提醒“不要大意失荆州”……这些话,几乎就是父亲对我全部的教育。那时,我还小,也不太懂这些话的含义。或许,父亲也就那么一说,但我却牢牢记在了心里,成为我人生路上不竭的精神源泉。

母亲于我,就更谈不上言语上的教育了。她整天不知疲倦地劳作,像个永不停歇的陀螺。那个时候,家里没有闹钟,但每天早上,她都会按时起床,哪怕生着病,也会煮好早饭叫醒我。晚上,我们都睡下了,她还要收拾家务,拌好猪食,直至很晚才睡觉。现在想来,母亲是何其不易。

母亲话不多,但她的话,在我们家却是一言九鼎,否则,怎能管好六个孩子?全家人对她既敬又畏。她有三句话对我影响非常大。

第一句话是关于穿着。小时候,家里穷,我只能穿哥哥姐姐留下的衣服,大小不合适,还很破旧。我穿在身上,心里不免自卑。那时,母亲就常给我讲“穿得烂没啥子,只要穿得干净。”这句话,多少让我有了些自信。哪怕面对同学的嘲笑,我也没太当回事。母亲则一直穿着旧时的对襟子衣服,而且是补了又补。记得小时候,瞌睡来了,母亲就把我抱在衣兜里,然后用衣摆卷上来包裹着我的身子。睡在母亲衣兜里的温暖,抵御着来自那个年代的寒冷,也温暖着我后来的人生。

第二句话是关于读书。初二结束那年,随着年龄增长,我对未来开始有些模糊认知。那个时候,我大哥已在部队有些年头了,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毕业考不上学,也走当兵那条路。有一天,母亲给我讲:“儿啊,好好读书哟,你看你爸经常生病,说不定哪天就走了。”那时,父亲每天肩挑背扛,承担了家里所有的重体力活,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那真是天都会塌下来的事情。母亲那句话,让我如梦初醒。我开始发愤读书,终于笨鸟先飞,初中毕业考上师范,跳出“农门”。这在当年我们那个荒僻的小山村,也算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情了。

第三句话是关于做人做事的。父母在世时,我们家有个传统,每年除夕夜,柴火都烧得旺旺的,一家人围坐火坑,畅谈各自一年来的工作和生活情况。跳跃的火光映照在家人们的脸上,见证着一家的团圆和幸福。这时,母亲总是不苟言语,安静地听着,不时用火钳拨弄一下柴火。末了,她会告诫大家:“把工作干好,要正直。”就那么一句话,轻言细语,简简单单,对我来说却是如雷贯耳的教诲。母亲临终前,戴着呼吸机,喘气都艰难,却多次让我别担心她,催促我赶快回单位上班,并嘱托:“把工作干好”“要正直”。短短几字,字字千钧,镌刻脑海,不敢遗忘。

在那个掺杂着贫穷和欲望的年代,生活的苦难像一座山,把父母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他们热爱生活、坚强不屈的心。身为农民,他们对生命对生活能有如此透彻的理解,他们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就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信条、做人原则。这些闪耀着人性光芒的家风家训如涓涓细流,洗涤着我心灵的尘垢,更如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指引我在向上、向善的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