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僧”狗娃

时间: 2018-12-1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44

在金老爷子笔下,有一位隐居少林数十载的“扫地僧”,一经出场便技压群雄,威震江湖。

  其实,只要放下身段,瞪大眼睛,平心静气向下看,我们在身边也能发现很多“扫地僧”。他们恰如“惟手熟尔”的卖油翁那般,技艺精湛,深藏不露,几年、十年、数十年地潜伏在机关大院,而不为人知。


  狗娃,就是其中的一位。狗娃,本名李存全。年轻时,他鼻子灵、腿脚快,一喊就到,被大家习惯地唤为“狗娃”。日子久了,人们也渐渐忘了他的真实姓名。


  狗娃的“搬运功”


  20多年前,狗娃还不到40岁,便与机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机关还在华新街的大桥下,狗娃也在附近的铁路口做“棒棒”。那日,机关负责后勤的同志奉命去请一些杂工。显然,他深谙山城的市井行情,一来到“铁路口”,便拉长了嗓子喊道:“棒棒——”本来还悠闲地谈笑着龙门阵的“棒棒们”,顿时像听见了冲锋号令,齐声应道:“来了——”乌压压地向前冲去。当时,狗娃还很年轻,跑得最快,便与另外两位“棒棒”抢到了这个活路。


  狗娃最初接到的活路,并不是抬柜子、搬资料这种室内活,而是挑河沙。河沙压得实,水分重,不是一般的肩膀扛得起的。可那时的狗娃正值壮年,有使不完的劲,一口气小跑上四五楼不换肩,还边跑边哼着小调。跟他一起的“棒棒”,很多都吃不下这个苦,纷纷被这“河沙”淘汰了,而狗娃成了这场战斗的最后“优剩者”。


  后来,狗娃干活更加卖力起来。他从不挑肥拣瘦,从不坐地起价。由于常年在机关干杂活,他对每位领导、每个处室的日常情况都很了解,对每项活也都轻车驾熟。比如不用多交代,只要你告诉他明天要搬衣服,他会主动联系驾驶员,告诉他车子如何走、到了如何停、货物如何领、衣服如何分,等等;如果你告诉他明天开机关干部大会,他会严格按照横平竖直的标准,搬好每张桌椅,不会让你操任何心;如果你告诉他,某某领导要换办公室,他会惊讶地使出“乾坤大挪移”,将办公室的各类物件逐一归位,让人赏心悦目……更为可贵的是,狗娃不仅活儿熟能生巧,手脚也特别“干净”。用他的话讲:“我们是农村出来的本分人,不是自己的东西,饿死也不得乱拿”。


  狗娃,就是这样一位踏实而本分的人。这么多年来,在机关里,无论“老人”还是“新人”,都很信任他。即使后来,机关从华新街搬到了渝北区,大家都已习惯了有狗娃的日子,有杂活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狗娃。于是,狗娃也“应邀”随机关大军迁到了渝北区。


  狗娃,俨然成了大院里的编外人士。


  狗娃的“照明灯”


  狗娃,在机关大院里干了20多年。


  在这20多年里,领导换了一位又一位,年轻干部来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还渐渐成了处领导、局领导。


  其实,在他的眼里,无论是大领导还是新干部,都像是他的“晚辈”。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能一眼看到底。


  狗娃告诉我,他在这大院里见得太多太多。他见过,有人从华新街熬到渝北区,从清晨第一个到单位熬到办公室最后一盏灯灭,从活泼的青丝小伙熬到布满沧桑的白发老头,老老实实干一辈子。他见过,有人天纵英才,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轻轻松松,平步青云,全无坎坷。他见过,有人把保安、保洁、棒棒当“下人”,把头抬得高高,把脸拉得长长,把眼眯得细细,稍有不对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他也见过,人走茶凉,经常给他们搬桌椅,听台下人为他讲话鼓掌,可退下不久就没人理会,还戳他的脊梁骨。他还见过,三三两两衣着朴实的老百姓拿着锦旗、敲锣打鼓地来大院感谢里面的干部,还见过一车又一车的外单位领导来大院参观学习,热闹得很……


  狗娃总说,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不要太招摇了。特别是见你们这些年轻人,见你们说话做事,就像是见到了你们的未来。


  狗娃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如与他交谈,你会惊奇地发现,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机关经”。有一次,他主动向我问起:“你们部门还有个小伙儿到哪里去了?我经常见你们一起加班,这些年怎么没见到他了。”我说,他到下面任领导去了。他爽朗地笑了起来:“这就对了嘛,这些人踏实,就应该当官。你看嘛,他干不了好久,也会回来的。”然后,他神秘地举起一些例子来。他说,某某原来也是机关的干部,对人和气,也很勤快,后来也下到基层去当领导,过了不久就回了机关,还升了职。


  我开始佩服起狗娃来。对机关的事,上到每任领导,下到刚刚进机关的小青年,他都能如数家珍,都能说出一两件事来,就像老人唠叨自己的家人那般自然。


  狗娃,犹如一盏明灯,将整个大院照得亮堂堂的。


  狗娃的“冷暖账”


  狗娃,总是笑呵呵的。其实,这种笑,是一种看遍风景后的淡定,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是一种大侠归来的安稳。狗娃的笑,不是傻笑,在他的世界里有一本岁月冷暖的人生账。


  狗娃时常向人念叨起别人的好。他告诉我,在华新街的时候,工会的李主席就很关心他。看他经常在大院干活,又没地方吃饭,就带他到食堂,还给食堂师傅说:“还有这么多饭,倒了也可惜。狗娃没地方吃饭,还是让他来吃嘛。如果还有剩的,也可以让他带点回去吃。干力气活的人不容易啊。”又说,前几天,有个处长碰到他还在感叹:“你在机关做了这么多年,到老了还没得依靠啊……”


  狗娃说到这里,泪水开始打转,激动地说:“有他这句话,我就满足了”。他告诉我,他其实也并非无依无靠。他靠力气干活,已养大了一双儿女,女儿在成都,女婿是搞建筑的,育有一子,衣食无忧;儿子搞汽车维修,一个月六七千块钱工资,儿媳妇在首饰店上班,收入也可观,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狗娃本人每月也有一两千块的养老金,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还从一位机关干部手里买了一套附近的二手房,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居了。


  狗娃是个好人,也是一位恩怨分明的人。他告诉我,在几个月前,有人让他从楼上搬东西到车上去。那天,机关有很多活,狗娃不好回绝,便飞快地按他的要求,把东西从楼上搬到楼下。然后对他说:“那边在催我,麻烦你自己搬上车,工钱我不要了。”这句话,激怒了那个人。他冲过来,朝着狗娃破口大骂,还拽紧拳头要打狗娃。狗娃甚是委屈,说:“其实,这个人也是打工的,后来到下面当管理就凶起来了。”


  我问他,这人是谁呢?他摇摇头:“不能说的。不能说的。别人对我的好,我都记得;别人对我的恶,我也不会说破。等着嘛,有因就有果的。”


  狗娃,就是这样一位爱憎分明又有原则的人。


  昨日,见到狗娃,我非常自然而热情地向他打招呼:“狗娃,吃饭没得?”


  妻在旁,心生不悦,狠狠地瞪着我,非常严肃地说:“人家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你还叫狗娃,应称他李老师。”我心里一抖,顿感羞愧,脸也红了起来。是啊,我们叫了他这么多年狗娃,可而今的狗娃已六十有余了。相处这么多年,他就像机关大院里的一位老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仰。


  ——从此,我的世界少了一个“狗娃”,多了一位“李老师”。


  (作者单位:市戒毒管理局)


  编辑 覃蓝蓝 组版 余游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扫地僧”狗娃

在金老爷子笔下,有一位隐居少林数十载的“扫地僧”,一经出场便技压群雄,威震江湖。

  其实,只要放下身段,瞪大眼睛,平心静气向下看,我们在身边也能发现很多“扫地僧”。他们恰如“惟手熟尔”的卖油翁那般,技艺精湛,深藏不露,几年、十年、数十年地潜伏在机关大院,而不为人知。


  狗娃,就是其中的一位。狗娃,本名李存全。年轻时,他鼻子灵、腿脚快,一喊就到,被大家习惯地唤为“狗娃”。日子久了,人们也渐渐忘了他的真实姓名。


  狗娃的“搬运功”


  20多年前,狗娃还不到40岁,便与机关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机关还在华新街的大桥下,狗娃也在附近的铁路口做“棒棒”。那日,机关负责后勤的同志奉命去请一些杂工。显然,他深谙山城的市井行情,一来到“铁路口”,便拉长了嗓子喊道:“棒棒——”本来还悠闲地谈笑着龙门阵的“棒棒们”,顿时像听见了冲锋号令,齐声应道:“来了——”乌压压地向前冲去。当时,狗娃还很年轻,跑得最快,便与另外两位“棒棒”抢到了这个活路。


  狗娃最初接到的活路,并不是抬柜子、搬资料这种室内活,而是挑河沙。河沙压得实,水分重,不是一般的肩膀扛得起的。可那时的狗娃正值壮年,有使不完的劲,一口气小跑上四五楼不换肩,还边跑边哼着小调。跟他一起的“棒棒”,很多都吃不下这个苦,纷纷被这“河沙”淘汰了,而狗娃成了这场战斗的最后“优剩者”。


  后来,狗娃干活更加卖力起来。他从不挑肥拣瘦,从不坐地起价。由于常年在机关干杂活,他对每位领导、每个处室的日常情况都很了解,对每项活也都轻车驾熟。比如不用多交代,只要你告诉他明天要搬衣服,他会主动联系驾驶员,告诉他车子如何走、到了如何停、货物如何领、衣服如何分,等等;如果你告诉他明天开机关干部大会,他会严格按照横平竖直的标准,搬好每张桌椅,不会让你操任何心;如果你告诉他,某某领导要换办公室,他会惊讶地使出“乾坤大挪移”,将办公室的各类物件逐一归位,让人赏心悦目……更为可贵的是,狗娃不仅活儿熟能生巧,手脚也特别“干净”。用他的话讲:“我们是农村出来的本分人,不是自己的东西,饿死也不得乱拿”。


  狗娃,就是这样一位踏实而本分的人。这么多年来,在机关里,无论“老人”还是“新人”,都很信任他。即使后来,机关从华新街搬到了渝北区,大家都已习惯了有狗娃的日子,有杂活总会第一时间想到狗娃。于是,狗娃也“应邀”随机关大军迁到了渝北区。


  狗娃,俨然成了大院里的编外人士。


  狗娃的“照明灯”


  狗娃,在机关大院里干了20多年。


  在这20多年里,领导换了一位又一位,年轻干部来了一茬又一茬,有的还渐渐成了处领导、局领导。


  其实,在他的眼里,无论是大领导还是新干部,都像是他的“晚辈”。大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都能一眼看到底。


  狗娃告诉我,他在这大院里见得太多太多。他见过,有人从华新街熬到渝北区,从清晨第一个到单位熬到办公室最后一盏灯灭,从活泼的青丝小伙熬到布满沧桑的白发老头,老老实实干一辈子。他见过,有人天纵英才,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轻轻松松,平步青云,全无坎坷。他见过,有人把保安、保洁、棒棒当“下人”,把头抬得高高,把脸拉得长长,把眼眯得细细,稍有不对就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他也见过,人走茶凉,经常给他们搬桌椅,听台下人为他讲话鼓掌,可退下不久就没人理会,还戳他的脊梁骨。他还见过,三三两两衣着朴实的老百姓拿着锦旗、敲锣打鼓地来大院感谢里面的干部,还见过一车又一车的外单位领导来大院参观学习,热闹得很……


  狗娃总说,人这一辈子很短暂,不要太招摇了。特别是见你们这些年轻人,见你们说话做事,就像是见到了你们的未来。


  狗娃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如与他交谈,你会惊奇地发现,他有着独特而深刻的“机关经”。有一次,他主动向我问起:“你们部门还有个小伙儿到哪里去了?我经常见你们一起加班,这些年怎么没见到他了。”我说,他到下面任领导去了。他爽朗地笑了起来:“这就对了嘛,这些人踏实,就应该当官。你看嘛,他干不了好久,也会回来的。”然后,他神秘地举起一些例子来。他说,某某原来也是机关的干部,对人和气,也很勤快,后来也下到基层去当领导,过了不久就回了机关,还升了职。


  我开始佩服起狗娃来。对机关的事,上到每任领导,下到刚刚进机关的小青年,他都能如数家珍,都能说出一两件事来,就像老人唠叨自己的家人那般自然。


  狗娃,犹如一盏明灯,将整个大院照得亮堂堂的。


  狗娃的“冷暖账”


  狗娃,总是笑呵呵的。其实,这种笑,是一种看遍风景后的淡定,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释然,是一种大侠归来的安稳。狗娃的笑,不是傻笑,在他的世界里有一本岁月冷暖的人生账。


  狗娃时常向人念叨起别人的好。他告诉我,在华新街的时候,工会的李主席就很关心他。看他经常在大院干活,又没地方吃饭,就带他到食堂,还给食堂师傅说:“还有这么多饭,倒了也可惜。狗娃没地方吃饭,还是让他来吃嘛。如果还有剩的,也可以让他带点回去吃。干力气活的人不容易啊。”又说,前几天,有个处长碰到他还在感叹:“你在机关做了这么多年,到老了还没得依靠啊……”


  狗娃说到这里,泪水开始打转,激动地说:“有他这句话,我就满足了”。他告诉我,他其实也并非无依无靠。他靠力气干活,已养大了一双儿女,女儿在成都,女婿是搞建筑的,育有一子,衣食无忧;儿子搞汽车维修,一个月六七千块钱工资,儿媳妇在首饰店上班,收入也可观,还生了一个大胖小子。狗娃本人每月也有一两千块的养老金,足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还从一位机关干部手里买了一套附近的二手房,也算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居了。


  狗娃是个好人,也是一位恩怨分明的人。他告诉我,在几个月前,有人让他从楼上搬东西到车上去。那天,机关有很多活,狗娃不好回绝,便飞快地按他的要求,把东西从楼上搬到楼下。然后对他说:“那边在催我,麻烦你自己搬上车,工钱我不要了。”这句话,激怒了那个人。他冲过来,朝着狗娃破口大骂,还拽紧拳头要打狗娃。狗娃甚是委屈,说:“其实,这个人也是打工的,后来到下面当管理就凶起来了。”


  我问他,这人是谁呢?他摇摇头:“不能说的。不能说的。别人对我的好,我都记得;别人对我的恶,我也不会说破。等着嘛,有因就有果的。”


  狗娃,就是这样一位爱憎分明又有原则的人。


  昨日,见到狗娃,我非常自然而热情地向他打招呼:“狗娃,吃饭没得?”


  妻在旁,心生不悦,狠狠地瞪着我,非常严肃地说:“人家都这么大把年纪了,你还叫狗娃,应称他李老师。”我心里一抖,顿感羞愧,脸也红了起来。是啊,我们叫了他这么多年狗娃,可而今的狗娃已六十有余了。相处这么多年,他就像机关大院里的一位老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敬仰。


  ——从此,我的世界少了一个“狗娃”,多了一位“李老师”。


  (作者单位:市戒毒管理局)


  编辑 覃蓝蓝 组版 余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