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义务兵的故事

时间: 2017-08-0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049

义务兵,就是为了祖国安全,应征到部队去尽义务的军人,是《兵役法》赋予适龄青年的光荣职责。这个道理,是征兵宣传内容,我们农村娃虽不怎么懂,但晓得“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道理。

去当兵的,想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李政权是高中生,在部队连初中生都少有的那个年代,他应该算高学历的文化人了。他为了什么去当兵呢?为了当军官。拿破仑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所以说他的愿望无可厚非。

新兵训练一结束,李政权被分去了一个远郊哨所守隧道。那儿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一边是波涛汹涌的长江,活动场地不足百平方米。他除了站岗放哨之外,还办黑板报,帮班长写情况汇报、读书笔记和家书等等,他那高中,总算没白读。

他见过最大的官是连长,并且只见过一次。那次山体滑坡,埋了铁轨,他提前预警,挽救了一列车的人而受到嘉奖,连长去给他戴了大红花。

后来,李政权确实当了官,但不是在部队,而是退伍回乡之后,从生产队长干到了乡长,直至区长。

再说刘国安。

刘国安在家里是木匠,是手艺人,有钱花,他为什么去当兵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由于刘国安有技术,被团里直接从新兵连提走,还是从事技术活——搞营建。在那儿修路、烧砖、平地基、抬石头……凡是建筑楼房的工种,除测绘设计之外,他都干过。他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都还干得像模像样。

刘国安还没闹明白自己是军人,还是建筑工人,就满了服役期。

回到家乡,正赶上新农村建设。按照要求,家家户户都要住楼房。刘国安如鱼得水,当起了包工头。政府发现他不但建楼房是行家里手,而且作风正派,还有军人气质,就推举他到建委任职。他不干,继续当他的包工头至今,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令人眼馋。

最后说那胡如良。

块头大,吃得多,少言寡语,乐于助人,是胡如良最大的特征。凡是下煤炭、种蔬菜、挑水煮饭等重活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谁身体有毛病,站岗放哨,勿须班长调整,他就顶了上去;要派人外出植树造林、修桥挖基础等义务劳动,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胡如良当兵目的很明确:打仗当英雄。可是,直到退伍,莫说打仗,连打架都没遇到。在叹息声中,他依依不舍地脱了军装,回故乡继续当他的农民。

胡如良在部队锻炼了作风,强壮了身体,再加上他勤快肯干,不怕吃亏,生产队就把三亩鱼塘承包给了他。

当时部队营区附近就是老乡的鱼塘,他见过老乡养鱼的大致过程,知道清塘消毒、育苗放养一些基本常识。于是,他如法炮制,开始养了一批长得快的草鱼和白鲢,后来又专做鱼苗生意,没几年,胡如良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把他们一户又一户引上了致富之路。

那年秋天,胡如良双喜临门,他被政府树为“致富带头模范”的同时,还把当地最漂亮的村姑娶回了家。

(作者系转业军人,现供职于重庆市公安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三个义务兵的故事

义务兵,就是为了祖国安全,应征到部队去尽义务的军人,是《兵役法》赋予适龄青年的光荣职责。这个道理,是征兵宣传内容,我们农村娃虽不怎么懂,但晓得“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道理。

去当兵的,想法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李政权是高中生,在部队连初中生都少有的那个年代,他应该算高学历的文化人了。他为了什么去当兵呢?为了当军官。拿破仑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吗?所以说他的愿望无可厚非。

新兵训练一结束,李政权被分去了一个远郊哨所守隧道。那儿一边是高耸入云的大山,一边是波涛汹涌的长江,活动场地不足百平方米。他除了站岗放哨之外,还办黑板报,帮班长写情况汇报、读书笔记和家书等等,他那高中,总算没白读。

他见过最大的官是连长,并且只见过一次。那次山体滑坡,埋了铁轨,他提前预警,挽救了一列车的人而受到嘉奖,连长去给他戴了大红花。

后来,李政权确实当了官,但不是在部队,而是退伍回乡之后,从生产队长干到了乡长,直至区长。

再说刘国安。

刘国安在家里是木匠,是手艺人,有钱花,他为什么去当兵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由于刘国安有技术,被团里直接从新兵连提走,还是从事技术活——搞营建。在那儿修路、烧砖、平地基、抬石头……凡是建筑楼房的工种,除测绘设计之外,他都干过。他学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行行都还干得像模像样。

刘国安还没闹明白自己是军人,还是建筑工人,就满了服役期。

回到家乡,正赶上新农村建设。按照要求,家家户户都要住楼房。刘国安如鱼得水,当起了包工头。政府发现他不但建楼房是行家里手,而且作风正派,还有军人气质,就推举他到建委任职。他不干,继续当他的包工头至今,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令人眼馋。

最后说那胡如良。

块头大,吃得多,少言寡语,乐于助人,是胡如良最大的特征。凡是下煤炭、种蔬菜、挑水煮饭等重活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谁身体有毛病,站岗放哨,勿须班长调整,他就顶了上去;要派人外出植树造林、修桥挖基础等义务劳动,他总是第一个举手。

胡如良当兵目的很明确:打仗当英雄。可是,直到退伍,莫说打仗,连打架都没遇到。在叹息声中,他依依不舍地脱了军装,回故乡继续当他的农民。

胡如良在部队锻炼了作风,强壮了身体,再加上他勤快肯干,不怕吃亏,生产队就把三亩鱼塘承包给了他。

当时部队营区附近就是老乡的鱼塘,他见过老乡养鱼的大致过程,知道清塘消毒、育苗放养一些基本常识。于是,他如法炮制,开始养了一批长得快的草鱼和白鲢,后来又专做鱼苗生意,没几年,胡如良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没有忘记乡亲们,把他们一户又一户引上了致富之路。

那年秋天,胡如良双喜临门,他被政府树为“致富带头模范”的同时,还把当地最漂亮的村姑娶回了家。

(作者系转业军人,现供职于重庆市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