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勤

时间: 2017-10-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49

那时,乌江还未截流,是一条血性汉子,浩浩荡荡向西去。而我,还是酉阳龚滩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像乌江一样充满活力。

有一年春节,吃过晚饭,和往常一样与民警老冉到码头执勤。客船晚点了,我坐在囤船值班室发呆。春节前,回家看望过母亲一次,她的病情有所好转。离家时,母亲挣扎着站起来,拉着我的手不愿松开,一再叮嘱我回家过年。是啊,自从当上警察,我就很少回家和父母团聚,真想回去过年,让父母开心,我点头答应了母亲的请求。母亲有些不舍,一只手紧拉着我不放,另一只手扶着木板颤颤巍巍站起来。她斜倚着木门,看着我离去,我分明看见她眼里噙满泪水……没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了母子间的永别!

我有一个半边户家庭,组织上把我调到哪里,我就将老婆和孩子带到哪里。所里一些同志因两地分居,春节更需要回家团聚,我主动申请留下来值班。可是母亲的身影,雕塑一般浮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我因食言于母亲,内心也很难过。擦了一把泪,擦不去母亲的影子。母亲一生悲苦,尝尽了生活的苦头,一心想送我读书,我成了母亲的希望和骄傲。

1983年,第一次中考失败,父亲说,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只有鼎罐煮漭漭,没有鼎罐煮文章,叫我安心跟他学种地。父亲在家说话很有权威,但最终在母亲的软磨硬泡下,同意我继续读书,我暗自发誓,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能继续读书,那是我当年最高兴的事儿,也是我当年最难为的事。每次月考完回家,我隔老远就会朝家连喊几声“妈!”母亲听到喊声总会笑着迎出来,见到母亲是件幸福的事儿。

有一次回家,我连喊几声“妈”,屋内没有回应,很纳闷,急忙推开家门,见火塘边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女人,她两眼深陷,像从地狱中走出,嘴张了几下,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是谁?根本不相信这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脸蛋圆润,头发散开来像一道黑色的瀑布,绾在头顶如同一朵乌云,她美丽而有智慧,是我心中的榜样!见母亲这般模样,我躬下身去,用手轻轻抚摸她瘦削的脸,把她搀扶了起来,抱着她大哭一场。父亲坐在火塘边埋着头,直喘气,还告诉我妹妹也得了奇怪的病,躺在床上呻吟。昔日温暖的家不见了,我一下子掉进冰窑。灾难降临了,我能躲吗?那夜,我躺在床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外涌。后来眼泪流干了,我咬紧牙关,决定辍学。第二天,母亲见我没起床,她走到床头,用那双粗黑的大手拍打我,叫我快点去读书,手里还捏着5元钱。我凝望着母亲,告诉她我不去读书了,我要跟着父亲学种地,为家庭分忧……我分明看见母亲眼中那道微弱的光亮突然熄灭了,她感到绝望,拼尽全身力气嘶哑地朝我吼,最后倒在地上。父亲闻声走过来将母亲扶起,并安慰我,让我去读书,别让母亲伤心。我跪拜在地,祈求上天保佑我家涉过险滩,握着那张带着母亲体温和全家希望的5元钱,返回了学校……

客船的尖叫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我想母亲命大福大,这次依然能闯过生命的难关。

客船抵达码头,岸上中巴车也多了起来。客人从船仓里蜂拥而出,涌到岸上去乘车。我们维护着码头秩序,送走了一车又一车客人。突然,一辆中巴客车启动时,刹车失灵掉进乌江,倒插在岸边。车内的乘客一下子滑到车底,江水涌了进去,乘客挣扎呼救……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我来不及多想,冲过去,挥起拳头砸烂车窗玻璃,为乘客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车内乘客看到生存的希望,他们攀着座位上的扶手,涌到窗口逃命。我站在江水中,把乘客一个一个从窗口救了出来,手臂被玻璃划伤,鲜血直流。民警老冉将救上岸的乘客逐一安顿。车内江水很快漫上来,未救出的乘客浸泡在水里,他们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呼叫。车子在江水中振荡,逐渐向江心滑落,情况万分危急。我顾不得手上的伤口和疼痛,又使出浑身力气,挥起拳头将另一扇玻璃窗砸烂,翻身进入车内,沉入水中,用肩膀和头将乘客顶出车窗。倏然,岸上传来一个中年妇女嘶声裂肺的哭叫声,她的孩子在车内还未救出。车内江水浑浊,看不见孩子的身影,我非常焦急。江水刺骨,因在水中浸泡过久,我的四肢麻木,不听使唤。但岸上女人的哭叫,由不得我多想,我咬紧牙关,再次沉入水中,用脚和手在车子的座位缝隙间不停地搜寻,呛了一口又一口水,头部、脚、手、身子多处擦伤。后来终于摸到了一个滑溜溜的东西,我急忙抓住提出水面,原来是个一二岁的孩子,立即送出窗外抢救,可孩子早已断气。最后我拼命跳出车窗,感到四肢乏力,两眼发黑,倒在江边……

后来,我挣扎着站了起来,朝着那位中年妇女走去,我想当面向她道歉,请求她原谅我没能救活她的孩子。就在此时,我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仿佛五雷轰顶,我无力地垂下了头,我不敢当着一位伤心母亲的面流出眼泪,我的泪只能在心中横流……

“坚强些吧!”

仿佛在安慰失去孩子的那位母亲,又好像在安慰失去母亲的孩子!

(作者供职于酉阳县委政法委,作品散见《星星》等报刊)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执 勤

那时,乌江还未截流,是一条血性汉子,浩浩荡荡向西去。而我,还是酉阳龚滩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像乌江一样充满活力。

有一年春节,吃过晚饭,和往常一样与民警老冉到码头执勤。客船晚点了,我坐在囤船值班室发呆。春节前,回家看望过母亲一次,她的病情有所好转。离家时,母亲挣扎着站起来,拉着我的手不愿松开,一再叮嘱我回家过年。是啊,自从当上警察,我就很少回家和父母团聚,真想回去过年,让父母开心,我点头答应了母亲的请求。母亲有些不舍,一只手紧拉着我不放,另一只手扶着木板颤颤巍巍站起来。她斜倚着木门,看着我离去,我分明看见她眼里噙满泪水……没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了母子间的永别!

我有一个半边户家庭,组织上把我调到哪里,我就将老婆和孩子带到哪里。所里一些同志因两地分居,春节更需要回家团聚,我主动申请留下来值班。可是母亲的身影,雕塑一般浮现在眼前,久久挥之不去,我因食言于母亲,内心也很难过。擦了一把泪,擦不去母亲的影子。母亲一生悲苦,尝尽了生活的苦头,一心想送我读书,我成了母亲的希望和骄傲。

1983年,第一次中考失败,父亲说,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只有鼎罐煮漭漭,没有鼎罐煮文章,叫我安心跟他学种地。父亲在家说话很有权威,但最终在母亲的软磨硬泡下,同意我继续读书,我暗自发誓,不辜负家人的期望。

能继续读书,那是我当年最高兴的事儿,也是我当年最难为的事。每次月考完回家,我隔老远就会朝家连喊几声“妈!”母亲听到喊声总会笑着迎出来,见到母亲是件幸福的事儿。

有一次回家,我连喊几声“妈”,屋内没有回应,很纳闷,急忙推开家门,见火塘边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女人,她两眼深陷,像从地狱中走出,嘴张了几下,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这是谁?根本不相信这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脸蛋圆润,头发散开来像一道黑色的瀑布,绾在头顶如同一朵乌云,她美丽而有智慧,是我心中的榜样!见母亲这般模样,我躬下身去,用手轻轻抚摸她瘦削的脸,把她搀扶了起来,抱着她大哭一场。父亲坐在火塘边埋着头,直喘气,还告诉我妹妹也得了奇怪的病,躺在床上呻吟。昔日温暖的家不见了,我一下子掉进冰窑。灾难降临了,我能躲吗?那夜,我躺在床上,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往外涌。后来眼泪流干了,我咬紧牙关,决定辍学。第二天,母亲见我没起床,她走到床头,用那双粗黑的大手拍打我,叫我快点去读书,手里还捏着5元钱。我凝望着母亲,告诉她我不去读书了,我要跟着父亲学种地,为家庭分忧……我分明看见母亲眼中那道微弱的光亮突然熄灭了,她感到绝望,拼尽全身力气嘶哑地朝我吼,最后倒在地上。父亲闻声走过来将母亲扶起,并安慰我,让我去读书,别让母亲伤心。我跪拜在地,祈求上天保佑我家涉过险滩,握着那张带着母亲体温和全家希望的5元钱,返回了学校……

客船的尖叫声把我拉回到现实,我想母亲命大福大,这次依然能闯过生命的难关。

客船抵达码头,岸上中巴车也多了起来。客人从船仓里蜂拥而出,涌到岸上去乘车。我们维护着码头秩序,送走了一车又一车客人。突然,一辆中巴客车启动时,刹车失灵掉进乌江,倒插在岸边。车内的乘客一下子滑到车底,江水涌了进去,乘客挣扎呼救……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我来不及多想,冲过去,挥起拳头砸烂车窗玻璃,为乘客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车内乘客看到生存的希望,他们攀着座位上的扶手,涌到窗口逃命。我站在江水中,把乘客一个一个从窗口救了出来,手臂被玻璃划伤,鲜血直流。民警老冉将救上岸的乘客逐一安顿。车内江水很快漫上来,未救出的乘客浸泡在水里,他们不停地挣扎,不停地呼叫。车子在江水中振荡,逐渐向江心滑落,情况万分危急。我顾不得手上的伤口和疼痛,又使出浑身力气,挥起拳头将另一扇玻璃窗砸烂,翻身进入车内,沉入水中,用肩膀和头将乘客顶出车窗。倏然,岸上传来一个中年妇女嘶声裂肺的哭叫声,她的孩子在车内还未救出。车内江水浑浊,看不见孩子的身影,我非常焦急。江水刺骨,因在水中浸泡过久,我的四肢麻木,不听使唤。但岸上女人的哭叫,由不得我多想,我咬紧牙关,再次沉入水中,用脚和手在车子的座位缝隙间不停地搜寻,呛了一口又一口水,头部、脚、手、身子多处擦伤。后来终于摸到了一个滑溜溜的东西,我急忙抓住提出水面,原来是个一二岁的孩子,立即送出窗外抢救,可孩子早已断气。最后我拼命跳出车窗,感到四肢乏力,两眼发黑,倒在江边……

后来,我挣扎着站了起来,朝着那位中年妇女走去,我想当面向她道歉,请求她原谅我没能救活她的孩子。就在此时,我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仿佛五雷轰顶,我无力地垂下了头,我不敢当着一位伤心母亲的面流出眼泪,我的泪只能在心中横流……

“坚强些吧!”

仿佛在安慰失去孩子的那位母亲,又好像在安慰失去母亲的孩子!

(作者供职于酉阳县委政法委,作品散见《星星》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