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杰” 情寄巫山

时间: 2018-05-2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695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杜甫有诗礼赞他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巧的是,四位诗人不约而同地都曾情寄巫山,留下遗篇。

王勃年轻时,历时三年游览过巴蜀山川,作过《蜀中九日》等诗。他用乐府《相和歌辞》的“清商曲”《江南弄》为名,写过一首杂言古体诗:“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这首诗明显用了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瑶台相会、梦为云雨的典故,但用而不拘,清而不腻,经“清风明月遥相思”一转,便对接上了《西京杂记》所载,两汉成帝时庆安世“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的另一典故,从而抒发出了既贴近巫山神女,又不仅限于一时一声的情人之间相恋相思的至情真情。其博学高才,文光流丽,不经意之间都化作了宛然兴象。

杨炯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被贬到梓州(今四川三台),担任司法参军,淹留五年。期间,对长江三峡逐一作诗。其中《广溪峡》所写对象即瞿塘峡,前八句破题便点明了“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既而便极状其雄险形胜。后十二句转入纵论三国蜀汉的兴衰历史,结在“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的兴亡之叹上,昭告着世人在德不在险。《巫峡》也是一首五古,前八句经由“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引起,描绘巫峡的幽深险峻,后八句则由山水伸及人事,既表明“忠信吾所蹈”,又感叹“美人今何在”,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结于“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的意绪。《西陵峡》一首与这两首相似,都托物明志,借史抒怀,状景抒情都比较真率,展现出刚健诗风。

卢照邻也在巴蜀做过官,唐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受任为新都(今属成都)尉,秩满离去。在巴蜀期间的诗多写于蜀,少见于巴,但《巫山高》五首颇不俗。其诗写道:“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日猿啼夜,君王枕席开?”虽未自标为五律,实际上已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和平仄都相当合律,已突破了齐梁《巫山高》的体式。起首两句即写“巫山十二峰”也不拘泥神女峰,三四两句一俯眺,一平看,琵琶峡和云雨台都是典型眼中景。五六两句生发开去,联想到《博物志》里的严君平所讲浮槎故事,并对接到高从日边飞泻而下的瀑布,的确堪称浮想联翩,精奇高妙。结尾两名虽未能脱俗,但终究难掩诗有奇气。

只有骆宾王未到过巴蜀。尽管如此,他也有几首赠友怀人的诗面向巴蜀,其中的《忆蜀地佳人》一首更指向巫山。全诗七言四句:“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前两名直叙,无非说自己东在吴越之地,佳人住在巴蜀之地,仅凭着收信往来,实难以充分了解,曲尽衷情。后两句用典,化用了巫山阳台云雨故事,诗人对佳人的万千心结就呼之欲出了,并没有多少脍炙人口之处,但将典故用到自己与佳人情思之间,毕竟有了一些新意。

骆宾王的这首诗虽非佳作,但有它无它颇不一样。有了它,就表明“初唐四杰”无论是否履迹巫山,都能借诗情寄巫山。由之而推延开去,还能传递出一条多少带有普遍性的诗文之道,亦即写诗作文并不一定必须实地体验。实打实地接受或深入源泉境地,赖以获取直接感念,固是第一性重要,虚一虚,借助书籍述闻以滋生间接经验,也没有理由轻慢或斥逐。换句话说,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从来就是相辅相成。杜甫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可认作不刊之论。骆宾王化用原典,正是一个由书得悟的活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尤为好证。

即便是王勃、杨炯、卢照邻的几首诗,也不是他们的代表作,相互间比较也并非在同一层次。不过总体看,都比骆宾王那首出色,归入中上品是够资格的。由之又传递出另一条多少带有普遍性的诗文之道,那就是文艺题材无论何等高大重要,都不能决定具体作品的高下优劣。决定性的要素是,具体作品所展示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而这两项必依存于具体作者感知和映现相关题材的主体功力。题材只能提供写什么,主题取向和审美取向才切入怎么写,主题功力再决定究竟写得怎么样。

这两条诗文之道,远不仅止适用于“初唐四杰”,而理当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验之以今人的诗,那么,舒婷的《神女峰》,直唱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那样的新奇心声,即是现实的佐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初唐四杰” 情寄巫山

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杜甫有诗礼赞他们:“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巧的是,四位诗人不约而同地都曾情寄巫山,留下遗篇。

王勃年轻时,历时三年游览过巴蜀山川,作过《蜀中九日》等诗。他用乐府《相和歌辞》的“清商曲”《江南弄》为名,写过一首杂言古体诗:“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雾香烟渺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这首诗明显用了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瑶台相会、梦为云雨的典故,但用而不拘,清而不腻,经“清风明月遥相思”一转,便对接上了《西京杂记》所载,两汉成帝时庆安世“善鼓琴,能为《双凤离鸾》之曲”的另一典故,从而抒发出了既贴近巫山神女,又不仅限于一时一声的情人之间相恋相思的至情真情。其博学高才,文光流丽,不经意之间都化作了宛然兴象。

杨炯于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被贬到梓州(今四川三台),担任司法参军,淹留五年。期间,对长江三峡逐一作诗。其中《广溪峡》所写对象即瞿塘峡,前八句破题便点明了“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既而便极状其雄险形胜。后十二句转入纵论三国蜀汉的兴衰历史,结在“设险犹可存,当无贾生哭”的兴亡之叹上,昭告着世人在德不在险。《巫峡》也是一首五古,前八句经由“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引起,描绘巫峡的幽深险峻,后八句则由山水伸及人事,既表明“忠信吾所蹈”,又感叹“美人今何在”,怀才不遇的悲怆情怀,结于“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的意绪。《西陵峡》一首与这两首相似,都托物明志,借史抒怀,状景抒情都比较真率,展现出刚健诗风。

卢照邻也在巴蜀做过官,唐高宗乾封三年(668年)受任为新都(今属成都)尉,秩满离去。在巴蜀期间的诗多写于蜀,少见于巴,但《巫山高》五首颇不俗。其诗写道:“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眺琵琶峡,平看云雨台。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日猿啼夜,君王枕席开?”虽未自标为五律,实际上已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和平仄都相当合律,已突破了齐梁《巫山高》的体式。起首两句即写“巫山十二峰”也不拘泥神女峰,三四两句一俯眺,一平看,琵琶峡和云雨台都是典型眼中景。五六两句生发开去,联想到《博物志》里的严君平所讲浮槎故事,并对接到高从日边飞泻而下的瀑布,的确堪称浮想联翩,精奇高妙。结尾两名虽未能脱俗,但终究难掩诗有奇气。

只有骆宾王未到过巴蜀。尽管如此,他也有几首赠友怀人的诗面向巴蜀,其中的《忆蜀地佳人》一首更指向巫山。全诗七言四句:“东西吴蜀关山远,鱼来雁去两难闻。莫怪常有千行泪,只为阳台一片云。”前两名直叙,无非说自己东在吴越之地,佳人住在巴蜀之地,仅凭着收信往来,实难以充分了解,曲尽衷情。后两句用典,化用了巫山阳台云雨故事,诗人对佳人的万千心结就呼之欲出了,并没有多少脍炙人口之处,但将典故用到自己与佳人情思之间,毕竟有了一些新意。

骆宾王的这首诗虽非佳作,但有它无它颇不一样。有了它,就表明“初唐四杰”无论是否履迹巫山,都能借诗情寄巫山。由之而推延开去,还能传递出一条多少带有普遍性的诗文之道,亦即写诗作文并不一定必须实地体验。实打实地接受或深入源泉境地,赖以获取直接感念,固是第一性重要,虚一虚,借助书籍述闻以滋生间接经验,也没有理由轻慢或斥逐。换句话说,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从来就是相辅相成。杜甫自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可认作不刊之论。骆宾王化用原典,正是一个由书得悟的活证。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尤为好证。

即便是王勃、杨炯、卢照邻的几首诗,也不是他们的代表作,相互间比较也并非在同一层次。不过总体看,都比骆宾王那首出色,归入中上品是够资格的。由之又传递出另一条多少带有普遍性的诗文之道,那就是文艺题材无论何等高大重要,都不能决定具体作品的高下优劣。决定性的要素是,具体作品所展示的主题意义和审美价值,而这两项必依存于具体作者感知和映现相关题材的主体功力。题材只能提供写什么,主题取向和审美取向才切入怎么写,主题功力再决定究竟写得怎么样。

这两条诗文之道,远不仅止适用于“初唐四杰”,而理当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果验之以今人的诗,那么,舒婷的《神女峰》,直唱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那样的新奇心声,即是现实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