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打造智慧交通 解放碑出行未来更加便捷

时间: 2017-08-1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40

本网讯(记者 宋果 王海成 陈生容) 昨(16)日,记者从渝中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获悉,该区高密度城区地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正稳步推进,现已建成4.5公里解放碑核心区地下通道,连接车位上万个。同时,全面整合辖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一、二期工程,建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具有移动警务、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交通组织、视频管理、违法处理、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功能。

解放碑地下环道智能设计全国首创 快捷通行更有安全保障

据了解,该地下环道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旨在改善解放碑核心区域交通,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工程主要由智能运管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组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对监测运营、消防、交通、实行智能化集成管理。

整个环道将实现“一环、七联络、N连通”。所谓“一环”是指在地下20到60米的空间,开通一条单向双行循环道,具体为“临江门—较场口转盘—新华路—中华路—五一路—临江路—临江门”。“七联络”是指包括三进三出和一条双向进出道,分别连接北区路、嘉滨路、解放东路和长滨路。而“N连通”则是指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1万个车位。地下环道全部建成投用后,将把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整合成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库,从而实现高效共享。同时,来自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等方向的车辆,均可经环道到达解放碑核心区域,能充分发挥长滨路、嘉滨路和两江大桥的交通功能,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此外,还能将部分老旧人防工程进行充分利用,较好发挥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作用,起到疏散功能。

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解放碑CBD高楼林立,地下商场、隧道、电缆纵横交错,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环道全部建成后总长度约为6.3公里,计划将在2010-2019年全部竣工。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程创造了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交通、消防、安保等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堪属全国同类工程首创。

渝中区智能信号灯全面开花 缓解交通难题初现成效

在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交通需求,加之渝中区本身的特殊环境和地理因素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瓶颈,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渝中区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良方。

据透露,渝中区交巡警支队自去年以来,在全区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辖区信号灯智能化水平,经过全方位的“改头换面”,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A、一键式远程指挥交通

目前辖区的灯控路口共99个,现在联网的路口已达到了100%。和传统红绿灯控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现全后台操作,不再像从前还需民警前往现场对红绿灯的变换进行手动操作,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通过对一条道路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可达到迅速排解交通流量的效果。

B、多遇“绿”少碰“红”

通过整合大数据,渝中智能交通中枢会向“会思考”的信号灯释放信号,组织它们在一定区域内释放“绿波带”或“红波带”。

所谓“绿波带”是靠调整信号灯配时来实现。根据路口之间的间距,按设计时速预计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这是一个时间差,在时间差内保证下一个绿灯亮起。“绿波”改变的是路口之间绿灯的间隔时间,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不延长红绿灯时间的情况下,减少车辆等候时间,一路绿灯放行。目前大坪正街、虎歇路、瑞天路及人民路灯12条主次干道,采取了此项控制策略。

同时,对于智能信号灯来说,它们的任务不只是放行,有时候还需要刻意“添堵”。所以与“绿波带”相反的“红波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红波带”来控制进入渝中区的车辆,人为地增加了进入市区车辆的红灯等待时间,从而减缓车流进入辖区,保证城区主干道路的流量不至于过饱和。

C、根据流量自动“变脸”

在不同时间经过两路口环道,在路口所需等待的红灯时间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区别,却恰恰是“自适应”控制所致。

目前两路口环道高峰小时的交通量已达到5000PCU/h,早已超过设计通行能力。为缓解这一压力,渝中区交巡警支队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区域自适应”控制。

所谓“自适应”系统通过地磁感应线圈统计流量,从而推算环道的交通拥堵情况。当交通流量尚未达到饱和时,系统执行基础配时的策略,配时时间随流量自动调整,尽量使得车辆能一次性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而当流量达到饱和以后,信号控制的目标切换为“调流”,执行“流量跟着配时走”策略,红灯和绿灯长短由信号灯根据具体流量自动选择最优方案。如果排队车辆积压到路口,信号灯会自动变红,不需再用民警手动卡车。

采取区域控制后,两路口环道的通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环道运转顺畅有序,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由3300余辆/小时提升至4000余辆/小时,平均车速也由15公里/小时提升至18公里/小时。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渝中区打造智慧交通 解放碑出行未来更加便捷

本网讯(记者 宋果 王海成 陈生容) 昨(16)日,记者从渝中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获悉,该区高密度城区地下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正稳步推进,现已建成4.5公里解放碑核心区地下通道,连接车位上万个。同时,全面整合辖区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一、二期工程,建成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慧交通综合管理平台,具有移动警务、指挥调度、交通诱导、交通组织、视频管理、违法处理、统计分析等多项业务功能。

解放碑地下环道智能设计全国首创 快捷通行更有安全保障

据了解,该地下环道属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旨在改善解放碑核心区域交通,有效缓解路面交通压力。工程主要由智能运管系统、智能监测系统、智能消防系统、智能交通系统等组成,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对监测运营、消防、交通、实行智能化集成管理。

整个环道将实现“一环、七联络、N连通”。所谓“一环”是指在地下20到60米的空间,开通一条单向双行循环道,具体为“临江门—较场口转盘—新华路—中华路—五一路—临江路—临江门”。“七联络”是指包括三进三出和一条双向进出道,分别连接北区路、嘉滨路、解放东路和长滨路。而“N连通”则是指通过多条地下连接支洞将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连成一体,串联近2.1万个车位。地下环道全部建成投用后,将把解放碑核心区域26个地下车库整合成一个大型地下停车库,从而实现高效共享。同时,来自江北、南岸、沙坪坝、九龙坡等方向的车辆,均可经环道到达解放碑核心区域,能充分发挥长滨路、嘉滨路和两江大桥的交通功能,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此外,还能将部分老旧人防工程进行充分利用,较好发挥人防工程平战结合的作用,起到疏散功能。

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解放碑CBD高楼林立,地下商场、隧道、电缆纵横交错,工程施工难度非常大。环道全部建成后总长度约为6.3公里,计划将在2010-2019年全部竣工。值得一提的是此项工程创造了许多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交通、消防、安保等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堪属全国同类工程首创。

渝中区智能信号灯全面开花 缓解交通难题初现成效

在渝中区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不适应当前交通需求,加之渝中区本身的特殊环境和地理因素成为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瓶颈,发展智能交通是解决渝中区城市交通问题的最佳良方。

据透露,渝中区交巡警支队自去年以来,在全区交通信号灯联网控制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辖区信号灯智能化水平,经过全方位的“改头换面”,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A、一键式远程指挥交通

目前辖区的灯控路口共99个,现在联网的路口已达到了100%。和传统红绿灯控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实现全后台操作,不再像从前还需民警前往现场对红绿灯的变换进行手动操作,大大节省了操作时间。通过对一条道路多个路口实行一键式远程控制,实现全线绿灯通行,可达到迅速排解交通流量的效果。

B、多遇“绿”少碰“红”

通过整合大数据,渝中智能交通中枢会向“会思考”的信号灯释放信号,组织它们在一定区域内释放“绿波带”或“红波带”。

所谓“绿波带”是靠调整信号灯配时来实现。根据路口之间的间距,按设计时速预计到下一个路口的时间,这是一个时间差,在时间差内保证下一个绿灯亮起。“绿波”改变的是路口之间绿灯的间隔时间,信号灯的时间长短并没有发生变化。在不延长红绿灯时间的情况下,减少车辆等候时间,一路绿灯放行。目前大坪正街、虎歇路、瑞天路及人民路灯12条主次干道,采取了此项控制策略。

同时,对于智能信号灯来说,它们的任务不只是放行,有时候还需要刻意“添堵”。所以与“绿波带”相反的“红波带”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采用“红波带”来控制进入渝中区的车辆,人为地增加了进入市区车辆的红灯等待时间,从而减缓车流进入辖区,保证城区主干道路的流量不至于过饱和。

C、根据流量自动“变脸”

在不同时间经过两路口环道,在路口所需等待的红灯时间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区别,却恰恰是“自适应”控制所致。

目前两路口环道高峰小时的交通量已达到5000PCU/h,早已超过设计通行能力。为缓解这一压力,渝中区交巡警支队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区域自适应”控制。

所谓“自适应”系统通过地磁感应线圈统计流量,从而推算环道的交通拥堵情况。当交通流量尚未达到饱和时,系统执行基础配时的策略,配时时间随流量自动调整,尽量使得车辆能一次性通过多个信号灯路口。而当流量达到饱和以后,信号控制的目标切换为“调流”,执行“流量跟着配时走”策略,红灯和绿灯长短由信号灯根据具体流量自动选择最优方案。如果排队车辆积压到路口,信号灯会自动变红,不需再用民警手动卡车。

采取区域控制后,两路口环道的通行效率得到显著提升,环道运转顺畅有序,高峰时段的通行能力由3300余辆/小时提升至4000余辆/小时,平均车速也由15公里/小时提升至18公里/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