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县宋农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时间: 2024-01-17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程迷静 阅读量:8551

近年来,秀山县宋农镇坚持党建统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五小五大”工作模式,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

“小网格”发挥乡村治理“大能量”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民小组为依托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入网”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村党支部+村民小组+网格员”的组织架构,划分村级网格6个、组级网格38个,建设以支部书记任网格长,村文书为村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示范户、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热心群众为组级网格员的网络体系,聘用村级网格员132名,采取矛盾纠纷联调、公益事业联责、社会治安联保、“一老一小”联帮的方式,实现农户自主管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小积分”记录文明实践“大美德”

推行乡村治理“超市积分”制,将积分制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政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乡村治理工作挂钩,制定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积分台账,通过争取帮扶单位扶持、成功人士援建等方式,建成“乡村治理积分超市”6个,筹集牙膏、洗衣液、小家电等日常生活物品,按月评分兑换,引导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养习惯、以习惯化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激励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主动做表率、当先锋。

“小课堂”营造宣传教育“大氛围”

依托党建微信群、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地等主阵地,开设“党员教育讲堂”,开展“每月一映”红色电影播放、传统文化宣讲、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培训等活动36场次。依托“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举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园管理等“田间课堂”10场次,组织乡贤能人、“五老”人员组建宣讲小分队,开设“道德法治讲堂”,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宣讲100余场次,引导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小阵地”汇聚民情民意“大数据”

按照“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实战化运行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建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法律服务“三大中心”7个、村级和事堂6个。大力推广“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掌上执法”“村居法律顾问”“重庆司法行政基层系统”等信息化平台,采集录入信息3667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9条,排查安全隐患163条,不断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托“雪亮工程”,建成公共视频监控116路,实现了重点区域和关键路段全覆盖,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小服务”促进群众满意“大提升”

充分发挥网格员根植乡土、熟悉村情民情的作用,组织开展道路交通、液化气、食品药品、校园安全等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166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落实科级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制度、信访积案包案制度,现场答疑解惑,宣传政策,解决问题,办理处置问题86条,回复“民呼我为”平台群众诉求36条,化解信访问题案件22件。开展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调处矛盾纠纷263件。建立健全村干部错时坐班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加强民事代办服务,帮助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0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讯员 肖建锋 周小兰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秀山县宋农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近年来,秀山县宋农镇坚持党建统领,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五小五大”工作模式,不断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和美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基层有活力、管理出实效、群众得实惠。

“小网格”发挥乡村治理“大能量”

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以村党支部为引领、村民小组为依托推行“支部引领、党员入网”的综合治理模式,构建“村党支部+村民小组+网格员”的组织架构,划分村级网格6个、组级网格38个,建设以支部书记任网格长,村文书为村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党员示范户、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乡贤、热心群众为组级网格员的网络体系,聘用村级网格员132名,采取矛盾纠纷联调、公益事业联责、社会治安联保、“一老一小”联帮的方式,实现农户自主管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小积分”记录文明实践“大美德”

推行乡村治理“超市积分”制,将积分制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政策理论宣讲、志愿服务等乡村治理工作挂钩,制定积分兑换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积分台账,通过争取帮扶单位扶持、成功人士援建等方式,建成“乡村治理积分超市”6个,筹集牙膏、洗衣液、小家电等日常生活物品,按月评分兑换,引导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养习惯、以习惯化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激励党员群众在乡村治理中主动做表率、当先锋。

“小课堂”营造宣传教育“大氛围”

依托党建微信群、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地等主阵地,开设“党员教育讲堂”,开展“每月一映”红色电影播放、传统文化宣讲、网格化服务管理业务培训等活动36场次。依托“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举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果园管理等“田间课堂”10场次,组织乡贤能人、“五老”人员组建宣讲小分队,开设“道德法治讲堂”,深入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开展宣讲100余场次,引导群众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小阵地”汇聚民情民意“大数据”

按照“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实战化运行要求,整合现有资源,建成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法律服务“三大中心”7个、村级和事堂6个。大力推广“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掌上执法”“村居法律顾问”“重庆司法行政基层系统”等信息化平台,采集录入信息3667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39条,排查安全隐患163条,不断提高网格化服务管理水平,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依托“雪亮工程”,建成公共视频监控116路,实现了重点区域和关键路段全覆盖,为社会治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小服务”促进群众满意“大提升”

充分发挥网格员根植乡土、熟悉村情民情的作用,组织开展道路交通、液化气、食品药品、校园安全等领域安全生产大检查166次,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落实科级干部定期下访接访制度、信访积案包案制度,现场答疑解惑,宣传政策,解决问题,办理处置问题86条,回复“民呼我为”平台群众诉求36条,化解信访问题案件22件。开展矛盾纠纷常态化排查化解,调处矛盾纠纷263件。建立健全村干部错时坐班制,推行“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加强民事代办服务,帮助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80余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通讯员 肖建锋 周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