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旧情深

时间: 2018-12-07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766

  县检察院抽调出来的这支驻乡扶贫工作队,被临时安排住在金竹乡小学的学生宿舍里,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我们进出总是特别小心。早上七点,《起床歌》响起:“小朋友,睡得香,快快快起床,别做一只小懒虫,懒虫肥胖胖。”我也会跟着起床,与同学们一起接水洗脸,然后坐在寝室的课桌前,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打开一本书看起来。此时,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9月30日,天气晴朗。早上起来,我并没听见上课的音乐声。走到教室前面的篮球场上,我看见校长独自坐在小木凳上,双脚直蹬,口里含着哨子,吹了一声,大喊道:“上课!”接着,老师和同学们进了教室。我感觉奇怪,于是跟校长攀谈起来。原来学校的闹铃只设置成周一至周五,今天是周日,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闹铃不工作,他只好用哨子代替,好在学校只有3个年级3个班,几节课下来也不费事。

  中午时分,我正要去食堂吃饭,看见操场上站着一小拨人,15名学生,6个老师,校长在队伍的前面交代着放假事宜。校长话音刚落,老师就开始分发面包,一人一个。学生们拿着一个小面包,先后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我脑子里迅速闪过一丝念头,难道学校中午不开饭,这些学生仅靠这个小面包熬过一天?

  国庆节后第一天早上,我走到学生食堂。一个狭窄的巷道里开着一扇窗,窗户下方留了一扇小窗。学生们将不锈钢大碗伸进去,等里面的炊事员添饭菜,然后蹲在墙角吃。这里根本没有餐厅,我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回到寝室翻看。有些昏暗的过道里,几个孩子让我越看越不是滋味,竟然掉下眼泪来。我到村子里走访,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得到的信息再次令我震惊。原来,每周五放假前,学校从不供应午餐,学生饿着肚子回家,最远的要走三四个小时山路,就算孩子们到了家,也不一定能很快吃上饭,因为他们还得等着父母天黑收工……

  我简直太粗心了,竟然没注意到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

  经过深入了解得知,这所小学之所以没能提供周五的午餐,是因为国家补贴的每天4元营养午餐,加上学生缴纳的10元生活费,一共14元钱,都打捆用在了住校生的一日三餐上,顿数是凑足的,如果周五的午餐要另开,学生就得再交钱,而有的家长也舍不得花钱,学校也没钱贴补。

  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谈及此事。来自团县委和北京的朋友建议,开展一次志愿者慰问活动,主题就叫“衣旧情深”。

  10月18日,一支由团县委、乡人民政府、驻乡工作队、北京盈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职工组成的慰问队伍,悄悄地来到这所乡小学。

  因为有了客人,原本清静的校园热闹起来,在校长的招呼下,同学们自觉地排成两排,一个一个试穿棉衣,当我们宣布,试穿的衣服归自己时,同学们将衣服紧紧地抱着,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当场转赠捐款2000元,并赠送价值3000元的牛奶、饼干、火腿肠等物品。

  一周后,我走访到一个贫困村,问到孩子读书的事,一位家长拉住我的手说:“学校星期五开始供应午餐了,这下好了,我儿子再也不会饿着肚子回家了。儿子还拿回两根火腿肠,一盒饼干,三盒牛奶。你说这孩子,咋舍不得吃呢,非要带回来给我们尝尝。”“家长还另外交钱不?”我问。“没交,听老师说,学校想办法筹了一点钱。”我点了点头,知道就是这次慰问的效果。

  家长的话,满满都是感恩,但我的心却已经被深深地刺痛了。

  脱贫攻坚,留守儿童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群,当一些孩子享受着城里优越的教育资源,在公园里漫步时,这些农村孩子却不得不在高山深壑中孑孓独行,每顿不到4元钱伙食费,能吃饱就很不错了,但他们得到一根火腿肠却首先想到拿回家与父母分享,这样的对比实在太大。但是,又有多少双眼睛和多少闪光灯在聚焦他们呢?尤其是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包括我们这些所谓的扶贫干部。

  (作者单位:石柱县检察院)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衣旧情深

  县检察院抽调出来的这支驻乡扶贫工作队,被临时安排住在金竹乡小学的学生宿舍里,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我们进出总是特别小心。早上七点,《起床歌》响起:“小朋友,睡得香,快快快起床,别做一只小懒虫,懒虫肥胖胖。”我也会跟着起床,与同学们一起接水洗脸,然后坐在寝室的课桌前,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打开一本书看起来。此时,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9月30日,天气晴朗。早上起来,我并没听见上课的音乐声。走到教室前面的篮球场上,我看见校长独自坐在小木凳上,双脚直蹬,口里含着哨子,吹了一声,大喊道:“上课!”接着,老师和同学们进了教室。我感觉奇怪,于是跟校长攀谈起来。原来学校的闹铃只设置成周一至周五,今天是周日,国庆节放假的前一天,闹铃不工作,他只好用哨子代替,好在学校只有3个年级3个班,几节课下来也不费事。

  中午时分,我正要去食堂吃饭,看见操场上站着一小拨人,15名学生,6个老师,校长在队伍的前面交代着放假事宜。校长话音刚落,老师就开始分发面包,一人一个。学生们拿着一个小面包,先后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我脑子里迅速闪过一丝念头,难道学校中午不开饭,这些学生仅靠这个小面包熬过一天?

  国庆节后第一天早上,我走到学生食堂。一个狭窄的巷道里开着一扇窗,窗户下方留了一扇小窗。学生们将不锈钢大碗伸进去,等里面的炊事员添饭菜,然后蹲在墙角吃。这里根本没有餐厅,我拿出手机拍了下来,回到寝室翻看。有些昏暗的过道里,几个孩子让我越看越不是滋味,竟然掉下眼泪来。我到村子里走访,特别关注留守儿童,得到的信息再次令我震惊。原来,每周五放假前,学校从不供应午餐,学生饿着肚子回家,最远的要走三四个小时山路,就算孩子们到了家,也不一定能很快吃上饭,因为他们还得等着父母天黑收工……

  我简直太粗心了,竟然没注意到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

  经过深入了解得知,这所小学之所以没能提供周五的午餐,是因为国家补贴的每天4元营养午餐,加上学生缴纳的10元生活费,一共14元钱,都打捆用在了住校生的一日三餐上,顿数是凑足的,如果周五的午餐要另开,学生就得再交钱,而有的家长也舍不得花钱,学校也没钱贴补。

  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我谈及此事。来自团县委和北京的朋友建议,开展一次志愿者慰问活动,主题就叫“衣旧情深”。

  10月18日,一支由团县委、乡人民政府、驻乡工作队、北京盈天兄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职工组成的慰问队伍,悄悄地来到这所乡小学。

  因为有了客人,原本清静的校园热闹起来,在校长的招呼下,同学们自觉地排成两排,一个一个试穿棉衣,当我们宣布,试穿的衣服归自己时,同学们将衣服紧紧地抱着,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志愿者们当场转赠捐款2000元,并赠送价值3000元的牛奶、饼干、火腿肠等物品。

  一周后,我走访到一个贫困村,问到孩子读书的事,一位家长拉住我的手说:“学校星期五开始供应午餐了,这下好了,我儿子再也不会饿着肚子回家了。儿子还拿回两根火腿肠,一盒饼干,三盒牛奶。你说这孩子,咋舍不得吃呢,非要带回来给我们尝尝。”“家长还另外交钱不?”我问。“没交,听老师说,学校想办法筹了一点钱。”我点了点头,知道就是这次慰问的效果。

  家长的话,满满都是感恩,但我的心却已经被深深地刺痛了。

  脱贫攻坚,留守儿童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人群,当一些孩子享受着城里优越的教育资源,在公园里漫步时,这些农村孩子却不得不在高山深壑中孑孓独行,每顿不到4元钱伙食费,能吃饱就很不错了,但他们得到一根火腿肠却首先想到拿回家与父母分享,这样的对比实在太大。但是,又有多少双眼睛和多少闪光灯在聚焦他们呢?尤其是边远山区的留守儿童,包括我们这些所谓的扶贫干部。

  (作者单位:石柱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