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藏密码的地方

时间: 2019-01-03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70

  喜欢上一首歌,往往只为一段旋律,一句歌词,又或者恰好契合了当时的天气。那年春天,那首《成都》飘满街头巷尾的时候,同事惊讶地对我说:“赵雷你都不知道?”说真的,是后来看了奥斯卡提名电影《雄狮》,我才渐渐喜欢上赵雷,尤其他那首《家乡》。


  《雄狮》讲述年仅五岁的印度小男孩萨罗,在火车站走失,流落异国,二十多年后已经拥有全新人生的他,因一块红色糖耳朵的激发,凭着童年的隐约记忆,开始对家乡疯狂地寻找。这部电影在大陆的宣传片,居然用了赵雷的《家乡》作主题曲:一个是异国故事,一首是中国乡愁。不过,反倒让人觉得十分妥帖,毫无违和之感。或许,乡愁本不分国界。只消一种味道,一片云朵,甚至一丝微风,轻易就将思乡的愁绪吹上额头。


  有一些歌,分季节时令的。大雪隆冬,回乡路上,《常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恭喜发财》等等,这些歌虽然老掉牙却很应景,欢乐、喜庆。听《家乡》,最好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一个人在城郊乡野开着车,一边欣赏沿途金黄的稻田,一边听赵雷有一搭没一搭地唱着:“又一次看到那座时钟,我就知道自己快到家了,大风卷走叶子,把灵魂丢给春天……”


  家乡,无疑是人生中最熟悉、最清晰的那张地图。一草一木都留有我们的手掌纹,一丘一壑都印上了我们童年的小脚丫,每一条河流也都曾见过我们凫水嬉戏的白光腚。她的一切,如此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如同从来不会忘记母亲嘴角的黑痣,我们也决不可能错认自己的家乡。随手给我一根记忆中的南瓜藤,闭着眼也能迅速摸到回家的门。


  “彩色的容易腻,嚼不出味道,回忆的黑白停留在年少,像那些过时却经典的老故事片。”有童年的快乐、家庭的温暖,家乡的一切,自然都是甜美的。离开家乡的这些年,我听过许多的歌,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啰儿调,也喝过一些不同品类的茶,最怀念的还是妈妈泡的那碗阴米茶。我以为,人生有一种最大的遗憾: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要知道,“越来越老的,不止爸爸的脸庞。”


  家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不知不觉,“流逝的岁月被冲磨,一切都变了”,家乡已悄然换了模样。电影里,成年的萨罗满脸泪痕,无奈地说:“我清晰地记得儿时从车站回家的路,从大坝回家的路,记得每一条街巷、每一个转角,怎么现在就偏偏找不到?”在快速现代化的浪潮中,曾经古老而安静的村庄,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簇新的楼房,笔直的公路,来来往往的各色车辆。可是,我们的记忆却如同公路上奋力追赶车辆的小孩,最后只得坐在路边气喘吁吁,黯然神伤。


  当萨罗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推开老屋那扇锁了很久的门,却发现房子里已无等待的人。他猛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从远方来路过这里的客人。这种心酸,古中国的大唐诗人贺知章早有感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光阴流转,物是人非,故乡已狠心变作他乡。


  “家乡”的同名歌曲不少。韩红版的《家乡》,一开头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然后,继续渲染,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雄鹰展翅飞过,下面牛羊满山坡。赵雷则唱道,“我的家乡越来越年轻,就像一件俗气的衣裳。”“越来越年轻”,姑且说这表达的是对家乡的赞美,而“俗气”这个词,显然不是。我不怀疑韩红歌里唱出的对家乡的深情,但总觉有些矫情,是我们一提起“家乡”都会犯的那种无意识的矫情。


  对于古人来说,故土是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走得再远也要回来的地方,是甘愿忍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的原初动力,也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最后规整。故乡的一切,皆需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不能也不会有半点杂念在其中。如今的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在某种单一的情感模式下,去表达对家乡的眷念之情,比如赞美。


  其实,家乡常常令我们感到纠结矛盾。譬如,从小父母就教育,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走出这个闭塞、贫穷的山沟沟,“不然,就只能跟我们一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修地球’。”说实话,那时我还真怕,恨不得快快长大,赶紧逃离,出去山外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然而,正如赵雷在副歌部分反复吟唱:“这是我最终要归回的家乡,即使有再多践踏你的车辆。”不管怎样,家乡都将成为我们一生永远不弃的牵挂。毕竟,儿不嫌母丑,这是老话。


  电影里的主人公萨罗,寻找家乡是为了寻回亲生母亲和哥哥,弄清自己的身世,不愿做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当他终于如愿以偿,才惊觉自己从一开始就记错了家乡的名字。这没关系,就像我至今也不知道老家准确的地名,“三更坝”,还是“三耕坝”,又或者该唤她的新名字“太阳湖”?也许,萨罗真正所要追寻的,并非那个真实存在的家园,只是一个心灵的方向,一种精神的归属。


  有心理学家甚至断言,人生所有的苦乐爱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根源,因为里面深深埋藏着我们全部的精神密码。那个埋藏密码的地方,有个共同的名字:家乡。


  (作者单位:石柱县政府办公室)


责编 覃蓝蓝 组版 李天琼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埋藏密码的地方

  喜欢上一首歌,往往只为一段旋律,一句歌词,又或者恰好契合了当时的天气。那年春天,那首《成都》飘满街头巷尾的时候,同事惊讶地对我说:“赵雷你都不知道?”说真的,是后来看了奥斯卡提名电影《雄狮》,我才渐渐喜欢上赵雷,尤其他那首《家乡》。


  《雄狮》讲述年仅五岁的印度小男孩萨罗,在火车站走失,流落异国,二十多年后已经拥有全新人生的他,因一块红色糖耳朵的激发,凭着童年的隐约记忆,开始对家乡疯狂地寻找。这部电影在大陆的宣传片,居然用了赵雷的《家乡》作主题曲:一个是异国故事,一首是中国乡愁。不过,反倒让人觉得十分妥帖,毫无违和之感。或许,乡愁本不分国界。只消一种味道,一片云朵,甚至一丝微风,轻易就将思乡的愁绪吹上额头。


  有一些歌,分季节时令的。大雪隆冬,回乡路上,《常回家看看》《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恭喜发财》等等,这些歌虽然老掉牙却很应景,欢乐、喜庆。听《家乡》,最好选择秋高气爽的时候,一个人在城郊乡野开着车,一边欣赏沿途金黄的稻田,一边听赵雷有一搭没一搭地唱着:“又一次看到那座时钟,我就知道自己快到家了,大风卷走叶子,把灵魂丢给春天……”


  家乡,无疑是人生中最熟悉、最清晰的那张地图。一草一木都留有我们的手掌纹,一丘一壑都印上了我们童年的小脚丫,每一条河流也都曾见过我们凫水嬉戏的白光腚。她的一切,如此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如同从来不会忘记母亲嘴角的黑痣,我们也决不可能错认自己的家乡。随手给我一根记忆中的南瓜藤,闭着眼也能迅速摸到回家的门。


  “彩色的容易腻,嚼不出味道,回忆的黑白停留在年少,像那些过时却经典的老故事片。”有童年的快乐、家庭的温暖,家乡的一切,自然都是甜美的。离开家乡的这些年,我听过许多的歌,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啰儿调,也喝过一些不同品类的茶,最怀念的还是妈妈泡的那碗阴米茶。我以为,人生有一种最大的遗憾:走完了天下的路,才想起回家的门。要知道,“越来越老的,不止爸爸的脸庞。”


  家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不知不觉,“流逝的岁月被冲磨,一切都变了”,家乡已悄然换了模样。电影里,成年的萨罗满脸泪痕,无奈地说:“我清晰地记得儿时从车站回家的路,从大坝回家的路,记得每一条街巷、每一个转角,怎么现在就偏偏找不到?”在快速现代化的浪潮中,曾经古老而安静的村庄,正在变得“越来越年轻”,簇新的楼房,笔直的公路,来来往往的各色车辆。可是,我们的记忆却如同公路上奋力追赶车辆的小孩,最后只得坐在路边气喘吁吁,黯然神伤。


  当萨罗漂洋过海,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推开老屋那扇锁了很久的门,却发现房子里已无等待的人。他猛然觉得,自己就像是从远方来路过这里的客人。这种心酸,古中国的大唐诗人贺知章早有感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光阴流转,物是人非,故乡已狠心变作他乡。


  “家乡”的同名歌曲不少。韩红版的《家乡》,一开头就充满了诗情画意:“我的家乡在日喀则,那里有条美丽的河……”然后,继续渲染,蓝蓝的天上白云朵朵,雄鹰展翅飞过,下面牛羊满山坡。赵雷则唱道,“我的家乡越来越年轻,就像一件俗气的衣裳。”“越来越年轻”,姑且说这表达的是对家乡的赞美,而“俗气”这个词,显然不是。我不怀疑韩红歌里唱出的对家乡的深情,但总觉有些矫情,是我们一提起“家乡”都会犯的那种无意识的矫情。


  对于古人来说,故土是生于斯长于斯,即使走得再远也要回来的地方,是甘愿忍受背井离乡、颠沛流离之苦的原初动力,也是树高千丈、叶落归根的最后规整。故乡的一切,皆需以一颗敬畏之心对待,不能也不会有半点杂念在其中。如今的我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在某种单一的情感模式下,去表达对家乡的眷念之情,比如赞美。


  其实,家乡常常令我们感到纠结矛盾。譬如,从小父母就教育,一定要好好念书,将来走出这个闭塞、贫穷的山沟沟,“不然,就只能跟我们一样,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修地球’。”说实话,那时我还真怕,恨不得快快长大,赶紧逃离,出去山外寻找属于自己的新天地。然而,正如赵雷在副歌部分反复吟唱:“这是我最终要归回的家乡,即使有再多践踏你的车辆。”不管怎样,家乡都将成为我们一生永远不弃的牵挂。毕竟,儿不嫌母丑,这是老话。


  电影里的主人公萨罗,寻找家乡是为了寻回亲生母亲和哥哥,弄清自己的身世,不愿做一个来历不明的人。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才能更好地知道将要到哪里去。当他终于如愿以偿,才惊觉自己从一开始就记错了家乡的名字。这没关系,就像我至今也不知道老家准确的地名,“三更坝”,还是“三耕坝”,又或者该唤她的新名字“太阳湖”?也许,萨罗真正所要追寻的,并非那个真实存在的家园,只是一个心灵的方向,一种精神的归属。


  有心理学家甚至断言,人生所有的苦乐爱恨,都能从童年生活中找到根源,因为里面深深埋藏着我们全部的精神密码。那个埋藏密码的地方,有个共同的名字:家乡。


  (作者单位:石柱县政府办公室)


责编 覃蓝蓝 组版 李天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