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汤圆

时间: 2018-04-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71

我的童年,家里穷,一年到头很难吃顿纯米饭,至于汤圆,想着都让人馋,只能等到过年才能享受。

老家的汤圆其实都不怎么讲究,每年腊月,母亲都会与大哥大姐商量把收获的糯米晾干,紧接着联系附近的碾房碾粉子。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所有这些都得靠跑路,运气好一点,也得十天半月才能排到队。

记忆里,我家都在夜晚,五六十斤糯米要用传统的大石碾子磨大半夜,加上厘头摸尾,也就是一整个通宵了,还得赶上好天气。当然,苦点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我儿时对“一年之际在于春”的理解。备好了糯米面,接下来就要准备汤圆心了,母亲的汤圆滋味独特,她把年猪边油提炼后的油渣作为主配料,加老红糖、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用菜刀碎细和均匀,至其粘在一起,容易存放和包裹。

有时,母亲也会用祖传方法做汤圆,用净水泡上糯米,磨成米浆,然后用大木盆盛着,木盆上蒙几层薄薄的稀布,倒些吸水的草木灰。待水吸得差不多了,在不朝阳的禾场垫放两条高板凳,高板凳上支块旧门板,旧门板上铺件旧床单,再将湿润的米浆掰成小块,放上凉晒几日就可以储存一段时间。

为了防止麻雀啄食,母亲往往会在门板边插根棍子,棍子上端系上五颜六色的布条,微风一吹,就像有人摇晃着棍子一样,胆小的麻雀一般不敢拢身。只不过令母亲想不到的是,趁她稍不注意的时候,我会偷偷拿走一小块,躲在角落慢慢咀嚼,清香着哩!

正月初一,母亲常常故意问我:“儿子,今天吃啥?”我便拍着小手大声喊:“汤圆,我想吃汤圆!”母亲会乐呵呵地走进厨房,生火,烧水,用盘子盛些汤圆粉,倒入适量的凉水慢慢调匀,拿一块在手心里不停地搓啊搓,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就做好了。

刚下锅,我会迫不及待地问:“妈,什么时候煮好呀?”母亲摸着我的头说:“莫急,汤圆浮上来就好了。”于是我扶着灶台,瞪着小眼睛焦急地等汤圆浮上来。不一会儿,汤圆果然像乒乓球一样从锅底浮上来了,我欣喜地惊叫:“浮上来了,又浮上来一个!”母亲却慈祥地笑着说:“还有一会儿呢,浮是浮上来了,但还上下晃动得厉害呢。”

不多久,汤圆一个个在水面排起了队,直到这个时候母亲才拿出碗,盛起锅里的开水和汤圆,最后添加两勺白糖,这样就可以一尝美味啦,多的时候我能吃二十个,现在也能吃上十来个吧。

当然,汤圆也不都是在春节才吃。小时候,糯米收获以后,母亲照例会搓汤圆给我们解馋。只是那时生活条件不太好,汤圆是实心的,里面没有芝麻花生之类香甜的馅料,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吃得很香甜。并且,这种纯粹的汤圆里,更能吃出糯米本来的粮食味道,那种软软的、黏黏的口感,让人在贫瘠的生活里找到一丝情感的慰藉。

也许糯米是无知觉的,但加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关心,这不能不说是糯米的一次生命升华。我没有问过母亲,搓汤圆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可以想得到,母亲在搓汤圆时,那温柔优雅的手势,那庄重投入的神情,恰如在抚摸儿女的小脑袋,把那被风吹乱的头发轻轻理顺。

汤圆的味道,母亲的手艺,一辈子的记忆……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渝北教育矫治所)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母亲的汤圆

我的童年,家里穷,一年到头很难吃顿纯米饭,至于汤圆,想着都让人馋,只能等到过年才能享受。

老家的汤圆其实都不怎么讲究,每年腊月,母亲都会与大哥大姐商量把收获的糯米晾干,紧接着联系附近的碾房碾粉子。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所有这些都得靠跑路,运气好一点,也得十天半月才能排到队。

记忆里,我家都在夜晚,五六十斤糯米要用传统的大石碾子磨大半夜,加上厘头摸尾,也就是一整个通宵了,还得赶上好天气。当然,苦点也是值得的,这也是我儿时对“一年之际在于春”的理解。备好了糯米面,接下来就要准备汤圆心了,母亲的汤圆滋味独特,她把年猪边油提炼后的油渣作为主配料,加老红糖、核桃仁、花生仁、芝麻,用菜刀碎细和均匀,至其粘在一起,容易存放和包裹。

有时,母亲也会用祖传方法做汤圆,用净水泡上糯米,磨成米浆,然后用大木盆盛着,木盆上蒙几层薄薄的稀布,倒些吸水的草木灰。待水吸得差不多了,在不朝阳的禾场垫放两条高板凳,高板凳上支块旧门板,旧门板上铺件旧床单,再将湿润的米浆掰成小块,放上凉晒几日就可以储存一段时间。

为了防止麻雀啄食,母亲往往会在门板边插根棍子,棍子上端系上五颜六色的布条,微风一吹,就像有人摇晃着棍子一样,胆小的麻雀一般不敢拢身。只不过令母亲想不到的是,趁她稍不注意的时候,我会偷偷拿走一小块,躲在角落慢慢咀嚼,清香着哩!

正月初一,母亲常常故意问我:“儿子,今天吃啥?”我便拍着小手大声喊:“汤圆,我想吃汤圆!”母亲会乐呵呵地走进厨房,生火,烧水,用盘子盛些汤圆粉,倒入适量的凉水慢慢调匀,拿一块在手心里不停地搓啊搓,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就做好了。

刚下锅,我会迫不及待地问:“妈,什么时候煮好呀?”母亲摸着我的头说:“莫急,汤圆浮上来就好了。”于是我扶着灶台,瞪着小眼睛焦急地等汤圆浮上来。不一会儿,汤圆果然像乒乓球一样从锅底浮上来了,我欣喜地惊叫:“浮上来了,又浮上来一个!”母亲却慈祥地笑着说:“还有一会儿呢,浮是浮上来了,但还上下晃动得厉害呢。”

不多久,汤圆一个个在水面排起了队,直到这个时候母亲才拿出碗,盛起锅里的开水和汤圆,最后添加两勺白糖,这样就可以一尝美味啦,多的时候我能吃二十个,现在也能吃上十来个吧。

当然,汤圆也不都是在春节才吃。小时候,糯米收获以后,母亲照例会搓汤圆给我们解馋。只是那时生活条件不太好,汤圆是实心的,里面没有芝麻花生之类香甜的馅料,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吃得很香甜。并且,这种纯粹的汤圆里,更能吃出糯米本来的粮食味道,那种软软的、黏黏的口感,让人在贫瘠的生活里找到一丝情感的慰藉。

也许糯米是无知觉的,但加入了人们对生活的爱,对亲人的关心,这不能不说是糯米的一次生命升华。我没有问过母亲,搓汤圆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但可以想得到,母亲在搓汤圆时,那温柔优雅的手势,那庄重投入的神情,恰如在抚摸儿女的小脑袋,把那被风吹乱的头发轻轻理顺。

汤圆的味道,母亲的手艺,一辈子的记忆……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渝北教育矫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