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深处

时间: 2018-12-20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01

  斗转星移,乾坤更替。在我的岁月深处,有些东西已经变得模糊暗淡甚至完全遗忘,而有些则始终清晰鲜活早已刻进我生命的年轮。记得中学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贪吃;发育快,疯长。有几件小事虽过去久远,却令我终身难忘……


  盐


  盐,那时2分钱一斤,便宜。


  炒菜、蒸肉、炖汤等都要用到盐,外婆说:"盐是百味之王,吃了长力气。"故,深信不疑。从小就吃得咸,别人吃面条加一小勺盐,而我要放两勺。有时难得有一碗稀饭,也是舀一勺盐放进去,用筷子一搅就喝开了,而且喝得津津有味,喝毕,还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次,与同学打赌输了菜票,我硬是用酱油泡饭吃了一个星期。至今,吃得咸,口味重,我是怎么也改不了了。朋友和家人常好言劝我,并列出吃咸的种种危害,道出吃淡的种种益处。我也信,并试过,但江山易改习惯难改。淡了,索然无味,难以下咽。


  醪糟


  外婆做的醪糟远近闻名,甜且酥软,十里八村的人经常来找她取经。所以,我家哪怕缺米缺面,但从未缺过醪糟。外婆将发好的醪糟用一小坛子封好,搁在家里石砌的粮仓顶部,取时须搭楼梯才能取到。一般是家里来了贵客才舀小半碗,煮一枚荷苞蛋招待,称为"醪糟蛋"。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我感觉从未吃饱过。家里粮仓上搁着又甜又香的醪糟,对我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外婆从小叫我"好吃狗",母亲叫我"嘴馋猫"。你想,我哪经受得住?第一次对醪糟下手十分紧张,爬楼梯差点把我摔下来,下楼梯又差点把碗摔坏。慢慢地,我摸索出了"三不"经验:不能天天偷,要间隔几天;不能偷太多,每次三五勺;不能在上午或星期天偷,要瞅准时机,等母亲外出、外婆下地、妹妹上学后,下午四点左右行动最合适宜。我虽长期"作案",但从未被抓到过。思前想后,我怀疑外婆和母亲其实早就晓得。有次母亲说:"这坛醪糟没搁多久,怎么只有半坛了?"外婆马上接过话:"我最近老是心慌,经常用醪糟兑开水喝。"外婆兑过醪糟水喝?还经常?她显然是在帮我打掩护。其实外婆和母亲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不忍戳穿我,毕竟是她们的独孙独子,掌上明珠。


  油


  那时打油要油票,油票每年发一次,是按人头计算的。不知为何,那年油票夏天才发,我家共5斤,得到十多公里外的公社去打。


  记得是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同村的另两个同学打好油一起往回走。太阳很毒辣,赤脚踩在石子公路上脚板烫得受不了,于是只好踩在公路边的铁线草上走。母亲给我的是一个旧水瓶装菜油,半路上,忽然装油的瓶底有炸裂声,还掉出几小块玻璃渣。我赶忙蹲下细看,透过竹编的外壳,发现瓶的外胆下面炸裂脱落了。天,要是再炸,内胆一裂,这5斤油就完了,这可是我全家一年的油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动用的油啊!想到此,我急得六神无主,眼泪水滚滚而下。同伴见状急忙劝我,其中一个献计说,赶快找个脸盆,万一炸了就用脸盆接着,可这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哪里去找脸盆呢?正在这时,一穿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路过,他问明情况,笑着对我说:"这位同学,你莫急,水瓶炸是天气太热了,你赶快把水瓶提到树荫下,扇风让水瓶降温,待摸到水瓶外胆不烫了,再用衣服把水瓶遮住,莫让太阳直射,这样提着走回家保准无事。"听他说得有道理,再看他亲切的神态,信了。我照他说的做,果然没有错。


  油糟


  油糟呢,它来源于猪身。猪的体内有两种油,一是边油,来自猪的腹部;二是脚油,来自猪的小肠。那年月喂头肥猪,边油和脚油要切成小方块,码盐,装进坛子里储藏,待晚上吃宵夜煮面,才夹出一块煎出油,煎完剩下的,就叫油糟。


  我家平时煮面是不放油的,只有父亲回家煮面宵夜,外婆才必煎油,因为父亲是国家干部,是拿工资回家的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此,每次煎出的那点点油,外婆都格外小心地放进父亲的碗里。这时锅里的油糟,呈金黄色,香喷喷的,你想想看?它会归谁呢?每当这时,我和两个妹妹就绿眉绿眼盯着锅里,期待着外婆这次会把油糟给我们。而每当这时,外婆都会对两个妹妹说:“油糟吃多了不好,长迴虫。让哥哥吃啊,他不怕。”外婆的本意是吓唬吓唬妹妹,宠爱我这个独孙子,不想,一语成谶。


  我自从常吃油糟,肚子就常痛。当然,农村孩子有个头痛脑热,不算啥,谁都不拿它当回事。可有天中午,我突然腹绞痛,人痛得脸青面黑,在地上直打滚。母亲急了,二话没说,与外婆一起,把我轮换背到公社卫生院,恰遇给我接生的伍医生。她摸了摸我的脉,问了问母亲我发病情况,马上判断说:“是迴虫!”她立即拿出仅剩的几粒“宝塔糖”驱虫药让我服下,同时叮嘱大量喝水,上完厕所就好了。伍医生很得意,她说:“若晚点来,迴虫钻进胆里就不好办了,恐怕人会有生命危险呐!”自然,外婆与母亲千恩万谢。问及原由,伍医生说:“全是油糟惹的祸!”从那之后,我再不敢吃油糟了,不仅不吃,还心生恐惧。现在,每每与朋友上馆子,一点菜,见到“油糟莲白”几个字,无不心惊胆颤!这也许是正应了一句歇后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布


  与打油要油票一样,那时穿衣服也要布票,大人一丈,小孩三尺。读高一那年秋天,由于长得快,长裤裤脚很快短了,母亲就找块旧布把我裤脚接一节。当接第三次时,母亲叹息道:"儿子啊,你这样长,年底春节我们家布票怎么够哇?看来,想给你俩妹妹缝件新衣服是不得行了……"母亲不经意说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行,不能再长了。打那后,我每天都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长不能长。听说下重力气,人就长不高,于是拼命争着去抬抽水机、挑毛谷子等重活,结果,我还真不长了。以致于后来,我俩妹长得都高,唯自己偏矮。现在想来,


  哎, 往事如烟。一个远去的年代,一段难忘的岁月,终于,属于了历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覃蓝蓝 组版余游虹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岁月深处

  斗转星移,乾坤更替。在我的岁月深处,有些东西已经变得模糊暗淡甚至完全遗忘,而有些则始终清晰鲜活早已刻进我生命的年轮。记得中学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大,贪吃;发育快,疯长。有几件小事虽过去久远,却令我终身难忘……


  盐


  盐,那时2分钱一斤,便宜。


  炒菜、蒸肉、炖汤等都要用到盐,外婆说:"盐是百味之王,吃了长力气。"故,深信不疑。从小就吃得咸,别人吃面条加一小勺盐,而我要放两勺。有时难得有一碗稀饭,也是舀一勺盐放进去,用筷子一搅就喝开了,而且喝得津津有味,喝毕,还把碗舔得干干净净。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一次,与同学打赌输了菜票,我硬是用酱油泡饭吃了一个星期。至今,吃得咸,口味重,我是怎么也改不了了。朋友和家人常好言劝我,并列出吃咸的种种危害,道出吃淡的种种益处。我也信,并试过,但江山易改习惯难改。淡了,索然无味,难以下咽。


  醪糟


  外婆做的醪糟远近闻名,甜且酥软,十里八村的人经常来找她取经。所以,我家哪怕缺米缺面,但从未缺过醪糟。外婆将发好的醪糟用一小坛子封好,搁在家里石砌的粮仓顶部,取时须搭楼梯才能取到。一般是家里来了贵客才舀小半碗,煮一枚荷苞蛋招待,称为"醪糟蛋"。


  在那个饥饿的年代,我感觉从未吃饱过。家里粮仓上搁着又甜又香的醪糟,对我无疑是巨大的诱惑。外婆从小叫我"好吃狗",母亲叫我"嘴馋猫"。你想,我哪经受得住?第一次对醪糟下手十分紧张,爬楼梯差点把我摔下来,下楼梯又差点把碗摔坏。慢慢地,我摸索出了"三不"经验:不能天天偷,要间隔几天;不能偷太多,每次三五勺;不能在上午或星期天偷,要瞅准时机,等母亲外出、外婆下地、妹妹上学后,下午四点左右行动最合适宜。我虽长期"作案",但从未被抓到过。思前想后,我怀疑外婆和母亲其实早就晓得。有次母亲说:"这坛醪糟没搁多久,怎么只有半坛了?"外婆马上接过话:"我最近老是心慌,经常用醪糟兑开水喝。"外婆兑过醪糟水喝?还经常?她显然是在帮我打掩护。其实外婆和母亲早就心知肚明,只是不忍戳穿我,毕竟是她们的独孙独子,掌上明珠。


  油


  那时打油要油票,油票每年发一次,是按人头计算的。不知为何,那年油票夏天才发,我家共5斤,得到十多公里外的公社去打。


  记得是个星期天的中午,我和同村的另两个同学打好油一起往回走。太阳很毒辣,赤脚踩在石子公路上脚板烫得受不了,于是只好踩在公路边的铁线草上走。母亲给我的是一个旧水瓶装菜油,半路上,忽然装油的瓶底有炸裂声,还掉出几小块玻璃渣。我赶忙蹲下细看,透过竹编的外壳,发现瓶的外胆下面炸裂脱落了。天,要是再炸,内胆一裂,这5斤油就完了,这可是我全家一年的油啊,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动用的油啊!想到此,我急得六神无主,眼泪水滚滚而下。同伴见状急忙劝我,其中一个献计说,赶快找个脸盆,万一炸了就用脸盆接着,可这前不沾村后不着店,哪里去找脸盆呢?正在这时,一穿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路过,他问明情况,笑着对我说:"这位同学,你莫急,水瓶炸是天气太热了,你赶快把水瓶提到树荫下,扇风让水瓶降温,待摸到水瓶外胆不烫了,再用衣服把水瓶遮住,莫让太阳直射,这样提着走回家保准无事。"听他说得有道理,再看他亲切的神态,信了。我照他说的做,果然没有错。


  油糟


  油糟呢,它来源于猪身。猪的体内有两种油,一是边油,来自猪的腹部;二是脚油,来自猪的小肠。那年月喂头肥猪,边油和脚油要切成小方块,码盐,装进坛子里储藏,待晚上吃宵夜煮面,才夹出一块煎出油,煎完剩下的,就叫油糟。


  我家平时煮面是不放油的,只有父亲回家煮面宵夜,外婆才必煎油,因为父亲是国家干部,是拿工资回家的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因此,每次煎出的那点点油,外婆都格外小心地放进父亲的碗里。这时锅里的油糟,呈金黄色,香喷喷的,你想想看?它会归谁呢?每当这时,我和两个妹妹就绿眉绿眼盯着锅里,期待着外婆这次会把油糟给我们。而每当这时,外婆都会对两个妹妹说:“油糟吃多了不好,长迴虫。让哥哥吃啊,他不怕。”外婆的本意是吓唬吓唬妹妹,宠爱我这个独孙子,不想,一语成谶。


  我自从常吃油糟,肚子就常痛。当然,农村孩子有个头痛脑热,不算啥,谁都不拿它当回事。可有天中午,我突然腹绞痛,人痛得脸青面黑,在地上直打滚。母亲急了,二话没说,与外婆一起,把我轮换背到公社卫生院,恰遇给我接生的伍医生。她摸了摸我的脉,问了问母亲我发病情况,马上判断说:“是迴虫!”她立即拿出仅剩的几粒“宝塔糖”驱虫药让我服下,同时叮嘱大量喝水,上完厕所就好了。伍医生很得意,她说:“若晚点来,迴虫钻进胆里就不好办了,恐怕人会有生命危险呐!”自然,外婆与母亲千恩万谢。问及原由,伍医生说:“全是油糟惹的祸!”从那之后,我再不敢吃油糟了,不仅不吃,还心生恐惧。现在,每每与朋友上馆子,一点菜,见到“油糟莲白”几个字,无不心惊胆颤!这也许是正应了一句歇后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布


  与打油要油票一样,那时穿衣服也要布票,大人一丈,小孩三尺。读高一那年秋天,由于长得快,长裤裤脚很快短了,母亲就找块旧布把我裤脚接一节。当接第三次时,母亲叹息道:"儿子啊,你这样长,年底春节我们家布票怎么够哇?看来,想给你俩妹妹缝件新衣服是不得行了……"母亲不经意说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行,不能再长了。打那后,我每天都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能长不能长。听说下重力气,人就长不高,于是拼命争着去抬抽水机、挑毛谷子等重活,结果,我还真不长了。以致于后来,我俩妹长得都高,唯自己偏矮。现在想来,


  哎, 往事如烟。一个远去的年代,一段难忘的岁月,终于,属于了历史。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覃蓝蓝 组版余游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