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矫正人员到致富带头人

时间: 2018-12-11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647

  


  


  在酉阳县龙潭镇,方明(化名)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记者日前在方明一手办起的缘合源农业合作社见到了他。冬日暖阳,方明却待在温室大棚里悉心照料着草莓苗,一待就是一上午。“下个月就是采摘季,今年算下来,应该有盈利。”方明乐呵呵地说。


  个性化矫正方案因人而异


  方明除了是合作社负责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矫正人员。对此,提起走上创业路并尝到甜头,他总是把司法局挂在嘴边:“没得他们引路,我也许还在迷路。”


  今年41岁的方明,在2015年2月因寻衅滋事罪被酉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是他先挑事的,我只是维护自己的颜面,没有错”。方明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的第一天,提起自己犯下的过错,反复地说到这一句话。


  司法所所长冉书祥告诉记者,虽然判了刑,但当时方明的法律观念淡薄,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缺乏认知。“如不及时加以疏导,任其‘钻牛角’,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于是,冉书祥迅速组织所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方明的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成立了专门的矫正小组,为方明量身定做了性化的矫正方案。


  被判缓刑后,妻子提出离婚,方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平日开支依靠两个老人支撑,这让方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对此,在制定方案时,司法所将他列为严管人员,指定了工作人员对其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每半个月,工作人员便会走访一次,跟方明谈心,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


  政策为创业提供支持


  “信心有了,但他需要找个事做,才能真正地支撑他好好生活。”冉书祥告诉记者,那时,在安排方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关注着方明,发现他对农业技术有兴趣。在一次聊天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鼓励方明选择观光农业,方明当场决定摘种草莓。


  2015年,他干起草莓种植,成立了缘合源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头两年,由于对技术掌握得还不够,亏了,两个合伙人退出,只剩方明一个人撑着合作社,资金缺口一度让合作社面临关张。


  这个情况被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上报到了局里。司法局的领导专门找方明聊了聊,针对他的情况,寻找符合政策的资金支持,最终,方明成功地度过了这个难关。


  “他们对我就像朋友一样,没有司法局的帮助,我可能坚持不下来。”方明说,就是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大家。


  今年,是方明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他的草莓基地已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了300亩。不满足于自己创业致富,他积极带动村民种植草莓的同时,又牵头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建立了200亩果树种植基地和100亩茶叶基地,解决全村上下近千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及21户贫困户等400余人脱贫增收50余万元。


  提供业务技能培训


  像方明这样的案例,只是酉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酉阳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例如,在五福司法所的精心帮扶下,社区矫正人员张某发展生态化养殖黑毛猪,规模达220头,山羊160只,年均收入达93万余元,同时带动当地13户农户养殖生猪、山羊共计500头(只),带动农民增收25万余元。矫正人员李某患眼疾,司法所干部自掏腰包从福建请来按摩师手把手教会其生存技能,创办养生会所,年收入达5万元。


  酉阳县司法局局长冉燕毅介绍,酉阳社区矫正工作以打造专业机构、队伍,培育专业精神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水平。今年5月,酉阳县引入一批社会工作者,充实了帮教管理的专业力量。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情况,确定“严管、普管、宽管”不同的监管级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进行日记载、周报道、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3年来,共开展集中学习1404次,集中社区服务1404次,走访教育12580次,全力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在管在控。据悉,酉阳县社区矫正工作从2004年6月开始试点以来,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后无一例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促使罪犯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司法局在规范日常监管,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提供实实在在的关怀和帮助。”冉燕毅介绍,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困难,司法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就学等问题,确保他们平等享受各种社会保障,重塑生活信心,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从精准化管控到身心的彻底改造,酉阳县司法局全方位为社区服刑人员筑起了一条回归社会、回报社会之路。2010年来,酉阳县司法局通过产业帮扶260人次,规划发展项目195个,业务技能培训1910人次,引导自主创业650人,指导就业1107人。


  记者 舒楚寒



  编辑 王海成 组版 余游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从社区矫正人员到致富带头人

  


  


  在酉阳县龙潭镇,方明(化名)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记者日前在方明一手办起的缘合源农业合作社见到了他。冬日暖阳,方明却待在温室大棚里悉心照料着草莓苗,一待就是一上午。“下个月就是采摘季,今年算下来,应该有盈利。”方明乐呵呵地说。


  个性化矫正方案因人而异


  方明除了是合作社负责人,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社区矫正人员。对此,提起走上创业路并尝到甜头,他总是把司法局挂在嘴边:“没得他们引路,我也许还在迷路。”


  今年41岁的方明,在2015年2月因寻衅滋事罪被酉阳县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是他先挑事的,我只是维护自己的颜面,没有错”。方明到当地司法所报到的第一天,提起自己犯下的过错,反复地说到这一句话。


  司法所所长冉书祥告诉记者,虽然判了刑,但当时方明的法律观念淡薄,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缺乏认知。“如不及时加以疏导,任其‘钻牛角’,有可能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于是,冉书祥迅速组织所里的其他工作人员,根据方明的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成立了专门的矫正小组,为方明量身定做了性化的矫正方案。


  被判缓刑后,妻子提出离婚,方明独自带着孩子生活,平日开支依靠两个老人支撑,这让方明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对此,在制定方案时,司法所将他列为严管人员,指定了工作人员对其开展一对一的个别教育,每半个月,工作人员便会走访一次,跟方明谈心,鼓励他重拾生活信心。


  政策为创业提供支持


  “信心有了,但他需要找个事做,才能真正地支撑他好好生活。”冉书祥告诉记者,那时,在安排方明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关注着方明,发现他对农业技术有兴趣。在一次聊天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鼓励方明选择观光农业,方明当场决定摘种草莓。


  2015年,他干起草莓种植,成立了缘合源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头两年,由于对技术掌握得还不够,亏了,两个合伙人退出,只剩方明一个人撑着合作社,资金缺口一度让合作社面临关张。


  这个情况被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上报到了局里。司法局的领导专门找方明聊了聊,针对他的情况,寻找符合政策的资金支持,最终,方明成功地度过了这个难关。


  “他们对我就像朋友一样,没有司法局的帮助,我可能坚持不下来。”方明说,就是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大家。


  今年,是方明创业的第三个年头,他的草莓基地已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了300亩。不满足于自己创业致富,他积极带动村民种植草莓的同时,又牵头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建立了200亩果树种植基地和100亩茶叶基地,解决全村上下近千人的就业问题,带动当地农民及21户贫困户等400余人脱贫增收50余万元。


  提供业务技能培训


  像方明这样的案例,只是酉阳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缩影。酉阳县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例如,在五福司法所的精心帮扶下,社区矫正人员张某发展生态化养殖黑毛猪,规模达220头,山羊160只,年均收入达93万余元,同时带动当地13户农户养殖生猪、山羊共计500头(只),带动农民增收25万余元。矫正人员李某患眼疾,司法所干部自掏腰包从福建请来按摩师手把手教会其生存技能,创办养生会所,年收入达5万元。


  酉阳县司法局局长冉燕毅介绍,酉阳社区矫正工作以打造专业机构、队伍,培育专业精神为重点,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专业化水平。今年5月,酉阳县引入一批社会工作者,充实了帮教管理的专业力量。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情况,确定“严管、普管、宽管”不同的监管级别,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进行日记载、周报道、月学习、月劳动、季总结。3年来,共开展集中学习1404次,集中社区服务1404次,走访教育12580次,全力确保社区矫正人员在管在控。据悉,酉阳县社区矫正工作从2004年6月开始试点以来,社区服刑人员入矫后无一例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促使罪犯顺利回归和融入社会,司法局在规范日常监管,加强教育引导的同时,还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提供实实在在的关怀和帮助。”冉燕毅介绍,针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际困难,司法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好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就学等问题,确保他们平等享受各种社会保障,重塑生活信心,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从精准化管控到身心的彻底改造,酉阳县司法局全方位为社区服刑人员筑起了一条回归社会、回报社会之路。2010年来,酉阳县司法局通过产业帮扶260人次,规划发展项目195个,业务技能培训1910人次,引导自主创业650人,指导就业1107人。


  记者 舒楚寒



  编辑 王海成 组版 余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