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的故事

时间: 2019-01-24 来源: 重庆法制报 编辑: 万 先觉 阅读量:8803

  


回乡访友,天色渐晚。斯时村庄,远近山廓,景色绝美。途经一户农家,偌大的院坝,一垄翠竹掩映。几个刚入学模样的孩子,坐在石栏杆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对他们讲述着什么。倏地,在夕阳的余晖中,我的眼泪竟不能自持。


  我认知善恶的第一个故事,来源于我的爷爷。那时的他,头脑灵活,幽默感十足,总是乐呵呵的样子。似乎他的头脑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我也曾以为他定是饱读诗书,要不然怎么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滔滔不绝?


  那时候的夏夜傍晚,热气还未完全褪尽。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坐在院坝中央的凉席上纳凉。偶尔,有一股微凉的风从远处漫过来,门前的梧桐树便适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总是在我叽叽喳喳的吵闹之后,爷爷先心满意足地吧嗒一口烟袋,继而佯装清了清嗓子。我便正襟危坐,一副神情专注的样子,准备洗耳恭听,爷爷要开始讲故事了——


  “从前……”溶溶的夜晚,闪闪的星光。爷爷边吧嗒着烟袋,边跟着故事情节变换着声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那苍老的嗓音在夜色中回荡,似有一种魔力,将小小的我紧紧裹挟。于是,这些故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或憧憬,或神往,或惊恐,或讶异,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深眷恋。


  爷爷年轻时便落下病根,干不了田里的重活儿。闲时,便开始编竹篾,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每天放学后,我便端一条板凳当桌子,趴着写作业。他一面用刀将竹子劈成薄片的细条,一面叮嘱我读书要认真,写字要用心。待我做完作业,便进屋拿出爷爷的烟袋,让他休息讲故事。我向爷爷靠拢,一脸期待的样子,爷爷看着地上散乱错落的篾条,便能讲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更甚的是,无论是一块巨石,还是一株老树……爷爷都知晓与之相关的传说。


  我总是好奇,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得来的?爷爷说,也是听别人讲的,故事就像是一门手艺,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如眼前的竹篾。


  原来,由于当时的家庭环境,爷爷没有上过一天学。他会写的三个字也不过自己的名字而已。他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每次回望,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涌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幢白瓷砖房,偌大的院坝,茂盛的梧桐,一个瘦削的老头吧嗒着手中的烟袋,映着满天的星光,还有一张不谙世事的脸……那样的场景就像是早已经镌刻在我心上。


  我十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爱上了看书,也在书中重逢了爷爷曾经讲过的那些故事,甚至更为详细,却少了一丝韵味。中学时,我曾将我所有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一一变成了文字,写了一本《星星童话》。我想,记录,是最好的怀恋方式。


  如今,爷爷坟头的杂草已经轮换了十七个年头。每次去祭拜,我都会久久伫立在他的墓前,似乎还被那暖心的故事萦绕。


  看过许多风景,走过许多岔路,读过许多故事。想来,最暖心的故事还是爷爷讲的,它带着爱的温度,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伴我走过每一个春秋冬夏。


  (作者系南岸区作协会员)


  责编 覃蓝蓝 组版 李天琼

Copyright 2020 © 重庆长安网 中共重庆市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重庆法治报社 承办

渝公网安备50011202500163号 渝ICP备15010797号 电话 023-88196826

重庆法治报社打击"新闻敲诈"举报电话:023 - 88196822 本网及网群刊发稿件,版权归重庆长安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在线投稿 请使用系统指派指定账号密码登录进行投稿。
暖心的故事

  


回乡访友,天色渐晚。斯时村庄,远近山廓,景色绝美。途经一户农家,偌大的院坝,一垄翠竹掩映。几个刚入学模样的孩子,坐在石栏杆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对他们讲述着什么。倏地,在夕阳的余晖中,我的眼泪竟不能自持。


  我认知善恶的第一个故事,来源于我的爷爷。那时的他,头脑灵活,幽默感十足,总是乐呵呵的样子。似乎他的头脑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故事,我也曾以为他定是饱读诗书,要不然怎么能在讲故事的时候滔滔不绝?


  那时候的夏夜傍晚,热气还未完全褪尽。一家人早早吃过晚饭,坐在院坝中央的凉席上纳凉。偶尔,有一股微凉的风从远处漫过来,门前的梧桐树便适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爷爷的烟袋便点燃了满天的星光,总是在我叽叽喳喳的吵闹之后,爷爷先心满意足地吧嗒一口烟袋,继而佯装清了清嗓子。我便正襟危坐,一副神情专注的样子,准备洗耳恭听,爷爷要开始讲故事了——


  “从前……”溶溶的夜晚,闪闪的星光。爷爷边吧嗒着烟袋,边跟着故事情节变换着声调,时而低沉,时而高亢。那苍老的嗓音在夜色中回荡,似有一种魔力,将小小的我紧紧裹挟。于是,这些故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或憧憬,或神往,或惊恐,或讶异,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深眷恋。


  爷爷年轻时便落下病根,干不了田里的重活儿。闲时,便开始编竹篾,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具。每天放学后,我便端一条板凳当桌子,趴着写作业。他一面用刀将竹子劈成薄片的细条,一面叮嘱我读书要认真,写字要用心。待我做完作业,便进屋拿出爷爷的烟袋,让他休息讲故事。我向爷爷靠拢,一脸期待的样子,爷爷看着地上散乱错落的篾条,便能讲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更甚的是,无论是一块巨石,还是一株老树……爷爷都知晓与之相关的传说。


  我总是好奇,他的故事都是从哪里得来的?爷爷说,也是听别人讲的,故事就像是一门手艺,是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一如眼前的竹篾。


  原来,由于当时的家庭环境,爷爷没有上过一天学。他会写的三个字也不过自己的名字而已。他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每次回望,我的脑海里总是会涌现出这样的一幅画面。一幢白瓷砖房,偌大的院坝,茂盛的梧桐,一个瘦削的老头吧嗒着手中的烟袋,映着满天的星光,还有一张不谙世事的脸……那样的场景就像是早已经镌刻在我心上。


  我十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了。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爱上了看书,也在书中重逢了爷爷曾经讲过的那些故事,甚至更为详细,却少了一丝韵味。中学时,我曾将我所有从爷爷那里听来的故事一一变成了文字,写了一本《星星童话》。我想,记录,是最好的怀恋方式。


  如今,爷爷坟头的杂草已经轮换了十七个年头。每次去祭拜,我都会久久伫立在他的墓前,似乎还被那暖心的故事萦绕。


  看过许多风景,走过许多岔路,读过许多故事。想来,最暖心的故事还是爷爷讲的,它带着爱的温度,给我无尽的想象空间,伴我走过每一个春秋冬夏。


  (作者系南岸区作协会员)


  责编 覃蓝蓝 组版 李天琼