嬗变之殇

时间: 2018-05-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86

2017年,单位安排我负责联系乡的扶贫工作,这个乡叫金竹,距县城52公里,全乡1600余人,三个行政村,平常在家的,加上老弱病残孕,只有600多人。这样的乡,即使是在渝东武陵山区,也属罕见,典型的袖珍乡。

第一次到金竹,车在行驶一段上坡路后,翻过1750米的席子厂垭口,突然,一道深谷呈现在眼前,人恍若在缥缈的云雾之上,车头倒栽下去,一下子钻进悬崖绝壁里。不知转了多少个回头弯,才下到山底。开车的小心翼翼,坐车的心惊肉跳。

金竹乡在一座形如骏马的马背上,全乡处在高山深壑之中,地势十分险峻。但为了生存发展,金竹人硬是将路修在马脊上,接通了石柱与黔江的巴盐古道。这条古道称“连三冲”,一冲比一冲高,一冲比一冲险。后来在马肚上修建了一条公路,也成了全县闻名的壁挂路。

由于山形陡峭,金竹的公路经常有滚石塌方。2017年9月,秋雨濛濛,我和几位同事到金竹走访贫困户,在离乡政府马颈子不到五公里的地方,看见山体有异动,便马上停车观察,几秒钟的时间,轰隆隆一声巨响,随之,公路便被泥石阻断。望着眼前惊险的一幕,我们惊得目瞪口呆,暗自庆幸躲过一劫。事后好长时间,还心存余悸,直到现在,驻村扶贫队员们还不时传来塌方的照片。

今年五月,我特别邀请一位好友本土作家到金竹采风,以期能写点什么。我们在村里转了半天,收集到了一些素材,谁知两天后,好友打来电话说,实在没有与其他乡镇的可比之处,思来想去,找不到宣传亮点,倒不如不写。其实我也料到这样的结果,政府所在地马颈子,全县唯一赶不起集的乡场,只有几栋房子,像悬挂在大山上的几户孤零零的农舍,学校八位教师二十个学生,乡卫生院两名医生,却少有人看病,每年都有过期药品被销毁。这么一个地方,叫谁都写不出个名堂来的。

从金竹乡的地理环境看,七曜山主峰横卧四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人迹罕至,属穷乡僻壤之地,被称为“山那边”。有则民谣为证:“好个水田坝(金竹原名水田),不上就是下,上山在云间,下山在河边。”过去,这里的确田少地贫,交通闭塞,进出完全靠人力背运,往返一趟县城,需要十天时间。1958年,修通了至栗新乡的公路,金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状况得以改变。2001年,乡政府组织村民投资投劳,修通了村道,实现“村村通”。但是,金竹乡的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014年贫困统计反映,全乡仅三个村,就有两个为贫困村。

金竹因为交通严重滞后而变得封闭保守落后,然而,金竹人却在顽强地坚持坚守与拼搏。过去,他们靠肩挑背磨,用脚步连通了外面的世界。后来修建了公路,结束了步行的历史,然而,与大山外的现代化交通比,显得极不和谐。金竹注定是块短板,是块扶贫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交通,它是金竹人最渴望改变的痛点。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被誉为武陵山最后处女地金竹乡,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金竹已被纳入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马肚上的公路将拉直扩宽,变成公园的观光环线,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被发现和挖掘,更为重要的是,壁挂路的安全隐患也将得到消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保护。这是金竹人的福音。

然而,曾几何时,金竹的壁挂路,留下的无数人间悲剧,难以从金竹人的记忆中抹去。没有国家的支撑,这样的嬗变之殇还不知延续多久。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嬗变之殇

2017年,单位安排我负责联系乡的扶贫工作,这个乡叫金竹,距县城52公里,全乡1600余人,三个行政村,平常在家的,加上老弱病残孕,只有600多人。这样的乡,即使是在渝东武陵山区,也属罕见,典型的袖珍乡。

第一次到金竹,车在行驶一段上坡路后,翻过1750米的席子厂垭口,突然,一道深谷呈现在眼前,人恍若在缥缈的云雾之上,车头倒栽下去,一下子钻进悬崖绝壁里。不知转了多少个回头弯,才下到山底。开车的小心翼翼,坐车的心惊肉跳。

金竹乡在一座形如骏马的马背上,全乡处在高山深壑之中,地势十分险峻。但为了生存发展,金竹人硬是将路修在马脊上,接通了石柱与黔江的巴盐古道。这条古道称“连三冲”,一冲比一冲高,一冲比一冲险。后来在马肚上修建了一条公路,也成了全县闻名的壁挂路。

由于山形陡峭,金竹的公路经常有滚石塌方。2017年9月,秋雨濛濛,我和几位同事到金竹走访贫困户,在离乡政府马颈子不到五公里的地方,看见山体有异动,便马上停车观察,几秒钟的时间,轰隆隆一声巨响,随之,公路便被泥石阻断。望着眼前惊险的一幕,我们惊得目瞪口呆,暗自庆幸躲过一劫。事后好长时间,还心存余悸,直到现在,驻村扶贫队员们还不时传来塌方的照片。

今年五月,我特别邀请一位好友本土作家到金竹采风,以期能写点什么。我们在村里转了半天,收集到了一些素材,谁知两天后,好友打来电话说,实在没有与其他乡镇的可比之处,思来想去,找不到宣传亮点,倒不如不写。其实我也料到这样的结果,政府所在地马颈子,全县唯一赶不起集的乡场,只有几栋房子,像悬挂在大山上的几户孤零零的农舍,学校八位教师二十个学生,乡卫生院两名医生,却少有人看病,每年都有过期药品被销毁。这么一个地方,叫谁都写不出个名堂来的。

从金竹乡的地理环境看,七曜山主峰横卧四周,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人迹罕至,属穷乡僻壤之地,被称为“山那边”。有则民谣为证:“好个水田坝(金竹原名水田),不上就是下,上山在云间,下山在河边。”过去,这里的确田少地贫,交通闭塞,进出完全靠人力背运,往返一趟县城,需要十天时间。1958年,修通了至栗新乡的公路,金竹长期与外界隔绝的状况得以改变。2001年,乡政府组织村民投资投劳,修通了村道,实现“村村通”。但是,金竹乡的落后面貌没有根本改变,2014年贫困统计反映,全乡仅三个村,就有两个为贫困村。

金竹因为交通严重滞后而变得封闭保守落后,然而,金竹人却在顽强地坚持坚守与拼搏。过去,他们靠肩挑背磨,用脚步连通了外面的世界。后来修建了公路,结束了步行的历史,然而,与大山外的现代化交通比,显得极不和谐。金竹注定是块短板,是块扶贫难啃的硬骨头,尤其是交通,它是金竹人最渴望改变的痛点。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被誉为武陵山最后处女地金竹乡,正在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金竹已被纳入七曜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规划,马肚上的公路将拉直扩宽,变成公园的观光环线,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将被发现和挖掘,更为重要的是,壁挂路的安全隐患也将得到消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受到保护。这是金竹人的福音。

然而,曾几何时,金竹的壁挂路,留下的无数人间悲剧,难以从金竹人的记忆中抹去。没有国家的支撑,这样的嬗变之殇还不知延续多久。

(作者供职于重庆市石柱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