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国际湿地城市”背后的法治密码 梁平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时间: 2024-01-22 来源: 重庆法治报 编辑: 徐瑞阳 阅读量:8753

编者按:

近年来,梁平区委、区政府匠心运作“循法治水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生态空间,大力推进“循法治水·湿地润城”,成功创建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如今的梁平,城市临水而建、人民逐水而居,山水人相依、产城景相融。让梁平拥有了现代田园城市风貌,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大美梁平)

“山水对话、天人合一、法治融合、产业融合”。这是梁平区在新时代赶考课题下,着眼湿地资源,搅活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池春水的真实写照。新年伊始,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梁平,探秘这座“国际湿地城市”成功创建的循法治水密码。

利剑护航 铺设法治轨道

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孟文曾经撰文称,作为传统农业大区的梁平,如何贯彻好党中央关于湿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利用湿地资源、厚植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不得不破解的核心命题。

2021年10月28日,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右二)在龙溪河仁贤街道段,沿河一路检查河道清漂、沿岸环境整治情况。

据陈孟文介绍,梁平区在全面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之后,创造性提出了“全域循法治水·法护湿地润城”的法治理念,依法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监管等方面的行政主导作用,聚多方力量共建和美家园,为没有大江大河的内陆城市循法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样本、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法治的赋能卫戍下,2022年6月,梁平区成功入选城市湿地保护全球最高奖——“国际湿地城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先进经验吸引温州、成都等40余个市区县来梁平交流学习,获中央电视总台CCTV1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CCTV2财经频道,CCTV13新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五十多家中央及市级媒体宣传推介,新闻报道总篇数已超过300篇,其中新华社全英文报道3篇,新闻浏览总量已突破一亿人次。去年10月,“循法治水湿地润城——推进生态治理系统重塑”定格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中。目前,梁平区正在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据悉,梁平区委区政府特别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率先整合林业、水利、城管三部门相关管理机构,成立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结束“多头治水”历史。引入专业智囊,率先组建梁平区湿地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建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平实验基地、长江上游乡村湿地研究中心。强化政策标准引领,区委常委会紧抓评价考核“指挥棒”,区政府及各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逾20份,将全域生态蝶变牢牢锁定在法治轨道上。

全域治水 共护湿地之源

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于梁平,是“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的文化根脉、梁平人民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母亲河”。以前,龙溪河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污染,是人人嫌弃的臭水沟,现在变身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

梁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勇告诉记者,梁平区“一山两水七分田”,全区共有6条主要河流、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湿地星罗棋布。梁平区依托河长制,拧紧责任链,在全市率先探索河段长制度,出台“1+6”水污染防治方案和“8+1”河长工作制,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683名,实现“一河(湖)一长”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建立“两色卡”督办机制,聘请37名社会监督员。以跨部门联动织密保护网,立足“一河(库)一策”实施方案,通过水利、公安、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跨部门执法,污水“三排”(偷排、直排、乱排)和河流“三乱”(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问题得到有序治理。成立环境保护警务室,强化环境执法司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环境安全。

同时,通过跨系统共建构筑大格局,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督查、视察机制,创新建立涵盖检察干警与相关行政人员的“湿地卫士”团队,设立“重庆法院环境资源梁平双桂湖巡回审判站”,在全市率先探索“林长制+司法保护法官”机制,加强“府院联动”,打通环境司法最后一公里。

通过跨区域共治,扩大朋友圈,与毗邻区县垫江,四川大竹、开江分别签署龙溪河、铜钵河、任市河联动共治协议,建立起联防共治、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既合作协助,又竞争监督的跨域协同治水新格局。梁平龙溪河治理经验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目前,梁平区已成立湿地保护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守护绿水青山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招募志愿者2000余名,选拔“民间河长”700余名,实现全域水系从政府到民间的共护共荣。

在数智化监管,提升治理效能上,打造智能“环保天眼”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对辖区内33个镇乡级污水处理厂和5个重点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建立湿地资源预警机制,实现水环境监管“即时化、数字化、信息化、定位化、智能化”。研发投用重庆首个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入选2021年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

法护农林 共筑湿地润城

记者走进梁平首个“山水如画、竹韵柚香”的湖滨生态景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看见双桂湖与周边山地水源涵养林、小微湿地、山泉溪沟河流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城市湿地连绵体,在雾气掩映之下,美丽景色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近年来,梁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理念,重塑林泽系统,开启了保护修复梁平“城市之肾”的行动。

为突破“六水之源、无客来水”的水资源瓶颈,将塘、渠、沟、堰、井、泉、溪聚零成整、合而为一。实现“推窗见湿、处处见湿”的景城交融。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享有“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之美誉,成为绿色城市会客厅和鸟类家园、市民乐园。

锚定“乡村小微湿地+环境治理”决策目标,构建“3+X”乡村面源污染管控政策集群,严格打表推进,强化考核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两年全市考核第一。建立“区—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有效制约污染转移,提升湿地净化功能,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并荣膺全国景观领域最高荣誉——艾景奖。

法润有声 擘画和美家园

去年4月,“绿色中国行一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大型主题公益系列活动在梁平区成功举办。

梁平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局长龚绍军告诉记者,梁平区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同行乡村振兴为抓手,共促“两山”转化,协力推动“小微湿地+”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支柱产业价值实现,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注入新动能。优化营商“软环境”,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全程网办”事项居渝东北前列,企业用电“三零三省”服务获得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改革,形成全市唯一“一委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模式,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梁平区获批“两群”地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两群”地区之首,连续3年营商环境考核位列渝东北第一。

小微湿地+生态旅游:三峡晒秋节(资料图)

在全市率先搭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政经分离、整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公司化运营,整区依法推进“三变”改革,再现了鱼米之乡的独特风情。

依托双桂湖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营地(首批)、国家林草地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等金字招牌,从线下到线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课堂、从社区到小区,通过走访座谈、以案释法、微视频、微漫画等多元形式开展《湿地保护法》等涉水法律法规的普法活动。

5年来,湿地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区内外研学团队和政务团队800余批次。成立重庆市生态司法保护双桂湖教育实践基地,梁平区法院运用“车载便民法庭”,以“模拟法庭”开庭审案的“沉浸式”普法方式加强青少年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如今,遵循自然、呵护湿地、遵章循法已经成为梁平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

钱建超告诉记者,梁平区用法治的力量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后半篇文章”,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为载体,统筹推进“五水共治”,深化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和“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谋划建设10个小微湿地特色乡镇、100个乡村小微湿地休闲公园、1000个森林小微湿地,高水平提升美丽城乡风貌,积极创建“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姜黎 赖正娇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破译“国际湿地城市”背后的法治密码 梁平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编者按:

近年来,梁平区委、区政府匠心运作“循法治水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城生态空间,大力推进“循法治水·湿地润城”,成功创建西南地区唯一“国际湿地城市”。如今的梁平,城市临水而建、人民逐水而居,山水人相依、产城景相融。让梁平拥有了现代田园城市风貌,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大美梁平)

“山水对话、天人合一、法治融合、产业融合”。这是梁平区在新时代赶考课题下,着眼湿地资源,搅活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池春水的真实写照。新年伊始,记者带着疑问走进梁平,探秘这座“国际湿地城市”成功创建的循法治水密码。

利剑护航 铺设法治轨道

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孟文曾经撰文称,作为传统农业大区的梁平,如何贯彻好党中央关于湿地保护的决策部署,利用湿地资源、厚植绿水青山、释放生态红利,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是不得不破解的核心命题。

2021年10月28日,重庆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右二)在龙溪河仁贤街道段,沿河一路检查河道清漂、沿岸环境整治情况。

据陈孟文介绍,梁平区在全面审视自身资源禀赋和生态本底之后,创造性提出了“全域循法治水·法护湿地润城”的法治理念,依法发挥规划、引导、协调、监管等方面的行政主导作用,聚多方力量共建和美家园,为没有大江大河的内陆城市循法推进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庆样本、中国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在法治的赋能卫戍下,2022年6月,梁平区成功入选城市湿地保护全球最高奖——“国际湿地城市”,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先进经验吸引温州、成都等40余个市区县来梁平交流学习,获中央电视总台CCTV1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CCTV2财经频道,CCTV13新闻频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五十多家中央及市级媒体宣传推介,新闻报道总篇数已超过300篇,其中新华社全英文报道3篇,新闻浏览总量已突破一亿人次。去年10月,“循法治水湿地润城——推进生态治理系统重塑”定格在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名单中。目前,梁平区正在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据悉,梁平区委区政府特别注重顶层设计,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率先整合林业、水利、城管三部门相关管理机构,成立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结束“多头治水”历史。引入专业智囊,率先组建梁平区湿地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共建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平实验基地、长江上游乡村湿地研究中心。强化政策标准引领,区委常委会紧抓评价考核“指挥棒”,区政府及各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逾20份,将全域生态蝶变牢牢锁定在法治轨道上。

全域治水 共护湿地之源

长江北岸一级支流龙溪河发源于梁平,是“山水田园·美丽梁平”的文化根脉、梁平人民赖以生存繁衍发展的“母亲河”。以前,龙溪河受到过一定程度的污染,是人人嫌弃的臭水沟,现在变身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

梁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徐勇告诉记者,梁平区“一山两水七分田”,全区共有6条主要河流、78座湖库、80万亩稻田湿地星罗棋布。梁平区依托河长制,拧紧责任链,在全市率先探索河段长制度,出台“1+6”水污染防治方案和“8+1”河长工作制,设立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683名,实现“一河(湖)一长”全覆盖,形成了上下贯通、环环相扣的责任链条。建立“两色卡”督办机制,聘请37名社会监督员。以跨部门联动织密保护网,立足“一河(库)一策”实施方案,通过水利、公安、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跨部门执法,污水“三排”(偷排、直排、乱排)和河流“三乱”(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等问题得到有序治理。成立环境保护警务室,强化环境执法司法联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环境安全。

同时,通过跨系统共建构筑大格局,建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定期督查、视察机制,创新建立涵盖检察干警与相关行政人员的“湿地卫士”团队,设立“重庆法院环境资源梁平双桂湖巡回审判站”,在全市率先探索“林长制+司法保护法官”机制,加强“府院联动”,打通环境司法最后一公里。

通过跨区域共治,扩大朋友圈,与毗邻区县垫江,四川大竹、开江分别签署龙溪河、铜钵河、任市河联动共治协议,建立起联防共治、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形成既合作协助,又竞争监督的跨域协同治水新格局。梁平龙溪河治理经验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目前,梁平区已成立湿地保护协会、“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守护绿水青山志愿者协会等民间组织,招募志愿者2000余名,选拔“民间河长”700余名,实现全域水系从政府到民间的共护共荣。

在数智化监管,提升治理效能上,打造智能“环保天眼”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对辖区内33个镇乡级污水处理厂和5个重点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建立湿地资源预警机制,实现水环境监管“即时化、数字化、信息化、定位化、智能化”。研发投用重庆首个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入选2021年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

法护农林 共筑湿地润城

记者走进梁平首个“山水如画、竹韵柚香”的湖滨生态景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看见双桂湖与周边山地水源涵养林、小微湿地、山泉溪沟河流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城市湿地连绵体,在雾气掩映之下,美丽景色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

近年来,梁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并践行“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理念,重塑林泽系统,开启了保护修复梁平“城市之肾”的行动。

为突破“六水之源、无客来水”的水资源瓶颈,将塘、渠、沟、堰、井、泉、溪聚零成整、合而为一。实现“推窗见湿、处处见湿”的景城交融。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享有“三峡风景眼·重庆生态湖”之美誉,成为绿色城市会客厅和鸟类家园、市民乐园。

锚定“乡村小微湿地+环境治理”决策目标,构建“3+X”乡村面源污染管控政策集群,严格打表推进,强化考核督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续两年全市考核第一。建立“区—镇—村—组”四级监管网络,有效制约污染转移,提升湿地净化功能,猎神村山地梯塘小微湿地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并荣膺全国景观领域最高荣誉——艾景奖。

法润有声 擘画和美家园

去年4月,“绿色中国行一走进国际湿地城市梁平暨第二届明月山生态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大型主题公益系列活动在梁平区成功举办。

梁平区委依法治区办副主任、区司法局局长龚绍军告诉记者,梁平区以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法治同行乡村振兴为抓手,共促“两山”转化,协力推动“小微湿地+”经济作物种植、水产养殖、湿地康养、湿地旅游四大生态支柱产业价值实现,为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注入新动能。优化营商“软环境”,大力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全程网办”事项居渝东北前列,企业用电“三零三省”服务获得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创新案例。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改革,形成全市唯一“一委一局一中心一公司”模式,真正实现“管办分离”。梁平区获批“两群”地区首个国家级孵化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两群”地区之首,连续3年营商环境考核位列渝东北第一。

小微湿地+生态旅游:三峡晒秋节(资料图)

在全市率先搭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在全国率先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政经分离、整区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公司化运营,整区依法推进“三变”改革,再现了鱼米之乡的独特风情。

依托双桂湖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营地(首批)、国家林草地科普基地、全国自然教育基地等金字招牌,从线下到线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课堂、从社区到小区,通过走访座谈、以案释法、微视频、微漫画等多元形式开展《湿地保护法》等涉水法律法规的普法活动。

5年来,湿地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区内外研学团队和政务团队800余批次。成立重庆市生态司法保护双桂湖教育实践基地,梁平区法院运用“车载便民法庭”,以“模拟法庭”开庭审案的“沉浸式”普法方式加强青少年生态保护法治宣传。如今,遵循自然、呵护湿地、遵章循法已经成为梁平人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想自觉、行为自觉。

钱建超告诉记者,梁平区用法治的力量全力做好国际湿地城市“后半篇文章”,以建设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为载体,统筹推进“五水共治”,深化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和“明月青山·千里林带”三千工程,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谋划建设10个小微湿地特色乡镇、100个乡村小微湿地休闲公园、1000个森林小微湿地,高水平提升美丽城乡风貌,积极创建“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记者 罗翠 通讯员 姜黎 赖正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