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更需润物无声……

时间: 2018-04-2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88

 ▲入户掌握思想状况

 ◀解决生产难题

 

 ◀进村了解生活情况

 

 ▼重树服刑人员信心

社区矫正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重要举措,社区矫正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巴南区司法局,探访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点点滴滴。

“手指在指纹机上多停一会儿,这样录入会更有效。”4月13日上午,巴南区司法局龙洲湾司法所,工作人员引导着来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打卡、登记。

“你们跟我一起去红炉村,到张兵(化名)家里走访一趟。”所长周勇查看完电脑上的资料,便叫上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朱兰和社工黄小波,准备对入矫重点人员进行走访。

9点40分,汽车翻过一座小山,便远远听到声声犬吠。“狗儿叫的那里就是张兵家,他是我们的重点管教人员,我们每月都会到他家里走访一次,实地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周勇指着远处一农房告诉记者。

“周所长,多亏你帮我把汽油的事儿解决了,太麻烦你们了,我一定好好配合你们工作,积极改过自新。”刚来到张兵家,他就主动讲起了自己的近况。在社区服刑期间,张兵靠帮周围邻里耕地挣钱补贴家用,但因他在服刑期间无法购买到汽油,耕地机几度停摆。后来,经周勇与派出所反复沟通,最终为张兵解决了耕地机加油的问题。

朱兰和黄小波摸出了纸和笔,让张兵坐在身旁,汇报近期的思想动态。按惯例,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由自己亲手写好交到司法所,但已69岁的张兵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到他家里走访,黄小波每次都根据张兵的口述,帮他代笔整理思想汇报。

朱兰告诉记者,两年前,因村霸长期欺负儿媳,张兵便与儿子一起对村霸大打出手,致其死亡。张兵被纳入社区矫正,儿子被判入狱服刑。事后,张兵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赔偿,背负了数万元债务,儿媳也带着孙子改嫁,这让他倍感压力。刚到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时,他的精神状态极为消极。

为扭转张兵消极应矫状态,让他能重拾信心,回归正途,从2015年9月至今,龙洲湾司法所联合社区街道、社工组织,从认知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宣教、心理健康辅导、生活经济帮扶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长期不间断地教育矫正、困难帮扶。前不久,所里还组织工作人员专程安排张兵探监,让他在监狱里见到了儿子,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让张兵内心充满感激。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温情帮教,张兵的矫正、生活状态变得积极主动。

向张兵了解完情况准备离开时,周勇拍了拍张兵肩膀,鼓励他一定要对生活有信心,并告诉他司法所会尽力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帮他在近期能再次探监,与儿子见面。

据悉,龙洲湾司法所自2010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严格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接收报到、监督管理、教育矫正、惩戒处罚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并对不同类型的矫正人员,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8人,解除矫正203人,未出现一例脱管、漏管以及因监管不到位而重新犯罪情形的发生。

这只是巴南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巴南区司法局了解到,近年来,巴南区坚持“制度建设为先、规范执法为要、建构信息体系为基”的工作思路,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区性执法检查考评活动,即将建成三级(市、区、镇街)远程视频督察监控系统。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专业社工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采(信息采集)、访(人员访谈)、评(需求评估)、建(建立方案)、施(实施矫正)、督(督查督导)、反(效果反馈)、归(回归社会、归纳总结)”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并在实施矫正过程中,采取“勤走访、会倾听、多引导、快干预”的工作方法,针对性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加强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使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记者 饶 果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归途,更需润物无声……

 ▲入户掌握思想状况

 ◀解决生产难题

 

 ◀进村了解生活情况

 

 ▼重树服刑人员信心

社区矫正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重要举措,社区矫正工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近日,本报记者来到巴南区司法局,探访了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点点滴滴。

“手指在指纹机上多停一会儿,这样录入会更有效。”4月13日上午,巴南区司法局龙洲湾司法所,工作人员引导着来报到的社区服刑人员打卡、登记。

“你们跟我一起去红炉村,到张兵(化名)家里走访一趟。”所长周勇查看完电脑上的资料,便叫上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朱兰和社工黄小波,准备对入矫重点人员进行走访。

9点40分,汽车翻过一座小山,便远远听到声声犬吠。“狗儿叫的那里就是张兵家,他是我们的重点管教人员,我们每月都会到他家里走访一次,实地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生产生活情况。”周勇指着远处一农房告诉记者。

“周所长,多亏你帮我把汽油的事儿解决了,太麻烦你们了,我一定好好配合你们工作,积极改过自新。”刚来到张兵家,他就主动讲起了自己的近况。在社区服刑期间,张兵靠帮周围邻里耕地挣钱补贴家用,但因他在服刑期间无法购买到汽油,耕地机几度停摆。后来,经周勇与派出所反复沟通,最终为张兵解决了耕地机加油的问题。

朱兰和黄小波摸出了纸和笔,让张兵坐在身旁,汇报近期的思想动态。按惯例,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汇报由自己亲手写好交到司法所,但已69岁的张兵没上过学,不会写字,到他家里走访,黄小波每次都根据张兵的口述,帮他代笔整理思想汇报。

朱兰告诉记者,两年前,因村霸长期欺负儿媳,张兵便与儿子一起对村霸大打出手,致其死亡。张兵被纳入社区矫正,儿子被判入狱服刑。事后,张兵对受害人家属进行赔偿,背负了数万元债务,儿媳也带着孙子改嫁,这让他倍感压力。刚到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时,他的精神状态极为消极。

为扭转张兵消极应矫状态,让他能重拾信心,回归正途,从2015年9月至今,龙洲湾司法所联合社区街道、社工组织,从认知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宣教、心理健康辅导、生活经济帮扶等方面,对他进行了长期不间断地教育矫正、困难帮扶。前不久,所里还组织工作人员专程安排张兵探监,让他在监狱里见到了儿子,这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让张兵内心充满感激。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温情帮教,张兵的矫正、生活状态变得积极主动。

向张兵了解完情况准备离开时,周勇拍了拍张兵肩膀,鼓励他一定要对生活有信心,并告诉他司法所会尽力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帮他在近期能再次探监,与儿子见面。

据悉,龙洲湾司法所自2010年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严格规范社区服刑人员接收报到、监督管理、教育矫正、惩戒处罚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并对不同类型的矫正人员,制定不同的矫正方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教育帮扶。截至目前,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258人,解除矫正203人,未出现一例脱管、漏管以及因监管不到位而重新犯罪情形的发生。

这只是巴南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从巴南区司法局了解到,近年来,巴南区坚持“制度建设为先、规范执法为要、建构信息体系为基”的工作思路,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全区性执法检查考评活动,即将建成三级(市、区、镇街)远程视频督察监控系统。同时,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积极引导专业社工组织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与重庆理工大学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探索出“采(信息采集)、访(人员访谈)、评(需求评估)、建(建立方案)、施(实施矫正)、督(督查督导)、反(效果反馈)、归(回归社会、归纳总结)”的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并在实施矫正过程中,采取“勤走访、会倾听、多引导、快干预”的工作方法,针对性地对社区服刑人员加强监督管理、教育帮扶,使绝大多数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记者 饶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