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沈佺期到陈子昂

时间: 2018-07-0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9304

在初唐时期,比“四杰”出名早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并称“沈宋”。恰恰如《新唐书宋之问传》所说,他俩的诗虽然还未摆脱齐梁的“靡丽”影响,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在律诗形式上确有重要的贡献。置诸沈佺期的一首《巫山高》,当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沈佺期的《巫山高》为五言八句:“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瞰琵琶峡,平看云雨台。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日猿啼夜,君王枕席开?”从对仗、平仄和结构方式看,这已是一首相当完善的五言律诗。首联起句的上句,似乎平淡无奇,但下句“合沓”意谓层次错杂,“昭回”意谓流光回转,一下子就动静相生地,描绘出了巫山十二峰高插入云天的雄奇险绝,不用“高”字而凸显高势。颔联和颈联由近及远,由“俯瞰”“平看”转到仰望、远眺,一句一景,情寓其间,紧扣“巫山高”的意境自然流动地尽收入眼帘。令人读了会扫兴的是尾联,死扣楚襄王梦会神女旧典,将格调降低了。

长处和短处,都不只是专属沈佺期一个人的,深嵌其中的,乃是初唐诗歌转型期,几辈诗人所共有的历史胎记。要等到陈子昂狂飙突起,崛立于诗坛,远承“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秀传统,将“兴寄”和“风骨”认作诗歌的生命,近启当世诗歌革新的潮流,才能促成唐诗迈入极盛时期。

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其一生纵横任侠,兼信佛老,又有儒家兼善天下的大志雄才,一心一意大展宏图。21岁时出蜀,先到长安,后至洛阳,24岁中进士。出蜀途中经过了三峡,次第写出《白帝城怀古》《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宿空舲峡青树村浦》三首诗。其中“空舲峡”通常写作“崆岭峡”,在秭归境内,不算巴渝诗歌,但与巫山、巫峡相关。另外的两首,却是不真包换的巴渝诗歌。这些诗,虽不能与他的传世名作《感遇诗》《登幽州台歌》等相提并论,却也表现出了卓尔不凡之风。

《白帝城怀古》是一首五古诗。一二句“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简捷地交代时间和环境,点明“怀古”的由来。三四句“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立即追怀距唐相对较近的先秦巴国、三国蜀汉之古。虽无“白帝”两个字,但白帝城所在地域,曾属于战国时间的巴国“东至鱼复”之地,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又在鱼复(改名永安)建过永安宫,“白帝城怀古”已然贴切了。“城临”还算中性,“台没”即见慨叹。五六句直追怀到周、夏上古,“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似乎语词浅白,实际上意蕴深长。相传周代自王畿千里之外,由近至远依法分定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服,荒服即镇、藩之服,可见距王权中心实在离得太远了。好在古风犹存,峡江民人积代相传仍崇敬大禹治水之功,纯朴、顽强的民风实在可爱,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既而七八句忽然一转,改为写眼前“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山水险状,仿佛离题了,却仍暗寓着赞佩大禹疏凿之功。九十句方才用“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两句回归到现实层面,最后以“川途去无限,客坐思何穷”两句浩然收结。“思何穷”三字表明,“怀古”之深广既难尽会,也难尽传。

以白帝城为怀古客体作诗,陈子昂为历朝历代第一人。后之来者如高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王士祯、傅作楫等都有类题佳作问世,但若论视野开阔,思想高迈,情感刚健,寄兴幽婉,能赶上他或超过他的屈指可数。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只有四句:“故乡今日夜,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小诗同样刚健动人。诗意好解读,写的是“巴峡路”上“初入”瞿塘峡,便为峡风所若,因而将此旅途遇遥告亲友,不寻常之处在于,整首诗都不是描述自己的主体感受,而是将“故乡亲友”代拟为感知主体。这同后来杜甫《月夜》所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实有先后神来,异同共同工之妙。把浦起龙评杜诗的“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移用到陈诗,一点不牵强。

陈子昂由蜀入楚伊始,还写过一首有名的七律《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激情奔放,气势流畅,对“巫峡”和“巴国山川”的眷眷情怀,仍然流注于字里行间。回看沈佺期的诗,固然在初唐也算有品有位之作,然而一对比就立见高下,陈子昂能领那个时期的诗歌革新风骚,除了理论上确有真知灼见,还靠了他的创作第一流。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沈佺期到陈子昂

在初唐时期,比“四杰”出名早的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并称“沈宋”。恰恰如《新唐书宋之问传》所说,他俩的诗虽然还未摆脱齐梁的“靡丽”影响,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在律诗形式上确有重要的贡献。置诸沈佺期的一首《巫山高》,当能看出一些端倪来。

沈佺期的《巫山高》为五言八句:“巫山峰十二,合沓隐昭回,俯瞰琵琶峡,平看云雨台。古槎天外倚,瀑水日边来。何日猿啼夜,君王枕席开?”从对仗、平仄和结构方式看,这已是一首相当完善的五言律诗。首联起句的上句,似乎平淡无奇,但下句“合沓”意谓层次错杂,“昭回”意谓流光回转,一下子就动静相生地,描绘出了巫山十二峰高插入云天的雄奇险绝,不用“高”字而凸显高势。颔联和颈联由近及远,由“俯瞰”“平看”转到仰望、远眺,一句一景,情寓其间,紧扣“巫山高”的意境自然流动地尽收入眼帘。令人读了会扫兴的是尾联,死扣楚襄王梦会神女旧典,将格调降低了。

长处和短处,都不只是专属沈佺期一个人的,深嵌其中的,乃是初唐诗歌转型期,几辈诗人所共有的历史胎记。要等到陈子昂狂飙突起,崛立于诗坛,远承“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的优秀传统,将“兴寄”和“风骨”认作诗歌的生命,近启当世诗歌革新的潮流,才能促成唐诗迈入极盛时期。

陈子昂是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其一生纵横任侠,兼信佛老,又有儒家兼善天下的大志雄才,一心一意大展宏图。21岁时出蜀,先到长安,后至洛阳,24岁中进士。出蜀途中经过了三峡,次第写出《白帝城怀古》《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宿空舲峡青树村浦》三首诗。其中“空舲峡”通常写作“崆岭峡”,在秭归境内,不算巴渝诗歌,但与巫山、巫峡相关。另外的两首,却是不真包换的巴渝诗歌。这些诗,虽不能与他的传世名作《感遇诗》《登幽州台歌》等相提并论,却也表现出了卓尔不凡之风。

《白帝城怀古》是一首五古诗。一二句“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简捷地交代时间和环境,点明“怀古”的由来。三四句“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立即追怀距唐相对较近的先秦巴国、三国蜀汉之古。虽无“白帝”两个字,但白帝城所在地域,曾属于战国时间的巴国“东至鱼复”之地,三国时期蜀汉刘备又在鱼复(改名永安)建过永安宫,“白帝城怀古”已然贴切了。“城临”还算中性,“台没”即见慨叹。五六句直追怀到周、夏上古,“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似乎语词浅白,实际上意蕴深长。相传周代自王畿千里之外,由近至远依法分定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藩等九服,荒服即镇、藩之服,可见距王权中心实在离得太远了。好在古风犹存,峡江民人积代相传仍崇敬大禹治水之功,纯朴、顽强的民风实在可爱,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既而七八句忽然一转,改为写眼前“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山水险状,仿佛离题了,却仍暗寓着赞佩大禹疏凿之功。九十句方才用“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两句回归到现实层面,最后以“川途去无限,客坐思何穷”两句浩然收结。“思何穷”三字表明,“怀古”之深广既难尽会,也难尽传。

以白帝城为怀古客体作诗,陈子昂为历朝历代第一人。后之来者如高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王士祯、傅作楫等都有类题佳作问世,但若论视野开阔,思想高迈,情感刚健,寄兴幽婉,能赶上他或超过他的屈指可数。

《初入峡苦风寄故乡亲友》只有四句:“故乡今日夜,欢会坐应同。宁知巴峡路。辛苦石尤风。”小诗同样刚健动人。诗意好解读,写的是“巴峡路”上“初入”瞿塘峡,便为峡风所若,因而将此旅途遇遥告亲友,不寻常之处在于,整首诗都不是描述自己的主体感受,而是将“故乡亲友”代拟为感知主体。这同后来杜甫《月夜》所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实有先后神来,异同共同工之妙。把浦起龙评杜诗的“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移用到陈诗,一点不牵强。

陈子昂由蜀入楚伊始,还写过一首有名的七律《度荆门望楚》:“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激情奔放,气势流畅,对“巫峡”和“巴国山川”的眷眷情怀,仍然流注于字里行间。回看沈佺期的诗,固然在初唐也算有品有位之作,然而一对比就立见高下,陈子昂能领那个时期的诗歌革新风骚,除了理论上确有真知灼见,还靠了他的创作第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