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重庆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白皮书(2020—2023)》发布

时间: 2024-01-05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叶桂君 阅读量:8555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今(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重庆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白皮书(2020—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了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防范制裁民事虚假诉讼工作情况,并公布了4件典型案例。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指当事人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020年以来,重庆检察机关全面落实最高检“五号检察建议”,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大对虚假诉讼案件的监督力度,依法维护司法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白皮书》显示,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1130件,其中,提出抗诉32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64件,发出审判程序违法和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6件,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7件,移送违法违纪线索44件,追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刑事责任51人,法院作出司法惩戒7人。有4个案件分别被最高检评为“虚假诉讼领域依职权监督典型案例”“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典型案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典型案例”等。

《白皮书》显示,当前我市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的主要特点,从案件数量看,案件受理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22年达到顶峰,2023年有所回落;从案件类型看,民事生效裁判结果监督案件最多,占比92.4%,在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从监督层级看,基层检察院办理监督案件最多,提出监督意见占全市结案数的59.6%;从受理方式看,对民事虚假诉讼案件,检察机关以依职权启动监督为主,占比89.8%;从案由分布看,民间借贷、劳动争议仍是虚假诉讼的高发领域。其中,民间借贷案件占比63.2%,劳动争议案件占比16.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虚假诉讼开始向金融借款、股权转让、破产债权确认等新领域延伸,涉虚假劳动仲裁、虚假公证债权文书案件也有所显现。

对此,我市民事虚假诉讼监督主要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破解“发现难”。主动跟上、适应数字化发展大势,依托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充分挖掘、用好大数据,形成“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深入调查-移送侦查-裁判监督”的虚假诉讼监督模式,有效解决线索发现难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破解“查证难”。强化横向协作支持,对疑难复杂涉刑民交叉虚假诉讼案件会同刑事检察部门加强分析研判,拓宽办案思路;强化纵向顺畅贯通,坚持上下联动,市检察院牵头组建虚假诉讼专案组和专门调查小组,统一管理案件线索、统一研判调查方向、统一调配办案力量,实现全市三级检察院虚假诉讼案件办理全覆盖。

从对案监督到对人监督,破解“追责难”。坚持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深挖细查虚假诉讼案件背后的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线索44件,追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刑事责任51人,法院作出司法惩戒7人。从检察监督到行业治理,破解“治理难”。注重以虚假诉讼监督强化社会治理,针对监督中发现的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及明显的管理漏洞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治理的检察建议,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压缩虚假诉讼存在的空间,发挥“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完善”的办案效果。

据介绍,下一步,重庆检察机关将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机制为保障,以案件为根本,深入推进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以精准化、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首次!《重庆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白皮书(2020—2023)》发布

本网讯(记者 舒楚寒)今(5)日,重庆市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发布《重庆检察机关民事虚假诉讼监督白皮书(2020—2023)》(以下简称《白皮书》),通报了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防范制裁民事虚假诉讼工作情况,并公布了4件典型案例。

虚假诉讼,俗称“打假官司”,指当事人单方或者与他人恶意串通,采取伪造证据、虚假陈述等手段,以捏造的事实提起诉讼,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2020年以来,重庆检察机关全面落实最高检“五号检察建议”,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加大对虚假诉讼案件的监督力度,依法维护司法秩序,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进一步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检察保障。

《白皮书》显示,2020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办理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1130件,其中,提出抗诉321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364件,发出审判程序违法和执行监督检察建议26件,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7件,移送违法违纪线索44件,追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刑事责任51人,法院作出司法惩戒7人。有4个案件分别被最高检评为“虚假诉讼领域依职权监督典型案例”“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典型案例”“民事再审检察建议典型案例”等。

《白皮书》显示,当前我市民事虚假诉讼监督案件的主要特点,从案件数量看,案件受理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在2022年达到顶峰,2023年有所回落;从案件类型看,民事生效裁判结果监督案件最多,占比92.4%,在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从监督层级看,基层检察院办理监督案件最多,提出监督意见占全市结案数的59.6%;从受理方式看,对民事虚假诉讼案件,检察机关以依职权启动监督为主,占比89.8%;从案由分布看,民间借贷、劳动争议仍是虚假诉讼的高发领域。其中,民间借贷案件占比63.2%,劳动争议案件占比16.8%。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虚假诉讼开始向金融借款、股权转让、破产债权确认等新领域延伸,涉虚假劳动仲裁、虚假公证债权文书案件也有所显现。

对此,我市民事虚假诉讼监督主要从个案监督到类案监督,破解“发现难”。主动跟上、适应数字化发展大势,依托智慧民事检察监督平台,充分挖掘、用好大数据,形成“智能排查-人工审查-深入调查-移送侦查-裁判监督”的虚假诉讼监督模式,有效解决线索发现难题。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破解“查证难”。强化横向协作支持,对疑难复杂涉刑民交叉虚假诉讼案件会同刑事检察部门加强分析研判,拓宽办案思路;强化纵向顺畅贯通,坚持上下联动,市检察院牵头组建虚假诉讼专案组和专门调查小组,统一管理案件线索、统一研判调查方向、统一调配办案力量,实现全市三级检察院虚假诉讼案件办理全覆盖。

从对案监督到对人监督,破解“追责难”。坚持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相结合,深挖细查虚假诉讼案件背后的违法违纪线索,移送线索44件,追究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刑事责任51人,法院作出司法惩戒7人。从检察监督到行业治理,破解“治理难”。注重以虚假诉讼监督强化社会治理,针对监督中发现的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及明显的管理漏洞等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治理的检察建议,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压缩虚假诉讼存在的空间,发挥“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完善”的办案效果。

据介绍,下一步,重庆检察机关将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能,以大数据为依托,以机制为保障,以案件为根本,深入推进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工作,以精准化、高质量的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现代化新重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