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管理破解难题,沙坪坝区红岩文化景区交通管理呈现新面貌

时间: 2023-12-20 来源: 重庆长安网 编辑: 谢 琳 阅读量:8475

本网讯(通讯员 赵福成)重庆沙坪坝红岩文化景区位于歌乐山麓,紧邻磁器口古镇,是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有红岩魂广场、白公馆、渣滓洞、老铁路山城步道等21处文物遗址和景点,年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中国博物馆游客参观量排名第二。针对红岩文化景区属于开放式景区、地形复杂、道路结构单一、缺乏停车位和步行系统等难题,在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的大力指导下,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传承红岩精神,抓住歌乐山·磁器口5A级大景区创建契机,从“道路资源、交通组织、安全能力、力量保障”四个方面着手,有效破解了景区交通管理难题,景区旅游出行品质明显提升。

盘活“三类”资源 交通环境焕然一新

畅通交通体系,整合资源是关键,沙坪坝区交巡警围绕盘活停车、道路和步行系统三类资源,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新建梅林、松林坡、壮志路停车场,增加停车位500余个,整合附近小区1000个停车位,协调开放四川外国语大学部分道路,为景区提供停车配套。同时对停车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合理布局,大小客车分区分类停放,车辆分道进出。针对道路资源,积极推进凌云路拓宽改造,盘活部分企业内部道路、城市支路作为景区交通转换通道。此外,还建成景区人行步道41公里,重点对白公馆路口等节点升级改造,人车混行突出路段加装中央隔离,消除安全隐患。

抓实“三项”措施 交通运行井然有序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沙坪坝区交巡警进一步强化管理,一方面优化交通组织,白天对白公馆到渣滓洞景点实施单向通行,利用杨家山厂区支路,形成了杨家山—白公馆—渣滓洞—杨家山的微循环通行。另一方面对景区外围的212国道创新实施串联掉头等交通组织,加强磁器口古镇、凌云路口等景区外围节点交通疏导,并对公交和景区直通车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在停车场内设置接驳站点,方便游客出行,确保了景区进出车辆畅通。

增强“三个”能力 交通安全更有保障

道路交通,安全至上,沙坪坝区交巡警通过治理隐患、完善交安设施和强化安全管理,全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排查整治危岩边坡5处,修建隔离挡墙600米;在急弯陡坡路段安装波形护栏2.5公里,敷设抗滑薄层1.2公里,设置黄闪红慢灯7套,新增更换标志87块、施划标线4000平方米、规范人行过街设施15处;完善卡口设备、执法监控系统20套、增设LED屏10块;统一将景区客运车辆置换为19座以下客车,上下歌乐山的公交车配置为8座及以下“微型商务”面包车,全面提高景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融合“三支”力量 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沙坪坝区交巡警深化所队联勤,与红岩派出所建立联勤机制,利用远端分流控制岗和信号灯智能控制给予调控支撑,增强交通管理力量。推动司法、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专班,试点综合执法,利用辅警版协助执法软件,实现综合执法队员前端取证,民警后台审核,进一步充实执法劝导力量。成立红岩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在重要节点、接驳站点开展秩序疏导,切实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12月19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在沙坪坝区召开旅游景区交通管理现场会,交流沙坪坝等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进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对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

据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是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全市交巡警部门将建立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精细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景区一方案”,切实把景区道路隐患治理、路网改造、设施建设、停车泊位等重点工作抓紧抓实;要优化交通管控措施,针对节假日热点景区车流量增长的情况,通过定线通行、预约停车等措施,平衡行停需求、缓解通行压力;要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会同文旅、交通等部门,对旅游景区交通设施进行摸排和隐患整治,充分利用交通标志和交通隔离设施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行;要强化路面勤务安排,高效串联交通感知、预警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处置等各个环节,严密卡岗驻点、骁骑巡线、智能控面的立体防控,严格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超员载客、非法营运等景区交通乱象,确保“警力跟着客流走”,切实为广大群众营造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和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以精细管理破解难题,沙坪坝区红岩文化景区交通管理呈现新面貌

本网讯(通讯员 赵福成)重庆沙坪坝红岩文化景区位于歌乐山麓,紧邻磁器口古镇,是国家一级博物馆、4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景区,有红岩魂广场、白公馆、渣滓洞、老铁路山城步道等21处文物遗址和景点,年接待游客约1000万人次,中国博物馆游客参观量排名第二。针对红岩文化景区属于开放式景区、地形复杂、道路结构单一、缺乏停车位和步行系统等难题,在沙坪坝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的大力指导下,沙坪坝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传承红岩精神,抓住歌乐山·磁器口5A级大景区创建契机,从“道路资源、交通组织、安全能力、力量保障”四个方面着手,有效破解了景区交通管理难题,景区旅游出行品质明显提升。

盘活“三类”资源 交通环境焕然一新

畅通交通体系,整合资源是关键,沙坪坝区交巡警围绕盘活停车、道路和步行系统三类资源,积极联动相关部门新建梅林、松林坡、壮志路停车场,增加停车位500余个,整合附近小区1000个停车位,协调开放四川外国语大学部分道路,为景区提供停车配套。同时对停车资源进行统筹分配、合理布局,大小客车分区分类停放,车辆分道进出。针对道路资源,积极推进凌云路拓宽改造,盘活部分企业内部道路、城市支路作为景区交通转换通道。此外,还建成景区人行步道41公里,重点对白公馆路口等节点升级改造,人车混行突出路段加装中央隔离,消除安全隐患。

抓实“三项”措施 交通运行井然有序

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沙坪坝区交巡警进一步强化管理,一方面优化交通组织,白天对白公馆到渣滓洞景点实施单向通行,利用杨家山厂区支路,形成了杨家山—白公馆—渣滓洞—杨家山的微循环通行。另一方面对景区外围的212国道创新实施串联掉头等交通组织,加强磁器口古镇、凌云路口等景区外围节点交通疏导,并对公交和景区直通车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在停车场内设置接驳站点,方便游客出行,确保了景区进出车辆畅通。

增强“三个”能力 交通安全更有保障

道路交通,安全至上,沙坪坝区交巡警通过治理隐患、完善交安设施和强化安全管理,全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已排查整治危岩边坡5处,修建隔离挡墙600米;在急弯陡坡路段安装波形护栏2.5公里,敷设抗滑薄层1.2公里,设置黄闪红慢灯7套,新增更换标志87块、施划标线4000平方米、规范人行过街设施15处;完善卡口设备、执法监控系统20套、增设LED屏10块;统一将景区客运车辆置换为19座以下客车,上下歌乐山的公交车配置为8座及以下“微型商务”面包车,全面提高景区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融合“三支”力量 管理效能明显提升

沙坪坝区交巡警深化所队联勤,与红岩派出所建立联勤机制,利用远端分流控制岗和信号灯智能控制给予调控支撑,增强交通管理力量。推动司法、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组成专班,试点综合执法,利用辅警版协助执法软件,实现综合执法队员前端取证,民警后台审核,进一步充实执法劝导力量。成立红岩交通志愿者服务队,在重要节点、接驳站点开展秩序疏导,切实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12月19日,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在沙坪坝区召开旅游景区交通管理现场会,交流沙坪坝等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推进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并对进一步加强全市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

据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加强旅游景区交通管理工作是保障群众安全畅通出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全市交巡警部门将建立综合治理机制,落实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精细管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一景区一方案”,切实把景区道路隐患治理、路网改造、设施建设、停车泊位等重点工作抓紧抓实;要优化交通管控措施,针对节假日热点景区车流量增长的情况,通过定线通行、预约停车等措施,平衡行停需求、缓解通行压力;要完善交通管理设施,会同文旅、交通等部门,对旅游景区交通设施进行摸排和隐患整治,充分利用交通标志和交通隔离设施引导车辆安全有序通行;要强化路面勤务安排,高效串联交通感知、预警研判、指挥调度、联动处置等各个环节,严密卡岗驻点、骁骑巡线、智能控面的立体防控,严格查处车辆乱停乱放、超员载客、非法营运等景区交通乱象,确保“警力跟着客流走”,切实为广大群众营造方便舒适的旅游环境和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